严歌苓其人其事

一碗水(端平)

<h1>由冯小刚拍摄的电影《芳华》,近段很火,一夜之间,使人们认识了原著作者旅美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其实,她在文艺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只是界外人士还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而已。她传奇人生经历,可以说,也是一部跌宕起伏,异彩纷呈的长篇小说,丝毫都不比她笔下的《芳华》逊色。诚然,《芳华》故事里有她的影子,但那只是她的人生片段,或是几个章节的份量。真正的全篇,抑或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有待于人们去挖掘,去品读!<br><br> ——题记</h1> <h1>一、祖父<br><br>严歌苓,1958年生于上海,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家族为书香世家。<br><br>祖父:严恩春,是留美博士,是位翻译家,曾在厦门大学任教。祖父的奶奶是个德国人,隔代的混血基因,使他长得风度翩翩,气宇不凡,且聪颖过人,但他性情孤傲,敏感,长期患有严重的失眠症,苦不堪言。40岁时,在淞沪会战期间,因对时局的迷茫和失望而自尽身亡。<br><br>严歌苓的基因里,有祖父的遗传,也患有严重的失眠症。<br><br>祖父的身世和留学经历以及目睹他留下的书、瓷器、玉石等,对她来说,是个神秘而伟大的人物,祖父的过往轶事,有如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她。<br><br>她曾以祖父为原型,揉进长辈提供的素材,以90%的虚构和10%的真实,断断续续花了20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小说《陆犯焉识》。后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归来》,由陈道明和巩俐主演。</h1> <h1>二、父亲<br><br>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籍贯:厦门,1930年出生,1946年上海立二专学校就读,早年是画家,后入伍从文,转业后,在安微省文联工作,为《安徽画报》编辑,是中国著名作家。<br><br>著有长篇小说《破壁记》,电影文学剧本《巨澜》、《柳暗花明》等,晚年小说《铁梨花》被搬上银幕。<br><br>他性情清高、愤世嫉俗,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动作家,关进牛棚,下放劳动改造,有十年时间。恢复工作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br><br>2011年萧马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h1><h1><br></h1> <h1>三、母亲<br><br>母亲:贾琳,舞蹈演员,是歌剧团的台柱子。为人善良低调,工作认真较劲,略显拙劣。<br><br>18岁那年,爱上了歌剧团的副团长萧马,意中人精通音乐、绘画、建筑、编剧,又是知识分子,且气质上佳,在那个年代,可算是凤毛麟角。她十分欣赏他,积极主动发起攻势,递上纸条,书有“我要嫁给你”!终于,如愿以偿!<br><br>在家中,母亲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爱着父亲,处处隐忍,有点胆怯和拙劣地聊以度日。<br><br>然而,表面上是结合了,并一起生活多年,但萧马不是很爱她母亲,自己偶有绯闻过后,提出了离婚,母亲坚决不肯,名存实亡的婚姻,一直处于拉锯状态。<br><br>当严歌苓在信中得此消息后,立刻给父亲回信,要以屈膝下跪相要挟,想使父亲回心转意。然而,父亲铁了心,顶住来自社会和家族的压力。毅然决然地同母亲分居八年之久,最终,达到了离婚的目的。是年,她十八岁。<br><br>离婚后的母亲,显得非常失落和可怜,有种被遗弃和失败感魂梦相牵始终伴随着她。<br><br>母亲第二段婚姻持续了二十年,但很不幸,很痛苦,终是胃癌晚期郁郁离去,终年64岁。<br><br>严歌苓参加的第一个葬礼,仅是母亲的葬礼!悲乎!<br><br></h1> <h1><font color="#010101">四、继母</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继母:俞平,原籍安微,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是当年明星演员。<br><br><font color="#010101">她清新秀丽、端庄典雅、朴实热情、善解人意,比萧马小十岁。</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主演过《小二黑结婚》、《红旗谱》、《暴风骤雨》、《南征北战》、《叛国者》、《魂系蓝天》等二十多部电影。</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这些电影在那代人的记忆里,都是耳熟能详的。</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h1><h3></h3> <h1>五、童年<br><br>严歌苓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家庭的书香气息对她影响很大。母亲在家经常抱着她背诵话剧台词,无形中,在她心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父亲除了写作外,经常会在躺椅上看书,使她幼时对书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r><br>母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小时很怵她,这对于她后来的勤奋和自律影响非常大;父亲的文艺、博学、音乐、绘画等才能,总是潜移默化地感导着她,自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br><br>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父亲常年下放农村劳动,工资也停发了,家庭生活急转直下,她和哥哥跟着母亲步履维艰、艰难度日。<br><br>学校没有什么书好读了,她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书看,偶然机会,看到了祖父留下的一些书籍,其中也有少儿不宜的神秘和禁忌的书本,比如《西厢记》,书内插图很荤。她总是背着母亲偷偷看,因为,母亲不让她看这类书籍。<br><br>览阅中,她似懂非懂地得到了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初始认知。在同龄的孩子里面,她算是早熟了。</h1><h1><br></h1> <h1>六、初恋</h1><h1><br>严歌苓12岁入伍,成了成都军区文工团舞蹈演员,后转行编舞写作,偶而写些舞蹈歌词,开始了写作生涯。<br><br>15岁那年,她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初恋,对象是一名年轻的军官。当时,部队有规定当兵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她暗地里主动地追求他。半年时间,给他写了160封情书,进入了一段“爱情高烧期”。<br><br>后来,深爱的人移情别恋,背叛并检举了她。对情窦初开、坠于情河的她来说,不亚于晴空霹雳,身心俱焚。随之而来无休止的约谈、检讨,使她顿觉落入无底深渊,前程一片茫然,心如死灰,曾想到就此了却一生。<br><br>好在心有不甘,打消了念头。默默地自我疗伤,熬过了那段最灰色的时光。</h1><h1><br></h1> <h1>七、画家恋情<br><br>事件后,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不少作品被报刊录用并发表。东方不亮西方亮。随着时光的脚步,不堪的往事渐渐被人们淡化了。她的才气,逐渐被部队领导所赏识,一切仿佛又看到了一线生机。<br><br>一时间,她惚如走出自己心里禁锢的阴影,感情追求的萌芽渐渐苏醒。这一切源于她植于这片沃土的根基,只因春天尚未到来的缘故。<br><br>吃一堑,长一智。她努力梳理自己的头绪,觉得军营里的氛围已不适合她再去开垦这片感情的沙漠,她必须越过沟堑,去外界寻找新的绿洲。<br><br>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大她二十几岁,自己父亲的朋友,一名颇有名气的画家。缘于初见,深深地被他成熟的人格和艺术才气所迷醉、所吸引,很快便坠入爱河,无法自拔。<br><br>当严歌苓谈起这段恋情时,总是充满新鲜和美好的回忆。那时的交流主要靠鸿鸽传书,他的每一封情书都是别具一格,从不雷同。她深深地为之倾倒。<br><br>然而,鉴于部队的特殊的环境,只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她形容每次收到情书的情景,“那简直就是你特别私密的一个盛大节日”。<br><br>不久,她提干了。她公开了这段恋情,由于,年龄差别巨大,受到了周边和家族成员的强烈反对。迫于外界的压力,她不得不放弃这段恋情,青春绽放的花蕾,在风刀霜剑中,再一次枯萎。</h1><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1></h1> <h1>八、战地记者<br><br>1979年,她21岁。中越开战,她主动请缨成了战地记者,经历了生死考验,目睹着残酷的战争中的人和事,以及频繁采访、体验中收集起来的第一手素材,潜心写作。<br><br>当她将自己的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的小说,拿给父亲看时,老爸阅后,深感惊讶,告诉旁人:“我从来不知道她有写作才能,真没想到是这样的出手不凡。”<br><br>在他眼中,女儿是柔弱的,只是爱蹦蹦跳跳,没有什么文学功底,自己也从来没有传授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真有点空降的意味,不得不刮目相看。<br><br>惊讶之余,心里不免暗自窃喜和欣慰,自己非常疼爱的女儿,在部队大熔炉里,终于自学成材了!朦胧感到:这棵带有我萧某基因的小树,将要长成苍天大树!</h1> <h1>九、第一段婚姻<br><br>严歌苓辛勤的耕耘,收获颇丰,多篇小说被国内知名刊物发表,得到了两项文学奖,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br><br>不久,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邂逅了年轻的作家李克威,他们两家是世交,其父亲是著名作家李准,母亲是“李双双”的原型董双(后改名董冰)。相同的家庭背景,可算是门当户对。<br><br>李准共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李克威排行老三,生于1954年,比严大四岁,在铁道兵政治部创作组任职。<br><br>在文学创作上,李克威起步更早,1979年,他创作一部轰动全国的电影剧本《女贼》。这是一部伤痕文学,是当年争议最大的四大剧本之一。电影已进入拍摄制作阶段,由刘晓庆主演,由于倍受争议,电影制作不得不半途而废。<br><br>他们相恋两年后,步入了婚姻殿堂。<br><br>1982年,严歌苓也调入北京铁道兵政治部担住创作员,与丈夫同在一个部队机关。期间,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br><br>1984年,严歌苓25岁,在部队服役了十三个年头,已是正营级的她与丈夫一起转业,分配到铁道部创作组工作。<br><br>1989年,李克威因工作需要,去了澳大利亚。严歌苓则去了美国,准备自费学习英语,再考入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校,攻读写作硕士学位。<br><br>出国后不久,她与李克威突然办理离婚,但断断续续还保持着联系。两人的婚姻,算来也有8年的时光。<br><br>事后,不少人猜测这段婚姻的结束,站在严歌苓的角度分析,可能是源于李克威的出轨;若站在李克威的角度分析,则可能是源于严歌苓长期服用安眠药致不孕不育有关。总之,他们友好地分手了。双方都忌讳莫深,不置可否。</h1><h3><br></h3> <h1>十、美国求学</h1><h1><br>初到美国人地生疏,口语不通,生活维艰。在基础英语补习学校里,英语是从最简单的单词学起,老是赶不上进度。一度苦恼过,但想到一旦放弃,那考进理想学校的希望将付之东流!于是,更加发愤苦读,死记硬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恒心,最终,攻克难关,顺利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br><br>因为,来美国完全是自费的,不久,带来的钱花光了,又不能老向家里要。于是,为了生汁,她同中国留学生一样,半工半读,到餐厅打工,做家庭保姆,帮人照看小孩等,勉强度日。<br><br>在给台湾人看小孩时,老是被挑剔和冷眼,长期的隐忍,情绪上非常委屈、压抑和苦闷。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br><br>生命的酸楚、恐慌、无助、尊严,五味杂陈,都在那个时期得到了充分体验。<br><br>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到了学校,心情就会一下子好起来。虽然,她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但与异国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学习氛围也十分轻松自由,对她以后写作帮助很大。学习期间。她还积极地向美国和台湾等刊物投稿,不仅获奖还收入稿费,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h1><h1><br></h1> <h1>十一、第二段婚姻</h1><h1><br>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严歌苓认识了美国年轻的外交官劳伦斯,他精通八国语言,中文讲得很不错,曾在美国驻沈阳领事馆任外交官两年时间。<br>他高大帅气,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深深地吸引着她,给她带来了一抹生命中绚异的阳光。同样,这位来自东方的女性,以她的聪颖、文雅、美丽,也给了他别样的感觉。很快,双双坠入爱河。<br><br>恋爱期间,严歌苓中国曾经的特殊身份,受到了美国FBI的监控和审查,她隔三差五地被传票调查,不胜其烦,精神上倍受煎熬,苦不堪言,婚恋的结局也变得扑塑迷离。劳伦斯为了心仪的女人,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选择了严歌苓。令她心存感激,感到了前所末有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使多年来漂流和孤独的心舟,找到了停泊栖息的港湾。<br><br>1992年秋天,严歌苓和劳伦斯在美国旧金山完婚。<br><br>婚后,劳伦斯在一家德国政府资助的在美商会找到了工作。<br><br>严歌苓以此段“搅局”的经历,写了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在美国发表。</h1><div><br></div> <h1>十二、在美的婚后生活和成就<br><br>婚后,严歌苓静心写作,硕果累累。<br><br>在美国,她用中文写的小说,几乎拿下了所有华语文学类大奖,用英文写的小说,是最畅销的中国作家之一。<br><br>她的作品还多次在台湾报刊获奖,成为华裔当红女作家。<br><br>她成了美国二十一世纪著名中、英文作家,加入了美国编剧协会,好莱坞专业编剧。<br><br>她的小说《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天浴》,在美国,先后被陈冲搬上影视剧银幕。<br><br>2004年,美国外交部政策松动,劳伦斯复职。<br><br>同年,由于,严歌苓不孕不育原因,到安微某孤儿院领养了三个月大的小女孩妍妍。聊补了家庭生活的缺憾,给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br><br>如今,随丈夫到美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安家,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期间,偶有写作。<br><br></h1> <h1>十三、国内文学成就<br><br>严歌苓著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12部。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剧有十几部,大名鼎鼎的国内导演几乎都与她合作过,包括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等。主演人员阵容豪华,一线大腕、男神女星基本上均榜上有名。<br><br>电影《少女小渔》,由李安编剧并执导,主演刘若英;<br><br>电影《金陵十三钗》,由张艺谋执导,主演倪妮;<br><br>电影《梅兰芳》,由陈凯歌执导,主演章子怡、孙红雷;<br><br><br>电影《芳华》,由冯小刚执导,主演黄轩、钟楚曦。<br><br>严歌苓创作的作品人物塑造开创了中国文坛新的文学形象,对东、西方文化魅力有着独特的阐释,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br><br>冯小刚也有部队文工团的七年经历,根据他俩的约定,孕育出来的《芳华》,是填补了他们共同的心里空缺,了却了他们共同的部队情结。<br><br>《芳华》的一炮走红,是他们双赢的结果,冯导在安放心结的同时,可以大把地数钱了;严歌苓则在合作过前三位著名导演的基础上,再一次绽放芳华,而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光彩夺目,艳丽四射。可谓步入艺术人生的巅峰,都不为过。使国人齐刷刷地看到了文艺界冉冉升起的巨星,记住了她的名字——严歌苓。</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谢 谢 览 阅</b><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图 片: 网 络</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