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记忆

pjd(彭加定)

<h3> &nbsp;</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江城子 · 赞梦天宁图片分享</h3><h3> &nbsp;</h3><h3> 舒易芳</h3><h3> </h3><h3> &nbsp;</h3><h3> 辛勤半世憩黄昏。晚霞明,彩缤纷。同侪约邀,徜徉梦天宁。发帖聊天凭雅兴,养正气,守初心。</h3><h3> 经年惨淡愫情倾。岁迴轮,又临春。眸回来径,俯仰笑寰尘。浓缩沧桑诗像影,随逝水,励后生。</h3><h3> &nbsp;</h3><h3> 注:梦天宁,沅陵一中离退休人员微信群。</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群友们:</h3><h3> 由 梦天宁图片分享辑录而成的美篇《天宁记忆》今天和大家见面了。</h3><h3> 曾经的校门,曾经的教务处、校长室、教学楼、图书馆、桂花树球场,还有那曾经的"七十二家房客",和着那些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窗,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还有那几位和你我同甘共苦的领导,还有教过你的老师,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有那些你我教过的学生,一一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多么亲切,多么和谐温馨,似梦而不是梦,但却是你我一段人生经历中的真实情景。</h3><h3> 在2018年1月7日梦天宁建群两周年来临之际,大家把自己珍藏的天宁山上昔日生活的图片分享出来,等于共聚一堂的娓娓叙旧,欢欢喜喜话当年。"养正气,守初心",一张图片一段故事,一张图片一种诗情,勾起着美好的回忆,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实在不失为一件快事。咱老爷子老太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晚年生活,又健康,又时尚,确实不容易。两年来,咱们一起玩起微信,像年轻人一样拍拍照片,分享图文,谁不说这是一种进步?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的你我她都在与时俱进。</h3><h3> 有群真好,有梦真好。潘校长为我们的群命名为"梦天宁",今天,我们真正地梦回天宁了。寻梦、追梦,圆梦,不缺少我们,真的很好啊!</h3><h3> 梦天宁微信群</h3><h3> 2017/12/31</h3><h3><br /></h3><h3>-</h3><h3><br /></h3><h3> </h3> <h3>  </h3><h1> &nbsp;</h1><h1> 山城今昔</h1><h3> &nbsp;</h3><h3> 湖南省西部有文化名城曰沅陵,处武陵山脉西南,雄踞沅江两岸。其城北之西为酉水江口,酉水自酉阳、龙山、保靖一路南下而来,由此汇入沅江。东有沅张公路沿沅江东去,折而北上,直抵张家界。其城南有319国道和杭瑞高速自东向西经过,东至沪杭,西抵云贵。县城常住人口十三万左右。</h3><h3> 自楚国始,因水路交通便利,境内资源丰富,且具战略地位,乃为西部要地。秦朝时,于县城西二十里之窑头村设郡治,是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黔中郡。清朝时期,该县城则为辰州府治所在地,辖制湘西一域,乃为大湘西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沅陵县城主城自东关至西关是一条较为平坦宽敞的主街。沿河则为与主街平行的较为狭窄的河街。从主街通往河街的街口,则有上南门,中南门,下南门。中南门则为县城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从主街向北则依山谷地势,营建若干街巷。有所谓高家巷,马路巷,龙家巷,总爷巷,甲第巷等不一而足。每一巷道以青石板或红沙石块铺地,非常讲究。巷深处,依山坡建房,或左右比邻,或上下层叠。吊脚楼栏杆纵横,瓦缝参差,良多佳趣。而大户人家如"修、许、刘、唐、瞿"等,则建有规模可观的明清式建筑。大门门楣门槛门框均为石雕,院内窗户门板牆板,则为木雕木刻,精致雅观。县城格局之精致,国内不可多见。</h3><h3> 龙兴讲寺古建筑群的建筑艺术精妙绝伦。</h3><h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曾经此地,留下不少革命史迹;抗战时期,湖南省政府曾迁来此地,学校,医院,工厂,商家,亦随之而来,热闹非凡;解放初期,湘西行署及47军军部亦皆在此地,人气旺盛至极。</h3><h3> 县城历史之悠久,人文底蕴之深厚,难以言尽。</h3><h3> </h3><h3> 上世纪九十年代,位于沅水下游沅陵县境内的五强溪水电站建成,拦江蓄水,五强溪库区形成,海拔114米以下的旧县城全部淹没。</h3><h3> 新的沅陵县城在旧城南北的山上逐步建成。</h3><h3> </h3><h3>-</h3><h3><br /></h3> <h3>   &nbsp;</h3><h1> 天宁山上</h1><h3> &nbsp;</h3><h3> 三十年前,有客来沅陵一中,从中南门码头登岸,经主街进入尤家巷,右行百十来步,再北上登二百来个石级,仿佛朝拜,便到达沅陵一中大门面前。大门朝南,两边红墙高筑。此地自古名曰天宁山,"一大为天","宁静致远",多么"高大上"的名字,走到这里,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h3><h3> 沅陵一中即天宁,天宁即沅陵一中,几乎是同一概念。</h3><h3> 进了一中的大门,向左行走,可见三排六栋十二间平房教室。教室与教室之间距离较宽,彼此之间不受干扰。室内明窗净几,窗外绿草如茵。再往北直走则为一栋两层共十室的教学楼,八间教室,两间小办公室。楼前是操坪,隔操坪与教学楼相对的是大礼堂。这是重要的集会场所,也为师生的文艺活动提供了理想的舞台。走进大礼堂,当年老师们排演话剧《年青一代》的演员,仿佛又一个一个的出现在舞台上,赵学海、方思默、舒易芳、肖莉青、江自平扮演的角色实在感人。学生的《十大姐》,也都款款而来。原两层教学楼西头为学生厨房和食堂(后改为校办印刷厂和编织袋厂,现建成图书馆)。那里有一口很深很深的水井。</h3><h3> 进了一中的大门,向右行,从高高的垂着串串葡萄的葡萄架下走过,迎面的是两层楼的校长室,简约而不失优雅。门前有个小花圃,平添了几分生机。经校长室前行,則是桂花树球场。球场西有老科学館和音乐教室。球场的南北东三面均为老式洋楼,不知是晚清时期还是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带家属的职工多住于此处。男生宿舍是两层楼的,北边临近围墙,南接家属宿舍。女生宿舍好像就是桂花树球场南边那栋洋楼。</h3><h3> 进了一中的大门,正面当中有一座水泥浇筑的图案,由三角板、书本、篮球等组成。绕行而过,迎面一堵高约两丈宽四五丈的白色粉墙赫然在目,大气而古朴。中有学校正门,门框门楣均为巨形长条花岗岩,上嵌石刻匾额"辰州公立中学校"。进门之后是穿堂,穿堂两边是英语教研组和化学教研组。穿堂前隔天井的是教务处,它的两边有耳房。天井东西有园拱门。出东拱门有大办公室为语文教研组,小办公室为史地政办公室。出西拱门有大办公室为数学教研室,小办公室为物理组和生物组办公室。</h3><h3> 经过教务处两侧,直前北行则有如《红楼梦》中所谓的抄手游廊。天宁人谓之文化走廊,供学生发表美术书法作品和手抄报。文化走廊东西两侧又各有一门,出其门,又各有南北相对的四间教室,后改为理、化、生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室(科教楼未修之前),后改为教师住房,每间教室住两户。以1厘米厚的纸板相隔。当时有电影名《七十二家房客》,他们乃以此自嘲。</h3><h3> 出文化走廊又是大块操坪。左有鱼池,右有一小块场地,设单双杠及跳高跳远沙坑。继续前行,则为东西并列两个篮球场。</h3><h3> 球场那一头是图书舘。该图书馆藏书之多,种类之齐,版本之珍贵,历来为湘西之最。可惜1965年3月1日晚失火,珍藏书籍毁于一夕。后经重建,藏书数量仍然可观。1985年元月将放寒假,余与舘长王延修联系,借出百多套中外名著供两班学生带回家阅读。那时,没有"百度一下",若在教学上遇疑难,只有在这里寻找答案。有时,我也会带孩子来,让他们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图书舘",墙上那三个凝重而苍劲的颜体风格的题字,不知何人手笔,它们一个一个成了浮雕,经常在我眼中出现。</h3><h3> 图书馆门口紧靠现在的大门,现在的大门就是以前的后门。先前,从后门出去,不几步就是古教场坪,又称校场坪,此乃先前的军队操练之所,亦是行刑之地。不知何时划归一中作为体育运动场。直至九十年代初,一年一届的运动会在此举行,速度与力量的竞争,活力和朝气的挥洒,那些身影,那种团队精神,是何等气象万千。后来,商贸风起,这里修建了工贸市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时景象无复重来矣!</h3><h3> 围墙之内的风景如此。围墙之外,尚有龙头井,灵官庙,伍家坪,农场,苗圃,供新来的老师及眷属住房周转和学生学农之用。一中大门前有红沙石铺地的一块平地,连着东西两方延伸过来的大路。路的南沿是陡坎,高两丈多,陡坎下东西相连三四栋砖木楼房,住有五六户人家,都是老师和他们的家属。这里曾是沈从文在沅陵的故居。每经沅陵都会在此小住。他的表弟黄永玉也常客居于此,梁思成、林徽音夫妇也曾来此作客。这里有个雅致的名字,叫芸庐。</h3><h3> 哎,说不尽道不完的旧时风景,尽在心里,那样恬静。</h3><h3> 当然不能沉醉在怀旧的情绪里,竹篱茅屋固然有诗意,但人们更在意青堂瓦舍的舒适和安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弃旧图新才是现实生活的必须。八十年代,荷花楼、科学楼、新学生宿舍、相继建成;九十年代,天宁楼、望江楼、朝阳楼、辰郡楼、银杏楼、桂花楼、体育馆、艺术楼、科技馆、办公楼拔地而起,不但大庇寒士俱欢颜,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新世纪开始至现在,高中部教学楼、青年楼、新荷花楼、男女学生公寓全部建成。</h3><h3> 沅陵一中校园,一展新颜。</h3><h3> </h3> <h3>  昔日的沅陵一中大门内,迎面白色高墙里面 ,是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办公室。</h3> <h3> &nbsp;</h3><h3> 而今,办公楼大门门楣上,仍然保留着大型石刻匾额"辰州公立中学校"。保留这块匾额,就等于珍藏着天宁山一个世纪的流风余韵。最容易触发抚今思昔的感情。</h3><h3> 石刻匾额的制作时间是民国元年季春月。辰州公立中学建校之初即授高级中学课程,沅辰泸溆诸县学子凡欲学习高中课程者,必来此地。授课教师中,不乏省内名师。</h3><h3> </h3><h3> </h3> <h3>  如今高中教学楼是在原来的三排平房教室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四合院式教学楼,南北相对共有三十二间教室,东西相对为年级组办公室和男女洗手间。沅陵一中占地面积不大,如此设计,有集中紧凑之妙。<br /></h3><h3> 沿旧图书馆南侧西行,下坡,背北面南,眼前是下操坪,对面是四层的共一十六室的初中部教学楼。(先前此处为两层的老数学楼,共八间教室)。身后是翻新的大礼堂。</h3><h3> </h3> <h3>  一中科学楼修建于1986年,地面三层,地下一层。设计水平与建筑质量均佳。登顶层南望,近处屋宇,鳞次栉比;远处青山,层层叠叠。长空碧净,沅水东流。好一派山城风光。诗曰:</h3><h3> 独自上高楼,江城眼底收。</h3><h3> 人才当用世,何必觅封侯。</h3><h3> 一中后来又建科技二馆,四层16室。其顶层有生物标本室。由于历任校长对生物标本的高度重视,生物标本室颇具品牌价值。走到里面,灯光布景打开,模拟音乐声起之际,如入山林水滨。空中飞禽,地上走兽,或争食,或嬉戏,无不栩栩如生。品种繁多,禽类如鹰、隼、白鹤,锦鸡,翠鸟,雁,雀。兽类如豹、狼、狐、兔,獾,穿山甲,还有各种昆虫及植物标本。凡沅陵山林应有者则此室尽有之。尤其是人体胎儿标本,从1月至10月,无不俱备,如此齐全完好的标本室,在全省普通中学中,绝对可以说独一无二。<br /></h3><h3> 标本制作者为侯广悌老师,几十年埋头实验室内,孜孜不倦,才有这项成果。</h3><h3> </h3> <h3> </h3><h3> 先前的桂花树球场周围建筑。校长室楼顶,科学舘,教师宿舍清晰可见。老天宁人还能找出民国时期的辰郡朝阳等中学的位置。</h3><h3> 桂花树球场历来是老天宁口中的热词。提倡体育运动,崇尚体育精神是天宁山上的传统,特别是篮球运动。桂花树球场处在师生宿舍的中间,理所当然地成了篮球活动中心。重要篮球赛事都在这里进行。</h3><h3> </h3> <h3>  如今,在学校的主干道上,朝东观看,前面是辰郡楼,右边是朝阳楼。桂花树球场比原先的大了两三倍。</h3> <h3>  登朝阳楼顶,北边俯看校园,是这样的清新。</h3> <h3>  大雪天, 南边远眺,沅江两岸,浑然一体。</h3> <h3><br /></h3><h3> 这里是高三教学楼。</h3><h3> 这里也藏着很多故事。民国时期,这里是贞德女中, 传为英国天主教人士所建,如今学校隔壁马路巷的天主堂可为佐证。该校四面围墙,校园占地面积不大,座北朝南。入其门有较宽的平地,似有两个球场,然后有一栋大楼迎面而立,然后层层迭迭,一路陡坡上去,坡度很大,其房屋各抱地势,间或有一两栋小洋楼,小巧玲珑。加以树木陪衬,校园的精致可人,实属少见。</h3><h3> 解放后,称沅陵女中,北面毗邻沅陵一中,两校高墙之间,有一条很宽的铺着宽大石块的大道。不知何年改为沅陵三中,开设初中课程,招收城区学生。十年之前,三中并入沅陵一中,封其道路,拆其围墙,两校一体。</h3><h3> </h3><h3> </h3> <h3>  前贞德女中的洋楼现在成了工会、总务处、弘慧基金的办公室。<br /></h3><h3> 门前古树下,立有石碑,上面刻英文的"贞德女中"名称。时间为1923年。girls school,译为女子学校。</h3> <h3><br /></h3><h3> 这棵古银杏树,顶梢有五层楼高吧,它的躯体够五人合抱吧,一百年高龄?两百年高龄?难得准数。它像个伟丈夫,也像个历史老人。天宁山的一切,它都知道。</h3><h3> 银 杏</h3><h3> 昔日天宁何处寻,</h3><h3> 参天古木叶纷纷。</h3><h3> 先前事迹谁知晓,</h3><h3> 交付美篇启后人。</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校长丰釆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十位校长从这里走过,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共同品格。</p> <h3>-</h3> <h3>  第一任校长府庭镇,在1986年沅陵一中85周年校庆典礼上致词。</h3> <h3>  汪荣福在一中85周年校庆会上<br /></h3><h3> 汪荣福 沅陵一中第四任校长。治校有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均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一九五八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受到国家奖励。他本人亦赢得省劳动模范称号。</h3> <h3>  这里的一切,都凝聚着他的的心血。坐在新建的科学楼旁,他对一中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h3> <h3>  改革开放初期的轻松,融洽,和谐,进取的政治氛围,也充满在一中的校长办公室里。左起:潘绍祥,汪荣福,方思默。三人在谋划开创一中新局面。<br /></h3><h3> (潘绍祥湖南汨罗人,汪荣福四川沪州人,方思默安𡽪歙县人)</h3> <h3>  汪校长和老教导主任唐碧生,老教师潘畏三、宋长辉亲切座谈。<br /></h3> <h3> 汪荣福方思默和老教师及校友</h3><h3>前排左起 杨湘云 李桂贞 刘历炳 瞿迪 汪荣福</h3><h3>方思默 宋长辉 唐碧生 李正廉 刘之一 杨蓉芳</h3> <h3>  他,第五任校长蒋茂林。在百年校庆的日子抱病来到这里,这是他呕心沥血工作过的地方。时日无多,他挺起胸膛稳稳站定,保持着坚毅顽强的形象。然后由孙女们搀扶着,依依不舍告别这块热土,告别他的同事。<br /></h3> <h3><br /></h3><h3> 他曾任沅陵县教育局长。在此任上,非常重视全县的师资培训工作。聘请一中专业水平高和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任教,师训工作卓有成效。他热情满怀地与教师和结业学员合影。</h3><h3> 第二排左起第二人张茂珍,第四人蒋茂林,第七人金福明。</h3><h3> </h3> <h3>  上世纪的十位校长中八位校长最后一次的聚会。众多校友陪同。</h3><h3> (1996年9月95周年校庆,老校长参观五强溪水电站,在七中留影)</h3><h3> 第一排左二起依次为肖功朴 汪荣福 王永龄&nbsp;</h3><h3> 王义(一中首任书记)易盛臬、府廷镇</h3><h3> 第二排左起第五人为十一任校长许振琦</h3><h3> 第三排左二 舒易芳 颜泽焕 胡定达 方思默&nbsp;</h3><h3> 陈亚中。</h3><h3>(潘绍祥因省教委组织去西欧考察,蒋茂林因病,两校长缺席)</h3> <h3>  第八任校长潘绍祥在主席台上,后面右起聂承德,周树生,夏赐福,沈宏斌,许振琦,唐仁冬,谭宜实。<br /></h3> <h3>  谁能把他俩的笑容形诸笔墨?我看很难。化难为易吧:灿烂。</h3><h3> 唐碧生 湘乡人,解放初在湘西行署文教科工作,后调沅陵一中任教导主任。文革中受冲击,八十年代初落实政策。1985年调沅陵一中任党总支书记,党性原则强,和潘校长配合默契。年六十时功成身退,享受离休待遇。<br /></h3> <h3>  第九任校长陈亚中,和老校友高十二甲学生李宗蕚在教务处大门外的合影。</h3> <h3>  第十任校长舒易芳,和他的高十三届同学在体育舘前合影</h3><h3> 左起 龙厚林 陈龙海 欧宏成 舒易芳</h3><h3><br /></h3><h3>-</h3> <h3> &nbsp;</h3><h3> &nbsp;</h3><h3> 难得一见的方思默书法</h3><h3> &nbsp;</h3><h3> 我在方思默身边多年,深服其文学修养和京剧艺术方面的才能。而对其书法艺术缺乏了解。不久前,微友心迹变清先生将方思默两幅手迹发表于"方家亲人"微信群里,见之大喜,以为不逊于书法名家,堪称珍品。</h3><h3> 雪斌 方思默胞妹方笑薇之子。</h3><h3> 题画 李正廉老师为文,方思默代书。(为突出书法,已将原画裁剪过半。</h3><h3><br /></h3><h3>-</h3><h3><br /></h3><h3><br /></h3><h3> </h3> <h3> </h3><h3> &nbsp;</h3><h3> 底蕴深厚的舒易芳词</h3><h3><br /></h3><h1> &nbsp; 词三首 </h1><h3> &nbsp;</h3><h3> 满庭芳·别天宁</h3><h3> 龙井清流,暮钟晨哨,伴我三载华年。苑庠情愫,泛涌臆胸间。难忘师恩校泽,几多次,顶礼流连。诚堪忆,公孙树下,憧憬纵谈酣。</h3><h3> 潸潸。窗几下,含羞伏案,聆耳箴言。共学子三湘,砥砺无间。挥手东西泪眼,嘱鱼雁,殷勤书传。情千缕,沉吟暗许,业就梓桑还!</h3><h3> &nbsp;</h3><h3> 水调歌·返乡</h3><h3> 岳麓别炎夏,返里伴秋声。望城坡上凝目,天宇近黄昏。正有归巢雀鸟,枝上叽喳欢叫,景象亦怜人。久违百千日,江畔喜乡音。</h3><h3> 返桑梓,献才智,秉初心。校颜未改,天命师长可康宁?银杏生机尤旺,桂子飘香时近,迓客似含情。但等立秋日,跃跃展经纶。</h3><h3> &nbsp;</h3><h3> 水龙吟·筑梦天宁</h3><h3> 正当岳麓业卒,返桑梓,孟秋时侯。苑庠举目,宿师犹健,莘莘翘首。三尺台前,芒锋小试,蕙芳兰秀。更九畹情洒,初心秉持,风流展,容颜瘦。</h3><h3> 身立何曾且苟。长天宁,慎持操守。新颜兀展,资挥千万,清风盈袖。肝胆拳拳,成城众志,匾牌荣授。奈时光逝水,崦山俯仰,漫说功咎。</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br /></h3><h1> 师者有范</h1><h1>-</h1> <h3>  左起 潘畏三老师,宋长辉老师,楊曾英,汪荣福校长。<br /></h3><h3> (1986年沅陵一中85周年校庆时黄怀德摄影)</h3> <h3> 肖莉青老师和学生在一起<br /></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可以说,她是天宁山上的师太。人品,师德,学识,才干,资历,和她的许多故事,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虽然她已早早地离我们而去。</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nbsp;</h3><h3> 我心目中的潘畏三与肖莉青老师</h3><h3> 舒易芳</h3><h3> 肖老师是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读的县第一小学的校长,后调沅陵一中。我到一中后,有幸在语文组与肖老师共事,很受教益。她关爱学生,学生也十分亲近她,尊敬她。她十分好学,涉猎广泛,知识丰富。她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很佩服她的博闻强记。她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可惜天妒英才,在她正当盛年时不幸因病去世,</h3><h3> 潘畏三老师是她丈夫,在学校管理食堂。其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十分健谈且谈吐很有风趣。他工作一丝不苟,关爱学生,为不断改善学生伙食而尽心尽力。</h3><h3> 伉俪俩业已仙逝多年,但其音容笑貌我永铭胸臆,愿他们在泉下安息。</h3> <p class="ql-block">糜文安,1950年至1959年7月,任沅陵一中教导主任。教数学。1959年8月调黔阳师专数学科。曾有“湘西数学王”的美誉。当年黔阳地区仅有三名享受国家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沅陵一中有两名,就是糜文安与刘柏伦。</p> <p class="ql-block"><b>  刘伯伦,沅陵城关镇人。青少年曾就读于北京励志中学和天津南开中学,后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解放前后历任省内外多所著名中学语文教师。自1955年9月始,直至1966年3月,刘老师担任一中语文教研组长达十一年。因学问渊博,阅历丰富,在其课堂教学上感情奔放,旁征博引,纵横恣肆,妙语联翩,深受学生欢迎,有人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戏称为“浪漫派”,因而颇负盛名。时天宁山上,将其与刘之一,刘历炳,方思默并称“三刘一方”,誉满湘西。1960年,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但党和政府仍然十分关注着有突出贡献和名望较高的知识分子。当年6月至9月,湖南省委先后两次行文批准对全省271名有代表性的民主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予以生活物质方面的照顾,我县刘伯伦老师列名其中。</b></p> <h3> 亦是元老亦精英<br /></h3><h3>前排左起 宋长辉 潘畏三 王少甫 刘之一 颜克孝</h3><h3>后排左二起 唐碧生 汪荣福 彭隆生</h3><h3> </h3><h3> 彭隆生 外语权威</h3><h3> 刘之一 物理权威</h3><h3> &nbsp; 宋长辉 化学权威,知识渊博,课上得好。学生称之为"化学大王",1957年被打成右派。平反复职后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选为县政协委员。</h3> <h3>  一代名师,在这里驻足。播撒知识,播撒思想,播撒诗情。1986年潘畏三老师回沅,与老同事合影。众多教师相陪。<br /></h3> <h3>  六七十年代在一中毕业的学生,稍微看仔细一点,你会很容易地在这两张照片中发现你的恩师。<br /></h3> <h3>前 孙瑜 方思默 未知 宋长辉 张炎 刘耀曹</h3><h3>中 唐碧生 刘立松 汪荣福 杨达君 黄伯炎 陈志斌</h3><h3>后 何明双 未知 杨天锡 姚宗干 朱宗之 向光茂</h3><h3> </h3><h3> 1986年暑假,高三班(1951年毕业)校友一行七人相约回访母校。受到校领导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县委领导主持座谈会,听取校友们对发展沅陵经济,振兴一中教育的建议。校友们重回天宁山,端座在教室,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历程,再次聆听原任课老教师教导。</h3><h3> 参加回访母校的高三班校友有:</h3><h3>姚宗干(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h3><h3>杨天锡(北京大学教授)</h3><h3>毛益麟(武汉大学教授)</h3><h3>孙 瑜 (武汉大学教授 贞德51年毕业)</h3><h3>何明双(广州铁路局处长)</h3><h3>朱宗之(水电部长沙设计院教授级高工)</h3><h3>杨达君(益阳地委纪委书记)</h3><h3> 解放初期曾在沅陵军管会文教部工作、和其中部分校友相识的县委统战部长方思默和一中党总支书记唐碧生共同精心安排。高三班毕业留校任教的向光茂老师全程陪同。原任课老教师张炎、宋长輝、刘耀曹等参加会见和座谈。</h3><h3> 在拍摄合影时,校友们坚持请求原任课老教师站在第一排。</h3><h3>-</h3> <h3>  前排左起 张茂珍 李 暘 张 炎<br /></h3><h3> 后排左起 欧阳迪 李强(学生) 周炎林</h3><h3><br /></h3><h3> 李暘 生物教师,因知识渊博,课上得好。学生给了他一个"生物大王"的美称,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平反复职后,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工作。</h3><h3> 张炎,外语教师,原朝阳中学教导主任,土改时打成阶级异己分子,判刑五年,文革后落实政策,平反回校,书教得很好。</h3> <h3> 幸 会</h3><h3>一排左起 王明清 黄伯炎 方思默 苏宗祥</h3><h3> 张理财&nbsp;宋长辉 李正廉</h3><h3>二排左起 姚绍玉 谢时惠 吴国华 向光茂&nbsp;</h3><h3> 邓禹平 张茂珍 肖仲云 邓瑞芬 唐仁冬</h3><h3>三排在起 欧阳迪 舒序铸 金福明 舒易芳&nbsp;</h3><h3> 杨开伦 潘一新 邓世雄</h3><h3>四排左起 郭松柏 许振琦 杨家深 孙建军</h3><h3> 周丰仪 钟甄拔 唐宏炳</h3><h3> 苏宗祥 物理教师,学问渊博,善长绘画。为人重情义。八十年代初回香港继承祖业,旋返沅陵与好友惜别。</h3> <p class="ql-block">后左起 代哲春 金福明 刘伯伦 瞿开宣吴下夫舒序铸</p><p class="ql-block">中左起 杨蓉芳 吴子静 赵家骥 肖守文 赵寅亮 方思默</p><p class="ql-block">前左起 许孝淑 刘克柔 李正廉 江自平 肖莉清,</p> <h3>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要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取得最大的收获。<br /></h3> <h3>  &nbsp;刘耀曹老师从50年代开始带沅陵一中气象小组,存积了几十年沅陵天宁山气象资料,现在还有部分存在档案局。工作兢兢业业一辈子。</h3><h3> " 当年在教导处旁边每天写天气预报情形还记忆犹新。"一一蒋大琪老师如是说。</h3><h3> 后排右一刘耀曹 中排右一蒋大旗<br /></h3> <h3><br /></h3><h3> 侯广梯老师,1952年毕业于沅陵一中高五班后,一直留校担任生物教师,长期从事生物标本制作,由于业绩突出,1988年被省教委破格评为第一批高级教师。</h3><h3> 上图,当年(大约1985年),省教委副主任、省招生办贾绍淝主任等来校检查工作时,候老师向省教委领导介绍标本制作情况。</h3><h3><br /></h3> <h3>  龙头井23号,沅陵一中围墙外的教职工宿舍。挤着四户人家。外面围一道破砖墙,里面是旧木屋。两位老人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相濡以沫。田澍荣老师和他的老伴。平静地度过他们的晩年。</h3> <h3> 左 赵学海 右 龙盛恒<br /></h3><h3> 赵学海 音乐教师 ,富于激情的文艺活动家。天宁山上一切文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h3><h3> 龙盛恒 地理老师,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1年去世。他,未能等到1978……</h3> <h3>  1986年沅陵一中85周年校庆,钟启寿老师回一中,他教过的学生簇拥在他身旁身后。</h3> <h3>  百年校庆,李富贤老师(后排中)回沅,学生们和他们敬爱的班主任合影留念。<br /></h3> <h3>  1974年,古汉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张德福老师,走下吉首大学的讲台,追着故乡的云,又站在了沅陵一中的讲台上,将自己满腹才学挥斥方遒,一晃就是五年。</h3><h3> 后来一纸调令,当了县教委教研室主任,继而去了市教委当一任普教科长。因舍不下自己的专业,最后选择去电大当教书匠。退休了又去市老年大学讲诗词,只是为了好打发日子不变痴呆,这一讲就是二十年,为怀化市老年大学创造了一个品牌班,把自己的讲稿整理一下就成了《简明诗词曲律》(中国文联出版社)。现年八十有二,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看来痴呆症永远找不上他了。</h3><h3> 有人《品三国》品利双收,他要是去《品唐诗》肯定也能做到。可惜没人发现他, 也许是他生来就喜欢平淡,喜欢寂寞。</h3><h3><br></h3> <h3>前排左起 郭新 邓世雄 李桂珍 吴子静 颜泽中 吴云<br /></h3> <h3> 语文组老办公室内</h3><h3> 1989年 杨家深奉调县委宣传部留别</h3><h3>前排左起 常立森 廖春生 舒序铸 杨家深&nbsp;</h3><h3> 李志红 姚运卓 向晓钟</h3><h3>后排左起 唐仁冬 李家英 周丰仪 张 波 &nbsp;</h3><h3> 郭松柏 彭加定 姚绍玉</h3> <h3> </h3><h3> 先前,一度流行"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的说法。改革开放,转变观念,面向世界。八十年代,英语教学人才奇缺,他们扛起了沅陵一中英语教学的重担。</h3><h3> 前排 尹功震 刘伯南 丁冬梅 支教老师</h3><h3> 后排 吴国华 杨 珏 张生湘 郭 新</h3><h3><br /></h3> <h3>  沅陵人说小伙子长得好,都说:"biao",就是这个 "彪"吧。查百度汉语"彪"有四解,有文采,小老虎,身材魁梧,姓氏。沅陵人的方言真是准确形象,这照片里的男子,大的小的个个长得"彪"。他们是沅陵一中体育组的老师,他们个个身手不凡,把沅陵一中的体育,搞得有声有色。体育课上龙腾虎跃,运动队夺冠捧杯。<br /></h3><h3> 前排左起 全凌华 胡行飞 杨万东 陈瑞平</h3><h3> 后排左起 姚祖根 张 彪 张良景 曾为民&nbsp;</h3><h3> 彭曙沅 康志鹏</h3><h3> 照片背景是老校室后墙面,右手边大门洞进去可见"72家房客"。</h3> <h3>  1986年8月,41·2班学生李成城考上了北京大学。班主任肖信吾老师,亲赴麻溪铺乡千坵田村,将录取通知书送到李成城家里。师生俩小酒一杯以示庆贺。<br /></h3><h3> 第二年该班另一学生叶飞插班到42·1班也考入北京大学。</h3> <h3><br /></h3><h3> 还记得教场坪吗?肖信吾老师会响亮地回答:"记得!"这张照片定格了三十多年前,他在沅陵一中运动会期间,在班上大本营坐镇指挥的情景。旁边的小黑板写着参赛项目和本班参赛运动员号码。必须确保运动员准时到位。还必须确保安全。有个学生在看《秩序册》,有个学生在看广播稿,有几个学生随时待命。有些学生去前方呐喊助威。班主任要考虑问题很多。肖老师并不悠闲。</h3><h3> 肖老师,你这坐姿,就像一尊雕像。既属于你,也属于我,也属于他。属于天宁山每个班主任。</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 唐老师1972年来沅陵一中。他们在天宁山上默默耕耘一辈孑。只问工作,从来不计个人得失。1988年暑假,学校组织庐山旅游,唐仁冬陈天武夫妇在仙人洞合影。国泰民安,而且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唐老师那时的心情,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情。</h3><h3><br /></h3><h3> </h3><h3><br /></h3><h3><br /></h3> <h3>  吴国华老师,湘乡人,湖南师院英语本科毕业。八十年代和夫人丁冬梅同来沅陵一中教英语,曾任政教主任。九十年代初调株州八中。<br /></h3><h3> 沅陵一中作为沅陵县最高学府常有首长和领导来参观指导,作为政教处主任,少不了奉陪。</h3><h3> 上图左起 吴国华主任 黎原将军 刘立松书记</h3> <h3><br /></h3><h3> 夏赐福老师与夫人刘雪文和他们的儿女们留影。</h3><h3> "七十二家房客"门前,不管怎样收拾,也遮掩不住这里的寒伧和丑陋。"陈旧的门窗,斑驳的墙壁,狭窄的走廊上,挤放着碗柜,煤炉,藕煤,洗脸架,还有一座柴火灶。"(前教务主任夏赐福语)</h3><h3> 但这里的人,夏赐福,常立森,胡乐育,张炎,李家英,李志红个个都那样乐观。是不是有点像颜回,"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看,他们一脸微笑。这姑娘堪称学霸,不靠保送,就靠她那四份精采答卷,也同样上重点大学。这小伙更厉害,是1995年沅陵县的高考理科状元。</h3><h3> </h3><h3>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h3> <h3>  冯泽沛周德浩九十年代初合影于校长室前<br /></h3><h3> 周德浩 南县人 ,语文教师。1987年来一中工作,1991年任党总支副书记。</h3><h3> 冯泽佩 生物教师。我是他的全民k歌粉丝,一次又一次听他唱《我们这一辈》,感受那份沉郁和厚重。我发现只有他唱得最接近王佑贵的情绪。歌唱完了,音律留在我的心中。他为什么唱得这么好,原来他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个比共和国只小一天的人。</h3> <h3><br /></h3><h3> 校长室门口,一左一右有两株铁树,前面有一块小花圃,围着木栏杆,里面有各种常见花卉。门前道路东头有一腊梅台,三丛腊梅枝条细密,绿叶纷披。校长室后面有一两棵碗口粗的不知名的树,枝叶疏朗。</h3><h3> 楼上有会议室和学校档案室,会议室有百余座位。记得1984年的时候,学校的教师会议,和县里的高考监考员会议都在这里举行。</h3><h3> &nbsp;</h3><h3> 左起 :李家英 常立森 许振琦 糜健</h3><h3> 年富力强,一身帅气,儒雅气质</h3><h3> </h3> <p class="ql-block"> 左起 胡乐玉 陈再林 彭加定</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在官庄区中学一起共事,其后又在一中共事。后来,陈再林(难遇的物理老师)去沅江市一中任校长,2012年秋来沅,三人于一中农场合影,此时胡老师神采奕奕。去年一同参加原官庄区中高四学生聚会,渐见病容,不意胡老师于今年夏天溘然长逝。闻之黯然神伤。</p> <h3>   胡乐育老师和同事们在办公楼前<br /></h3> <h3> 校长室前,天宁两代人</h3><h3> 他在学生时代,曾是沅陵一中的高材生,高21乙班学生。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成为天之骄子。在黄壤坪的山沟里磨炼了整整十四年后,1979年知青大量返城的时刻,由于老师的赏识,他登上了天宁山的讲台。</h3><h3> &nbsp; 熊楚毅 数学教师,1989年9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h3><h3> 女儿 一中51·6班学生,1996年考入北师大。</h3><h3> 情系天宁,世代难忘。</h3> <h3>  还记得鱼池吗?</h3><h3> 昔日,校园里的鱼池。周围有铁栏杆围着,凭栏俯看,想找出"观鱼胜过富春江"的感觉,肯定会失望,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鱼群游弋的景像。倒是天晴时,偶尔会看到一点"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景。周围有很多榆腊树,魚池与操场坎边的三角地带还有一些其他的树,都差不多有碗口粗,成了一片小树林。当春朝有点细雨,当秋夜有几声虫鸣,于是,诗意也就有了。</h3><h3> 凭此图景,是否能忆起一中当年的后园风光?</h3><h3><br /></h3><h3>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一中校门。</h3><h3> 常立森 长沙市人,湖南师院俄语专业毕业,学贯中西。六十年代初组织分配来沅陵,转辗于麻溪铺,乌宿,官庄,凉水井,1985年进入一中。</h3> <h3>   1980年5月-1982年7月,语文教师杨家深(左)接受组织委派,参加湖南省第四批援藏教师队,在拉萨市第二中学工作两年。担任高二两个藏族班的汉语言教学,兼任校团委书记,还办起了据说是全西藏中小学中的第一个校园广播室。 </h3> <h3> 杨晓华与爱徒张帆<br /></h3><h3> &nbsp;杨晓华,1978年考入湖南师院,化学本科毕业。坚实的专业知识使他在化学教学上游刃有余。班主任工作务实而敢于创新。很受学生爱戴。</h3><h3> 44·6班学生张帆,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创建自已的公司,发展顺利,规模可观。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拿出巨额资金设立弘慧基金。资助家乡全沅陵县贫困子弟一个一个地圆了大学梦。</h3> <h3>  他带着沅陵一中的一批学生在圆明园参观,红色T恤上印着北京大学的字样。他与北京大学有缘吗?还真有一点点。他在1996年当51·6班班主任时,班上的学生朱军考上了北大,时隔三年当54·5班班主任时,班上的李立也考上了北大。<br /></h3><h3> 他是数学教师粟登富。不但数学教得好,班主任也当得好。又负责,又精明。爱好也广泛,运动场上很厉害。文艺活动一把好手,吹黑管,拉小提琴都行。我们同在教工乐队,都拉小提琴。我说:"你坐第一把交椅,首席小提琴。"他莞尔一笑。后来当了副校长。可惜英年早逝。</h3> <h3><br /></h3><h3> 这英俊美少年是谁?</h3><h3> 他1974年毕业于官庄区中学,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读体育本科。1982年进入沅陵一中工作。这小伙忒肯干,从教研组长,校团委书记,教务处副主任,总务主任,一路干过来,直到校党委委员。拚命三郎一个,好处一点不拿。他是陈瑞平。</h3><h3> 这照片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很大的空间。</h3><h3> 这是哪里?他告诉我:"一中桂花树球场,我身后的那栋楼就是潘校长他们住的,另一栋吴国华老师住的,两栋之间有些人在老水井洗衣。那树就是现在的白果树。" 啊,想起来了,从潘校长楼下向东走过去有一栋平房,住的是方校长,廖世鹏,吴云,孙建军等老师。从水井那条路过去住的是郭松柏和唐仁冬老师。</h3><h3> &nbsp;</h3> <h3>  "这照片是家长瞿绍忠率二子来校谢师,与校领导和任教老师合影。大儿瞿松柏考入第二炮兵学院,二儿瞿继双考取国防科大。"(杨文栋)<br /></h3><h3> 前排左起 姚绍玉 李盛林 向晓钟 &nbsp;</h3><h3> 钟甄拔 瞿松柏 陈亚中 瞿绍忠</h3><h3> 舒易芳 康志鹏 瞿继双</h3><h3> 后排左起 郭松柏 韩景业 杨文栋 &nbsp;</h3><h3> 周德浩 李家英 姚祖根 许振琦</h3> <h3><br /></h3><h1> 组织活动</h1><h1>-</h1> <h3> 组织培养,瞻仰韶山<br /></h3><h3>前左起 未知 谭孝国 潘绍祥 毛善祥 赵德府</h3><h3>后左起 未知 宋泽俭 欧阳迪 苏宗祥 尹叔宜 刘鼎亚</h3> <h3><br /></h3><h3> 青年才俊,风华正茂</h3><h3>前左起 陈亚中 苏汝铭 杨蓉芳 杨湘云 颜克孝</h3><h3>中 杨开伦 潘绍祥 金福明 颜泽中 唐碧生 徐经桂</h3><h3>后 周光辉 李富贤 侯广悌 李德荣 孙建军</h3><h3><br /></h3><h3><br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张照片,你不得不感动于他们的这种气场。</p><p class="ql-block"> 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谦虚谨慎的思想作风,端端正正的人品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让他们有着强大的凝聚力。让初中部集体屡获好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6年初中党支部成员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郭松柏 冯泽佩 楚芬芬 朱心菊</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符德兴 郑成满 石珍太 瞿继来</p> <h3> 一中离退休支部政治学习视频</h3><h3> (2013/06/26/08/29/59 彭加定摄像)</h3><h3> 主持人陈永焕 离退休支部书记。我支部的学习活动定在每年3、6、9、12月的30日。总书记有什么重要讲话,中央有什么重要决定,陈永焕都会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他是教政治的,讲得挺好的。有时也在会上安排人讲点什么养生呀,科技与生活呀什么的。</h3><h3> 康志鹏,姚本振,姚祖根也是支部和老协负责人,挺积极的。可惜我住怀化后不能继续参加活动了。</h3><h3>-</h3> <h3>图一 1987年暑假,桂林旅游合影。<br /></h3><h3>图二 2011年退休教师华东五市旅游南京中山陵合影。</h3><h3><br /></h3> <h3>  凤凰山上风光好 三八节日美人到</h3><h3>前排左起 杨水英 刘雪文 邓瑞芬 宋卫华</h3><h3>后排左起 罗芳兰 袁昭云 郭 新 王朝云</h3><h3> 邓春琼 张茂珍 李如云</h3> <h3><br /></h3><h1> 师生情谊,学生风貌</h1><h1>-</h1> <h3><br /></h3><h3> 肖莉青老师和高十五班同学在校门囗的瞬间<br /></h3><h3> &nbsp;</h3><h3> 什么叫唯美?这才是。有时候所谓唯美,其实是矫情和把戏。这发黄的照片,感情的真挚自然,意境的喜悦和谐,人物的质朴无华,这才真真正正给人以美的享受。</h3><h3> 推测这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是1958年前后。那时知识女性着装多为列宁装。肖老师的穿着却是民国时期的那种,我不由想起"民国才女"之说,其实民国才女不只是林徽因那四个人。</h3><h3> 他们站立的地方谁都知道。其实,他们往前走几步就是高坎,石墙高筑,高两丈许。坎下好几栋房屋,有楼房,有平房。有人说这里叫云庐,肖老师住过,方校长住过,很多老师住过。一中这个校门位置很高,气象不凡。不知多少优秀人才从此门走出。其实,所谓地灵人杰,不能只看名胜名人,而忘了沅陵自已。</h3><h3> </h3><h3> </h3><h3> </h3> <h3>  什么叫卫星班?请联系时代背景解读,言之成理即可,暂无标准答案。</h3><h3> 二排左起 王明清 赵学海 向光茂 钟启寿&nbsp;</h3><h3> 赵家骥 唐碧生 侯广悌 蒋远敬 &nbsp;</h3><h3> 孙建军&nbsp;李秾华 李桂珍 吴子静</h3><h3> &nbsp; 四排左一 全汉镇</h3><h3> 一排左起第四人 潘一燕</h3><h3><br /></h3> <h3> &nbsp;</h3><h3> 上图 &nbsp;很幸运的1965年的高中毕业班(高21甲班)</h3><h3> "这是我在天宁山上带的第一届学子,一九六五年毕业,当年升学率逾百分之八十五。"(舒易芳)</h3><h3> 这些1965年的高中毕业生,他门有多幸运,他们自已最清楚。那一年,大学之门还对他们开着,只隔一年就砰然关闭了,整整十年啊。<br /></h3><h3> 这位出色的班主任(前排右起第一人,1963年获评全国优秀班主任。),以后如何施展才华?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h3><h3> &nbsp;</h3><h3> 下图 不走运的1966年的初中毕业班(初20·2班)</h3><h3> 在一片揪斗和打倒的声浪中,在老师们人人自危的环境下,他们初中毕业。谁能憧憬未来的美好学习生活?谁能料到即将面对的停课闹革命?<br /></h3><h3> 现在都是将近古稀之年的人了,"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他们是坚韧顽强的一辈。现在也都好好的。了不起的一辈人。</h3><h3><br /></h3><h3> </h3><h3>,</h3><h3><br /></h3> <h3>  花季少年,军事化的编制,该不是军事化的生活吧。这张照片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值得珍藏。这个班藏龙卧虎。<br /></h3> <h3>  华大基因基地,徐经桂老师和初二十五连二班的部分学生留影。</h3><h3>左起 宋桂珍 陈亚中 汪健 徐经桂 刘长秀 张亚玲</h3> <h3>  1993年,初44届毕业,唐仁冬老师与部分学生合影。七十年代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又像是学生的好大姐,清纯;八十年代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又像是学生的好妈妈,温和;九十年代她是学生的好老师,又像是学生的好奶奶,慈祥。爱,产生在她的心里;爱,也呈现在她的脸上。<br /></h3> <h3>  &nbsp;</h3><h3> &nbsp;44·6班毕业的学生聚会长沙,邀请班主任杨晓华老师与夫人周碧兰与会。45届学生董海平(后排左四,北京大学毕业)也赶来参加。</h3><h3> </h3><h3><br /></h3> <h3>  他们是1988年学校扩招的两个计外班之一的46·1班学生。</h3><h3> 他们一走进学校,就在老师带领下参加军训。能够摸到真枪,知道怎样分拆成各个部件,打完了五发子弹,知道怎样射击,高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回到学校。到了高二年级,他们又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去百里外的林场,劳动了一个星期。两年以后,他们的学弟学妹别想拥有这番经历了。他们毕业后,都还真有出息。他们不忘母校的培养,在毕业25周年后相约回到母校,和他们的班主任彭加定老师在办公楼门前合影。<br /></h3><h3> 我们的学生,不管从什么样的环境中过来,不管成就多大,他们始终有一份执着一一不忘校泽,不忘师恩。一届接一届,就这样纯真。人文精神,并不抽象。</h3> <h3>  &nbsp;</h3><h1> 重阳节里老人乐</h1> <h3><br /></h3><h1> <span style="font-size: 16px;">从南岸迎宾大道穿过一条巷道,然后走盘山公路,到达山顶,这里是就是沅陵一中的学农基地。</span></h1><h3> 岁岁重阳之日,学农基地是沅陵城区一中退休人员的欢乐天地。领导重视,工会后勤老协安排得体体面面。先一天搞活动,麻将,扑克,象棋,飞标,乒乓球,立定投篮。一至三名都有奖励。某年,久不玩麻将的我,一上牌桌,一连三手自摸,运气一来竟然获得第二名。</h3><h3> 重阳这天从学校乘车,十来分钟就到。山不甚高,但可以望远,可收重九登高之效。近处各种果木林林总总,远处山峦叠翠,爽心悦目。这里有会议室,周树生校长每年要在这里向老同志报告一番学校工作,然后听取大家意见。</h3><h3> 会后休息,此时是那些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握手言欢互道家常的时刻,我那单反相机充分发挥着它的作用,定格那些美好瞬间。</h3><h3> 然后共进午餐,米酒一杯就着沅陵特色菜,互相敬酒意思意思。这样的欢乐场面,我不得不抑制自己的食欲,赶快拍一段视频。</h3><h3> 退休家住外地的一中老师来到沅陵,只要周树生校长知道,就一定能在这里和先前沅陵老同事共进晚餐。</h3><h3>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h3> <h3>  工会活动室里气氛热烈。几盘象棋残酷厮杀,几桌麻将一片欢声。朴克牌看明争暗斗,掷飞标要眼明手准。活动室外,这边定点投篮,全靠基本功。那边乒乓球赛,要有技术,还要抽签运气好。</h3><h3> 左起 林仁美 宋开海 张必衡</h3><h3> 准备上车,前往学校农场过老年节,别说有多开心。</h3><h3> 林仁美 由连长转业到学校当大师傅,依我说是屈就了,他不这样想,用心炒菜,莱炒得非常可口。因为"老子是四野的",大家就用四野首长的名字称呼他,早些时候,甚至还在前面加"贼"字,有时干脆称他副统帅,他总是一脸笑,欣然接受大家对他的抬举。</h3> <p class="ql-block"> 题 照</p><p class="ql-block"> 白发苍苍精气神,天宁四老面如春,</p><p class="ql-block"> 一生精力付桃李,尚有余辉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左起 舒易芳 舒序铸 金福明 廖春生</p> <h3> 工会负责人主持老年节各项工作<br /></h3><h3> 左起 离退休支部委员姚本振 工会主席刘珊&nbsp; 校党委书记曾祥欢 老工会主席张远周 副校长潘凌云 现任校长周树生</h3><h3> </h3> <h3>  不是饕餮盛宴,就一壶沅陵乡下米酒,几道沅陵特色莱。晒兰肉丝,沅陵山村腊肉,黄鸡婆黄焖板栗,九月枞菌喷喷香。连那些外地口音的老师都会说:"如一一法!"把那个"如"字说得重又重,拖得长又长。<br /></h3> <p class="ql-block"> 今又重阳</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重阳日, 欢聚天宁老教师。</p><p class="ql-block"> 麻将有声惊四座,象棋无语走双车。</p><p class="ql-block"> 举杯互敬筵席上,合影相邀分手时。</p><p class="ql-block"> 莫叹黄昏心寂寞,及时行乐莫延迟。</p><p class="ql-block">左起 田斌 彭加定 宋贻周 舒易芳 舒序铸 金福明 张必衡 王宏均 胡乐育 周凤仪 廖春生 陈天武</p> <h3> 图书馆新老员工在一起<br /></h3><h3>前排左起 陈阳秀 汤丽华 马玉英 邓春琼 蒋蔓莉</h3><h3>后排 舒璇 冯本爱 杨万东 李兴华 张思静 杨月英</h3> <h3> 临江仙&nbsp;· 观蒋蔓莉老师摄影感怀<br /></h3><h3> 舒易芳</h3><h3><br /></h3><h3> 满耳秋声天净远,又逢重九菊香,耄耋四座彩飞扬。杖藜皓首,留影旧情泱。</h3><h3> 逝水流年堪回目,天宁台榭轩昂,赢得桃李锦家邦。幸逢盛世,垂老享斜阳。</h3><h3><br /></h3><h3> 后排左起 徐经桂 陈亚中 王宏均</h3><h3> 前排左起 金福明 舒易芳 邓世雄</h3> <h3> 总务后勤退休人员合影<br /></h3><h3>前排左起 张党生 罗芳兰 李学鹏&nbsp;</h3><h3> 陈天武 宋开海 彭文斌</h3><h3>后排左起。张显荣 张思静 粟桂兰&nbsp;</h3><h3> 张干琳 蒋曼莉 李友才</h3><h3> 李生江 李泽民 罗学好</h3><h3><br /></h3> <h3><br /></h3><h1> 校友情怀</h1> <h3>  左起 唐碧生 李文庆 张生湘 聂成德</h3><h3> (李文庆 水电八局党委书记)</h3><h3><br /></h3><h3><br /></h3><h3> </h3> <h3> 潘绍祥校长刚上完课,校友就围了上来,某校友手快,卡嚓一声就有了这张。右边那位是名医张复(校友)左边那位不知为谁。<br /></h3> <h3> 辰郡朝阳出来的学生,很牛</h3><h3> 很多人津津乐道"辰郡""朝阳"两个闪亮的名词,但是对这里走出过什么样的学生,却不太关注。要关注也许只关注专栏(可惜没有给学者以足够的位置)中的杰出校友,其实厉害的人还有。</h3><h3> 民国时期,他在辰郡中学读完初中二年级,接着在朝阳中学读完三年级,又在沅陵的雅礼读完高中,后来考入设在南京的中央大学读完了航空专业。解放后,又在莫斯科大学见到过毛主席,读完了自动控制专业。县里的省里的国家的世界上的好学校他都读过了,算得上一个老资格学霸吧。他是最早的从天宁山出发走出国门的人员之一,他又早早回来为国效力。</h3><h3> 刘盛武(上图左一,下图右一)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主任。他为国家作出过应有的贡献。享受国家津贴。</h3><h3> 他自幼酷爱京剧,善操琴,工青衣唱法。带出来的研究生,有的既是科技人员,又是京剧票友。又爱科学又爱艺术,年九十有三,老当益壮。学校授他一个"时尚老人"称号。</h3><h3> 他常回沅陵,在朝阳楼,我和他共演一曲梅派青衣《凤还巢》。<br></h3><h3> </h3> <h3><br /></h3><h1> 江山代有才人出</h1> <h3> 考取北大清华学生光荣榜之一<br /></h3><h3> 本世纪初许振琦,瞿东升,瞿继任相继担任一中校长,恪尽职守,为一中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为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h3><h3> 2006年周树生出任校长,励精图治,锐意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出现强劲势头,成绩显著。</h3> <h3> 长江后浪推前浪<br /></h3><h3> 务实创新带头人</h3><h3>前排左起 潘凌云 张建群 周树生 曾祥欢 刘勇飞</h3><h3>后排左起 刘 珊 瞿秀健 金天保 向仕恕 鄢祥学</h3><h1> &nbsp;</h1> <h3> 老沅陵一中校园平面图</h3> <h3> 昔日的辰郡中学,后来的七十二家房客。</h3> <h3> &nbsp;</h3><h1> 结束语</h1><h3> &nbsp;</h3><h3> 美篇的口号是:记录美好,分享感动。</h3><h3> 天宁山是美好的,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可惜很多的美好没有记录下来。也不怪,那时候有几人能私人购买海鸥。而手持海鸥的人又怎能像现代人一样随心所欲地拍摄。以致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任它消失。但所幸毕竟还是有一些专业摄影者和业余爱好者,有意无意地记录了天宁山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作品,是何等的珍贵。但是,如果没有分享出来,长期沉睡在箱底而不为人知。那又是何等可惜。</h3><h3> 梦天宁尝试着举行了这次分享活动,热心人士的慷慨分享,让我们能重睹天宁山的昔日风光,回味着天宁山上昔日的温馨和谐的人事活动。一张图片,引起一次感动。这是多么可喜。</h3><h3> 谢谢,谢谢!衷心感谢家英、曼莉和每一位记录者,衷心感谢汪荣福校长的亲属、潘畏三老师的亲属和每一位分享者。由于大家的热情支持,我们才有一个较为丰富的美好的《天宁记忆》。</h3><h3> 赐福,糜健,家深,瑞平,我们的这次策划,看来还真有点意义。</h3><h3> 潘校长说:"这是群内活动,不是校史,不是官方文件,一切随意,有什么就什么。"又道:"不要太过认真。"定了这个调,轻轻松松,真好办事。</h3><h3> 舒校长,借你美词的优雅气韵,美篇也才有那么一点文学品味哟。</h3><h3> 经桂老师,陈校长,你们的联络活动,让梦天宁的分享内容,有了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h3><h3> 楚毅,你的严密,使美篇在文字内容方面经得起挑剔和评说。</h3><h3> 合作愉快。</h3><h3> 快乐的梦天宁。</h3><h3> 2017/12/31</h3><h3> &nbsp;</h3><h3><br /></h3><h3><br /></h3>

一中

沅陵

天宁

左起

老师

学生

校长

教师

球场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