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出精彩

雨雅

<h3>反思才能进步“吾日三省吾身”</h3> <h3>可爱漂亮的李婷婷老师即将开始她的《盲人看》</h3> <h3>她通过让一个学生体验盲人的活动,让学生有情景地进入课文,达到亲临自身之感。</h3> <h3>先让学生了解人性美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然进入课文人物人性美的赏析。这样,在学生的心中对人性美就有一个大致的标准,从而能更好地依文解题。很好地完成本课的重点。</h3> <h3>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心灵美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 世界上醉人的美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外表美,比外表美更美的是心灵美。 就像学生说盲人在黑灯瞎火的晚上为他人提供蜡炬照亮,体现了他有为 他人着想的善良,即使身体看不到,但依然努力工作;盲人的诚实,盲人对生活的不放弃,体现了他的身惨志坚的优良品质;儿子不因为父亲是残疾人而自卑。人性美是人生最美好的字眼,人性美包括个人的善良,互帮互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h3> <h3>问题:</h3> <h3>名段欣赏:教师由海伦的名句导入课文</h3> <h3>看题目:大家觉得题目矛盾吗?</h3> <h3>这个提问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第一,卖蜡烛。为明眼人送光明。第二,不肯接送施舍。第三,带妻子到公园。第四,接儿子上学放学。</h3> <h3>语感的形成要依托言语实践。忽视语言因素的浏览,一如走马观花,只会让语文课“飘”起来、“空”起来;脱离文本的过多分析,一如解剖尸体,只会使一篇篇优美的诗文变得无滋无味、支离破碎。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指导学生诵读文本,使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陶冶性情、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享受。</h3> <h3> 文章不是无情物,品味语言也是诗。在文学作品中,一个词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世界,一个标点就是一首婉约动听的乐曲,一段话就是一根能够扣动学生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的琴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标点,让学生反复揣摩、品味,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体悟作者或显或隐的情趣,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