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文集

恒山

<p> 写在前面</p><p> 2017年共作《美篇》约160篇,其中属美文类不足10篇,现选其4篇,汇集成册。其中《太行旧事拾零》因篇幅过长,仅择其部分片断。因水平有限,还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p><p> 本文已印刷成書,分送好友供欣赏和斧正。</p> <h3>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浩瀚文艺宝库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作者曹雪芹以他惊人的艺术笔触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在行将崩溃时的各种政治关系,把这个社会的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以饱满,生动的艺术典型刻化出来,在我们面前再现了二百多年前趋于瓦觧的封建社会种种场面的全息摄影。 </h3><div>  在这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鸿制巨著里作者共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也有几十个。他们都以栩栩如生,绚丽丰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__贾宝玉,林黛玉;有地主阶级的卫道者__贾政,王夫人,薛宝钗这些披着孔孟仁义道德华丽外衣的伪君子;也有封建社会大厦的蛀虫__王熙凤,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这些披着人皮的禽兽。但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却是作者花费笔墨不多的那些聪明,美丽,能干却又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年青的女奴,在这里面刻化最为动人的就是贾宝玉的丫环__晴雯。</div><div>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首先看到的就是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页的晴雯。在那里对晴雯的命运作了富有 浪漫色彩的预示:</div><div>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div><div> 晴雯这是一个出身贫寒,家世很苦的女奴,“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没而莫能考者久矣”。她十岁时就被卖与贾府的大管家__赖大家,成了“奴才的奴才“,日后因长得“伶俐标致“,贾母喜欢,就被当做礼品孝敬给了贾母,最后被贾母赐与宝玉,做他的丫环。</div><div> 就这样一个身世贫苦的女奴,她身受着种种残酷压迫,在封建社会这个黑暗的地狱里她养成了一种敢于反抗的坚强性格。她和大观园里大部分女奴不同,她不是“家生子”,而且四顾无亲,从小流落在市民社会里,受到了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当时处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初,商品经济己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比较繁盛,这从书中多次出现的洋货都可证明。这样随着手工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市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大阶级__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前身。从书中提供的线索可以看出,晴雯在被卖进贾府前就是流落在这种社会中,父母在这里受尽了压迫含着深刻的怨恨离开了人世,而晴雯自己也被卖进了火坑,因而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斗争的火种。 另一方面,晴雯也和袭人这样卖进來的丫环不同,她无亲无靠,只有一个“醉泥鳅”的表哥,而且恐怕就是这个表哥把她卖进了贾府(因在书中不再出现她的别的亲友),在沉重的压迫和剥削之下,使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腐朽,因而她的敢于斗争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而袭人却和她完全相反,她有一个比较富足的市民家庭,因而受到市民家庭光宗耀祖思想的冶,总是盼望有所“造化”,能够爬上姨奶奶的宝座,由奴才晋升为二等主子。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给她铸造了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成为大观园群芳中一枝傲霜的丽菊。</div> <h3> 就这样一个身世贫苦的女奴,她身受着种种残酷压迫,在封建社会这个黑暗的地狱里她养成了一种敢于反抗的坚强性格。她和大观园里大部分女奴不同,她不是“家生子”,而且四顾无亲,从小流落在市民社会里,受到了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当时处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初,商品经济己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比较繁盛,这从书中多次出现的洋货都可证明。这样随着手工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市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大阶级__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前身。从书中提供的线索可以看出,晴雯在被卖进贾府前就是流落在这种社会中,父母在这里受尽了压迫含着深刻的怨恨离开了人世,而晴雯自己也被卖进了火坑,因而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斗争的火种。</h3><div> 另一方面,晴雯也和袭人这样卖进來的丫环不同,她无亲无靠,只有一个“醉泥鳅”的表哥,而且恐怕就是这个表哥把她卖进了贾府(因在书中不再出现她的别的亲友),在沉重的压迫和剥削之下,使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腐朽,因而她的敢于斗争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而袭人却和她完全相反,她有一个比较富足的市民家庭,因而受到市民家庭光宗耀祖思想的陶冶,总是盼望有所“造化”,能够爬上姨奶奶的宝座,由奴才晋升为二等主子。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给她铸造了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成为大观园群芳中一枝傲霜的丽菊。</div><div>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第一次用较多的篇幅刻化了晴雯这种敢于斗争,不畏权势,不惧谗奸的坚强性格。</div><div> 贾宝玉因睛雯换衣裳失手掉了扇子,加之心情不快,就拿出做主子的款儿训斥了晴雯,这个“火爆性子”的丫环立即给贾宝玉的这种主子性儿给了回駁,正闹得不可开交,袭人这个忠实奴才立即赶上來进行劝解,并且卖好地对着晴雯说什么“好妹妹,你出去逛儿,原是我们的不是。”看晴雯的回荅:“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崇崇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__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也和我似的,那里就称得起“我们”來了!”</div><div> 这几句尖刻,有力的揭露把袭人卑鄙可耻的面目暴露一净,连我们读者也不禁为之拍手称快!</div><div>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捡大观园”这是晴雯在临离开人世前和邪恶的封建势力进行的最后一次面对面的斗争。</div><div> 正当王善保家和凤姐等人簇簇拥拥地到怡红院抄捡时,袭人这个善于看风使舵的奴才带头打开了箱子,可晴雯就是不理正当王善保家和凤姐等人簇簇拥拥地到怡红院抄捡时,袭人这个善于看风使舵的奴才带头打开了箱子,可晴雯就是不理这一套,动都不动,因而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就叫嚷起来“是谁的?怎么不打开叫搜?”</div><div> 晴雯怎么办呢?请看原书:</div><div>“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見晴雯挽着头发闯进來,“哐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盖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都倒出来。王善保家也觉得没趣儿,便紫涨着臉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並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呢,那用就急成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过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见过你这么个有头有臉大管事的奶奶!”</div><div> 晴雯这一席尖刻,锐利的回击不仅揭开了王善保家阿谀奉迎的卑劣面目,而且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贾府的权威统治者__王夫人,表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div> <h3>  《红楼梦》中斗争性强的丫头为数不少,象鸳鸯,司棋,芳官等人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敢于斗争的勇敢女奴,但象晴雯这样一个一直高举反抗旗帜坚决斗争的丫环却只有晴雯一个,难怪她博得了读者的最大欢迎。</h3><div> 晴雯在她性格中除了敢于斗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性格特奌就是心灵纯洁,不纳丝垢。而这种纯洁的心灵正是她敢于斗争的动力,而她敢于斗争的性格更加纯洁了她的心灵。</div><div> 在晴雯所处的环境里,所遇到的男性为数不多,能经常接触的也只有贾宝玉一人,而贾宝玉从性格,外貌等方面也确有吸引女性之处,正因为如此许多女性都向贾宝玉表示了好感。如那个“和晴雯脱了一个影儿”的柳家五儿就是一个代表。为了钻进宝玉房中,想方设法卖尽了关子。可晴雯这个心灵纯洁的少女,她和贾宝玉相处只是以平等兄弟姐妹之情,既不把贾宝玉当做“往高枝儿飞”的提携人,也不是把他作为泄情露欲的淫荡对象。对于贾宝玉的淫乱生活,她经常给于讽刺,嘲弄。对贾宝玉制造和她温存的引诱也回以拒绝,不睬,甚至对贾宝玉抵制封建礼教的行动给于大胆的支持,並出计逃学。</div><div> 晴雯和贾宝玉拌了嘴的晚上,贾宝玉为了安撫晴雯,让她和自己一块去洗澡,这若在那些为了倒杯水还争三抢四的人来讲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往上爬的机会,可是晴雯却拒绝了这种要求,表现出心灵深处是多么透明,晶莹。</div><div>晴雯的纯洁心灵在她临死对贾宝玉的表百中现示得更加充沛:</div><div> “只有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咬定我是狐狸精。”</div><div> 可是万恶的封建社会是多么地腐朽和黑暗,残酷,凶愚的统治阶级是多么地昏愦和暴虐!像袭人那样一个和贾宝玉关系暧昧的却被誉为“出了名的贤人”,而晴雯这样一个心灵纯洁的少女却被诬陷为“狐狸精”,并因此而被逼迫至死,晴雯的惨死就是对万恶封建社会制度最强烈的控诉!</div><div> 在曹雪芹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之下,晴雯这个普通丫头的形象也和《红楼梦》里其他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一样成为占据读者心灵的重要一员。尤其在社会主义时代里,她甚至比他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因为贾林这些公子小姐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还没有从剥削阶级的窠穴中解脱出来,他们在生活和爱情中的病态表现也被今天的读者所唾弃,而晴雯这个勇敢,聪明,能干,纯洁,美丽的少女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奴隶,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她们斗争的范围比较狹小,取得成功,她们斗争的范围比较狹小,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她们却是被压迫阶级的脊梁骨,是新时代到来之前的曙光。</div> <h3> 曹雪芹在刻化晴雯时的一些写作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晴雯出场次数有限,但我们並不觉得这个人物有单薄,模糊之感。只要我们合上书闭上眼晴雯那勇敢,聪明,纯朴的丰满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这里作者究竟有什么写作秘诀呢?</h3><div> 请看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该回中晴雯本不是主要刻化人物,可作者轻轻带过的时候,也不忘在晴雯这座斗士雕塑上增加色彩。小红这个向上攀爬,每每要在宝玉面前表现的小丫头得到王熙凤的青睐,神气地了不得,在她得意的时候,曹雪芹让晴雯说了这样一席话:</div><div> “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技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他兴头的这个样儿!……”</div><div> 这里言语不多,可是话却非常适合身分,在那些在场人中间,恐怕也只有晴雯才有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只有她才能说出这样尖锐犀利的话来。可就这么几句话,就把我们头脑中的晴雯形象又增重了印象。</div><div> 这样的例子,在晴雯形象的塑造上我们还可以找到,就因为作者的匠心,使他宝贵的笔墨用到恰到好处,因而使极少的笔墨中包含了巨大的容量。 曹雪芹还是一个善于利用对话来描写人物性格的大師,这样既铺叙了故事情节,又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言为心声”是曹雪芹刻化人物的重要方法,在塑造晴雯形象时多处运用了传神的对话。</div><div> 《红楼梦》中描写晴雯的一共不过十多个场面,而这些场面大多都是用对话来刻化的。这和欧洲作品多用心理活动的描写形成显明对照,这也是我国小说创作传统的一个特奌。用对话描写人物性格,除了节省笔墨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容量。 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语”,正当贾宝玉给麝月箆头时,晴雯撞进来了,请看:</div><div> “只篦了三五下儿,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酒儿还没吃就上了头了!”宝玉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晴雯道:“我没有这么大的造化!”说着拿着钱,摔了帘子就出去了。”</div><div> “宝玉在麝月身后,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而笑,宝玉笑着道:“满屋就只是她磨牙”。”</div><div> 在这里,晴雯就只一句话:“我没有这么大的造化!”可就是这么几个字就使晴雯倔强,正直的性格跃然纸上。更加令人思味的就是贾宝玉的一句话:“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在《红楼梦》书中,第二十回是晴雯第三次出场,第一次是贾宝玉去宁府时,作者在交待他的丫环时奌了一下;第二次是晴雯让贾宝玉写字,这次只是简述了晴雯性格开朗的一面,第三次出场仅贾宝玉的一句话就意味深长地使读者想到,在宝玉屋里晴雯和袭人等有过多少争斗。这样晴雯三次出场通共也就二百字,就在读者的脑海里铭刻下晴雯爽朗,坚强,敢于斗争的深刻印象。</div><div> 《红楼梦》是一部可以登上世界文学名著顶峰的杰出作品,而晴雯这个人物在作者心目中也没有作为最重要人物来描写。这由晴雯处在”太虚幻境又副册“中也可反映出她在小说中的地位。可就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作家很好借鉴的。我们应该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红楼梦》中的创作方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让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多更鲜艳的艺术之花。</div> <h3>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璨斓多彩的文化遗产,给了我们美学的享受,同时也带來许多疑问,吸引我们去挖掘和探讨,这也正是红学的魅力所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宝王与众姐妹和丫环在一起庆宝玉生日,掣花签饮酒,玩得不亦乐乎。曹雪芹借花签对每个人物的未來作了浪漫的预测,並根据投骰的点数暗示了人物的座次。我们根据小说提供的已知条件,作数字演祘可排出座次情况。</h3><h3> 按原著所述,请来之客再加上寿主宝玉共八人在坑上围坐,因人较多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参加游戏的丫环皆在坑下,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四儿,小燕,芳官等人。文中也有交待,大丫环四人每人五钱银子共二两,小丫环四人每人三钱银子共一两二钱,总计三两二钱,如此祘來主客共有十六人。</h3><h3> 按照清朝习俗,主人坐东,应是宝玉位置,主宾在北,应是李纨等六人,香菱是侍妾,虽为宾客却地位不能和李纨等人并列,应坐在西面。</h3><h3> 坑上顺位应这样排:(引号内文字为红楼梦原文)</h3><div> “湘云上家黛玉,下家宝玉”,由此可推湘云在坑上北面的最东头,黛玉次之。</div><div>“李纨下家黛玉”,则李纨在黛玉左侧。此判断可由“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由湘云掣”为佐証。</div><div> 宝钗与探春相挨,这可由“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 点,数到探春”为证。</div><div> 而探春与李纨中间隔着宝钗,这可由“湘云拿着他(探春)的手强掷了十九点,便该李氏掣”为证。</div><div> 这样宝琴的位置只能是坑上坐北的最西位置了。</div><div> 宝玉,香菱的座位已由他们的身份确定在坑上桌的东西两侧。</div><div> 香菱的位置可由“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为佐証。</div><div> 坑下的顺位:</div><div> 坑下丫环的座位排次只能确定晴雯,麝月和袭人,其他人因未掣签不易推断。</div><div> 晴雯在坑下最西侧,这可由晴雯“搖了一搖,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可佐証。</div><div>袭人的位置在坑下紧挨宝玉,这也符合袭人的身份。这可由“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为佐証。</div><div> 坑下丫环中的秋纹,碧痕,四儿,小燕和芳官因未掣签就不好妄测,但此五人坐在一起却是无疑的。</div><div> 根据书中“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來便一扬脖。”判断芳官离宝玉也不会太远,当在袭人旁边。</div><div> 根据以上推断当有本篇中第三张图的排列,只是秋纹等五人不可决断。</div><div> 第六十三回的描写是与第五回相呼应,凡在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又副册中有名者(未参加寿宴者除外)皆有签可掣,以花喻人,暗示其命运。在本回中每个人物在寿宴中的言行都与其性格契合,为深化人物描写加了重彩。</div> 下面将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又副册中人物评语与六十三回花签中评语作一比较。 正一册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共一评语: &nbsp;<div>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中二,三句指林黛玉,一,四句扣薛宝钗。而花签评语,林黛玉抽得芙蓉花,题字为“风露清愁”,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花签与正册中评语都对林黛玉的命运作了同样的暗示。薛宝钗抽花签抽得牡丹签,题字为“艳冦群芳”,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同样也对宝钗的后事给了预言。 &nbsp;</div><div> 探春第五回中评语为: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六十三回中探春抽得杏花签,题字为“瑶池仙品”,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两评语都对探春远嫁作了提示。 &nbsp;</div><div> 李纨在第五回中评语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談。” 六十三回中李纨抽得梅花签,题字“霜晓寒姿”,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同样也符合李氏一生的遭际。 &nbsp;</div><div> 史湘云在第五回中评语: “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第六十三回中史湘云抽得海棠花签,题字“香梦沉酣”,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同样也与湘云一生相契合。 &nbsp;</div><div> 花袭人在第五回中评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六十三回中袭人抽得桃花签,题字“武陵别景”,诗句是“桃红又见一年春”。两处都对袭人嫁蒋玉涵之后事作了预言。 香菱在第五回中没有涉及,在六十三回中抽得并蒂花,题字为“联春绕瑞”,诗句是“连理技头花正开”。 &nbsp;</div><div> 晴雯在第五回中评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第六十三回中晴雯未抽花签。这也是曹大師匠心的一种体现,因黛玉已抽得芙蓉,晴雯己无花可选,因在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在晴雯的祭文中已将晴雯尊为芙蓉仙子,要给晴雯选花签除芙蓉外别无他选。 &nbsp;</div><div> 麝月在第五回中末涉及,在第六十三回中抽得荼蘼花签,题字“韶华胜极”,诗句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这里既有对麝月未来的暗示,也对贾氏家族的败落作了预言。 &nbsp;</div><div> 宝琴不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内,第五回当然不会作谶言预测,所以也没有必要在第六十三回中作无谓的掣签。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曹大師的精细之处。 &nbsp;</div><div>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写作中,对细节的刻划描写是十分认真,反复推敲。所以很难发现有穿帮和前后不合的现象,高鹗的续作后四十回则就显示有很大不足。 &nbsp;</div><div> 说到此处才可理解《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苦劳作是何等不易,以至脂砚斋(红学的创始人,红学与红楼梦同时诞生)在眉批中批有”壬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以待尽。“ &nbsp;</div><div> 《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一生的呕心沥血写成的巨著,第六十三回却也不祘最重要的章节,但大師的匠心却在此可窥一斑。投骰抽签都写得严絲合缝,没有漏隙。现在的许多文艺作品,特别是电视剧制作,漏洞百出,穿帮连连,让观众望而生厌。 &nbsp;</div><div> 本人作为《红楼梦》的爱好者,也是对该书的粗略探讨,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愿涉步红学探讨的同仁给以批评指正,让论证更加合理。最后献诗一首,既是体会,也作共勉: &nbsp;</div><div> 石头巨著惊世艳,匠心雕纂整十年。</div><div> 于细处看无缝隙,临高峰攀有巉岩。</div><div> 妄测座次仅戏言,真论谶语解后瞻。</div><div> 学海无涯奋老蹄,白头翁时成红癫。</div> <h3>  楹联(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与诗,词,曲,赋并称为中华文粹的五朵金花。其起源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按传统说法最早的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但有些专家认为在此前就有春联。春联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兄妹在其家门题写的“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和”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两副对联。</h3> <h3> 对联产生后,隨着格律诗的发展,特别是律诗中对仗的要求对楹联起到了促进作用,隋唐的诗人,尤其是唐代著名诗人都写出许多名句佳对。明太祖朱元璋曾下发圣旨,要求”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对“,更是将楹联提高到国家法定的高度。在宫廷提倡,文人热衷和百姓喜爱这三种合力的推动下,楹联深入到社会生话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h3> <h3>  白居易一时无对</h3><div>  相传白居易七个月大时,口中就常咿咿呀呀如同吟诗般,同时又可分辨有无二字。</div><div>  三岁时就开始跟父亲学念诗,五岁起就能写出许多首诗来了。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并善于对句。</div><div>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div><div> 饭余,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div><div><br></div><div>  曹子健七步成诗;</div><div><br></div><div>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已有了腹稿。但他为了逗引大家,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答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div><div>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而矣。”</div><div> 众人大奇,催促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div><div><br></div><div>  白居易一时无对。</div><div><br></div><div>  舅父听了大是高兴。</div> <h3>  苏小妹出对难夫婿</h3><div> 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苏小妹三难秦学士》一回。当苏小妹发现秦少游原来是“疯道人”,新婚之夜,便有意相难,也借以再试试新郎秦少游的才能,设了三道关来考秦少游。前两关顺利通过,第三关是出句让秦少游来对,并说明只有对出来才开门让他进洞房。出的一句是:</div><div> 闭门推出窗前月</div><div>秦少游左思右想对不出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最后停留在一口荷花缸前。</div><div> 苏小妹的大哥苏东坡看见了,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荷花缸里。</div><div>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div><div> 投石冲开水底天</div><div>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开门迎进新郎。</div> <h3> 林黛玉和史湘云池边联句出绝对</h3><div> 寒塘渡鹤影;</div><div> 冷月葬诗魂。</div><div>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也有一个对联的有趣故事,林黛玉与史湘云在池边吟诗联句,林看见池中仿佛有个黑影,问史湘云是否象鬼,史顺手向池中扔去一块石子,把宿在水边的白鹤惊起。飞去的白鹤触动了史湘云的灵感,吟出了”寒塘渡鹤影“的诗句来为难林黛玉,林跺足叹息:”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最后林绞尽脑汁,对出了”冷月葬花魂”的佳句,也预示了黛玉悲惨的结局。</div> <h3> 郑板桥触景生情荅奇对</h3><div>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div><div>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div><div> 他感到这则联语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他心里十分赞赏,苦于一时对不上。</div><div> 在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木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下联脱口而出:</div><div> “双木成林,林上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div> <h3> 唐伯虎巧应数学对</h3><div> 在苏州金闾门外至虎丘有一段风景绝佳的路,“山塘”约有七里长,中间有个地方叫“半塘”。</div><div> 有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一道游玩,祝枝山即景引出上联:</div><div>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div><div> 唐伯虎一时语塞,对不出来。后来,他们来到一个叫“九溪洞”的地方时,唐伯虎灵感突发,随口吟道:</div><div>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div><div> 七里一分为二,为三里半,九溪除以二,是四溪半.也就是五溪的中间,巧妙的应用了除法.</div><div> 数学运算在对联中的应用,或精巧,或雅致,或有趣,可谓“妙趣横生”。</div> <h3> 纪晓岚献奇对得乾隆宠幸</h3><div> 乾隆十九年(庚午,1754年),31岁的纪晓岚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有了与乾隆皇帝接触的机会。但是,纪晓岚相貌平平,并且是个近视眼和结巴子,而乾隆却喜欢俊男靓女。</div><div> 起初,纪晓岚没有多少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的机会。要想让皇帝了解自己的文才,确实需要一番心机和功夫。</div><div> 首先引起乾隆注意的,是纪晓岚进入翰林院次年(1755年)的元宵节出的一副灯谜。</div><div> 这年春节,乾隆命大小臣工上进灯谜,以供元宵节紫禁城悬挂。纪晓岚所献灯谜为一副对联,通过疏通各种关系,将其悬挂于灯会的入口处,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作为横批:</div><div> 上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div><div> 下联: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这幅对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形式相通、上下衔接,文字严谨、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符和谐,言简意赅、面底呼应,可谓华夏文化之瑰宝。</div><div> 灯会那天,其它灯谜一一被人揭底,唯有纪晓岚出的这副联谜无人猜到,乾隆皇帝当然也不例外。</div><div> 当皇帝打听到这个谜面是纪晓岚出的题,便召其回复,结果得知答案,特地大加赞赏。</div><div> 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等人也乘机在乾隆面前夸奖纪晓岚。此后,纪晓岚名声更著,一步步被乾隆皇帝所器重。</div> <h3>  苏东坡巧用《诗经》解难对</h3><div> 苏东坡有个朋友有意出难题考他,一天他就对苏东坡说:“我这里有个十分简单的五字上联,如果你能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对上它,我就佩服你。”</div><div>  苏东坡说道:“哪里需要一顿饭的工夫,如果是五个字的话,你一出联,我就可以立即对上。”</div><div> 那朋友自认为自己的对联十分难对,就说:“既然如此,我们就以半顿饭的工夫为限!如果你没有对上,就算是输我一席酒宴!”</div><div> 苏东坡答应了。他的这位朋友说出了上联:</div><div> 三光日月星;</div><div>上联一出,苏东坡惊得哑口无言。因为这是“绝对”。上联的数目字一定要用数目字来对。上联的“三光”两字,用了一个“三”,下联就得用其他数目字。但是,“三光”之后,跟着又注明了“日、月、星”三样东西。那么,难点就在这儿: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着提出的具体事物,就不会是三个。不是多于三个,就是少于三个。这个上联确实难对。</div><div> 但是,苏东坡并不甘心认输。他熟读《诗经》,在《诗经》里找到了“救兵”,随口答道:</div><div> 四诗风雅颂。</div><div> 这绝对是妙对。妙就妙在一个“四”字。以“四”对“三”,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四”字以下跟着提出四样东西,那就跟“日、月、星”对不上。而这个下联妙就妙在他所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的“雅”,又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所以诗经又称为“四诗”。</div><div> 苏东坡巧用《诗经》,解决了难对,真是机智过人,所对的联也饶有兴味。</div> <h3> 饶有趣味的回文联</h3><div> 回文这一种文体十分特殊,它通常指可以倒读的文字,它的表现形式以回文诗、回文联居多。它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匠心独运,也说明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在此,我们说说回文联。</div><div>  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文意不变,而且颇具趣味。</div><div> 现举例如下:</div><div> 其一:河南省境内有一座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分别是“斗鸡山”和“龙隐岩”。</div><div> 有人就此作了一副巧妙的回文联:</div><div> 斗鸡山上山鸡斗;</div><div> 龙隐岩中岩隐龙。</div><div> 其二:厦门鼓浪屿的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嶂,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div><div> 于是,一副意境幽远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div><div> 雾锁山头山锁雾;</div><div> 天连水尾水连天。</div><div>其三: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名叫“天然居”的饭馆,乾隆皇帝曾因它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div><div> 客上天然居;</div><div> 居然天上客。</div><div> 上联的意思是: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的意思是:没想到在那里居然像天上的客人一般悠游快活。</div><div> 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就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集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廷上鸦雀无声。片刻后大学士纪晓岚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对上:</div><div> 人过大佛寺;</div><div> 寺佛大过人。</div><div> 上联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下联是说,庙里的佛像大得超过了人。纪学士的下联,让乾隆很是满意。君臣二人的回文联合在一块儿就变成:</div><div>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div><div>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div><div> 其四:湛江德邻里一副反映邻里之间和睦友好,鱼水情深的回文联这样写道:</div><div> 我爱邻居邻爱我;</div><div> 鱼傍水活水傍鱼。</div> <h3> 古往今来著名的墓联</h3><div>  话说,苏小小的的坟墓离西泠的岳坟不远。苏小小是谁,恐怕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后来香港电影《苏小小》真实而全面地对这个奇女子作了介绍,她是南朝时的一个歌妓,正像电影里所描写的,她很看重才子,有时甚至为他们慷慨解囊;她也钟于爱情,最后为情而死。</div><div>  唐代某着名诗人李贺为苏小小写过这样一首诗,很值得一提:</div><div>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div><div>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div><div>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div><div> 全诗意境幽冷凄绝,读后使人生出一种飘忽、凄恻的情绪,觉得仿佛苏小小的幽灵就在我们眼前:她依旧坐着油壁车等待着她的意中人。</div><div> 有人曾为苏小小墓题对联:</div><div> 桃花流水杳然去;</div><div> 油壁香车不再逢。</div><div> 苏小小的墓旁有一座慕才亭,亭中也贴着一副对联:</div><div> 湖山此地曾埋玉;</div><div> 花月其人可铸金。</div><div> 明代的着名才子唐伯虎也为世人所熟知。唐伯虎名寅,号六如,是着名的画家。</div><div> 他与仇英、沈周、文征明等被称为明四家。他这人风流倜傥,不慕功名,又很有才气,因此,历史上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逸闻、佳话。他家住苏州,筑有桃花坞,曾写过一首名叫《桃花坞》的诗,它反映了诗人不慕功名、不求富贵的思想及“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的生活情趣。俞平伯先生曾指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受了唐伯虎的影响。</div><div> 唐伯虎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祠堂,也题了一些对联,如:</div><div> 才子风流,岂在色字;</div><div> 名贤忠正,不附权奸。</div><div> 沧浪亭中,吴郡名贤占一席;</div><div>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div><div> 对联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说了唐伯虎这一江南大才子。清代宋荦在苏州任职时,也曾为唐伯虎修墓,墓上题了副对联:</div><div> 在昔唐衢常恸哭</div><div> 祗今宋玉与招魂。</div><div> 宋荦也是名重一时的文人,因此,这副对联含有才子怜才子的惺惺相惜的意味。</div><div>  再说西楚霸王项羽,他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最后兵败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境内)。成败千古事,留与后人评。两千年来,项羽仍旧活在大家的记忆里,不曾磨灭。</div><div> 安徽和县有后人修的乌江项王祠,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div><div>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再说西楚霸王项羽,他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最后兵败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境内)。成败千古事,留与后人评。两千年来,项羽仍旧活在大家的记忆里,不曾磨灭。</div><div> 安徽和县有后人修的乌江项王祠,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div><div>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div><div>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为余悲。</div><div>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大家熟悉的篇章。杜师雄是宋朝和州的歌者。“霸王别姬”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div><div> 安徽的灵壁县还有一座虞姬墓,碑文是:西楚霸王虞姬之墓。</div><div> 旁边还有一副对联:</div><div>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div><div>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div><div> 此外,安徽合肥还有着名的包公祠堂,大门两旁有对联:</div><div> 中贤将相;</div><div> 道德名家。</div><div> 正面祠堂中有楹联三副,其中一副是:</div><div> 照耀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div><div>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div><div> 对联流行于国内外华人群中。香港《地平线》载文谈到,1871年印尼日里烟园中有五名华籍工人,因不堪虐待,起来反抗,将荷兰监工打死,被捕后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div><div> 后人在棉兰郊外建了五祖庙,庙内有一副楹联:</div><div> 立胆义为昭千古;</div><div> 存心从忠着万年。</div><div> 古往今来,对联在不同场合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墓联是其中尤为值得一书的一部分。</div><div> </div> <h3>  佛印和尚的谐音联 </h3><div>  大文豪苏东坡与灵隐寺高僧佛印是莫逆之交,有一日两人在西湖荡舟,侍女手提锡壶给二人斟酒,不小心将锡壶落入西湖之中。佛印见状,顿生灵感,吟出上联: </div><div>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div><div> 佛印笑嘻嘻地请苏东坡对出下联,苏学士搔头抓耳,无词可对,留下无限遗憾…… </div><div> 此事当然只是传说,但此联也确有难对之处,西湖,锡壶,惜乎三词都是谐音相同,特别是”惜乎”一词要用感叹虚词对应,比较难以找出对仗之词,这是该上联之眼。 </div><div> 校友刘君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对出如此下联: </div><div> 过南平,卖兰瓶,兰瓶到南平,难得兰瓶。 </div><div> 此联基本对仗,但联眼之“惜乎“一词却对得不佳,以“难得“对“惜乎“则减分不少,可祘是硬伤。 </div><div> 刘君从微信传来要求,让我尝试找出下联。我从联眼的“惜乎“一词着手,尝试再三,找到“难哉“似与”惜乎“相对,再找出地名”南寨”与西湖相对,以名词“兰仔(zai)“与锡壶相对,这样“南寨“,“兰仔“和”难哉“一组谐音词就完全可以与“西湖“,“锡壶“和“惜乎“相对仗了。</div><div> 这样就得到与”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的下联:</div><div> 围南寨,有兰仔,兰仔攻南寨,难哉兰仔。</div><div> 下联表现了土匪兰仔围攻防守严密的南寨村而出现的攻守拉锯的场面。</div> <h3>  望江楼的叠字联</h3><div> 传说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曾挂一上联,</div><div>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几十年过去,求不到下联。 后来有个叫李吉玉的,因其家乡有口古井名"印月井"而悟出下联:</div><div>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堪称妙对。</div><div> 当今也有一无名氏写出:</div><div>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div><div> 大学同室校友高君,福州人,陈景润同乡,为人聪慧,文才奇佳。 母校北京交大120周年校庆时,受望江楼对联启迪,脑子里冒出一上联:</div><div> 红果园,红果红,红果园中红果红,果园千秋万代,果红万代千秋。</div><div> 高君将此上联由微信传至我处,命我荅对,我百思而无解。无意中看到老伴微信头像是蔚兰天空,忽有灵感,得一下联:</div><div> 兰天空,兰天兰,兰天空里兰天兰,天空白云飘飘,天兰飘飘白云。</div><div> 此下联对上联,前三句还祘工整,后二句欠佳,无论如何,总祘可以马马虎虎交卷。</div> <h3> 祝允明的拆字联</h3><div> 明代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弘治举人,工诗文书法。明“吴中四才子“之一。</div><div> 一日唐伯虎得知诗友徐贞卿之妻生一贵子,就和祝枝山商量贺喜之事。谈事之余,唐伯虎以此为题口拈上联:</div><div>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div><div> 祝枝山煞费苦心,未得妙句。贺喜那天,祝枝山问得徐贞卿与妻,一个属蛇,一个属鸡,欣然吟出下联:</div><div> 百年交配,已酉两属相当。</div><div> 上联巧拆“孩“字,为“亥““子“二时辰(人定,夜半);下联巧拆“配“字,为”已””酉”二生肖(已蛇,酉鸡)。拆字奇妙,切合时事,令人叫绝!</div><div> 高君在月圆之时,与孙女同嬉,忽然联想此联,吟出拆字联上联:</div><div> 秀女如月,月娟娟;</div><div> 高君又将此上联经微信传与我,命我荅对。此联甚难,苦思一日未得解。苐二天用百度查古诗时,突然有”霂”跃入眼中,想到春天冒雨踏青之景,得出下联:</div><div> 春水沐雨,雨霂霂。</div><div> 此联还祘工整,但意境尚欠,更不能与祝枝山拆字联相媲,只能评为及格罢了。</div> <h3> 一九七O年八月十日,在经历了六年交大的生活,其中学习两年,文革三年,焦枝铁路劳动近一年后,从雁北浑源考入北京铁道学院的我,又回到山西,但不是雁北的大同,而是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晋东南的长治。未来的道路如何走,是坎坷曲折,还是康庄大道,心中毫无把握。记忆深刻的是,在五龙头上车时是短袖短裤着装,而且是汗流浹背,到长治北站下车,凉风溲溲,身上不仅有些冷意,还像要起鸡皮疙瘩似的感觉,真是凉暑两个世界。心中的迷茫和身外的凉风更使我不知所措,好在和我一起分到长治北电务段的同学还有张忠,吴树元,李志红和雷彩玲,其中张,吴还是和我毕业于同一中学_浑源中学的老校友,未来的道路就需要我们共同扶持,携手前行。</h3> <h3> 一九七O年十一月,电务段通信修理队接受了架设长治北_晋城北干线通信苐五位线的施工任务,当时正值初冬,太行山海拔较高,已经感到十分寒冷,施工难度较大,而任务工期紧,要求二十天内完成105公里的架设任务,平均每天进度在5公里以上。当时修理队人员仅10人左右,施工负责人是队长王葆华,主要骨干有丁贵祖,郭双胜,晋玉明等人。老段长张文和因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也在修理队劳动。张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原因现在看來也很可笑,在电话会议讲话时张用铅笔在报纸上下意识地划来划去,却不料报纸上有毛主席照片,就被对立面扣上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罪名,撤销革委会主任职务,下放到通信修理队劳动改造,隨时接受革命群众批判。张文和抗日战争时期就在铁路上从事电力和通信外线工作,虽然建国初期就在大同电务段技术室任主任,但外线技术活还是非常娴熟,上电桿作业一般的通信工还不如他。同样被劳动改造还有静云海,胡继元等在“一打三反“运动中揪出来的所谓有问题的职工。静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当过段革委会副主任,在“一打三反“运动</h3><div>中因偷听敌台也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下放到通信修理队。我和张忠因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在修理队就从事一些普通工作。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至今难忘,在工程进展到南陈铺车站附近时,我在一棵十二米高的桿上作业,这是一棵吊档桿,即两侧电桿的线条高度都比此杆高,线条紧固后被紧紧地绷在上面横担的底部上,我用了很大的气力也没有把线条绑在瓷瓶上。张文和从桿下走过,看到这种情形就让我下來,他上去很利索地就完成了任务。他告诉我碰到这种情况要会用巧劲将线条压下来再进行绑扎,蛮力在这种场合是无用的。</div><div> 工程进行得还祘顺利,施工期间天气基本还是挺照顾我们,没有大風大雪和掛冰,尽管每人每天往返行路都在10-15公里之上,而且负重不小,每盘镀锌通信铁线(4.0mm)重约50kg由路边扛至电线路之下,再加上瓷瓶,支杆,紧固件等,确实要消耗极大体力。当时伙食条件也较差,中午饭只能是馒头(或窝窝头)就咸菜,喝点凉白开,而且主食有定量,吃得也要自行控制。在修理队成员共同努力下按时完成了任务,经段技术室验收工程峻工并开通使用。这是我参加工作所经历的第一场硬仗,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記忆,从这时起我的生命就和铁路电务工作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div> <h3>深角距为什么可以均分为二?</h3><div><br></div><div> 一九七一年,我被指派参加太焦铁路五阳至武乡段铁路干线通信架空明线的测量工作,当时杆路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因太焦线地处山区,丘壑纵横。因地形限制,电线路曲线较多,而水泥桿柔性比木质杆差很多,它的抗弯力矩比木质杆低,因而建设规范中对水泥杆线路作了许多限制,其中有一条是线路角深不能超过5米,凡遇到超过5米角深情况时就采用将一处角杆改两处,其角深则降为原方案的二分之一。我请教测量主管孔工程師问这是什么道理,他笑了笑,说这是经验所致。为此我对其进行了数学分析,现将过程列下:</div><div> 因为A.B.C.D.E均为杆位,AB.BC.CD.DE均为标准杆距,即50米。则有</div><div>AB=BC=CD=DE</div><div>設&lt;BAC=a &lt;DEB=b</div><div>故&lt;BCA=&lt;BAC=a</div><div> &lt;BAD=&lt;BDA=&lt;DBE=&lt;DEB=b</div><div>则有&lt;MBE=丌_&lt;BAD_&lt;BDA_&lt;CBA_&lt;DBE</div><div> =丌_b_b_(丌_2a)_b</div><div> =2a_3b</div><div> &lt;BME=丌_&lt;MEB_&lt;EBM</div><div> =丌_(丌_b)_(2a_3b)</div><div> =4b_2a</div><div> 当B距M较远时,&lt;BME趋向零</div><div> 故4b=2a</div><div> 因为BF=ABsina</div><div> DK=BP=DBsinb=ABsinb</div><div> BF/DK=ABsina/ABsinb=sina/sinb</div><div> =sin2b/sinb=2sinbcosb/sinb</div><div> =2cosb</div><div> DB一般取50米,故b很小,cosb近似为1</div><div> BF/DK=2</div><div> BF=2DK</div><div> 这样就可以把10米角深改为两个5米角深,滿足建设规范要求。</div><div> 由此可知,工人的实践经验也是有理论根据的。</div> <h3>  在长治北电务段工作期间,有两位老领导给我极大的帮助,他们的言行给我树立了榜样,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就是老段长张文和与老书记郭秀崐。</h3><div> 张文和,山西忻州人。早年因家境贫困,由原籍忻州”走西口”到内蒙丰镇,在口外做过小买卖, 在浴池作过杂役。后来铁路招收工人,被招进电务段当通信工。 解放后被保送到工农速成中学升造,毕业后在大同电务段先后任通信室主任和副段长。 五七年反右运动中张因与几名知识分子干部关係较近,其中有人被划为右派分子,他受到牵连被列进“偏右“名单。六O年被任命为长治北电务段筹备组负责人,六五年长治北电务段正式成立,担任电务段段长,成为长治北电务段第一任段长。张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很有一套管理工作的办法和经验,由于基层工作时间长,了解职工的思想,能与职工打成一片,因而深受群众拥戴。 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九七七年 铁路局佈置道岔第一连接桿由角钢改方钢的任务,各电务段均有抵触情绪,认为完成有困难。只有张段长痛快地接受了任务,实际上长治北电务段段小,技术力量和方钢加工能力都不足。接受任务后,他与信号室研究了方案落实计划。为了保证工期,张段长亲自去锻工房和锻工一块打大锤,任务紧张时把人事干事老郭拉上共同苦战。这样终于按期完成任务,受到铁路局表彰。这一年电务段被评为全路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张段长代表电务段到北京出席表彰大会。一九七八年四季度,铁路局通信架空明线中修任务进展较慢,电务处给长治北电务段临时追加了任务。当时气温已经转寒,室外施工有较大困难,通信室主任也面有愠色,感到为难。张段长亲自组织南北两领工区 , 各成立一支队伍进行会战。任务紧张时张段长亲自驻在现塲,有一次由现场返回旅店时因天黑掉进土坑受了轻伤。就这样在张段长親自领导下终于按期完成任务,电务处对电务段特别是张段长的突出表现给予极高的评价。</div><div> 郭秀崑,山西太谷人。童年时因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倔强的他离家出走。在流浪途中被八路军收留,当时年仅九岁。因年龄小不适合留在前线,就把他送到延安中央警卫团当了红小鬼。在中央警卫团时期受到良好的文化和政治培训,在老革命家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他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放战争时不到二十岁就成为解放军的连长,解放后转业到铁路,任榆次火车站派出所所长。调到詹东线后任长治北地区武装部长,工务段党委书记。七二年整党后任电务段党委书记长,解放后转业到铁路,任榆次火车站派出所所长。调到詹东线后任长治北地区武装部长,工务段党委书记。七二年整党后任电务段党委书记。郭书记为人耿直,嫉恶如仇,因而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头。在电务段任党委书记期间敢于与歪风邪气进行斗争,因而许多人怕他,但也说不出正当理由反对他。有人为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给他送家乡带来的土特产都被拒之门外。他与张文和段长配合地很默契,政治上郭书记立场坚定,特别对文革中形成的派性进行了纠正,在电务段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在企业管理中他坚定地支持张文和的工作,为他排除障碍,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执行。正由于他们的精诚合作,电务段的各项工作都在电务系统中走在前面,受到上级的好评。</div><div><br></div><div> </div> <h3>  一九八一年四月,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到山西高平视察。专列到站后並末见胡耀邦的身影,原來胡总书记是乘直升飞机由焦作到高平。因为专列上有铁道部领导要按装铁路专用保密电话,段长张文和就让领工员郭富宏上车,並示意我不要去,当时就感到纳闷,因为我觉得我作为通信技术室主任,怎么就不能参与呢?后來才意识到我不是党员,郭是党员,按保密纪律此项工作应由党员操作。</h3><div> 胡总书记在高平仃留了两天,除参加座谈会外还到农村去考查,特别是当时农贸市场开放时间不长,市场管理政策和制度不健全,胡总书记还专门到农贸市场进行调究和体会,与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希望,並且还买了高平的小吃_烧豆腐尝了尝。胡总书记亲民,扎实的作风给高平人民深刻的影响。胡总书记曾发下誓愿在任期内走遍全国二千个县,但这项目标在离任时仅完成一半,成为他终生遗憾。</div> <h3>  从一九八一年开始长治北电务段陆续接收多批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同志经过基层的考验和新设备的磨练都逐渐成长为各级管理岗位上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这其中一九八四年由武汉运输学校分配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的文化基础扎实,高中毕业后通过高考进入运校又学习三年,按学制相当于大专水平。剛到长治北时这些同志在生活上很不习惯,北方的气候,饮食,语言给他们带来不少困难。段领导班子经过研究给他们特殊照顾发放了棉被和大衣,段各级领导经常询问有什么困难,只要在合理范围尽量给以帮助。随着时间推移,恋爱,婚姻问题又摆在议事日程上,段工会动员老职工为他们当红娘,牵红线,稳住了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扎根于太行,坚守在太焦线的电务岗位上。多年后这些同志己经成为郑州铁路局电务系统的中流砥柱,在电务系统的各个重要岗位上都有他们的身影。这里面有郑州局电务处长王文仲,郑州通信段段长吴同剛,党委书记王国超,武汉局信阳电务段段长杨光虎,洛阳电务段段长蒋国旗,还有郑州东站党委书记刘志华等等。</h3> <h3>  自一九八五年太焦线电气化改造以来,长治北电务段就严重缺员,为此我们向分局申请增加现员,除要求从大,中院校分配毕业生外,也提出从复转军人中选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进行补充。分配的复转军人大部分表现不错,特别是他们的家都在本地,分至沿线车站也比较安心。九一年分至我段的晋城籍复转军人郭XX,虽是农村户籍却获得过二等军功,符合安置城市就业的条件,被分至孔庄车站,表现尚好。不料在分配半年后,晋城市民政局来函要求退回原籍,还未等回函,民政局就派专人到段商议退回事宜。这时我才知道郭的二等功是假的,是他在团政治处的老乡在复员时作了手脚。和他一起复员的老乡把此事反映到省人大,人大批示晋城市调查处理。我当时感到该人在单位表现不错,且我段南部缺员严重,因此我建议由单位就此作开除路籍,留路察看的处分,于单位和本人都有利,民政局同志也觉得有理,同意如此处理。等过了半月之后,该同志又來段声称那些告状的老乡又进行上访,非要将郭退回原籍方可,市局领导还决定作退回处理。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我找郭进行谈话,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也鼓励他回乡后努力工作,也能创出一条新路。</h3><div> 此事过去二年之后,我听他的晋城同乡向我反映说在晋城电视台播放农民企业家郭XX创业的事迹,看来此人並末因以前所受挫折而灰心丧气,真的在农村创出一条新路。</div> <h3>  一九九四年位于长治潞城微子镇的山西水泥厂建成投产,这是当时山西省最现代化的水泥企业,采用加拿大技术标准,进厂后看不到一絲粉尘。作为协作单位我被邀请参加投产仪式,幸运的是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胡富国也参加开通典礼。当我们几位铁路站段领导被介绍给胡富国时,他客气地感谢郑州铁路局的支持,还称我们是长治老乡,没有絲毫官气,非常平易近人。仪式结束后按贯例有宴会,但胡富国未参加就离开了。这件事给我记忆犹新,胡在担任煤炭工业部部长时,夫人在机关锅炉房当锅炉工,许多人建议给她调整工作,但胡称她只适合当锅炉工。他在山西任职时作了许多让老百姓感动的事,至今流传于街坊市井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建设太旧高速公路,总投资约30亿,但只有7.5亿贷款,为筹措资金,胡拍板全省干部集资,按级别定数,终于筹得15亿,才完成此项工程。工程举行通车典礼时,胡自已粉墨登场,扮演角色,给群众演上党梆子传统戏《三关排宴》,在剧中饰演宋仁宗,唱得有板有眼,成为佳话在三晋大地流传。</h3> <h3>  九五年初冬,中学时的班主任赵真理老師在刘如玉陪伴下来到长治北,他是一路经过大同,太原,最后到长治。沿途他带过的学生对他热情款待,每到一处,師生相聚一堂,深情地缅怀过去,场面非常感人。</h3><div> 赵真理老師是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人,他出身贫寒,种过地,当过和尚,48年在太原師范读书时经校长(地下党负责人)介绍加入中共。解放初期忠诚运动时因曾经加入闫锡山的同志会受到处分。解放前入读太原師范都得加入同志会,否则不得享受免费待遇。此事在入党时校长都清楚,也同意不作登记。受此事影响赵老師就被分配到浑源中学教政治课,而他的许多地下党同学都担任了较高职务。在浑中他一直担当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带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材生,在他的记事册上考入重点院校的学生就将近百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贫困地区,许多学生家境困难 ,考入大学却无力升学。比我们高三届的一位女同学,家中只有母亲一人,拿到北京农大的通知书后,母亲不同意她去北京上学,赵老師多次家访作说服工作,同时荅应帮助解决母亲的生活困难。在赵老師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母親终于同意女儿升学,这样才得以成行。我的进步也和赵老師的帮助和关心分不开,在政活上鼓励我追求进步,加入了共青团。高三时还让我担任班长,锻练我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学习上教育我全面发展,不要偏科,保持了高二,高三连续两学年年级考试总分苐一的好成绩,在六三年高中作文竞赛中还取得苐一名的荣誉。</div><div> 赵老师在六五年就担任浑源中学校长,文革后任过县委宣传部长,后来在浑中校长岗位上退休。</div> <h3>  一九九六年六月郑州分局电务系统在长治北电务段召开安全标准线建线现场会议,对长治北电务段的建线工作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号召各电务段要向长治北学习。这是与会人员在电务段花园旁合影。</h3><div> 自一九九四年开展建设安全标准线活动以來,长治北电务段以最大的努力投入此项工作,信号通信两系统以建设标准机械室和标准现场设备为中心开展工作。技术室制定了建没标准,段提供了较充分的资金,特别是从代管维修收入中划出费用来补充维修费的不足。经过近两年努力,车站现场的信号通信设备状况有了大幅度地改善。车站机械室的外观和电气特性都达到部定标准,室外设备也达到整齐划一。信号电缆的绝缘特性,通信电缆的气压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来参加现场观摩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治北电务段的设备整治工作给了极高的评价,在会议当中有人提出外学西安电务段,近学长治北电务段的口号。</div> <h3>  一九九一年郑州铁路分局局长彭开宙(后排右起苐二人)到郑州分局与太原分局交界处视察时与长治北地区,长治北车站,长治北工务段,长治北电务段负责人合影留念。</h3><div> 彭开宙,湖北黄陂人。历任襄樊列车段服务员 ,团委干事,团委书记,襄樊车站站长,襄樊分局工会主席,副分局长,洛阳分局分局长,郑州分局分局长 ,西安分局分局长,济南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办公厅主任,铁道部副部长等职。彭酷爱读书,涉足范围广,对新事物接受快。据说铁道部召开局长会议时,只有他一人带着笔记本电脑,很是显眼。在郑州分局任分局长时到各地区现场办公,除了处理一些具体事务外,还要给各基层站段长做形势报告。他的報告逻辑清楚,分析透彻,令人信服。他个性争强好胜,休息时打朴克也不服输。九二年电务段与生活段签了地区食堂的使用权转让的协议,他知道后很不满意,认为是分局资产流失。他的批评有一定道理,即不动产处置权应有规定,站段自行处理确有不妥。但当时确实缺乏法理规范,存在漏洞。从实际情况分析,这样处置于交割双方和分局大局看都有益处,促进了资产的有效流转,实现了资产增值,就分局角度看,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还实现了增值的效应。</div><div> 彭开宙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和他同年,同地参加工作的刘志军相比,两人各有短长。他们的仕途经历也有相似之处,刘最后败于贪腐,但彭却光荣退休,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div> <h3>  一九九O年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摘编》的过程中,我尝试从数学演绎的角度,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进行了论证,现将该论文摘录如下。</h3><div>”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数学演绎</div><div> _学习《邓小平理论摘编》扎记</div><div><br></div><div>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估计,英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揭示。</div><div>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力中包含两个基本因素,即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和与一定科学发展水平相连系的劳动资料。由此看来劳动者和劳动资料都是和科学技术相连系的,只有具有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者和与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劳动资料才能形成较高的生产力,这个命题可以通过数学演绎來进行推导。</div><div> 根据生产力要素原理,应该存在着以下公式:</div><div>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div><div> =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与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相连系的劳动资料</div><div>如果生产力为P</div><div>科学技术为K</div><div>劳动者为Y</div><div>劳动资料为Q</div><div>则存在以下关係:</div><div>P=KY+KQ</div><div> =K(Y+Q)</div><div> 很明显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超过劳动者或劳动资料的单一因素,相当于二者之和的影响力,换言之在科学技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这三者中,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处于第一位的。</div><div> 人类历史的发展完全証明了这个论断。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在十六世纪是居世界各民族之先的,可是由于长期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采取闭关自守政策,不图在科学技术上进取,最后造成我国生产力水平在十九世纪就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又一次趋于落后。只有在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拨乱反正,在全国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知识和人才的社会風尚,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才使得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又发生了飞跃。</div><div> 我国近邻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就是走发展科学技术而振兴经济的。日本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一债权国,它的主要经验也在于重点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技进步去占领工业市场,其中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最明显的事例。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名冠全球,它获得世界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日本汽车不仅驰骋亚洲,还打入汽车王国_美国的市场世界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日本汽车不仅驰骋亚洲,还打入汽车王国_美国的市场。</div><div> 纵观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所走过的道路,确实感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笔者仅从数学演绎角度表达对邓小平同志这一命题的深深敬意。</div> <h3><br></h3><div> 此照片是调离长治北电务段时与离退休人员合影,前排有原党委书记郭秀崐,老段长张文和,原工会主席刘树华,原总工程師宋来寿等人。</div><div> 一九八九年按上级要求我段完成了段志编篡工作,作为编志领导小组组长我为段志写序。</div><div> 序文如下:</div><div> 借古鉴今,可知兴替;编志述史,功在未来。</div><div> 忆二十八年建段历程,叹前辈创业之艰辛; 顾十载春秋改革道路,感中央政策之英明。</div><div> 看当今太焦铁路,非往昔詹东旧貌。沿丹河,穿峻岭,电网连天涯,银线锁藍空。列车飞梭,靠信号明亮,联锁已改电气集中;煤流奔泻,仗通信畅达,电话还有区间自动。</div><div> 喜今日之长治北电务段,发展进步,尚属上乘。党政工团,精诚合作;老中青幼,学风蔚然。抓质量,保安全,实现路市文明单位;登台阶,创一流,共建模范职工之家。</div><div>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严寒;楼建高层,依百寻之基础。退休人近百,都是忠贞勤奋之斗士;掌舵者数届,均有诚恳实干之誉称。</div><div> 优良传统,人人继承;模范作風,代代相映。境迁人变,精神永存,青史记实,昭告后人:</div><div> 毋言地僻段小而志穷,应知心高劲遒而气盛。诸葛韩信出于山野,兴让广梅本属无名,但小厂可创大业,深山鸟鸣惊人。循名人轶事鼓己志气,吮岁月精华强我筋骨,倘能如是,已达至望。</div><div> 盛世修志,顺乎天意,得于人心。奈何十年动乱,史料残缺不全,编志同仁,广征资材,几经周折,方成一统。然时间紧迫而掛一漏万,失实于谬亦在所难免。所幸此乃初次编篡,充实臻善尚有余日,瞩望长治北电务段进步者广有人在,拜托关心编志同志多加指教,则续编之提高指日可待也。</div> <h3>  从一九九六年起我就萌生了调离长治北电务段的念头,儿子已经考入北方交大,将來极大可能是在北京就业,自己的晚年生活只能是定居北京。经联系我向北京铁路分局递交了简历,北京分局向市人事局打了报告,经过审核人事局批准我们夫妻二人调入铁路。接到北京铁路分局人事分处通知后,自己内心十分复杂,又高兴,又难过,还摻杂着迷茫和不安。在长治北电务段的二十七年中,经历了自己人生的最重要阶段,由一名懞懂青年成长为铁路基层领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部电话,一架信号机都和我的生命息息相关。我在这里流过汗,出过力,有成绩,也有挫折,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理解和醒悟。这里的同事和朋友是那样的熟悉和热诚,在生活和工作上给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换一种环境我还能享受这种优裕的待遇吗?这些问题都没有肯定的荅案,这就使我犹豫和彷徨……但我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有怎样难以跨越的荆棘,我只能向前冲锋,别无退路。</h3><div> 在离开长治北时许多远在郑州,新乡的老朋友都到长治北來送行,一些不能來的朋友也打來电话送别,这使我非常感动,正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才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向前迈进。</div><div> 离开长治北,下了太行山,未来的道路是康庄大道,还是充满荆棘,这个问号又像当初剛來到长治北时一样出现在脑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