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学校结对帮扶 名师骨干送课到校”——中宁县渠口九年制学校喜迎中宁四中骨干教师团队来我校送课

波波

<h3>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增强校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以研促改,共同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在渠口九年制学校和中宁四中的校领导大力支持下,中宁县中考成绩多年居首的名校中宁四中的刘吉元校长带领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团队来到我校进行送教活动。</h3> <h3>  中宁四中理化骨干教师与我校理化组教师合影留念</h3> <h3>集体研讨 开心留影 </h3> <h3>  中宁四中物理骨干教师王志华老师课前调试白板和展台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h3> <h3>  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关于“电流的磁场”的课堂教学</h3> <h3>  瞧学生和老师们专注的神情, 一定是被王老师的精彩所吸引!</h3> <h3>  哎呀,这个地球仪怎么就悬空定在哪里呢?好神奇呀!王老师利用悬磁地球仪吸引了所有的人的眼球,让我们每个课堂中的人都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样的事实。</h3> <h3>  王老师在引导分析奥斯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再现体验这个实验,进一步直观的感受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以及改变电流方向后磁场方向的变化。引导到位,指导用心,亲自动手体验的结果一定是难以忘记的。效果非常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也渗透了核心知识的理解。</h3> <h3>  瞧瞧我们的学生多感兴趣,认真的劲儿连听课老师都被吸引了呢!</h3> <h3>  王老师认真调试角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看的清清楚楚。嗯,用心认真的老师果真很帅,很有魅力!</h3> <h3>  平面图和实物图一并呈现,让学生多角度的认知通电螺旋管磁场。</h3> <h3>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老师选用形象直观的图示教学,再配合亲自用手示范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学生很快就明白。</h3> <h3>  瞧瞧,咱们学生比划的多认真!都在用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磁场方向,手脑口并用,收获一定是棒棒哒。</h3> <h3>  中宁四中化学老师陈艳清给我们带来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一堂优质课,精彩不断,让人总是觉得有那么多可学可借鉴的优点。</h3><h3> 温故而知新,一开始老师就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知识点来开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比的学法,回顾旧知得同时学习新的知识点,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h3> <h3>  依据以往学生出现的方程式记忆书写后几天就忘记的特点,老师这里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老师采用了化合价原理和正负化合价交换再结合的特点逐步引导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生成物的推断来认识理解然后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新的思想新的做法让我颇有感触!</h3> <h3>  讲到制取装置的选取,老师依然对比氧气的制取来引导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选择。</h3> <h3>  老师给出一些常见的试验仪器,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并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制取装置,并要求学生动手画出来。</h3> <h3>  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悉心指导,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信心百倍!</h3> <h3>  在学生自己努力的基础和同伴的帮助自己老师的知道和肯定下,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设计与所有人共享并谈谈设计的思想。自己动脑动手再表述给同学们,学生的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心里的收获和喜悦不言而喻!</h3> <h3>  下午我们渠口九年制学校理化组的老师们与中宁四中送教的优秀教师一同坐下来,认真说评课并且研讨教学中的疑难点。之后,四中的老师们无保留的将他们的经验传递给我们这些小年轻,让我们大有茅塞顿开,勇于前进的感觉!</h3> <h3>  刘银波老师抓紧时间向陈艳清取经,愉快交谈中。</h3> <h3><font color="#010101">  四中老师记录拍摄我们的研讨活动</font></h3> <h3>  王志华老师为我们解说自己的课堂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且为我们指点迷津。夯实的功底和精彩的言语,不得不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折服!</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我们爱思考爱钻研的王学忠老师和王志华老师以及我们其他的物理老师一块钻研发明新的教学用具。</font></h3> <h3> 近年来,渠口九年制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策略,取长补短,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此次兄弟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开拓了新思想、新方法。“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今天的我们有幸在两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搭建了这样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每个人都从中收获了很多从课本从网络难以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如“醍醐灌顶”般吸收,感谢领导的支持和厚爱,感谢优秀的做课教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和“传经送宝”的研讨,相信通过这样的一次的活动,以此为契机,积极对标先进学校,找差距,学经验,力争实现学校和课堂教学双突破。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