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游记

UR_Nel

<h3><font color="#167efb"> 河南省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处。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地势北高南低。寺院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经有了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是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佛寺,因此被尊为东土释源。据历史文献记载,东汉时明帝晚上做梦时梦见有金人飞行于庭院当中,醒后派遣蔡愔、秦景为使,到西域请佛求法。这两个使者历尽千辛万苦,在走到大月氏时遇到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然后用白马驮着经卷,把二位高僧迎回洛阳。明帝敕令在都城洛阳城西雍门外的御道以北,按天竺寺院形式建造此寺,专供二高僧传经译法,因为用白马驮回经卷,遂得名为白马寺。</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白马寺曾经历朝历代多次翻建修葺,跟原来的面貌已经大相径庭,现存的寺院是明清时重新修建的,建筑面积约有34000平方米。白马寺坐北面南,主要的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沿中轴线两侧分布,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两侧有门头室、云水堂、祖堂、客堂、禅堂、方丈院等,整个寺院共有殿堂百余间,规模十分庞大。</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白马寺-青石雕白马</font></h3><h3><font color="#167efb">&nbsp;&nbsp;&nbsp;&nbsp;&nbsp; 中轴线起始点的山门,是三座拱形的大门,门顶为歇山式顶,外八字墙前左右分立着一对石马。进入寺院后第一殿为天王殿,殿内置有泥塑的四大天王、弥勒、韦驮像。其后是大佛殿,大佛殿是寺内的主殿,殿的台基高约1米,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正脊中央陶塑“佛光普照”四个大字。殿内置有释迦牟尼及迦叶、阿难、文殊、普贤等塑像,还悬挂有一口大钟,重达2500公斤,是明嘉靖年间的遗物。</font></h3><h3><font color="#167efb">&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殿是大雄宝殿,殿内有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面南而坐,十八罗汉像分坐东西两侧,所有的塑像造型生动,彩绘优美,是元朝留下来的绘画佳作;大殿的内壁上有木雕的佛龛,供奉着壁佛5000多尊。 第四殿是接引殿,绕过竹丛就可登上清凉台。台的四周用青砖垒砌,台上古柏苍郁,殿堂相接,昆卢阁矗立在正中,东西两殿中雕塑着摄摩腾和竺法兰两高僧的佛像,他们圆寂后葬在山门内的两侧,墓冢一直保存到今天还可见到。墓前是钟鼓二楼,“马寺钟声”曾经是著名的洛阳八景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泰国风格佛殿</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随着印度佛殿建设完毕后,早在1992年修建的泰国风格佛殿正在进行二次内部装修。</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早在1992年,时任泰国内务部部长的瓦塔纳先生和泰国友好人士常媛女士到河南洛阳朝拜佛教祖庭白马寺时,就出资与白马寺共同修建了泰国佛殿。1997年,一座10多米高、三层重檐的泰式佛殿在白马寺西侧落成,泰方赠送了一尊高7.2米、重3吨的铜制镀金卢舍那如来坐像。2005年常媛女士委托,泰国邦塞艺术中心的教授撒曼·克朗托度拉为泰式佛殿绘制壁画做前期准备。撒曼教授是泰国的绘画大师,长期为泰国国王、王后绘画。经过四年的精心创作,共计270平方米的壁画绘制完成。这些壁画全部为油画,画布来自英国,颜料来自意大利,均为上等材质,百年之内不会褪色。壁画设计上到下分三层:上部的壁画讲述了佛陀从出生、出价、降魔到成佛,然后开坛讲经到涅槃的八相事迹;中层为印度和泰国的著名佛教建筑如玉佛寺等,以及就着佛殿东西墙壁大门绘就的门神图画;下部为色彩绚丽的墙裙。画中任务神态圣洁安详,装饰后的佛殿五彩斑斓、金碧辉煌。</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在建造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的同时,又对泰式佛殿进行了二次内部装修,泰式佛殿进行外部扩建和环境整治,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10年年底竣工。</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缅甸风格佛殿</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印度佛殿</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印度风格佛殿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矗立白马寺的西院,这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耗时5年,于2009年5月举行落成典礼。晴朗的天空下,远远望去如一座土黄色的城堡。印度风格佛殿之所以选择位于白马寺西侧,主要是为了表达作为中国“释源祖庭”的白马寺是源自自西而来的印度佛教。在白马寺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设想,最初由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参观白马寺时提出,并在中国总理温家宝2005年4月访印期间最后敲定。根据双方协定,建筑方案和建设资金均由印方提供,而白马寺负责提供土地和具体建设。实际上,佛殿总投资约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印度政府投资约1500万元。印度投资主要用于佛殿的主体建筑和院内的绿化、亮化工程,中方投资主要用于佛殿建设用地、外部环境整治、进口物资相关费用和弥补印度政府投资不足部分。在印度,一座由中国修建的中式佛教建筑“玄奘纪念堂”在2007年修缮竣工。</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狄仁杰墓位于洛阳城东 12公里处洛阳市郊区白马寺镇白马寺山门外。为一圆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两方,较大的石方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考古工作者认为此墓为唐代武周时期被封为“梁国公”的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墓,他死于城内,“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史料确凿记载薛怀义是埋在白马寺的;反之,没有任何一条史料提及狄仁杰葬在白马寺。</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