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朝心潮

蓝树石

<h3>  朝鲜,这个弹丸之地,资源贫乏,但却是兵家必争。与中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就是活摇活甩的松散隶属保护国)。1884年12月初,朝鲜政变,日本入侵,朝鲜政府请求大清政府派兵前往解救。由此演绎了袁世凯率领清兵大显身手英勇作战的传奇,大获两国政府表彰和重用,也因此阻挡推迟了10年以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老袁功不可没,尽管他1916年昏了头称帝。1950年6月爆发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自愿军10月赴朝参战,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不可一世,指挥仁川登陆,大败用2个月就几乎快消灭***军队的***军队。很快麦克阿瑟又败在彭德怀的手下,1953年结束战争,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再后来中朝两国关系起起伏伏、恩恩怨怨,以至于发展到今日朝核问题(从2006年10月开始进行核试验)令人遗憾、无奈和危险的地步了!当年中苏关系由蜜月到破裂,双方都有原因。而中朝之间的关系,实在匪夷所思,这个国家似乎有强烈的排外情绪,包括对欧美、苏俄、中国。曾极力肃清亲苏派和亲中派。对瑞士相对友好,派员留学,与之交往。但还是有瑞士专家抱怨他们也只能在朝鲜待有限的时间。</h3><h3> 2003年3月和9月,我有机会因公赴朝,零距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br /></h3> <h3>临行前去设在北京的高丽航空公司办理机票事务。朝鲜工作人员的神情给人感觉有些异样、特别。</h3> <h3>抵达平壤机场,走下舷梯。</h3> <h3>暂住瑞士使馆公寓。不算豪华,但感觉很标准。</h3> <h3>瑞士使馆,我们赴朝工作的大本营。</h3> <h3>首都平壤的女交警指挥交通是一大亮点。其实那不过是象征性的装点展示而已,因为汽车实在太少了,可以不麻烦交警出场嘛。</h3> <h3>推翻日本几十年统治后建立的欧式凯旋门。</h3> <h3>最能体现朝鲜政治观念的金日成主体思想塔,强化独立自主,弘扬千里马精神,与韩国比拼,领先了10来年,终于在1969年被韩国追上,从此大大落后。</h3> <h3>明显受到中国影响的建筑,还保留了汉字"大同门"。从历代王朝对中国的称臣纳贡和对外的事大主义,到1945年特别是1960年代后极度反弹、排外的自主和先军政策。</h3> <h3>周末出来溜达,正好碰上排练的大队。她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排练都那么扎劲得很,令人敬佩!比较时下的国内,咱们真是稍逊一筹啊!</h3> <h3>近景可见这些国家队员营养有保障,体态丰盈。</h3> <h3>2017年11月,美国再度把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中国被迫且审时度势也加入制裁朝鲜发展核武。目前朝鲜由于闭关自守,经济极度贫乏,GDP仅为成都市的零头,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人均4000元。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比较,并不能反映全貌。</h3> <h3>精明干练的女总指挥导演及身后的非国家队员。</h3> <h3>金正日生日庆(4月15日,太阳节)前夕的演练,标语英文为"让我们高歌自主(英语independenc,朝鲜方面的中文表达)、和平和友谊!",而且是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显然是邀请了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h3> <h3>这幅标语写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把2误写成Z了!OMG!</h3> <h3>如花似玉的少女们</h3> <h3>海滩晒太阳,同事拍滴。人家骨子里还是很浪漫的。</h3> <h3>第一次住的宾馆</h3> <h3>这就算标准的伙食儿了</h3> <h3>下乡途中</h3> <h3>典型的小村庄,条件算较好的。</h3> <h3>朝鲜的乡镇</h3> <h3>农村小学</h3> <h3>查看场地</h3> <h3>与当地官员和技术人员商讨项目实施</h3> <h3>再次踏上朝鲜国土,已经是半年后的9月,参加朝鲜隆重举办的国际马铃薯研讨大会,旨在解决该国的粮食危机。图中最近空位就是本人的座位。</h3> <h3>与朝鲜青年科技人员交谈。他们的英语超过国内平均水平,且感觉都很有进取心。</h3> <h3>与朝鲜外事人员交谈工作安排</h3> <h3>韩国帮助朝鲜建的高大上自动化雾培系统,繁殖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从接触中了解到韩国人对朝鲜很有感情,一心想帮助他们发展。</h3> <h3>农业专家介绍马铃薯种植基地。</h3> <h3>朝鲜人对来宾总是能制造热闹气氛,忘情投入。</h3> <h3>能歌善舞,节目信手拈来,不容冷场。</h3> <h3>每个人包括来宾都得表演一个节目。金正恩(**)说来还是我同辈儿人,因为他的祖父金日成与我的祖父同庚(1912年生)。</h3> <h3>也有豪华现代的宾馆</h3> <h3>何等的纯洁和朴实!在咱华夏大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早已难寻踪迹啦…幸否,悲乎?</h3> <h3>在平壤美丽开阔的景观大同江畔大露台就餐</h3> <h3>第二次访朝住的宾馆</h3> <h3>从宾馆房间望去的街景</h3> <h3>我省和平安南道是两国省道友好关系。当年去朝鲜要在机场收手机。现在可以带入手机,但只能打国际长途电话,不能入网打当地电话。手机和iPad也可以上网了。</h3> <h3>《劳动新闻》是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相当于咱们的《人民日报》)。这是他们的记者在平壤采访(后刊登了的)到访的我院同行杨博士。</h3> <h3>金日成出生地万景台,风景如画,是官方访问者必定安排的参观项目。</h3> <h3>我及时抓拍到这张群众盛装参观团的难得镜头。</h3> <h3>金日成出生的茅草屋</h3> <h3>金日成家族史照片</h3> <h3>室内简陋陈设</h3> <h3>在候机厅候机,但见货架摆件稀少单一。</h3> <h3>朝鲜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如:看不见的战线(1965)、原形毕露(1970)、摘苹果的时候(1971)、卖花姑娘(1972)、金姬和银姬的命运(1974)、鲜花盛开的村庄(1970)、南江村的妇女(1964),等等。朝鲜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拍的电影质量超过中国,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假大空。《卖花姑娘》在成都井冈山电影院上映时一票难求,有人还把带玻璃瓶盛水的金鱼拿来钓票,盛况空前,可见一斑。</h3> <h3>文革初与中国几乎闹翻,原因是造反派在北京张贴了批判朝鲜变修了的标语,激怒了金日成。1969年周总理访朝救火后有所恢复,所以1970年才有了第一部翻译片。</h3> <h3>朝鲜功勋演员车继龙,影片男主人公,英武、儒雅、干练。他饰演一位朝鲜保卫部军官马国哲。这位演员的地位有如中国的老一辈演员王心刚。</h3> <h3>影片中的一个角色叫许一,可谓朝鲜版的中老年猥琐油腻男,给人印象深刻。与女特务之间的对话:(女)你怎么啦?(男)头疼。(女)噢,那就洗温泉吧。"头疼,洗温泉",就成为了那个年代观众的共同记忆和经典。</h3> <h3>这个***来的特务(左)在饭店点菜,说要口"热乎的"。</h3> <h3>他吃的很香,演技了得。</h3> <h3>影片中这位医院仓库保管员的女儿演唱的歌曲实在优美动听,令人惊叹❗️几近半音的弱音处理,气声运用,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朝鲜妇女特有的温婉、迷人…</h3> <h3>深深吸引了影片中这位朝鲜最帅男。朝鲜妇女的温柔也为中国人熟知,传说当年志愿军回国时在行李箱里私藏朝鲜相好女子,意在运回国厮守。</h3> <h3>这位演员把女特务演的妖艳十足,实则不易。</h3> <h3>那个年代的朝鲜电影总是极力表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所以被观众总结调侃为"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越南电影飞机大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h3> <h3>扮演卖花姑娘的洪英姬和中国朋友。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抵达机场时就是由她献的鲜花。</h3> <h3>《卖花姑娘》在全国公映的时候,是全天24小时循环放映,歇人不歇片,跑片员车轮飞转,拷贝一本一本传递,哭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电影院满地都是擦眼泪的纸巾…</h3> <h3>电影《摘苹果的时候》剧照。人家朝鲜果农妇女那相貌,那头巾,那气质,总感觉比咱的洋气爽眼呢。</h3> <h3>新科演员李雪姬、金正花,倾国倾城❗️</h3> <h3>著名演员金龙麟和金正花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峤在北京颐和园</h3> <h3>朝鲜年轻一代电影明星李龙勋与朴美香。遗憾的是过去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和大发展以及他们的停滞不前使他们完全丧失了机会让中国观众熟悉或追捧。朝鲜电影更是被后来居上的韩国电影电视剧甩得太远,特别是在时尚、娱乐和流行方面。但1960~1970年代的朝鲜电影已经成为经典和永恒!</h3> <h3>  朝鲜人和中国人同祖,都属于蒙古人种,智慧相当。这么小的国家,2千多万的人口,1960~197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具有国际影响。产生过众多显赫人物,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民族英雄和****金日成,以及出生于朝鲜但后来加入中国国籍的上将赵南起(总后勤部部长)、谱写《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家郑律成、第一位中国影帝金焰、长征4号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中国肿瘤医学奠基人金显宅,等等。出生在中国的朝鲜族就更是人才辈出了,崔永元、金曼、张千一、金凤浩、金星、崔健,等等。</h3><h3> 衷心祝愿中朝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The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