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於维谭宗系出祁阳世继德睿哲惟唐, 笃生方平派衍豫章代承思长发其祥。</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浯溪谭氏渊源流长,周武王封其弟谭子于谭国列子爵,故地在今山东厉城县东。此吾谭氏受姓之始也,谭之子孙,忠孝守国,广施仁政、民多怀之。周自平王东迁,世号春秋 是时列国相争,五霸称雄,周庄王不能制我谭子十一传而至渭,为五霸之首齐小白所逼,出奔于莒春秋书曰:谭子奔莒,见己无敢亡之罪,其义犹未绝也,厥厚子孙蕃衍,散处齐鲁吴越之地,不可胜纪。简王六年,楚人伐莒,归其大姓,而楚中之谭氏因著焉,此吾先祖绰公时事也,绰公之孙彦瑗。始徙居至祁阳矣,此乃秦末汉初时也,此后子孙蕃众,或仕或隐,仕于朝者若埙为南阳令,郊兴为汉光武时参军副使,方岳为贞定剌史,端宗为大名府尹隐于野者若智英教学宝选业孺,皆以其时势 之然也彦瑗二十七传而至志仁公湖广永州祁阳县开基祖也,志仁七传而至方平公,豫章开基祖也,我方平公讳洁号秋堂,出生于永州祁阳,公以文学诗赋应唐开元进士,授国子博士,历秘书著作,,尚书右丞,擢江州剌史是时开元初,政历精图治姚宋秉均知人善任,开元二年,制以京官有才望者,除为都督剌史,所治有政绩者入为京堂,我先祖方平公,才望重于朝。钦命江州剌史,公生三子,长曰绪,次曰曰维,幼曰续。三子隋公宦任公剌史江州之曰:政绩昭著,大都督吴兢,观察使张文献列状荐征,然制以五年转擢,公任甫三载,因勤民过瘁而卒于官舍,方平公剌史江州之际,常以官事入洪都,览山川之秀,接名贤之履见匡阜摘星。彭蠡含海,章贡交汇于前,厌岭献奇于后谓然叹曰:西南大都会也,衣冠文物之萃其在兹手归谓三子,有定居豫章之意焉,及公卒三子秉公之遗志,环绕豫章,择地定基长绪公,卜居于厚田,次维公筑室于瓘坵,幼续公相土于昌邑山。绪、维、续三公乃厚田、瓘坵、昌邑山开基祖也,绪公十传有文显公讳焕令高安者。生子四嘉言、嘉猷、嘉谋、嘉则。言生斯义,举孝廉,任富州道通判公官斯土,遂卜邑南之枫溪而居焉,则枫溪之谭自斯义公始也,若桥头,若下埠、若诗前、若艾湖、若北湖者、皆枫溪之分支,亦皆厚田之分支也,时举公丰城之城田,亦厚田南房之分支也,维公六传而至齐赟,赟生仁益,仁坚、仁旵、而 黄台、墨山周坊、若岗、若山、邓埠、銮岗、宋家州、皆齐赟之裔,亦皆瓘坵湖之分支也。续公居昌邑山,生绍诗,绍书、绍礼,诗、礼二公,世居昌邑,而绍书公游于丰邑,观富水西之谭城风水秀丽,土地肥沃,因而卜居之焉,则谭城之谭,绍书公开基祖也,书生二子,南增,南培,。增生二子,懋钜、懋铣、培生懋镐、懋铨。钜、铣、镐三公,开谭城上屋、中屋、下屋三大支。铨公则开都昌之谭,自是子孙繁衍,德定公开城东,肃海公开安砂,守己公开南岸山,周公开盆召山,远堂公开大夫桥者,皆谭城之分支也,亦皆昌邑山之分支也。而厚田、瓘坵、昌邑子孙济济,支蕃族盛者,皆出自豫章开基祖方平公也。自方平公之后,族属愈分愈蕃,纪不胜纪然蕃固难以备序,而本源则当尽详悉,欲究其本、穷其源,则非倚诸谱牒莫能及也。</font></h3> <h3>江州刺史公世纪</h3> <h3>刺史公讳絜字方平号秋堂其先楚之永州祁阳人也公以文学诗赋應进士第授国子博士历秘书著作升尚书 右丞擢江州刺史是时开元初政励精图治姚宋秉钧知人善任议以刺史为十道分憲任獨重焉而扼要上州尤为特简开元二年制以京官有才望者除为都督刺史所治有政绩者入(人)为京堂故倪若水以祭酒为汴洲刺史宋璟以侍郎为睦州刺史张九岭以侍御史为曲州刺史皆台阁名臣极一时之选公以右丞持节 刺江州特命也刺史之日惠政爱民礼贤敬士轻徭薄赋兴利除害民歌咏之弗啻趙杜时宇文融为司农令上言检括天下逃 人以多寡为殿最有司希望风旨稽诘刻急谬张虚数以主为各百姓骚动刺史公所部獨恬然安故据旧帙 以报民无扰焉又湓口漫涨江水暴溢州城冲激环城以外者无安室公筑堤于西南以绕之于是居民无昏垫之忧城南有能仁寺井中水涌常有龙斗 刺史公为文以镇之龙伏而不动異绩著闻 大都督吴兢观察使张文献列状薦徵然制以五年转注甫三载勤民过瘁而卒于官舍夫人陈氏哀毁继亡百姓苦之如裘考妣至而市有辍肆野有释来者 三子侍宦简阅衣篋清苦无余至不能扶 櫬士民争相膊赠乃卜于城南十五里许夏家庄之原即殡而葬三子庐于墓 侧即今宋濂溪祠右畔置也祭田 于西埠以为岁时蒸嘗是名谭家岭祀事无缺焉 刺史公任内间以官事入洪都覧山川之秀接名贤之屣见匡阜摘星彭蠡含海章贡交会于前厌岭献奇于后喟然嘆曰西南大都会也衣冠文物之萃其在茲乎归谓三子洪州之勝吴楚弗若也即有故曷往迁焉丧毕三子奉遗命往洪都之南昌卜里焉长绪择里于厚田仲维公相土于灌坵季续公得于昌邑鼎足而处相去不逾百里而伯仲尤密邇所隔仅一江爱尤切焉阅三年皆占籍葢以开元亲酉去官舍以开元甲子见不拔也长绪祖字持德冡嗣紹继讳超超冷氏门楣也超生炎宇南(火+或)绪祖嫡孙也曾孙讳昌字懋济兀孙讳益字修义修义生秉常讳经绪六代孙秉常生振纲讳纬为绪公代孙振纲生從让大谦为绪公八代孙從让生汝平讳政为绪公九代孙汝平生文显讳焕进士高安令也焕公四子十三孙二十六曾孙进士者四孝廉者六 贡选者七 葢自是科名接 踵印绥纍若不勝纪矣长嘉言贡元授知县不仕嗣子斯义任丰城令择居于枫溪大南房之宗次嘉猷为翰林司书 肇西房之烈嘉则以进贤学谕而拓基于浮桥嘉谋以高安斋训而定居于来苏名跨两房族望三县向非江州棠阴之蔽基德深厚而能流庆若斯之盛歟次维祖字持纲元子时正时扶时威时发是也时济之子为正洪时威之子为正文时发之子为正视时正时扶则无傳焉正洪有子四人齐同齐符齐勝齐赟伯仲之序齐赟獨蕃焉仁益仁坚仁旵齐赟公子之 益保世于灌坵仁坚卜筑于若山仁旵迁居于邓埠是为三宗之分葢之而后天麒宅黄台文广又由黄台而徒墨山玉卿分周坊孔高又周坊而移若冈其最著者孟常去楚之竟陵而元春才冠天下元礼元芳名重当世可不谓继述有光者歟從坚支遡之六房并峙林林振振人文蔚起称名阅矣思庸二嗣出赘銮冈(火子)常又迁剑邑之宋家州皆足奋起一方具远而荣者则训名等桥寓于秦之乐城也其近而先达者则翰林伯文侍讲桂高是也至若为岁选为孝廉又未易仆数矣季祖字持昆持昆生三子长诗次书幼礼讨诗礼二公居昌邑书公唐天宝乙酉择居剑邑河西之谭城生子南增南培增生懋钜懋铣培生懋镐懋铨铨公次子修汉徒居都昌钜铣镐世居谭城衍三大房至显初任泉州州牧嘉清咸和乡试宗衍任南丰教谕钜公之嗣孙也嗣后德定徒居城东用澜迁于安砂远堂復卜筑大夫桥即铨公之嗣孙也其间英贤辈出代有其人可谓盛矣惟诗礼二公以后十数世皆共谱牒至洪武初因龙驹事误后嗣散佚或迁宜黄徒芝山或跨湖而东去都昌或逾岭而西还九江或比走蘄黄 或南跻高垄皆其支裔也又其安土重迁者简易姓为身为谌为陶盖久而莫辨矣遥计数之当亦不下千百也夫刺史一人之身而千人而万人而十世而百世皆刺史公江州盛德笃爱留余寝昌炽也猗歟盛哉念厥先猷罔敢失坠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引矣</h3> <h3>高安令文显公世纪</h3> <h3><br></h3><div> 文显公讳焕刺史公十代孙也父汝平母杨氏父年二十四母方娠而父卒太母尚存三月而生公姑妇相依苦节抚孤公生</div><div>而岐嶷长而颖异母杨氏和熊</div><div>教之每夜分读数行下輒涕泗交横痛父之早逝也其仁孝性生有如此者为学日益愈加鼓</div><div>励诸子百家靡不贯通而尤精</div><div>于理学时宋英宗朝以明经进</div><div>士制举三科取士公由明经廷</div><div>试射策制举授高安县令厚下爱民廉称著闻守刺史公清白</div><div>家法也值筠阳苦旱井水枯涸</div><div>公露宿祷雨以清慎勤明四事</div><div>自责诫至格天雨下如注吏民</div><div>大悦公亦笑慰因其地为喜雨</div><div>基后人即台所立庙祀之世世勿替焉迁大尹未任而卒有继</div><div>述子四人长嘉言两举贡元兴宋丞相新喻谢昌国为兄弟友</div><div>授知县不仕丞相亦不强也自</div><div>号稼隐榜稼堂于所居</div><div>之后以明逸志焉既而治策东</div><div>市鑿花园塘以自娱而南房之立基自兹始也次嘉献优文学善诗赋由进士科为秘阁中书正字检详历任清階不兢利禄</div><div>淡如也祖母杨氏寿九十有四太母夫陈氏六十馀疏告终养</div><div>致政而归西房之世守肇乎此矣嘉则文显公三子也以贡人</div><div>仕授进贤学谕卒于官舍二嗣惟哲惟圣随母于浮桥建业焉</div><div>嘉谋文显公第四子也以政和四年举孝廉遇庆恩授高安司训附系梦于来苏而相宅焉继此四支并茂螽庆麒趾之瑞振振绳绳未朴素纪其分支而异地者惟哲迁于湾溪庆云迁于新溪自清迁于宏港进言迁于曲湖皆进贤学谕公之发祥也季琛徙高邮市逢春徙古楼铺皆高安司训公之派衍也南房特达于良叔而徙城后之小城西房再造于允叔而分四中之柱立端叔启梅冈之祚礼数兆瓦巷之宗和叔传伯端而居鸟域启叔传伯而去泉罔异</div><div>可传则友而徙桐溪士达赘孚林而延沙窝皆西房之支裔也</div><div>以刚赘居于潜岭时举毓秀于城田斯义卜胜于枫溪皆南房</div><div>之派析也文宪文綱为槽门大</div><div>小房之分奎壁范模为后屋四</div><div>大支之别文举文辉列牌楼之两房文徵一人承前屋之遗绪</div><div>昂顒并起于民巷而一门特立</div><div>文盛独绍于梅冈而三支继大宾敏尧章之子也名曰南房之</div><div>大房济泰尧举之子也称为南房之小房用颐自槽门而扩基</div><div>于对门世明由牌楼而卜筑于</div><div>城北南之房转北而南也绍雍应祥卜吉也水口之敏房自东而西也洪耀所迁守魁之式廊也桥头之由渐而著也守规之深谋也他如文明之去乐安德早之去武昌虽远迩各殊皆一本之亲又未可以世远而忘之矣若此者皆恢宏祖烈亢宗保世继前人之令绪扩后裔之安宅以燕以贻寖炽昌如薪之传</div><div>偏而烛天如泉之达流而放海</div><div>向非文显公深仁厚泽绩累久</div><div>而笃庆</div><div>馀亦安能谢树芬芳叠叠皆秀蓝田烂玉种种吐奇者欤洋洋乎盛德也无疆之祐矣</div> <h3>新建厚田浯溪书院记</h3> <h3> 邓林之材美矣,然必经斧斫而后成其美;荆山之璞良矣,然必用雕琢而后成其良。于人亦然。故虽有秀质颖资,不教不学,亦无由偕之以进于大道。况其为中才朴鲁者乎?<br></h3><div>是以古圣王重之,术序党庠,随材造就,几于无地不教,无人不学矣。卒之贤才蔚起,经术湛明而礼让聿兴,风俗俱美。得人之效,于是尽收。所谓师道立,而善人多者,是耶。</div><div>白鹿、石鼓、岳麓、雎阳,称“天下四大书院”。宋庆历四年,诏所在郡县大姓,皆得建书院以教子弟。于时吾十一世祖焕公,以孝廉令高安,擢升大尹,其子嘉猷又以进士列职朝端,于例合,而浯溪之谭遂与五溪之丁、虎溪之程、秀溪之邓,同为书院而四。昔人所称新建西山四大家,指此也。四书院皆以溪名,而予族曰浯溪。浯溪在楚之祁阳,石镜山祖居隶焉,取以名书院示不忘本也。</div><div>先是,七世祖秉常公曾凿池于近居之西,构亭于中曰“凉溪”。焕公爱之,故创浯溪书院于其少南,即今所云“社坛”者是。其地势平,且衍竹树,荫翳其前,建头门额曰“浯溪书院”,而上勒“奉旨敕建”四字。其中为大堂,额曰“讲学处”,制甚轩昂。其后为藏书楼,而贮经史子集于其内。其左为稼隐堂,周围列学舍四十余间,为诸生肄业之所。又另买赡学田一百二十余亩。每岁延名师掌教,束修、膏火之费,悉出学田。会课之余,焕公按期校阅,间或甲乙、丹黄,与其师煮茗谈经,共相倾倒;倦则步曲庑,憩凉溪,池影山光,纷然夺目。从游者谓公有李拾遗之风焉。拾遗名渤,鹿洞其所手建也。故云。</div><div>本邑初分,尚未大兴于学,及公首创书院,成就者多皆自奋,即他姓亦相观而化,往往遣子弟诵读其中。旧志谓“邑中俊秀有欲登科、请举者,必向四姓受业”,是也。当是时,四姓之书院几可与“天下四大书院”齐名矣。</div><div>迨屡经兵燹,屋撒而地草封。本族生儒既各读书于其家塾,而异姓子弟更为怅怅无从顾。安得堂构宛然、卷轴依然、窗牖洞然,使群族之秀者、朴者、谨愿者、跃冶者磨砻油润于中?既足储邦国之才,又足绍祖宗之烈,岂非大幸也哉!</div><div>余仲叔旭尝联族俊敛金成会,计复丕图,积五六年银至数百余两,后又以同事龃龉解散。识者恨之。今所存虽不多,而予季叔光与族叔书、族弟倬尚在,经纪其事,即予亦有志于斯而无其力,每念先人手泽,不禁怆焉。所望后有贤者,同德同心以竟修废举坠之业,毋仅珍一家之璧,树一家之材已也。</div><div>《江 西通志》:浯溪书院,邑人谭焕建,坐落新建北乡二十五都。</div> <h3>浯溪谭氏部分外迁资料</h3> <h3><font color="#010101">谭城支下屋 外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第九世:</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茂 生于唐天祐年左右 振彦(字俊卿)长子字秀庭 迁往广东 居住地名马家坪</span></h3><h3><font color="#010101">第十世:汝高 从量(字被生)次子 迁往贵州汝孟 从量 三子 迁往德安 梁正明年后出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世:显祀 汝常(字端甫)次子 字维常 迁往袁州 后居住佳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显坤 汝常幼子 字彦邦行八 迁往袁州 后住瑞州南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二十世:德兴 正亮(字子谦)五子 徙居河南坊十四世:尧柱 启武四子字盛生 娶港北孙氏公作慕河南商邱县衙终于任尧杜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启武次子 字发生行五于宋嘉祐壬寅年公迁往南京成家 生子三俱在彼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九世:正毫 宗扶幼子字清远行三于宋祥兴三年庚辰九月十四日丑时生 客外未详正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宗振之子字泰之行五 于宋景炎三年戊寅二月十九日戌时生 客外未详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城东外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八世:良新 琯公幼子 行六往外生理失考其后三十世:献虬 明春长子 行学二 自幼往袁州新余县题村张居住 公殁未详 生子四俱在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十世:求六 志公之子 娶学前夏氏 夫妇同住袁州滨江下苏居住未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三世:圣演 熙逵次子字飞万行关二于清康熙六十年辛丑三月十九日午时生 迁往贵州大定府圣清 熙逵六子字飞夷行睢三于 清雍正十二年生 迁往贵州大定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三世:熙达 晋佐次子 字卫公行角五 往贵州熙坤 晋相公次子 字圣耀行亢二 于清康熙四十七年生 迁往贵州安顺府青正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三世:圣瀚 熙远长子 字奕周行淑六 迁往四川 乾隆三十一年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圣礼 熙祚之子字质行贵六于 清嘉庆三年生 客游老河口圣广 熙通长子 于乾隆年生 自幼迁往湖广永州府新田县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安砂外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二世:克富 思庸长子 娶尚庄宋氏 生理江湖 因兵荒阻隔居址江南大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二世:克贵 思庸幼子 字达元行五自幼隨舅父学艺贵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七世:文经 玉玺六子 行文五 自幼迁往景德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五世:木仙 贵堂幼子 行品七 迁往湖广衡山县石湾居住彼地成家 娶万氏乃南昌万家洲之女生子二 长爱八 次爱九 俱在外未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叶烛 奕桂(字月臣行庸一) 字元发行毓一于清乾隆二十年乙亥年九月初十日子时生 出外四川 生子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三世:熙洪长子字亮若 客外未归卅六世:斗万 清道光十八年客外湖南长沙府 谭城上屋外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第八世:秉贵 修杰长子字君荣 唐太和八年甲寅四月初五日午时生 年未二十智谋过人 超越不凡遍游江湖 踪迹不定 惜乎不知其所也十七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杰雄 魁邦次子字拒万于宋嘉泰九年生 方二十游馆湖广武昌县主人张氏见其人聪敏 博览经史与女配之后来不知居住何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五世:射翁 敏巳幼子 字德徵行三于明宏治五年生 公生平英敏才智过人常往浙江 游于仕宦作幕温滁后赘彼地不知所止卅五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数翁 敬已次子字度公 于明弘治十一年戊午年生 往赣州公昌县生理 入赘于彼地王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六世:讚公 书翁之子字天助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年至二十往河南 未知居住何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典公 文翁之子 字君介行六时正德六年辛未年生少往吉安府吉水县游馆未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九世:国翰 应节长子 字宇华行贪四于明万历癸巳 娶钞塘万氏 公为布政司控提夫与妻同住亲任居新建县 殁葬未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二世:熙性 景舒(荣五)长子字宗舜行佐四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卯时生 往易州打造生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熙悦 友惠(宜六)长子字非助行万十于清雍正二年往南阴内卿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谭城中屋迁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世:显祈 汝德次子 显初之弟字冀福隨任广西后游山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二世:嘉亨 显礼长子字岐山于宋至道廿一年 娶汤氏 生子一 启珊客外河南开封府成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从敏 振贵三子居瑞州从惠 振贵四子 居外未详十世 汝文 从桢长子字焕若 游山东成家汝绪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从详 四子徙居河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世:显康 汝立次子 生往甯州十二世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嘉显 显福之子字光生 于宋咸和三十九年辛丑 自幼在瑞州外祖家读书后未得成名奔往京都莫考其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世:显宁 汝纲幼子 自幼随师学艺后竟未归十三世:启珊 嘉亨之子 于宋天圣二年甲子二月十一日子时生幼往湖广生理未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四世:中悉 尧旺幼子 字达文 于宋元丰十七年甲子八月廿六日未时生公自幼深明卜易遍游江湖至靖康年间归家复游济南府泰安洲成家子孙屡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八世:尧堦 启斐之子字可开于宋元祐二年丁卯十一月初五日午时生娶熊氏 迁往广西 安业彼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二十世:魁臣 绍祖次子 字元佐于乾道 九年辛卯十月十七日酉时生迁往贵州后未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九世:正卿 宗衍次子 于宋开庆三十五年己未六月廿九日午时生 迁往河东店市后又去云南未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三世:用显 克谦之子 于明洪三十二年己卯三十月十四日午时生娶夏氏 公商游楚地武家揭彼地成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七世:朝伟 训长子字俊卿于明正德二年丁卯九月初九目未时生往广西后莫知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朝华 训次子 字耀先于明正德五年庚午正月二十日卯时生往河南鹿邑 成家后未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朝正 行旬四字君于明嘉靖元年壬午八月廿四日申时生往凤阳府未得归家殁葬彼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辛四 朝圣四子 自幼迁往河南成家未归(父明嘉清二十三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六世:大中 国理次子行英十字显甫 于清顺治五年八月初七日 自幼出外在河南 汝宁府汝阳县罗家集成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廿九世:国晴 应箕四子 行女三 自幼随舅往云南其后莫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十世:守仁行念一明万历三十六年 娶东塘吕氏 生子四;长楼元,次台元,三麒元,四麟元公往广西桂林府葬全州四子俱在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卅二世:熙杰 字万义行相六 清康熙四十三年生 往饶州景德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晋珂 大将之子 清康熙二十六年生 往归德府在城佑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圣照 熙楫次子往河南未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叶鑫 奕堤长子 清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月初一日丑时生自幼往外生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圣爝 熙贤之子字廷耀行言二 于乾隆三十九年生 迁往洛阳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奕圻 圣爝之子字怀荡 于乾隆六十年生 洛阳县奕均 圣爝之子 字怀珍嘉庆五年生洛阳生理</font></h3> <h3>都昌云章公实际是方平公六世孙修汉字云章</h3> <h3>竟陵谭氏元春公是方平公支下彦端公次子光远公之后</h3> <h3>九江谭家岅方平公墓</h3> <h3>厚田方平公长子绪公墓</h3> <h3>浯溪族谱始祖志仁公记载</h3> <h3>浯溪谭氏族谱</h3> <h3>浯溪百字辈族谱页面</h3> <h3>方平 豫章始祖</h3><h3>绪 厚田基祖</h3><h3>维 瓘坵基祖</h3><h3>续 昌邑基祖</h3><h3>绍书 谭城基祖</h3><div>绍诗 曲江谭坊基祖</div><div>懋矩 谭城中屋基祖</div><div>懋銑 谭城上屋支祖</div><div>懋镐 谭城下屋支祖</div><div>修汉字云章 都昌基祖</div><div>文显 厚田开代祖</div><div>嘉言 南房支祖</div><div>嘉猷 西房支祖</div><div>嘉则 弯溪支祖</div><div>嘉谋 高邮支祖</div><div>斯义 丰城枫溪后房支祖</div><div>时举 丰城城田支祖</div><div>源清 枫溪后房分支前房基祖</div><div>仲深 前房分支下埠基祖</div><div>季琛 前房分支寺前基祖</div><div>福琦 后房分支桥头基祖</div><div>雷真 枫溪徙居外湖基祖</div><div>时行 枫溪徙北湖基祖</div><div>惟哲 弯溪基祖</div><div>庆云 新溪基祖</div><div>自清 宏港基祖</div><div>进言 曲湖基祖</div><div>季琛 高安高邮基祖</div><div>克忠 高安古楼铺基祖</div><div>端叔 梅岗基祖</div><div>伯端 鸟域基祖</div><div>启叔 泉罔基祖</div><div>良叔 城后小城基祖</div><div>以刚 潜岭基祖</div><div>文明 去乐安</div><div>德早 去武昌</div><div>万阳公 昌邑霞田基祖</div><div>德定 谭城分支城东基祖</div><div>肃海 谭城分支安砂基祖</div><div>週 都昌徒丰城盆召山基祖</div><div>远堂 大夫桥基祖</div><div>世卿 剑东苦竹州基祖</div><div>宗海 秀市荣港谭坊基祖</div><div>玉书 大夫桥新居下基祖</div><div>守已 谭城分支南岸山基祖</div><div>金一 谭城分支安砂徙宜春慈化基祖</div><div>际庭 谭城城东徙段谭下长庙基祖</div><div>焕中 槽门开基祖</div><div>昇 槽大基祖</div><div>颐 风岗基祖</div><div>节 安徽滁州全椒县</div><div><br></div><div><br></div> <h3> 浯溪谭氏从宋到明,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可谓文韬武略。</h3><div>宋熙宁年四间,厚田人谭焕、谭宜同中宋崇宁四年(1105)举人,分别担任高安县令、丰城县令。且多惠政。谭焕致仕后回家创办浯溪书院,开始了谭氏家族式教育,为谭氏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谭嘉猷,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著作检讨。谭彦熹,宋淳熙十三年(1186)举人,河东路宣抚使。谭世贤,宋淳祐九年(1249)乡荐,秘书省著作左郎。与文天祥同榜的谭应炎,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宣抚使。文天祥举兵抗元,谭应炎慷慨解囊,举家资助。明代谭曰进、谭曰选兄弟皆中举,曰选登州司马、同知。谭惟聪,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山东莱芜知县。谭昌应,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浙江余姚知县。为官皆有好名声。此外,明代厚田谭氏武举人有谭谟、谭一奇、谭三略、谭啓运、谭龙图、谭国祯等,以谭国祯官狼山镇总兵为顶峰。</div> <h3>浯溪谭氏仕宦录</h3> <h3><br></h3><div>文职</div><div>方平 唐开元以文学诗赋策试进士与熊耀鄱承绪同榜历任台谏奉制特简授江州刺史</div><div>修仁 唐长庆国学仕南丰教谕</div><div>显初 唐天甲子举人任泉州州牧</div><div>焕 宋熙宁中明经科殿试制举授高安县令陞太尹</div><div>嘉言 宋大观两举贡元授知县不仕</div><div>嘉猷 宋宁试进士选授国子博士历著作详陞秘阁中书</div><div>嘉则 宋绍兴升贡国子上舍授进贤学谕</div><div>嘉谋 宋政和四年举孝廉授高安县司训业庆恩陞从政职郎</div><div>斯义 宋绍兴举孝廉诗赋进士科授丰城令历任通值正言陞朝议大夫</div><div>启钊 宋绍兴十三年陞国子陞监学谕</div><div>启源 宋政和元年七岁通五经召对称旨五授经博士</div><div>彦融 宋庆元举孝廉任黄梅知县 彦熹 宋淳熙十三年丙午举乡为历任答判捡法历河东路宣抚使</div><div>彦名 宋绍熙举两贡元不仕</div><div>宏 宋绍兴丁丑进士由博学宏词科授翰林历任陞 </div><div>尧椿 宋绍兴丙辰河功效用任青州主簿</div><div>必高 宋淳佑乡举宣补教郎不仕</div><div>必达 宋淳佑己酉领乡薦仕至秘阁较勘致仕</div><div>桂高 宋德佑丙子领乡薦冠多士春试伏阙上书称旨赐探花及第援经筵讲官宋亡不仕元大德五年有可薦徽不起勅赐讲书楼养贤庄</div><div>应炎 宋宝佑乙卯登乡薦丙辰进士屡选重镇陞河东安抚使</div><div>世贤 宋理宗端平进士任翰林较堪</div><div>虎臣 宋景定二年举乡薦仕至江淮巡辖</div><div>伯文 宋咸淳癸酉卿薦甲戌赐进士授秘阁修撰知经筵政知制诰</div><div>必诚 宋绍定四年举乡薦初试礼部不遇遂隐居自号陶隐</div><div>以昭 元至正进士因世奕不仕 则贤 元至正壬辰红巾贱乱举学义集卿勇五千保障西城遇贼于山下桥战死事载郡誌明太祖破贼卹赠忠列一号 观 元至正寓燕京由国学持探花及第授奉训大夫翰林院国史官迁国子助教</div><div>宗衍 元大德丁酉举人辛丑进士陞授御史 正翁 元景定国学任上高教谕</div><div>德懋 元至正辛丑贡元</div><div>宏 明永乐戌子科以诗经中乡试未以仕百卒</div><div>显 明成化戌子以诗经中乡试两任知县</div><div>桂 明万历癸酉科以易经中乡试第十五名丁丑进士授刑部吏清司郎宁三任知府</div><div>曰选 明万历丙子科以易经中乡试六十二名历任山东商河知县陞登州府同知</div><div>文隆 明万历壬午以诗经中乡试十二名仕吉水丰教谕陞广西桂林知县后陞独山州知州</div><div>应钟 明万历戌子科以诗经中乡试七十二名任滕县县知县 之凤 明万历甲午科以诗经中乡试七十六名历任直隷和州知州</div><div>守中 明万历庚子科以易经中乡试七十二名辛丑会副</div><div>惟聪 明万历乙酉以易经中乡授莱芜知县</div><div>国让 明万历辛酉举人任沿山教谕陞任南安府教</div><div>元春 明崇祯丁卯中乡试湖广解元孟常公后居景陵 元礼 明崇祯庚午科乡试辛丑进士景陵藉</div><div>元芳 明崇祯癸酉中乡试景陵藉</div><div>应昌 明天启壬戌进士壬酉安知县</div><div>达蕴 明崇祯壬午科以易经乡试五十九名考授文林郎寄籍城固县</div><div>起鹏 明崇祯岁进士授四川酆都县知县因兵变赴省中途遇难</div><div>公鼎 清顺治乙酉以易经中试十一名授怀远县令转任大竹县</div><div>篆 清顺治丙戌科中乡试进士授翰林院大侍读大学士景陵藉</div><div>体资 清康熙癸卯科以易经中乡试寄籍城固县</div><div>国璜 清康熙庚子科以诗经中乡试八十一名雍正甲辰选验知县</div><div>旭 清康熙丁酉科以易经中乡试副榜第九名戊戌游太学己亥选克官学教习壬寅咨</div><div>部拣知县 选贡</div><div>宗海 宋嘉泰贡士任成都通判</div><div>德 元皇庆二年以诗经太学上舍授六按提举</div><div>兴 明宣德乙卯岁贡陞云南提举</div><div>均化 明弘治岁贡授贵州普定卫军民都指挥司使经历军政 体义 明万历乙酉贡士</div><div>公廉 明天启乙丑岁进士</div><div>公朝 明崇祯乙卯贡士</div><div>元亮 清岁进士授汉川县教</div><div>朝纲 清顺治八年辞贡不仕</div><div>朝侃 清康熙乙卯以春秋选贡任石城训导</div><div>言 清康熙贡士</div><div>献文 清雍正二年甲辰易经选岁贡士寄籍思南府</div><div>道经 清道光八年例授大学贡元明经进士候选儒学正堂</div><div>武科</div><div>懋钜 唐长庆中城兵马司讨安禄山有功追封义国公</div><div>谟 明万历丙子科中式武举第八名丁酉中科十二名授石鼻军政</div><div>一奇 明万历庚子中科式武举第二十二名复中壬子科第十二名三中天启丁卯科第三景二名辰赴京会试奉旨三科武举着以守备用辞不就</div><div>职志捷进士 三咯 明万历乙酉科中式举二十名复中癸丑第七名任临江府营练兵兼理河道</div><div>龙图 明天启辛酉科中副榜第一名崇祯庚年科中式四十二名复中丙子科复二十二名丁丑赴京会武钦赐钦依拖后任宁州铜守备</div><div>启运 明天启辛酉科中式武举第二十四名</div><div>国桢 明崇祯癸酉科武举历陞提督南直隷江北狼山筹处地方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奉旨授都督同知总统水陆钦赐蟒玉实援后军都督左都 </div><div>六韬 明崇祯癸酉科武举镇守湖口守备陞都司选举</div><div>仕华 元大德庚子年举才行选高邮授通判陞成都 国学</div><div>明机 明崇祯郡广陞国子学生授南雍经历</div> <h3>新建县志,丰城县志,族谱存档资料</h3> <h3>浯溪谭氏部分知名人士</h3> <h3>丰城福兴商号际昌公</h3> <h3>谭公际昌先生传</h3><div>谭公际昌者丰邑谭城人也父兴曜商于治慷慨好施家以贫公生而失怙毋葛氏矢志贞操抚公于襁褓中为人弹棉以自给公稍长尝垂泪谓公曰尔父轻财仗义乃使尔贫苦若此然积善余庆正尔父之隐衷也予观其为人谓当有后不幸中道弃予命之衰矣予顾念情亲何辞艰苦但希尔克躬砺己毋忘父乃之志耳公泫然凛训髫龄时随毋作之暇辄就村塾傍听诵声间藉嬉戏询诸生以字义以是学商于治之仁丰发花布号深为师所器重卒业后即任阅布之职盖布业惟斯职为最重也其论贸易之道曰经商之旨本以求利然求利之心过热则为商家所深忌昔计然以为凡存货物应价涨如出粪土价跌如宝黄金倘临以过热之心遇货之价涨必贪其更涨而吝售遇货之价跌必恐其再跌而速卖夫贪其更涨而吝售安知将来之不跌恐其再跌而速卖安知将来之不涨故贪利过热戏本之源也充其量甚且假货膺品欺哄诳骗靡所不至终焉德性丧而信用求其糊口而不可得安望丰裕乎其所见如此凡营一业亿则屡中顾有父风解囊济困无吝色同邑周南山豪放士也与公莫逆交力劝独立营业因于前清光绪庚子年开设福兴布庄于治之观音阁持筹握算积十余年资本日丰公鉴观世风日薄圣教渐衰慨然以昌明神道救劫挽凡为己任故治之明德圣坛神功彰著得公臂助之力为多又与坛友创辩三善堂布施药茶棺木及米票等贫无老幼咸沾惠泽其教子之言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阴阳循环互为消长世无不衰之运更无不散之财是故君子知几遵道而行施财立德以节其盈所以长守富也年逾知命即以商务付诸子静究神训必读一书虔性理厥后豁然有得临终之际时忌酉戌而酉时气适绝诸子環跪叩祷即复蘇笑曰处世之道尔辈既己谙熟死生命也更何求其谓时不佳耶尔但察何时吉即何时逝耳以子时吉对果于是时寿终此己未正月四日事也距生于庚申二月二十八日戌时享寿六旬厝于邑之香炉坑公性至孝以父早逝常以不获亲养为恨悉力为善曰吾以此不忘吾父耳奉母终其身未尝愠色居丧之次哀毁逾恒德配范氏性行纯淑公之克昌得内助焉子四长兆鼎次兆亨次兆利次兆贞志存继述邑称善士女三均适邑之望族孙曾蕃衍甲于一乡赞曰树因致果积善余庆于休谭公令德孔张性尽其孝亲及其乡希乎贤圣允人宫墙道通天地智达阴阳散财以义教子有方既裕厥后亦先之光芳流章贡望高卢匡民国十六年丁卯仲冬月上浣日 吉旦</div><div><br></div><div> 世愚侄江元墀拜撰</div> <h3> 光绪年间谭城有际昌翁讳福盛在丰城创办商号,福兴,立足为丰城百余年,后因时风被迫停业(丰城县志评,福兴商号为丰城百年老字号,为丰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丰城陆家巷际昌公故居</h3> <h3>著名华人报业家</h3> <h3> 殷有为:原名谭天,1924年生,九江市庐山区潭家坂人。英、美籍华人。著名华人报业家。美国殷氏企业控股公司董事长。 </h3><div>谭天1945年起在南昌创办《春秋》杂志和《中华新报》。从而走上新闻之路。1949年解放前夕,在广州发表了《七老蒙难记》,遂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他躲到姑母家改名殷有为(此名一直延用至今)逃到香港,任香港《新生晚报》撰稿人。后到新加坡创办华文《南洋时报》。后赴英国求学,195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法律系。1960年以新闻评论家名义,被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报馆派驻联合国任新闻特派员,至1985年,在联合国工作25年,期间1967年在加拿大获法学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创办了一个史格蓝?殷律师事务公司,几年后在伦敦、纽约、波士顿等地发展了12个子公司。七十年代中期多次担任中美政府间新闻出版和贸易活动的中间联络人,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曾一贯支持、积极促进中国加入联合国,当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加入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后任总统)布什走下台来,第一个同中国人握手道贺的就是殷有为先生。1979年他在纽约创办东方文化中心,率先为简体汉字为教科书,该中心有9个班次,尤以舞蹈班名重一时。1979年他将创办律师公司所赚的钱创办华人在美国的第一份英文报《东方时代》,聘请美、英、法等国著名专栏作家为核报撰稿。1989年5月,万里委员长访美接见殷有为时,建议殷有为将此报改名为《东方时报》。至今他已创办过五种中英文报刊,在美国新闻界享有盛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陈翰伯访美时,殷有为以新闻协会主席身份致欢迎词。他还准备在香港创办一家综合性杂志,公正报道和评论港澳和海峡两岸事态。 </div><div> 殷有为兼办实业,在海内外经经营房地产开发、超级市场等事业,担任美国殷氏企业控股公司董事长。他还担任美国世界少数民族维护权利委员成员,又是全美华人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参加反对种族岐视和华人联合等社会活动。近年来,他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的重大预言。由于他在新闻、文化、实业、社会活动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使他成为美国华人社会中颇有影响的人物。<br></div><div> 谭天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故乡,近年来他多次回乡考察、投资、捐资、参加重大社会活动。1990年他捐资在故乡设立"九江市殷氏奖励基金会",每年奖励全市高考前十名优秀生。1991年曾回国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和首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九江国际龙舟赛开幕式。近年他还先后为家乡重印清代《庐山志》、修建莲花乡公路、95年洪灾等公益事业捐资,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br></div> <h3>广州铁路局高级工程师谭奔涛</h3> <h3> 谭奔涛:曾名谭浔成,1923年9月出生,江西南昌县人。1947年厦门大学毕业,在广州铁路局工作,历任工务员,分队长,技术主任,科长,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h3><div>谭奔涛系广州铁路局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一直在广州铁路局担任轨道结构大,中维修设计和养护方面工作。在线路大修勘测设计与施工中,采用角图法校正曲线,大大加快了设计进度。并积极主张在大,中修时采用沙垫层法和大流水作业管理方法,制定技术作业过程及质量标准以及劳动组织形式,至今仍在应用。1956年和1975年两次出国援助越南和坦赞铁路修建工作,并为越方编写技术资料,对修改坦赞铁路维修规划提出意见,拟定分级管理办法,为援外铁路作出了贡献。</div><div>其主要著作论文有(铁路大修采用角图法校正曲线)(曲线出岔计算)(在旧线改建中选择曲线半径的方法)(线路容许速度的检算)</div> <h3>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财务总监谭兆春</h3> <h3> 谭兆春同志,男,1965年4月出生,现任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经济师,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高级会计师。出任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财务总监。在8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西省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成为江西省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5亿元的大型企业。他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勇于开拓创新、诚信敬业的精神,为公司成绩的取得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财人”。该同志从事会计工作期间,严格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并结合单位特点,制定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会计专业核算、分析、监督规程,对子公司管理办法、上市材料的审定、班组核算的管理等,效果突出。现南昌长力钢铁股份下辖40余个生产厂和单位、10余个子公司,收入和利润逐年增长。他成功主持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大型资产评估项目、大型企业债转股等工作,在IPO及非公开定向增发(即南钢整体上市)过程中得到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上市发行审核委员等的高度好评。曾两次荣获“南昌市先进财会工作者”、“南昌市优秀会计工作者”等荣誉,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会计工作者”。</h3> <h3>江西省人大常委谭晓林</h3> <h3><br></h3><div> 谭晓林,男,汉族,1955年12月生,江西南昌人,生于赣州市宁都县,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1975年5月参加工作。</div><div>现任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div><div> 1981年起,在赣州行署办公室工作,历任秘书科干事、综合科副科长、综合科科长;</div><div>1991年1月,任赣州地区体改委副主任;</div><div>1992年12月,任中共南康县委副书记、南康县人民政府代县长;</div><div>1993年1月,任南康县人民政府县长;</div><div>1995年3月,任中共南康市委副书记、南康市人民政府市长;</div><div>1996年5月,任中共赣县县委书记;</div><div>2001年6月起,享受副厅级待遇;</div><div>2002年8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div><div>2006年8月,经中共江西省委公推公选任江西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div><div>2006年12月,兼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div><div>2008年4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div><div>2012年7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div><div>2015年1月,任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div><div>2016年1月,任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div><div>任免信息</div><div>2015年01月31日,江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谭晓林为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div><div>2016年1月29日上午,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谭晓林为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div> <h3>南昌南方电器董事长谭立志</h3> <h3><br></h3><div> 1960年出生于南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生活清贫而朴实。197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当过木工、缝纫工、做过司机、商场营业员、业务员,因业务能力强,工作出色,多次被提拔,先后担任过业务科长、工艺美术服务部副经理。1990年创办南方电器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十余年过去,当初的四人小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家电经销为龙头,集电器制造、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及机械工程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并且是南昌市政府的“重点个私民营企业”。而当初的小店老板也已成长为这个有五家下属企业的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成为今天的南昌市政协委员、南昌市工商企业联合会常委、南昌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南昌市慈善委员会理事,江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南昌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在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谋得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始终不忘以爱心回报社会。多年来解决下岗再就业人员800余名,为光彩事业捐资超过二百万元。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先后捐助新建厚田小学、南昌三中,赞助贫困学生、捐助希望工程以及为考生提供统一文化衫等达数十万元。在助残、赈灾、支持社会公共事业上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南昌市“温馨家庭”活动、市麻风病院建设、南昌九江等地灾区重建、新建县农村修路和南昌市社区文化建设捐款捐物。</div> <h3>南昌知名画家谭亦帆</h3> <h3> 谭亦帆,南昌人,字墨凡,号云居山人,墨凡斋主。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江西省秘书处书画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高研班特约画家,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院士,中华文化促进会江西书画院艺委,江西景德镇精彩陶瓷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江西省诗词协会、楹联家协会会员等。</h3><div>谭亦帆10岁那年,随父母来到江西永修县云居山,云居山上有个著名的云居禅寺,他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因为对艺术天生敏感,谭亦帆无师自通,慢慢摸索着学会了绘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东方独树一帜的艺术高峰。诗、文、书、画自古以来都是相通的,谭亦帆说,一幅画作如果没有诗文的激扬,没有原创的诗赋,是没有传承价值的。“无诗不能成画、无画不能为诗”,诗情画意是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的最高画境。</div><div>“传世佳作多是文人画。文人们在书画作品上书写诗词,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话语间,谭亦帆提到了元朝中期“四大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及明末董其昌等文人画家,善诗文,情寄山水,放浪形骸,对后世书画发展影响极大;清朝八大山人的画,笔简意赅,鸟鱼卓立,白眼朝天。癫之狂之,哭之笑之。冷寂凄然,悖理怪诞,慨然悲歌。“这些文人画家的才华与文章一起喷涌而出,是一座只可仰止而不可企及的高山。”</div><div>书画、古典诗赋伴谭亦帆一生,“画家作画时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激情融入画中,表现出自己的独有风格,愉快的自然是色彩丰富且较鲜艳的;哀伤的自然是多冷色,带着忧郁的;愤怒的自然会画得古怪或夸张一些。”谭亦帆认为,中国书画要符合传统的“中国画六法”和论画“二十四画品”要求的“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等,才能出好作品。</div><div>谭亦帆说:“每一幅画都是作者当下一种情绪的抒发。没有生活的沉淀,没有丰富的感情,是无法画好中国文人画的。”</div><div>性情笃放、感情丰稔的人有内在的艺术天赋和追求艺术的决心,他们不追求名利,在自己的艺术空间里荡漾,谭亦帆大致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衷心祝愿天赋与勤奋相得益彰的。</div> <h3> 2017年春节前夕谭亦帆的三幅画《布袋和尚图》,《八风不动图》和《达摩一苇渡江图》春节前夕参加了广东中山市东区政府组织的慈善拍卖活动,为募资助学尽一份绵薄之力。</h3> <h3> 《永修县志》记载,1974年,谭亦帆与李纪彬、孙新生同创作版画《新的动力》、《首战告捷》,参加当年全国美术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h3> <h3>原高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谭兆胜</h3> <h3> 谭兆胜,江西高安人,曾任高安二中校党支部书记期间使高安二中1991年被确立为宜春地区重点中学,2002年被确立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为高安二中2009年确立为江西省重点中学作下铺垫。在高安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有高安二中,理有高安中学”。他写的《确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引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分别在《江西教育》期刊2001年Z1期,2006年10期发表,2005年任高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可叹,天妒英才,于2006年的癌症去世。</h3> <h3>江西谭氏宗亲会会长谭火平</h3> <h3> 谭火平,江西丰城城东人,江西古木工修复有限公司董事长,木工雕刻工程师,江西省谭氏宗亲会会长,擅长古建修复,在工作中屡有建树,深得客户信赖。2016年荣获中国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全国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联合颁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人才证书。</h3> <h3>浯溪谭氏新建厚田梅花村谭氏祠堂</h3> <h3>厚田梅花村祠堂神位</h3> <h3>丰城梅林谭城祠堂</h3> <h3>浯溪谭氏丰城城东祠堂</h3> <h3>丰城大夫桥宗祠</h3> <h3>高安古楼祠堂神位</h3> <h3>浯溪谭氏高安古楼支宗亲合影</h3> <h3>2017年12月23日厚田梅花村谭氏宗祠庆典</h3> <h3>2014年12月浯溪谭氏宗亲祭拜方平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