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滇越铁路,半百岁月峥嵘。

L-Y-T

<h3>2017年11月18日清晨,芷村车站。从这里开始徒步滇越铁路第二段。(从昆明到蒙自为第一段,于2月已走完。11月17日从昆明坐火车到蒙自。从蒙自到芷村。开始徒步第二段的行程)。</h3> <h3>护路工在检修这条即将被运输所抛弃,而被历史所铭记于心的铁路。</h3> <h3>清晨8点出发,约行程3小时,到达落水洞车站。</h3> <h3>途中第一个隧道。由于特殊的石质,隧道是在原石的基础上,开凿而成。</h3> <h3>出隧道,摆个造型,为自己加油、鼓劲。</h3> <h3>行程约16公里,用時四小時,休息兼途中自助餐。</h3> <h3>因地势及当时的综合修路能力,米轨的弯道又多又急。</h3> <h3>山势、河谷,顺其自然的蜿蜒曲折。</h3> <h3>为货运列车而保留下较大的区间站,区间站之间距离约30KM左右一个,因地势原因,距离不固定。</h3> <h3>铁路边放牛的村民。</h3> <h3>套洞</h3> <h3>下午4点休息。距住宿点倮姑车站还有约1个半小时。</h3> <h3>倮姑站。33公里徒步后今晚的食宿点。</h3> <h3>11月19日,从倮姑出发,直奔人字桥。</h3> <h3>检修工。</h3> <h3>每日对开两趟的货运火车。</h3> <h3>天公作美,微微的牛毛细雨,让人在行走中极舒适,让景在雨雾中,时隐时现。</h3> <h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为设计建设者点大大的赞。</h3> <h3>护路工</h3> <h3>人字桥。历经百年。曾经,这里由武警守护。现在已移交地方。桥的守护工介绍:从百年前法国人建成至今,连一颗螺丝也没换过。</h3> <h3>从倮姑到人字桥,沿途风景很美。我们清晨8点出发,景好边走边拍照,行走速度较慢。到人字桥约12点。</h3> <h3>人字桥1907年建,08年完工。在此桥施工过程中,中国劳工有800以上人为此付出了生命。</h3> <h3>从人字桥出发到湾塘,中午1点走,晚上6点到。行走速度比较快。</h3> <h3>11月20日,今天的行程是湾塘到白寨。</h3> <h3>废弃的小站点。</h3> <h3>村民利用铁路边的天然石洞,建劳动临时休息点。</h3> <h3>劳作归家的苗族妇女。</h3> <h3>白塞站的苗族老妇。</h3> <h3>11月21日,继续上路,这一段因临近河口,人类在铁路两边的生产活动已经非常多了。</h3> <h3>换枕木的工人。与工人的交流中,得知还有小部份历经百年的铁枕,至今还在使用。</h3> <h3>按换枕木师傅的描述,老铁枕量不多,外形偏宽,看上去较厚重,我找到了几根。</h3> <h3>离河口越来越近,大片大片的热带农作物也越来越多。</h3> <h3>技术超好的骑手。村民为了劳作及出行,硬是在铁路边的公分石山碾压出一条超难的摩托车小道。</h3> <h3>用于养护工居住的小区间站。名字就叫“400米”。</h3> <h3>南溪河畔的生活,单纯而不缺乏快乐。</h3> <h3>村农介绍说,这是从越南来的打工者。主要从事收香蕉和波罗。</h3> <h3>收工回家的苗族妇女。</h3> <h3>11月22日,抬起脚,你就在路上。向河口挺进的最后一天。</h3> <h3>河对面是越南,所以,有了漂亮的居民安置点。此时已是午饭时间,我们问到一农家,请帮煮了面条,农妇很厚道,说也没什么手艺,不要意思开口讲钱。最后我们以每人按十元计,硬塞给了她。感谢!</h3> <h3>山腰站。这里虽小,却有海关,是中越铁路货远的转换站。越南货车及货物到这里就是终点了。</h3> <h3>微笑着跟我们招手致意的越南司机。</h3> <h3>越南货车有红有绿,有高有低。因为货车曾经有苏联造和中国造,加之后来的越南造,各自的制造标准不同,构成货车多样的特性。</h3> <h3>到河口站。</h3> <h3>赶时间过关的越南商贩。这自行车的载货能力,让我跪了。</h3> <h3>从芷村到河口,在孤寂的风景中,边走边放飞自己的心,和自己玩,和自己吹牛。吟听风在诉说铁路的故事。是的,提起脚,我就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