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2017年,我们大学毕业三十周年,春节就嚷嚷着聚的会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成形,12月21日晚,倪其军同学从杭州来南京办事,约田正宏,车景明,周和林小聚,几杯酒下肚,壮起了胆,十点多钟四人拍了个合影发到群里,田正宏发了几行字的邀请,主题是2017年完成毕业三十年聚会的事宜,详见下一张图。这第一张图片先来个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一张不是我的手机照片,是单反照片,红字伺候。</font></h3> <h3>可怜翻了半天,上万条的语言和照片啊,我容易啊?哈哈。</h3> <h3>接收组委会任务,“绑架”尊敬的亦师亦友的班主任莫岳平老师(现为教授 博导)驾车带我去南京河海大学,瞧这事闹的,老师开车学生坐车,心里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谁让我这个学生笨呢?不会开车哟。上午十点五十到达河海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也就是隽恒酒店。</h3> <h3>入住以后和组委会倪其军,田正宏,车景明,小叙,瞿振强带小女儿随后赶到,午饭后直奔河海大学芝纶馆402室,本次聚会的主会场。</h3> <h3>河海大学大门</h3> <h3>河海三号门进入,破败的,因为官司弃之不用的大礼堂,连大门上都长满了枯萎的爬山虎,和鲜红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横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很是有趣。</h3> <h3>芝纶馆,扬州老乡徐芝纶院士的名字命名的。</h3><h3> 徐芝纶(1911.6.20-1999.8.26),江苏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字君素,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与教育家,河海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4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8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徐芝纶长期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与结构数值分析的研究,为中国工科力学教材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编著的《弹性力学》教材在国内被广泛采用;曾积极推动了有限元法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著有工程力学方面论文10余篇,并结合教学工作编写及翻译工程力学方面的教科书10余部,为中国工科院校广泛采用,对工科基础理论教育起了非常大作用。</h3> <h3>下午和傍晚的图书馆</h3> <h3>到了布置一新的402室了,喝水,抽烟,吃零食,谈过往,谈人生。</h3> <h3>四个方位各来一张</h3> <h3>假装专业点</h3> <h3>有一点意思吧?</h3><h3> </h3><h3> 江苏农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5月的南通学院农科农艺系、牧医系、苏南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江南大学农艺系。1962年6月 江苏水利学院大学部(机电排灌、农田水利和河川枢纽及发电站专业)并入;1971年 南京农学院迁来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更名为江苏农学院;1979年南京农学院返回南京,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留在原校址办学。1992年5月江苏农学院与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h3> <h3><font color="#ed2308">取自田正宏同学的研究生的单反照片,筹备组的四同学,从右至左依次为倪其军,车景明,田正宏,周和林。代表出席的师生道一声辛苦了。</font></h3> <h3>瞿振强同学的可爱的小女儿,萌萌哒!</h3> <h3>你拍我干什么啊?我同意了吗?</h3> <h3>七仙女来了六位,从左起依次是陈风华(年轻的外婆喽),陆燕燕,宋建蓉,周树凤,李爱英,滕翠花。七缺其一,沈西姗因事错过聚会。</h3> <h3>六点半,合影,移师宾馆紫金厅。</h3> <h3>一到餐厅就吆喝我再来一张合影。一刷水的飒爽英姿的短发,今年流行短发啊?</h3> <h3>从莫老师,沈老师开始,依次签名留影。</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我</font></h3> <h3>签完了,顿时觉得漂亮了点了吗?</h3> <h3>六仙女怎么能缺少在这个签名墙的合影呢?当然不能,我让她们各摆自由造型留下美丽瞬间。</h3> <h3>南北仙女</h3> <h3>人到中年,文明行事,大家一致同意饮徐锦德带来的家族产业的优质清爽半甜黄酒。真是善待我这周一起的食物中毒的胃子了,谢谢同学好友们!</h3> <h3>西山遥望东山,好像是高一点哟,哈哈!</h3> <h3>自始至终的热烈的,各种理由的敬酒,真热闹!</h3> <h3>最后一杯酒,全体都有,干!</h3> <h3><font color="#ed2308">全场的探照灯!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单手背后,这礼仪够味!倪其军的手机照片,服务生拍的</font></h3> <h3>在大厅等待,准备去夜生活,喝茶或K歌。圣诞树提示圣诞节临近了。</h3> <h3>张卫国,王向东,吴军,杨立祥在闭目养神等待中。</h3> <h3>等了好久,徒步良久,午夜零点已过,终于找到了一个茶楼,把盏问道,话说离校后的心路历程,同学之间讲述,酣畅淋漓。凌晨一点一刻才离开,睡觉近两点了。</h3> <h3>因为都起得较迟,预计的游览老门东取消,河海校园转转。滕翠花这范儿十足。</h3> <h3>田正宏和莫老班,这身型对比太扎眼。</h3> <h3>红色娘子军,继续身型大比拼,当年的田书记,现在的田教授,开心吧?哈哈!</h3> <h3>冬月桂花香</h3> <h3><font color="#010101">错了,冬月腊梅香。</font></h3> <h3>校园文化,现在有历史的高校,人物塑像成了一种流行。当然值得展示啦,历史嘛。</h3><h3>刘文光(一级)教授</h3> <h3>张闻天杰出校友</h3> <h3>法国梧桐大道徜徉</h3> <h3>校园随拍,秋意浓,何须说离愁?</h3> <h3>这条山路有点美</h3> <h3>高住贵脚,给你来一张。</h3> <h3><font color="#010101">一地的法桐叶是亮点,但是陆燕燕不信,比比谁更靓?</font></h3> <h3>运动追踪模式,随你们骑多快,拍百米冲刺都无所谓,放速骑行吧!</h3> <h3>1+1,不解释</h3> <h3>可怜的单车哟,还是幸福的单车呢?</h3> <h3><font color="#010101">落叶也是一种美,不是吗?可惜法国梧桐叶大了,密了,没有那种黄叶绿草的和谐之美。</font></h3> <h3>让我们荡起双桨,笑声吹起暮秋的绝色。</h3> <h3>谁说我们已老?飞一个给你们看看!各就各位,预备:</h3> <h3>忘了用连拍,这几张都是单张快速按快门的照片,没能留下四仙凌空的瞬间。失悟了,sorry.</h3> <h3>飞!</h3> <h3><font color="#010101">换个位置,再次飞翔!</font></h3> <h3>仿佛重回三十年前</h3> <h3>那时我们就是形影不离</h3> <h3>累了就借你肩膀靠一靠。</h3> <h3>这友情的一靠,身心都得到很好的放松,立刻满血复活,战斗力陡增。</h3> <h3>这个故事不讲了,留着本家去回味,哈哈!</h3> <h3>我们五人组最后归位,本次聚会最后的午餐。编外班级成员刘重阳归建。就剩下最后赶来的老班长戴跃华的影像了,我记得我午饭前在宾馆大门外和他拥抱有人拍照片的,是谁?传来补全。</h3> <h3>两车人返回校园,追忆卅年前的青春往事,找寻卅年前的印迹。莫老班执机。</h3> <h3>请小学弟给我们来个返校者联盟的合影</h3> <h3>无须说明,女神与她们的偶像。</h3> <h3><font color="#010101">南眺是本城最著名的春、夏、秋景点之一,这些法国梧桐大都两人合抱为圆了。</font></h3> <h3>西望是大礼堂,不过门前的珍贵古树没了踪影了。</h3> <h3>东瞰是我们测量,制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所用的大楼,楼依旧,只不过当初的清水墙都变成浑水墙,还加了外贴了,败笔!</h3> <h3>同济大学的几幢多层教学楼到现在还是当初的清水墙,历史感陡增!</h3> <h3><font color="#010101">你这是在叫晚上的酸菜吗?</font></h3> <h3>高大威猛的王向东</h3> <h3>这些穿了衣服的当年的建筑同学们还能认得出吗?</h3> <h3>这小二楼还记得吗?一楼是阶梯教室,二楼是学术报告厅,与主楼有连廓相连。</h3> <h3>唯一特事特办保留的平房教室,原清水墙被粉成了类似斩假石做法的仿清水墙,不过红墙为什么做成灰墙?砂浆里加灰或红造价有区别?红瓦青砖很美吗?</h3> <h3>该平房教室北面的草坪,原址也是一样的平房教室。</h3> <h3>该平房教室东的樟树群,原谅我不能称之为樟树林了。</h3> <h3>这也是当年就有的小品建筑</h3> <h3>校园雕塑:首任书记成克坚</h3> <h3>首任院长冯焕文教授</h3> <h3>女神们,曾经熟悉的地方还认识啊?</h3> <h3>大礼堂前代替那颗用铁丝网护着的五针松的植物,据说也很名贵,不过我怎么觉得我们小区很多呢?就是没这么高大而已,都是像红豆一样的果子。</h3> <h3>还在使用的浴室</h3> <h3>自已猜</h3> <h3>田径场夕阳西下,古树缺昏鸦瘦马。</h3> <h3>等了近十分钟等到了最美的母校夕阳,正好这时候滕翠花混进女生宿舍去回味青春了,反正也要等她出来。我常常为了夕阳最美的瞬间而等待。</h3> <h3>大逆光,树木和网格的剪影漂亮吗?</h3> <h3>莫老班放弃平安夜与师娘浪漫晚餐陪我们几个同学在农园共进晚餐,不胜感激!真是我们亦师亦友的好老师,代表全班同学向您致敬!</h3><h3> 三十年不长,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很长,青丝生华发。用两天时间回味三十多年的岁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到中年,愿我们放慢奋斗的脚步,给自己来个深呼吸,善待自己。我们留不住青春,留不住岁月,留不住芳华,我们可以留住爱情,留住友谊!找点时间,我们同学常走走,常聚聚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