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幅摄影作品历经30年,60年仍能浮出水面,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载入史册,近日国展60年精品回顾展在京开幕再次搅动我的芳华。</h3><h3>2017年12月22日,全国摄影艺术展览60年精品回顾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在260余件(330)幅组照片中我的《壮歌》有幸入选。330余幅,60年,界定了这次国展的规模。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60年国展的浓缩版,它是从一届又一届的国展获奖、入选的近万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读完330余幅照片,仿佛能听见新中国60年摄影历程的脉动声。<br></h3> <h3>1990年,我的《壮歌》一举夺得中国两个大奖,一是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银牌奖,二是首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两个奖项基本奠定了我未来的人生走向。后来此作又陆续获上海第五届国际影展铜牌奖,全国消防摄影一等奖。</h3> <h3>《壮歌》背后故事。1990年夏季的一天,一列满载四十节航空汽油的油罐列车在经过襄渝线梨子园隧道时发生燃烧爆炸,大火熊熊燃烧,造成铁路中断。数千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赶往现场灭火。随后铁道部长,四川省副省长蒲海清赶到现场指挥。消防队员以三级抽水方式直接从河中取水,再用高压枪把水打进洞,最后武警官兵用沙袋把洞口堵住,让火窒息。15天后,襄渝线恢复通车。</h3><h3>在灭火过程中,两天两夜待在山上,直接过的天当被地当床的生活。由于火势迅猛,洞口附近大约60度温度,高压水打在洞璧反弹下来的水都烫人,运动鞋都感觉烫软快沾在地上。</h3><h3>三个月后,接到人民摄影报编辑发来的电报,叫我用最快速度,飞机,火车把放大到八吋的照片寄到山西太原,他们在机场或火车站相接,以赶上排稿出版,至此我知道《壮歌》获大奖了。<br></h3> <h3>当时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都相继大篇幅报道。</h3> <h3>人民日报刊载</h3> <h3>人民摄影刊载</h3> <h3>摄影报刊载</h3> <h3><font color="#ed2308">一幅照片好在哪儿,差在哪儿,一般人不明究理,通过己故著名摄影理论家朱枢的解析,大慨就拨云见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壮歌》点滴谈 <br> 原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朱枢 </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 “机遇永远只照顾有准备的人!”说这句话的人,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卡帕。他在1984年,只是出于偶然的机遇,发现了全息术并以此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br> 青年新闻摄影工作者蒙明国,作为一个“有准备的人”,他在现场抢拍的作品《壮歌》,荣获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银牌奖,成为以“大场面新闻纪录抢拍作品”勇夺“摄影艺术展”银奖的第一人! <br> 《壮歌》,具有一幅艺术品应该具有的各种品质,而它出自抢险现场抢抓拍,又是一望而知、令人信服的。因为这幅作品,若是要通过导演编排了来拍摄,那就非得爱森斯坦级那样的大师来导演,就是说,那是不可能的。 <br> 《壮歌》是一出悲壮抢险大场面里的一个截面,三组人物组成一个动人心魄的统一场景:奋力推挺着一个沙袋的一组人里,站在高处准备着接应的一人,神情镇定,悬伸的大手,携带着很多信息——藐视因难、充满信心,和这一组里最末一人,奋力伸臂才勉强够得着沙袋的那种心力交瘁的脸,恰成鲜明比。 <br> 画面左侧的一组人,则以一个穿背心的壮汉为首,面向画面之外——那已非我们的视线之可及,但从为首那壮汉直伸的食指上,可以揣知,那里也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斗争。这一组人物,延伸了画面情节,丰富了画面的整体内涵! <br> 最后一组人物,位于画面右顶部,由一顶钢盔和几具防毒面具所组成,高高在上地预示了,这不是一股的险情,凭添了画面上的神秘气氛。 <br> 然后,浅色沙袋、白色赤膊背心和浅色氧气罐,在画面上形成三个“高光区”,构成一个变动着的三角形,统一了画面上的影调发展。画面里的人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人人都奋战在一种忘我的境界之中!在淋漓的水和雾里,以无比的说服力,大展了中国人的那种强者的雄风!我愿每一位看见过这幅《壮歌》的人,作为同时代人,都会引以为自豪。 <br> 纵观全幅照片,气氛浓郁,结构谨严,声势之不凡路人也会首肯。对角线三角构图和人物的组合。高光点的处理和画面整体氛围的掌握;如果,把它的竖幅想象为横幅,那就,除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之外,在形式上,竟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先驱者、画家季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有着某些“异曲同工”之妙!《壮歌》当然不会去移植季里柯什么的,这里只不过藉以说明:艺术表现上的通感和共识,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br> 可惜,《壮歌》似乎是用普通一般的高速黑白片拍摄的,颗粒相当粗糙,影调层次显得很枯焦,很多细节都被压缩了! 固然,这类以气势见长的作品,细节是次要的;但,影调层次的丰富,反过来,恰恰又可以增添作品的气势。本届全国摄影展评委之一某认为,如果不是由于《壮歌》这点不够完美,本届全国影展何致于“黑白金牌”竟然空置!《壮歌》的作者蒙明国,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但从他所选用的感光片来看,他也是一个“准备不足”的人,“春秋责备贤者”,这大概不算是多余的话吧。 </font><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文刊载于当年的《成都晚报》</span><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以下节选中国摄影网</font></h1> <h1>与时代同行 |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六十年精品回顾展今天在京开幕</h1> <h3>12月2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与时代同行——全国摄影艺术展览60年摄影精品回顾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h3><div><br></div><div>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是在全国摄影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拓社会主义文化深入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举办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摄影盛事。</div><div><br></div><div>本次展览精选历届全国影展经典作品260余件(330余幅),以生动直观的影像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面貌。回望60年来的历史节点与火热生活,不仅唤醒对过往流金岁月的美好回忆,更将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div><div><br></div><div>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号召广大摄影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扎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div><div><br></div><div>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是中国摄影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自1957年创办至今已有六十年历史,成功举办了26届,共展出上万幅佳作,见证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建设发展史。</div><div><br></div><div>开幕式结束后,召开了“与时代同行——全国摄影艺术展览60周年”研讨会,数十位专家围绕全国影展60年的历程回顾;如何用全国影展的平台记录时代变化、讲好中国故事;27届全国影展举办思路;未来全国影展发展的方向等主题展开讨论。</div> <h3>1957年 -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在结婚登记处-李仲魁 摄</h3> <h3>1957年 -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齐白石-郑景康 摄</h3> <h3>1957年 -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过马路-王一波 柯复 摄</h3> <h3>1958年 - 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吕厚民 摄</h3> <h3>1958年 - 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里弄妇女大战钢铁-张祖麟 摄</h3> <h3>1959年-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引水上山-茹遂初 摄</h3> <h3>1959年 - 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毛主席与亚、非、拉青年在一起-侯波 摄</h3> <h3>1960年-十年摄影艺术展览-鼓动-张其军 摄</h3> <h3>1961年 - 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东方红-袁毅平 摄</h3> <h3>1963年 - 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 张峻 摄</h3> <h3>1965年 - 第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时传祥和他的新伙伴 - 喻惠如 摄</h3> <h3>1965年-第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解均 摄</h3> <h3>1966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川藏公路通车(摄于1954年) 时盘棋 摄</h3> <h3>196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搏-陈复礼(香港)摄</h3> <h3>1975年-全国摄影艺术展-风景这边独好 -朱宪民-摄</h3> <h3>1979年-第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技术讲座 -蒋铎 摄</h3> <h3>1982年-第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炊间黄粱 曾越 摄</h3> <h3>1984年-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浩气长存 张成军 摄</h3> <h3>1984年 -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主人- 田捷民 摄</h3> <h3>1986年-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生死线上 -江志顺 摄</h3> <h3>1988年-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无名小站 -冯建新 摄</h3> <h3>1990年-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壮歌-蒙明国 摄</h3> <h3>1999年-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生死簰州湾 李靖 摄</h3> <h3>1999年-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万人空巷送英雄 欧阳萍 摄</h3> <h3>2002年-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英雄探妻 -袁学军 摄-2002年-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英雄探妻-袁学军 摄-这位名叫张良善的人是阿里军分区叶城留守汽车营的干部。他常年驾着军车奔驶在险象环生的高原公路上,一次执行紧急任务时,家中的妻子因病连同未及生下的孩子死去了。8年过去了,他多次怀着悲愤来到妻子的坟前寄托自己的哀思。</h3> <h3>2010年-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众志成城托举生命-刘应华 摄</h3> <h3>2013年-第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莫言获奖后-廖攀 摄-2012年10月18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这是莫言获奖后首次在北京公开亮相。从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今天,莫言自称仿佛经历一场洗礼。“如同一面镜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h3> <h3>2010年-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周国强 摄 - 2009年12月26日9时,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武汉至广州北的G1001次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驶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铁路——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该客运专线全线长1068公里,途经鄂、湘、粤三省15个车站,是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程旅行时间由10小时缩短为3小时。</h3> <h3>2015年-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国家的名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于先云摄-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上午,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h3> <h3>201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喂食爸爸-燕雁 摄-2014年5月21日,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病房里,王志华在给女儿喂食,还没等父亲嚼碎,王可然就张大了嘴,如同一只待哺的幼鸟。王志华3岁的女儿王可然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贲门失驰缓症”,牙齿脱落,无法咀嚼进食。为了让女儿能吃点东西,王志华就将食物嚼烂后再嘴对嘴喂给她,由于王可然不停地呕吐,这样的喂食动作每天要重复无数次。</h3> <h3>2015年-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我的家(组照之一)-曹隆华 摄</h3> <h3>2017年-第二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沙场点兵-范显海 摄-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下为有关国展回顾展原文网址,读者可一并阅读,能全方位更准确地把握国展。</h1> <h3><a href="http://mp.weixin.qq.com/s/qHOZmRyOs6ttIoBxSH-fHQ"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网页链接与时代同行 |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六十年精品回顾展今天在京开幕
</a></h3> <h3><a href="http://mp.weixin.qq.com/s/kSfOh1im1Y_qMCJw7VrUWQ"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飞哥谈影#全国影展——走过甲子,归来仍是少年
</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