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九月份我们来到了大同云冈石窟</h3> <h3> 为期半个月的写生已经结束了,我们在张鹏老师、博艳图老师的带领下从古都盛乐来到伟大的云冈石窟。我们也曾经像每天见到的游客,去到各种胜地,拍照、找厕所、上车走人。但这次不得不慢下来、静下来和石窟四目相对,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慨和震动无以言表。那工程的宏大和局部的精美;那丰富的想象力和与其他文化的巧妙融合,激动着我们的每一天,文化才是民族最深的根,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h3><h3> 我们还听了研究院院长的讲座、看了博物馆和寺庙,在这样激荡的心绪中,我们完成了这些不成熟的作品,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h3> <h3>张鹏</h3><h3>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br /></h3><h3>1995年至今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h3><h3>2004至2007年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h3><h3><br /></h3> <h3>张鹏老师《云冈甬道》</h3> <h3>张鹏老师《古城》</h3> <h3>郑泽伦:在云冈石窟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h3> <h3>佛(一)</h3> <h3>佛(二)</h3> <h3>佛(三)</h3> <h3>李婷:在写生的过程中用画笔代替相机,在定格美景的同时记录自己的心情。</h3> <h3>港</h3> <h3>迷雾</h3> <h3>屋顶</h3> <h3>向日生</h3> <h3>宇文藤玥:通过云冈石窟这次写生,认识到雕刻艺术的魅力,气势恢宏,造型生动活泼,最小的仅有厘米小,是我国佛教艺术的巅峰时期的杰作,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引起我对佛教文化的浓烈兴趣。通过感受佛教文化认识到中国宗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折服,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h3> <h3>猫</h3> <h3>鹅鹅鹅</h3> <h3>景云</h3> <h3>拴马桩</h3> <h3>四喜丸子</h3> <h3>王婉婷:从此云冈便是故地,每一尊慈祥的佛像都是我的长辈,他们从容谦和的气息感染着我,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温柔,真是好啊</h3> <h3>来自云冈的三张速写</h3> <h3>一丛子狗尾巴草</h3> <h3>没有下巴</h3> <h3>王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石板岩的那一草一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难以言表</h3> <h3>佛(一)</h3> <h3>佛(二)</h3> <h3>顾介博:千手千眼有时不如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有时不如无欲无求</h3> <h3>《無》系列·一</h3> <h3>《無》系列·二</h3> <h3>《無》系列·三</h3> <h3>《無》系列·四</h3> <h3>《無》系列·五</h3> <h3>《無》系列·六</h3> <h3>《無》系列·七</h3> <h3>《無》系列·八</h3> <h3>王博:为期十四天的写生让我收获很多,不光是专业技能上的收获,更有心灵的洗涤,庄严的佛像,高耸的山石,茂盛的花草,带给我震撼的同时,更让我领略到了云岗千年来的文化。云岗之行,铭记于心。</h3> <h3>甘露</h3> <h3>佛心</h3> <h3>禅影</h3> <h3>李佳琪:这次写生去了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在画画的同时了解了云岗的历史和文化,在画画的过程中也尽量去想云岗的历史文化,希望在画中能表现出来。这次写生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感受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很期待明年的写生。</h3> <h3>在古楼</h3> <h3>忆</h3> <h3>李晓阳:</h3><h3>山西·云岗</h3><h3>天是湛蓝的</h3><h3>留下的是一片片梦中的金色</h3><h3>佛像是庄严的</h3><h3>留下的是一缕缕神奇的色彩</h3> <h3>楼</h3> <h3>楼</h3> <h3>王泓崴:通过此次写生,我获得了新的知识,使我自己得到了提升</h3> <h3>林(一)</h3> <h3>林(二)</h3> <h3>田慧文:这次写生是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观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的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人生的哲理。</h3> <h3>小院的夜晚</h3> <h3>云冈写生1</h3> <h3>云冈写生2</h3> <h3>王晓雪:夏末到秋初,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是十五个朝夕。在云岗石窟的这段时间,收获还是不小的。前两天是由导游带领之下,游览了云岗大大小小的佛像,石窟,还有当地的一些历史文化,我发现之前仅仅在书本上的了解远远不如亲身体会,当我站在宏伟的佛像下时,不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灵上的冲击都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而在接下来的写生过程当中,更是被先人、前辈们的高超的技术所折服,更加钦佩工匠精神,所以画画的心态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佛教文化的熏陶下,对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些积极的影响。总而言之,很喜欢这次的写生活动,或者说是课程吧,期待下一次。</h3> <h3>山丘</h3> <h3>花园</h3> <h3>秦铃:此次的云冈石窟写生,领略了中国佛教石窟的风采还有其艺术价值和当代价值。经过半个月的采风使我的绘画不仅是在知识层面还是手绘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总之此次写生在老师带领与指导下受益匪浅。</h3> <h3>云冈写生</h3> <h3>孙大山:在写生的这十几天里,我看到了云岗的美丽景色,也领略到石窟里佛教文化,感受到古时候人高超的雕刻技术,雄伟壮观的佛像震撼人心,我会铭记这次写生经历。</h3> <h3>两个小孩</h3> <h3>两个房子</h3> <h3>一棵树</h3> <h3>李萌欣:此次云冈之行,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之外的东西和惊喜。先人鬼斧神工的作品使人震撼,餐厅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景区里的行人为之增墨添彩。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期待下次写生。</h3> <h3>远观</h3> <h3>向往</h3> <h3>夕阳</h3> <h3>付雨薇:云岗的十四天虽然短暂虽然辛苦但不得不说是段难忘的经历,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能受到中国佛教的熏陶也是难得的,初步了解了佛教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写生实践中得到专业的提升,写生是很有趣的经历,能见识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也能和各地的游客谈笑风生,虽然每天背着沉甸甸的画材爬山涉水的,但回忆起来却是非常充实的生活!虽说最后的作品效果不太尽人意,但却是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给了我不少收获,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有生活中的。最后必须夸一下写生基地的伙食,手动艾特奶茶和豆浆啊!!!!</h3> <h3>老房子</h3> <h3>桥</h3> <h3>张鹏博:在这十几天的写生实践中,我饱览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领略到了云岗石窟里佛教文化的魅力,亲身感受到了北魏时期洞窟石刻的高超技术,其中昙曜五窟中的五座巨大佛像各自以北魏五位皇帝为原型而创作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此次写生使我对北魏文化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不单单只对佛像本身的宏伟壮丽而惊叹。</h3><h3> 通过这次写生我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这这里发生的事情,让这次写生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h3> <h3>写生风景</h3> <h3>新长征路上的摇滚</h3> <h3>我想我想</h3> <h3>冀天翼:</h3><h3>云岗的饭</h3><h3>是管够的饭</h3><h3>云岗的奶茶</h3><h3>可以喝到撑</h3><h3>云岗的电</h3><h3>不会停</h3><h3>云岗的佛</h3><h3>没什么印象了</h3> <h3>土巴尔的眼泪</h3> <h3>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h3> <h3>性空山</h3> <h3>胡晓玉: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云冈石窟的那一草一木,神态安详的佛像,山西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时的心情难以言表。</h3> <h3>清晨</h3> <h3>初秋</h3> <h3>落日</h3> <h3>高泽: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们踏上了云岗写生的旅途.这是我们2016级绘画版画第一次外出写生。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当走进那一间一间的石窟,穿越历史的投影面对眼前无数的石窟佛像,他们的表情很严肃、很安详,很艺术,大的规模和高超的雕塑水平使我们震惊。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天,但是心中的感受有很多,收获繁多,对于我们来说画画是一种享受,苦与乐我们都好好享受了。</h3> <h3>山涧小路</h3> <h3>爬山虎</h3> <h3>张朋:蔚蓝的天空放飞了每一个美术生的梦想,我们漫步在云岗的小路上,用画笔来表达我们的心声</h3> <h3>石窟谜语</h3> <h3>空·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