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7年即将过去,而2018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来临之时,为当年在蒲峪川的同学们送上一段回忆,让我们共同回忆那段岁月,虽己远离我们,但那是我们的曾经。 ——焦金城</h1> <h1>我们插队的地方</h1> <h3>当年插队的小伙伴:</h3> <h3>少年的牛哥(赵学文)</h3> <h3>牛哥拉小提琴</h3> <h3>左起:赵学文、苏天增、杨世民、马传琪、崔秋光</h3> <h3>秋光当年在村里柿子树上</h3> <h3> 青葱岁月<br> 前些天忽然收到个陌生的电话,说是圆通快递的,有我的快递,很是惊呀,谁给我寄东西,还是快递,我即没买什么,孩子也没有说有让我代收地,很是郁闷,是谁给我送东西?<br> 在单位大门前收到快递后,一看诺大的纸箱,沉甸甸地,发寄地不是广州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而是榆林。寄件人谷亮,榆林世记精华酒店总厨。打开一看是一袋新鲜荞麦面饸饹,二袋羊肉稍子。内附一信,大意是让我品尝一下陝北新荞面麦饸饹,两袋浓缩的稍子口味略有区别。回家后急不可耐地让夫人做好,捞上一碗,浇上稍子,啊,色,香,味绝佳。令人食欲大增。唉呀,这是多年来又一次吃到这么纯,这么地道地荞麦饸饹,让我联想万千上一次是那一年吃过的如此正宗的饸饹。对了,是68年的冬季,在陇县,在北山。<br> 让我想起啦那一年的冬季,队上磨了些荞面麦,给我们知青分了三四十斤,为此杨文志张罗做荞面饸饹,崔秋光赵学文下山去公社买了五六斤肉,还从二队地里顺了些蒜苗。当然也把刘殿江那个吃货,那个在学校时成天混在一起的给勾引上了山。后晌,队上几位女生徐亚岗龙泽英白晓玲她们已把面和好,肉切好后做成稍子,满满一锅,要是放脸盆里起碼二盆。你再看烧火地,架饸饹床子地,有人放面,这头有二个人在另一头向下压,白晓玲在锅里捞面,滚烫的锅里那雾样的蒸汽飘着那新荞麦特有得麦香。这头祁保华刘殿江着拿着碗分别抢了头两碗,并浇上那香味四溢的肉稍子,先咥了起来。那个热闹呀。十来个人,烧火地烧火,给饸饹床子塞面地塞面,压面时二个人压不动,三个人上,反正是都忙活个不停。分工明确,配合默(切)。再看那吃相如狼似虎,吃着碗里盯着盆里,看着锅里,生怕少吃一口那美味筋道地荞面饸络。又怕其它人比自已多吃。只咥得肚园腹涨地方才止嘴。<br> 那次是我头一次吃荞麦面饸饹,白晓玲,徐亚岗她们和地面,压出后吃在嘴里那个劲道,新荞麦地麦香,那个劲道,再配上那浓浓的肉稍子,那味道,至今难忘。也是头一次见到压饸饹的饸饹床子,以及和饸饹面。真不知白晓玲,徐亚岗龙泽英她们怎么那么熟练,大约是那个时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那手艺,那味道,假以时日那绝对是大攴。多少年啦,还是留恋那次的晚攴。那时的现场气氛,忧如一家。现如今插邀茱萸少一人,北山九人是凑不齐啦。还有几位二队的同学(刘殿江,赵玉民鲍英杰,张宇仁)。<br> 第二年队上在麦收后,头伏萝卜,二伏菜(白菜)过了三伏种荞麦,分别种了几亩地的萝卜,白菜,和荞麦,进入八月后长势良好,尤其是那月亮高照的夜晚,在知青的新房前,坐在门前那三棵三人合抱的柿子树下望着夜色下的蒲峪川,远方的高山,月色下的月亮崖,山脚下的上,下寨子,王家庄,曹庄,韦家庄,及进关山山口的铁佛寺。河对岸的范家营这一切都那么地静悄悄地,无声无息。张家山玉皇湾和桐水峪则在夜色下显得那么遥远,对面的小南山又显得那么孤独。而那片荞麦地着在月色下开着雪白地荞麦花,没有风,没有虫呜鸟叫,好似蒲松龄笔下聊斋中的场景,静地可怕,静地让人真想看到那荞麦地中冒出那老人家笔下的荞面仙子。<br>这时得我们在经历了近一年的锻炼,都已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已溶入到村民之中,唯一的区别是口音及衣衫。知青们已把这里当成家啦。我们队上九人,有66级的哥哥姐姐,67级的兄弟姐姊,还有个68级的兄弟。正是有了这些磨炼和经历,赵学文和崔夏来在以后的部队中成为标兵和模范。正是这样的苦中作乐让我们学会了忍(入)负重,这些经历是那时的我们今后一生的宝贵财富。崔秋光,杨文志,及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克服各种困难,而乐观地生活。这是我们那代人所具有的宝贵品质的起点。<br>虽说男生们干的活重些,但更幸苦地是女同学,不但要下地,还要每天做饭,并尽可能改善伙食,让我们都吃好。鬼精鬼精地白晓玲则是经常有许多新点子,光苜蓿菜就隔三差五地换着花样做着吃,隨着季节更是有:新鲜的菜肴和花样,如在玉米开天花后那可口地嫩玉米棒子她进地里是摘得绝对是嫩的可口地玉米棒子,在玉米面饼子中夾些焙干的花椒叶子,吃起更是别有风味,也不知从那学得。而徐亚岗大姐更是每天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那热腾腾的饭,和蒸馍,男生们只是做个下手,挑水,烧火。锅碗都不洗。每当这时那疯姐姐则是高歌一曲<br>向天唱,一副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饱。<br> 这么些年过去啦,我们已不再年轻,时常想那年那月那日再有机会相聚北山,再合伙压回饸络,再吃上一顿那白玉米面的搅团,黄玉米面的锅贴饼子。重温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br> 那时得我,和我的锅哥锅姐们是不会喝酒,这次是要备酒而去,那天那时那酒是先敬关山的天地。 再敬那共同接受蒲峪川的雨露而早(世)的同学。最后敬关山之约的同学身体健健康康。<br> 少年时眼光要向前看,在人生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高峰等待着我们去攀登,去做出自已的贡献。现如今,我们则要回过头去看看这一生的足迹,因为在那一步步的足迹中有我及我们的青春,有我对祖国的贡献。更有那对少年时得留恋。<br>从北山到王庄再到范营和张山,还有桐水峪和玉皇湾,以及那从未去过的小南山。那山那水,还留有多少知青的梦想和怀念。<br></h3><h1>蒲峪川,那地杰人灵,民风淳扑地蒲峪川哺育了那时得我们迈向人生的第一步。第一步。</h1> <h1>重返第二故乡 焦金城、崔秋光</h1> <h3>左起 杨文志 闫真书(队长) 赵学文 崔秋光 任五四(社员)</h3> <h3>张红(喜鹊)、肖丽萍、冯慧敏、房东</h3> <h3>后排 冯慧敏 王雪雁 中排 肖丽萍 白晓玲 马春华 前排 刘殿江 赵玉民</h3> <h3>2017.8.18聚会留影</h3> <h3>我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你们陪伴的美好
珍惜我们永恒的缘分
祝福彼此生活会更好
相聚是缘,
那些年的青葱岁月,
互相陪伴着长大的我们,
趁有空趁年轻,
跟老同学们多聚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