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一部真正的抗战史诗

<h1><b>在不经意间看完了这部电影"明月几时有",我的心被激荡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依然久久地沉浸在电影的情绪里,欲拔不能。<br /></b><b>片名很诗情,很文艺,讲的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的战火浮生,是属于抗战片。<br /></b><b>老实说我是不喜欢抗战片的,甚至是排斥的。这不单单是因为我没有英雄情结,不喜欢打打杀杀,更因为从小能看的电影太少,有限的那几部电影里,抗战剧,战争片又占多数,对那些爆发式的浴血场面,英雄诞生时的声嘶力竭,胜利来临时的血腥渲染,早已没了想看的欲望。而如今年轻一辈的电影人又极具超级的想象能力、可以抛开所有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情节完全出自于自由翱翔的想象结果,有人给这种抗战片冠名为"抗战神剧",侃调的非常正确。也许已经落伍,追赶不上这种天马行空式的想象神力,不看也罢!<br /></b><b>没想到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则截然不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抗战片还能有这样的表现。</b></h1> <h1><b>《明月几时有》</b><b>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在动荡破碎的乱世中的芸芸众生,普通的平头百姓在山雨欲来的血腥气氛里,仍然努力地坚持过着自己的日子,缺水缺米,却依旧在一盏昏黄的灯下对坐在餐桌两边,就着半碗米饭配蒸南瓜,吃得津津有味;在喜宴上听小曲打麻将,媒婆建议新娘家取消撒米等繁复礼节,新娘家却要执意坚持着,窘迫中仍然竭力维持体面;破败的小阳台仍然种满绿意盎然的花花草草;茅盾的那篇散文《黄昏》还让市井染上了一些诗意。</b></h1> <h1><b>《明月几时有》没有指挥大战歼敌上万的将领,手撕几百日军的高岸伟大的英雄,有的只是来自市井的小学老师方姑,市侩精明的方母,风流倜傥的李锦荣,玩世不恭的刘黑仔,药店老板伍姐、曾生、彬仔、这些极为平凡的老百姓,而他们又个个都是划出了极不平凡的人生光环的人物。方兰放弃营救母亲,是为了不让更多的抗战队友牺牲,是多么不平凡的理智和大义,方母坚决说不认识对方,以保护了他人活着离开,是多么不平凡的良知和气节,李锦荣</b><b>一面心思缜密做着情报工作,一面怀着恨意和屈辱与日本人谈笑风生,又是多么不平凡的胆识和智慧。</b></h1> <h1><b>《明月几时有》没有感动天地的口号和慷慨激昂的壮言,有的只是方母所说的"死不要紧,不要连累队友",和被处决时的那句,"对不起,连累你了" 如此勇敢,又如此卑微。她为抗日而死,却没有任何一页史书会记载她的壮言和她的名字。</b><b><br /></b></h1> <h1><b>《明月几时有》没有一开始就是为了"民族大义""历史使命"主动请缨加入战斗,有的只是需要时不会推辞,视为无从选择的命运。</b><b>那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正义和良知、勇气与血性,</b><b>气节和大义。</b></h1> <h1><b>《明月几时有》没有足以左右大局,拯救苍生的伟业,有的只是刻板印刷,发发海报传单,帮忙送送东西的琐碎小事情,就算是游击队员也只是杀了几个汉奸、几个日本兵,他们并没有守卫全世界,只是保护了身边的几个人。</b></h1> <h1><b>《明月几时有》没有传递消息必备之摩斯码,没有以一当百的神枪手,没有色诱敌人无所不通的女间谍,也没有所谓的化险为夷。有的只是一颗颗炽热之心,一具具平凡之躯,一点点微薄之力,以唯一之生命,去对抗远远强大于自身之敌人。这才是真正的勇气,这才是全民抗战的真实面貌!</b><br /></h1> <h1><b>许鞍华导演讲了一段抗日往事,有鲜血,有杀戮,有牺牲,有惊心动魄,却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市井气息,以她的克制和内敛完成了一段真实历史的抒写,一篇真正的抗战史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