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美嫩江(之三十三)</h3><h3><br /></h3><h3> "嫩江人在天涯"系列(2)</h3><h3><br /></h3><h3> 近日开辟《最美嫩江》之"嫩江人在天之涯"系列,向朋友们讲述<span style="line-height: 1.5;">嫩江人在海南、杭州、陕西、甘肃、北京、鞍山等远方打拼的故事。</span></h3><h3> 我的作品《我的母亲河嫩江》获光明网网络评选一等奖。于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5;">激发了我继续书写家乡人的创作激情,在写《最美嫩江》一书。</span></h3><h3> 最美嫩江 之三十三期,为"嫩江人在天之涯"系列(2)《天使飞远<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方》。女孩王欣,一个地地道道的嫩江人。衷心感谢王文林、刘丽华夫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应邀撰文,讲述女儿王欣从嫩江走向远方打拼天下的感人故事。</span></h3> <h3> 王欣是一个80后女孩,地地道道的嫩江人。<span style="line-height: 1.5;">她在嫩江一小、一中和高中毕业后,1999年启航于嫩江,向南行驶一程后,停泊于松花江畔哈尔滨市,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4年后,又于2003年再次续航,一路向南、向南,直抵达钱塘江畔、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城抛锚停靠,并成功"化蝶"为白衣天使,服务于杭州市属一家"三甲"人民医院。</span></h3><h3> "白衣天使"飞翔在"人间天堂"。初涉远方,却是关卡林立。</h3><h3><br /></h3><h3> 第一篇</h3><h3> 气 候 关</h3><h3><br /></h3><h3> 王欣遇到的第一个关卡是气候关。江南七月,艳阳高照,气温高达40度,地表温度超过70度,如蒸笼烤箱一般;每年一度的梅雨季节,有时长达一个月,整天阴雨蒙蒙,闷热潮湿,让人浑身粘粘的很不舒服;冬季更是难过,虽然温度平均都在零上,但室内不取暖,很多人手脚都生冻疮,屋里还不如外面暖和。特别是赶上连雨天,十天半月见不到太阳是常事,洗的衣服挂在晾衣架上湿漉漉的直流水,多少天也不干。对这些自然现象,靠个人能力无法改变,只能强迫自己忍受,逐渐适应。头一年,王欣让这气候闹的没少哭鼻子。有一次往家里打电话,边哭边说,热的无处躲无处藏,浑身长满了热痱子,痒的钻心。她妈妈在家里也边哭边安慰她要坚强,向同事学习,多想想还有多少个人还在坚持施工……。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她对气候慢慢适应着。</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第二篇</span></h3><h3> 业 务 关</h3><h3><br /></h3><h3> 王欣遇到的第二个关卡是业务关。医护工作是讲究精益求精的,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偏差。王欣虽然在大学学的是本科高护,但理论必定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她虚心请教老同事,拜老医护人员为师,不断刻苦练习,努力专研,不懂就问,不断总结经验,记了大量的工作笔记。为了能有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她经常是自己下班,还替有事的同事顶班。护理工作是一项挺辛苦的工作,三班倒,赶上连班,连续几天几夜工作,很少休息,许多年轻人不适应。可她硬是咬牙坚持,靠自己勤学苦练,使护理技能得以显著提高。在同年招聘的十几名新人中第一个被批准独立上岗。第三年便被院方安排带新手。四年后便配合护士长工作,常白班。她不但业务能力强,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具有"天使"圣洁、善良"的内涵,深受病患的喜爱和好评,多次受到医院和市卫生局表彰奖励。</h3><h3><br /></h3> <h3> 第三篇</h3><h3> 饮 食 关</h3><h3><br /></h3><h3> 王欣遇到的第三个关卡是饮食关。在饮食界历来有一种说法就是"南甜北咸"。王欣在北方生活二十多年,吃惯了北方菜食,口味比较重,而且胃的"记忆"里也全是北方的味道。初到杭州,对"杭帮菜"的甜、糯、淡不适应,那里就连咸菜都是甜的,吃到嘴里难以下咽。刚来的几个月,经常是只吃主食,很少吃菜,甚至还经常以方便面充饥。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饿的走路都打晃。实在馋了,就利用休息时间到老乡家"打牙祭",饱餐一顿。这样生活了一段时间,身体受不了,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小病不断。自己觉得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扎根在这里,必须要过好饮食关。从此以后,她便努力尝试各种菜肴,不论什么味道,自己喜欢不喜欢,都坚持吃。后来,由最初的讨厌,到勉强下咽,再到后来正常吃,终于过了饮食关。</h3> <h3> 第四篇</h3><h3> 语言关</h3><h3><br /></h3><h3> 王欣遇到的第四個關卡是語言關。大家都知道,語言作為交流工具,首先得聽得懂,會說。可南北方語言差異還是蠻大的,尤其江浙方言非常重,說起來就像說外語一樣,說十句話,得有九句聽不懂。王欣深知语言不通,既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所以,她利用休息时间,找机会接触当地人并和他们聊天,有听不懂的,就虚心请教。经过反复听、反复练,一来二去,对方要是慢点说,渐渐能听懂大概意思。到后来,不论快慢都能听懂。总算攻破语言障碍,没有误事。</h3> <h3> 第五篇</h3><h3> 亲 情 关</h3><h3><br /></h3><h3> 王欣遇到的第五个关卡是亲情关。东北江南,两地相隔三千多公里。王欣虽然19岁离家在外读四年大学,但是没有出省,而且每年还有寒暑假,可以经常回家团聚。可这次是参加工作,不可能年年都请假探家的。上班时间还好说,闲暇时她就特别想家,不停的打电话,发短信。尤其是遇到不顺心事时,连个说话倾诉的人都没有,更想家,哭哭啼啼。这些年,她想家、想亲人的念头一直没断过。十几年来,每当提起爷爷、外公、外婆及大舅和姑姑去世时她都不在身边,就感到非常内疚。特别是2011年,妈妈突然得脑梗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后康复出院。事后,她从她二姨处得到消息,告诉已经痊愈了。她不相信,一天打无数次电话询问病情,非要请假回家来护理照看妈妈。后来她虽然没有回来,可她给妈妈快递了很多保健品。由此可见,王欣还是一个挺孝顺得孩子。随着时间的推延,特别是结婚有了孩子后,她思念家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多一些。尽管如此,她还是惦记家乡的亲人。</h3> <h3> 第六篇</h3><h3> 闯出一片天</h3><h3><br /></h3><h3> 嫩江女孩,创造天使的神话,飞翔远方,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的天空。</h3><h3> 时光荏苒,一晃15个春秋过去了。15年,在历史的时空只是一瞬。但对王欣的工作、生活来说还是有点漫长的。想当初,一个女孩出门在外,离家三千多公里,独自闯社会,实属不易。现在,王欣已经成为新杭州人,并为杭州人民在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中做着一位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5年来,王欣在医院多个部门工作、任职。她无论是在病区,还是护理部,还是在门诊;无论是外出进修,还是抽调挂职,都能让领导放心,让患者满意。有辛勤的付出,就有丰厚的回报。15年来,她成长了,进步了。由于她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光荣入了党;2009年被任命为护士长;2011年作为后备干部被市委组织部抽调到市药监局挂职锻炼一年;2017年院党委报请市卫生局批准改任为监察室主任。她还多次获得院里、市里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业务能手等殊荣。</h3><h3> 现在,王欣已有一个三口之家,丈夫在一大型国企任采购主管,六岁儿子聪明可爱。尽管如此,王欣每当聊起家乡都无比兴奋,她对家乡嫩江的春之生机曼妙、夏之激情热烈、秋之成熟收获、冬之冰雪神奇都魂牵梦绕,常说要在有生之年,让自己在寻梦的同时,常回家乡嫩江!她也时刻告诫自己:虽然不能为家乡增光添彩,但也绝不能为家乡丢脸抹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