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第一次听说白先勇是看他排的《牡丹亭》,那也是我头一次接触昆曲。刚开始觉得咿咿呀呀的好不耐烦,可几个小时下来,也慢慢从缠绵婉转中品出一丝凄美来。</h3><h3><br /></h3><h3>去查资料才知道原来他是这么一个文学艺术大家,而且还是名门之后。</h3><h3><br /></h3><h3>在十三邀的一期节目里,白先勇与许知远说起红楼梦,结尾贾宝玉出家时,披着一个大红斗篷,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给贾政磕了三个头就走了。</h3><h3><br /></h3><h3>白先勇说贾宝玉的红斗篷就好像是把世间所有的热情披在身上,是替世人担着所有的情欲苦痛而去修行的。</h3><h3><br /></h3><h3>我当时就觉得好震撼,原来可以是这样的解释!</h3><h3><br /></h3><h3>于是就开始看起他的书来。白先勇文笔细腻而真实,善于表现人物感情,有时读着读着会突然想起读红楼梦的感觉来。</h3><h3><br /></h3><h3>《孽子》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写的是一个隐藏于低下的同性恋圈子的故事,它描绘了这个圈子的群像。</h3><h3><br /></h3><h3>同性恋这个词在今天是敏感词,放在70年代更是禁忌。</h3><h3><br /></h3><h3>一些无家可归的同性恋少年逐渐都聚拢到新公园莲花池畔,那个属于他们的青春王国来。</h3><h3><br /></h3><h3>李青的父亲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也做军人。可李青因为与同学的事被学校开除,父亲骂他是孽子,把他赶出了家门。</h3><h3><br /></h3><h3>小玉从没见过父亲,只知道他叫林正雄,定居在日本。</h3><h3><br /></h3><h3>吴敏父亲嗜赌成性,后来因为犯事被关在监狱。</h3><h3><br /></h3><h3>老鼠则是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哥哥乌鸦生活,不过乌鸦性情暴戾,常对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毒打。</h3><h3><br /></h3><h3>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养育者和靠山的纯粹意义上的父亲角色是缺席的,取而代之的是父权社会居高位者威严正统的形象。</h3><h3><br /></h3><h3>父权是专制的,它要求的是居下位者绝对的臣服,无论是从行为还是思想上都要严格服从命令,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h3><h3><br /></h3><h3>就像供人参观的景观树,只能按照规定的方向生长,任何长歪了的枝桠都会立刻被修剪掉。</h3><h3><br /></h3><h3>这些同性恋少年们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加上本身就经济拮据,又都是不爱受约束的性子,那些酒保、职员类的工作撑不到三五天就跑了。终于无处容身,最后还是都逃到了杨教头身边来。</h3><h3><br /></h3><h3>傅老爷子的儿子傅卫也是一样,与战友的事败露后,从天之骄子一下变成了众矢之的。傅老戎马一生,功勋累累,没想到晚年在自己庆祝生日这天却因此事而蒙了污,望子成龙也泡了汤。</h3><h3><br /></h3><h3>傅老震怒至极,连儿子的半句解释都不愿听,掷给傅卫一声冷哼便挂了电话。</h3><h3><br /></h3><h3>这恰恰是最后一根稻草,当晚傅卫自杀,父亲的生日成了儿子的忌日。</h3><h3><br /></h3><h3>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封建制度的价值体系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在不断延续着。</h3><h3><br /></h3><h3>居高位者被赋予神圣的权利本应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为了便于把好的价值体系一层一层传下去。</h3><h3><br /></h3><h3>比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勇恭廉,这些品质无论放到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毫无疑问会被推崇备至的。</h3><h3><br /></h3><h3>可它的功用应该止步于到的教化,而不改用在对人的管制和判决上,那是法律该干的事。</h3><h3><br /></h3><h3>如果说价值观是个人主观的选择,尚且可以人为地去控制和修改,那么性取向就是属于天性一类,绝无可能由哪一个人去做主的了。</h3><h3><br /></h3><h3>若不受约束的权利把触角伸到人的价值观甚至天性上,对其强行管制,那这究竟是正义还是迫害?</h3><h3><br /></h3><h3>李青这些年轻气盛的青春鸟本能地选择了叛逃。他们不懂究竟是谁错了。虽然背着对父辈的歉意,但总归是难改天性。</h3><h3><br /></h3><h3>杨教头这里有什么好了,所谓青春王国说起来好听,其实何其不堪,谁不想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下?</h3><h3><br /></h3><h3>可是这里有包容和理解,这里是唯一能接纳他们的地方。杨教头会照顾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提供经济来源,为他们遮风挡雨,建一个安乐窝。</h3><h3><br /></h3><h3>如果杨教头代表包容,那么傅老则是救赎。</h3><h3><br /></h3><h3>在儿子自杀后,傅老开始反思,他把晚年丧子之痛转移到对晚辈的关怀上。他开始资助福利院里一个失去双臂的孤儿,常拖着年迈的身体倒几班公交车去看他,去世后把自己的房子也捐给了福利院。</h3><h3><br /></h3><h3>他还成了青春王国里这些孩子们的靠山。阿雄仔重伤住院,他给交了一万多的医药费;杨教头几个被抓进监狱,是他托关系把大家保出来;还有送小伟念书,帮他谋了个好前程。</h3><h3><br /></h3><h3>傅老最后的一段日子是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的,他们为他庆祝生日,在他病危时为他守夜。傅老开始试着去理解这些孩子,进而从同情逐渐变为接纳他们。</h3><h3><br /></h3><h3>傅老去世后,孩子们在杨教头的带领下为傅老妥善处理了后世。李青、小玉几个扛着傅老的棺材,一步一步把他抬到山顶上,与傅卫葬在一起。</h3><h3><br /></h3><h3>至此孩子们得到了救赎,从"孽子"重又回归到"人子"。</h3><h3><br /></h3><h3>在这个过程中,傅老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放下了一些遗憾悔恨。</h3><h3><br /></h3><h3>"父"与"子"终于达到了和解。</h3><h3><br /></h3><h3>这之后,李青去了一家酒吧工作,小玉实现了他的樱花梦,老鼠小贼被抓起来接受教育,吴敏又回去照顾起了张先生。</h3><h3><br /></h3><h3>除夕夜,青春鸟们又不约而同地飞回到莲花池畔相聚狂欢。李青在亭子里见到一个瑟瑟发抖的孩子。一切似乎正在轮回上演,然而有些事毕竟以与以往不同。</h3><h3><br /></h3><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h3><br /></h3><h3>您好,我是桃源野鹤</h3><h3><br /></h3><h3>我是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素食者,没事儿发发书评随笔,写写素食小说,也会记录逛吃觅食的经历</h3><h3><br /></h3><h3>欢迎来到我的桃花源。</h3><h3><br /></h3><h3>个人号taoyuanyehe</h3><h3><br /></h3><h3>敬请关注,喜欢的就请给野鹤点个赞吧,如果能留言与我交流就更好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