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英魂不与烟霞散,风骨长伴日月垂。尽管烈士离我们远去,但其精神、品德和信念已与日月同辉,并已化为猎猎长风,永远鼓荡着共和国上空的鲜红旗帜。</h3><div>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中越边境作战题材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风靡全国。电影中战斗英雄梁三喜及其遗孀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梁三喜”原型就是时任13军39师115团二营机炮连副连长王发坤烈士,其遗孀是李金花。<br></div><div> 烈士王发坤是贵州威宁县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人,1968年入伍,两年后提干,担任副连长,1978年4月确定了转业,并已经联系好地方工作。然后就在他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刻,中越边境烽烟骤起,部队转入战备。在年底,他决定留在部队,坚持上了战场,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但不幸在“周登战斗”中壮烈牺牲。1983年10月30日王发坤被国家民政部追授为烈士。</div><div>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12月23日下午,烈士王发坤遗孀李金花及烈士的小儿子和烈士牺牲前昆明的战友,在中国狮子联会的帮助下,从老家贵州威宁的大山深处,辗转兼程,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云南屏边革命烈士陵园,圆了祭奠亲人的夙愿。</div><div><br></div> <h3> 烈士陵园里,举行了一场简朴又肃穆的祭奠活动。烈士王发坤遗孀李金花和烈士的小儿子,还有当年参加中越边境作战的二百多位老战士,中国狮子联会以及闻讯赶来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群众,参加了缅怀先烈活动。<br></h3><div> 一座座无言的墓碑,环拥着高高矗立的褐色“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座座坟茔,是伟大生命的缩影,屹立着一个个不倒的躯体;这些默默静立的排排墓碑,是魂系南疆的英灵,在这里不朽的永垂!<br></div><div> </div> <h3> 为缅怀先烈、追思先烈遗志,参加祭奠的人们,用手中的鲜花,表达了对英烈们的深切缅怀。曾经亲身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的老兵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告慰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一位老兵这样说着,老山、 者阴山、猫耳洞、潮湿等等那些战争记忆近在咫尺,革命烈士生如夏花灿烂,逝如秋叶静美,英雄魂魄当含笑九泉,英雄精神当铭刻在华夏历史的丰碑!</h3><div> 烈士王发坤的遗孀李金花大姐们,亲手带来些鲜花,在泪水长流中,轻轻放在墓前。曾经有这么一首烈士遗孀写下长诗,诗中有一句:“吻你,但不惊醒你……”,这让多少人凄然动容!李大姐们带来的鲜花,又寄托多少深情和伤怀?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对丈夫的那份深情,任何形式都显得那么苍白!</div><div> </div><div> (编辑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div><div>,永远怀念伟大的导师和领袖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思想万古长青!) </div><div> </div><div> 摄影:赵云祥</div><div> 2017年12月26日</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