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龙山、陵阳、店子送教纪实</h3><h3> 冬日阳光,明媚旭暖。带着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期盼,我们小组又一次踏上对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行程。</h3> <h3> 超,重度脑瘫,四肢纤细,出生后就没站立过,十多岁的他看上去像极了嗷嗷待哺的婴儿,容貌酷似外星人。虽然见到他时已是夜幕降临,但我们的到来还是给他带来了些许的惊喜。超最喜欢的就是老师摆出的V字型手势,是他明白这个手势的意思?还是这个手势带着令他欣喜的因素?亦或是……没有语言的他,对我们而言,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永远是个迷。刚刚还发脾气的他,听到我们的声音奇迹般的安静下来,奶奶说:这孩子有灵性了,通人气了。我们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只愿能带给他一点家人之外的关爱与快乐吧。</h3> <h3> 紫薇,诗意的名字。每次去看她,蹲在门口或扒土或扬沙,弄一只鞋子灌满沙子,倒过来又翻过去,不气馁也不停止,看到我们,她仍若无其事,似乎我们的到来与他无关,每次都把自己封闭的风雨不透。怀着束手无策的心情,我们再次登门,奢望奇迹能够出现。在妈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她的面前,生怕惊到她。呼喊了几遍她的名字之后,她竟然与我们对视了!李老师拿出图画书她居然把椅子挪了挪,主动靠近老师,当翻到有兰花图的一面时,她清清楚楚的说出‘’兰花‘’,之后‘’爸爸‘’、‘’妈妈‘’、‘’阿姨‘’的说着,还专注的和老师看起画册来!与父母谈起,知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在教给家长康复方法的同时嘱咐家长抓住恰当的时机及时康复,尽力与孩子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小心翼翼的开启孩子的心智之门,鼓励家长创造机会让她参加正常孩子的活动。</h3> <h3> 胖乎乎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长得俊美的她让人不觉得她是星星的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只知道下田干活的爷爷奶奶哪儿懂得孩子正一步一步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农忙时节,爷爷奶奶把她锁在家里。待到上学的年龄才发现她与正常的孩子有了差别,其时已悔恨已晚。奶奶说着话的时候,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进到屋里,我们把带来的点心放到孩子面前,孩子一把抢过来就要撕开包装。我们不适时机的夺回点心,欲借此机会试探她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她抬起头看了我几秒的时间,张开口发出了‘’啊‘’的一声,我明白,这是张口要点心。对于患病多年长期没有言语交流的她,能够做到夺出来她不怒,让她说她配合‘’啊‘’已是给足了面子。我们告诉奶奶:要耐心下心来和孩子沟通,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非要得到的事物,来诱导或迫使她主动去说或表达某种愿望,以训练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可以使用让孩子有需求时学会拽着奶奶或者爷爷去获得需求。这样就避免了因听不懂而发脾气的状况。用生活所需让孩子习得‘’拽着‘’这个动作,把‘’拽‘’作为沟通的纽带,去解决问题,再慢慢强化语言。(这是我呼唤她的名字时她与我对视的瞬间抢拍)</h3> <h3> 达,胎儿期母亲患出血热导致智力障碍的孩子。语言障碍没能遮掩住他帅气的容貌,大脑损伤的不可逆性让本该健健康康在妈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的他从此失去了母爱。妈妈无法接受现实,弃他改嫁。许是初次见到我们的缘故,我们的到来,让他变得腼腆,孩子的天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他还是走到了我们面前。就顺势康复他的语言吧,借此机会好好测试一下他的语言程度。我们从打开食品包装袋开始,打开——拿出——分发——吃到嘴里,孩子的理解能力不错,只能说部分单音节字,不能用两字词语表达。我们教给了孩子的爷爷、爸爸怎样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如何矫正言语技能,并告诉孩子的家人,坚持方能改变孩子的现状,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孩子!</h3> <h3> 征,是一个只能发单音的文弱孩子,发出的声音如刚刚出生的婴儿,似蚊子般嗡嗡叫,一点力气也没有,第一次去他家,他特别配合。我们从认知与发音康复开始,为了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我们先从孩子能发的ie音开始,如‘’叶、裂、铁‘’一边做动作让他理解,一边发音,他乖乖的跟我们学着……由于孩子出生时缺氧,双腿不能跳,我们就用双手往上带动他学着用力跳,尽管时间短暂,他的爸爸还是一一记着要领,说是平时帮助他练习。(这是孩子不会拔彩笔盖,在我们的一次次教与他的练中,他终于获得成功时的喜悦。)</h3> <h3> 菲,一个文静的唐氏女孩,腼腆的她与我们熟悉之后,竟然主动拿起笔来专注的描画着,还写数字给我们看!她已经具备了上学的能力!这次竟然问我们:老师,我几时去上学?磕磕顿顿的话语透露着孩子渴望上学的愿望。</h3> <h3> 鹏是一个脑缺氧儿,也是一个新增添的送教学生。这孩子脾气暴躁,语言表达流畅,刚一进门,他还有点排斥我们,很快他就指着猫对我们说:这猫不要了,抓住你带走吧。又是猫惹了他吧?看到孩子语言能力较好,我们建议家长平时注意多从做家务方面调教他,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再就是让他多识字,鼓励孩子学写字以康复他暴躁的情绪。</h3> <h3> 这是自闭症孩子的杰作!从画中我们看出,这个孩子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记忆与创作能力!看到我们拿来的画笔,他又开始了他的创作……问及他想上学吗?他只说了三个字:我画画。当我们重复他的话:上学画画好吗?他抬起头看了看我们,点了点头。这孩子有了一点沟通能力了!我们建议他的妈妈抓住‘’画‘’这一突破口作为今后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引子,适时康复他的沟通障碍,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h3> <h3> 生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但如今已越来越招人喜欢:好吃的东西与我们分享,配合我们做康复,如今,竟然拿起笔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涂鸦呢!还时不时的与我们搭上两句话。为了孩子的更好发展,我们与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如何让孩子更好发展——给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教育,撤掉以前实施的刻板的个别化训练模式,用灵动的现实生活去教育孩子,让他尽早与现实生活接轨。对这些孩子来说,毕竟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活。</h3> <h3> 田,我行我素、一转就停不下来的他,今天很乖,积极的配合着李老师的康复运动——双腿跳跃,与我们的沟通借此开始了。瞬间的配合也让我们惊喜了好一会!看到旺旺礼包,他甩开李老师的双手,三下五除二,撕开包装,吃了起来。我夺过他手中的食品,他竟然没有恼怒,眼睛看着我手中的食品,这时我才想起,在送教的过程中,他已经有三四次没发脾气了!以前可是喜怒无常的啊。我告诉他,咱先不吃,听老师唱歌,接着李老师唱起了他最爱看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主题曲。他听得可入迷了,眼睛时不时的看看李老师。我说,你和李老师做个游戏:你是大头儿子,李老师是小头爸爸好不好?这时他起身走到墙上的相框前指着他的爸爸,我们明白了:他懂爸爸,不懂游戏。对于自闭症的他能有如此的进步,我们很知足。我们与他的妈妈商量,就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停地给予他正常生活的干预,他会越来越好!</h3> <h3> 祥是一个唐氏孩子,每次去看他,他都少了父母的陪伴,这次又是他一个人在家。我们的到来似乎赶走了他的孤独,他讨好似的乖乖配合着我们,似乎想以此多留我们一些时间。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完全可以入学了,只是年龄偏大。我们没法要求他的父母为他做什么,只好嘱咐他在家好好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抽空把我们教他的字写一写,用彩笔画些画,等着我们下次来看他。</h3> <h3> 超,是一个脑瘫儿,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坐不稳,易向前倾,流口水,不能站立,说话声音特别小。对此,我们以示范的方式告诉家长:一是练习他的肺活量,通过吹,练声,深呼吸等进行练习。二是矫正流口水问题,舔食咽法:在孩子口水还很少时,在舌尖上放果酱,诱导孩子做出舔咽的动作,进而形成习惯。三是康复孩子潜在的上肢力量,抓握能力,手指灵活性等分步进行。给孩子提供支持性器械辅助,拿捏大小适中的方形物体,抬臂上抓练习臂力……</h3> <h3> 香,因流行性感冒严重,去镇卫生院挂针,没能见到,只有把物品放在邻居处给转接。</h3> <h3> 磊,一个暴躁的唐氏患儿,一次摸底测评,一次送教,都未争取到他的配合,父母为了不耽误他们干活,专门给他配了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就这样,孩子的视力已下降到七百多度。这可怕的数字也没有引起父母的担忧。就这样造成了孩子的任性、焦躁、排斥与封闭,整天沉迷于上网。在我们分析了孩子的潜力与康复的瓶颈之后,家长意识到了他们如此对孩子的危害。答应我们试着慢慢调整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临走之时,孩子仍然视若无人的趴在手机上,眼离屏幕只有四五CM的距离,很是令人担忧。</h3> <h3> 瑶瑶,这是孩子的小名,我们也喜欢这样喊她。重度脑瘫没有击垮她坚强的意志,整天不知疲倦的康复着:尽管大脑难以支配,她还是努力的抓握,吃力的弹奏,艰难地前行,每迈出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她倔犟的性格让她不停地坚持!看到我们的到来,她喜形于色,急忙手脚并用,撕开我们给她的旺旺礼包,也许是心急,亦或是激动,她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一点点,征得她妈妈的同意,我们稍稍帮了她一下,她便取出来先滑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吃。看着她扭曲的不听使唤的手指,拿东西是那么的艰难,我们真不忍心。但就是这样的坚持,她有了如今的自我——阳光,坚强,自信,尽量自立!</h3> <h3> 鹏是一个重度脑瘫儿,妈妈坚持不懈的进行着孩子动手能力的康复。这次的到来,孩子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刚拿出我们给带来的积木,他就显得特别高兴。我们发出插积木的指令,开始他没能反应,接连几次的重复,他明白之后,竟然能按照我们要的颜色插起他,这在他可是不小的进步!我们把上次布置的认知康复和动作康复大致测评了一下,李老师禁不住脱口而出:这两次他可是进步好大!做完示范之后,我们又对他进行了下一阶段的康复作业布置,希望下次的他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h3> <h3> 我们逐个测评,逐个示范,逐个向家长交待着对孩子的康复内容,但还是留下了遗憾,有四个孩子或因感冒,或因外出康复,或因去姥姥家等原因没能见到孩子,希望下次孩子们都安好在家。</h3> <h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四年的坚持,满满的收获。孩子们微妙的变化,点滴的进步都令我们惊喜不已。每一次行程,我们带去的不只是知识与康复训练的方法,更多的是送去对他们特殊的关爱和心灵的抚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