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篇读诗和文章(二)文章类(原创)

未暾山

<h3><br></h3><div><br></div><div>尊敬的麦子主编:你好!</div><div>入美篇半年来,读了不少好诗和文章,受益匪浅。出于职业习惯,喜欢留评,受到许多美友喜爱,纷纷加微信请求点评。然深感问题具有普遍性,就忐忑着试写了《我在…》(一)诗歌类正式发出1O天来,点击量近1000,尤其受到部分重量级人士美评,有些美友还盼着读下部分。本打算反应不佳就此打住,懒散着没动笔,看着大家的鼓励要求,只好抓紧在27日前发稿,难免粗糙。</div><div>出于分析需要,引用熟悉的美友文章片断和专家有关论述佐证,均未征得本人同意,特致歉意,并表谢意!如有异议,一经提出,立即纠正。故望海涵!</div><div>文章只能称"读感",不敢妄加评论。</div><div>当否请指正!</div><div>谢谢!</div><div>一普通作者丝己日月</div><div>2017年12月27日</div><div><br></div> <h3>(二)文章类</h3><div><br></div><div>前不久,美篇对栏目进行了整改,重新分类后,科学性大大增强。着重推荐"热点"然后才是"关注""美文""情感""诗歌“"美图""生活“等等,特别把美文又作分类,让作者和读者对文体有了界限感,也有了更加自由的选择余地。记得刚入美篇不久,写了篇纪念文章,填哪类好像都不合适,只好填在"其它"。这"其它"是什么类?我看就是一堆大杂烩。</div><div>我曾发过如是感慨,散文分为叙事、抒情、散文诗(有韵律感,也有归在诗里的),可却混淆不清了,有人明明写的是散文诗,却要标为散文,有人写的是辞赋,却要标成古代散文("百度“有的词条就把辞赋说成古代散文另加个"四六文“;《古文观止》又把《秋声赋》归在散文类;有的词条又标为"凡与韵文相对的均称为散文),其混乱之状,可见一斑,所以,只好晕作一大片。</div><div>几十年前的师范院校教材就把广义的古代散文分为“凡与韵文相对的文体都称为散文"。也就是说辞赋属于韵文(又称四六文),不属于散文。以韩愈为首的唐宋八大家,就以古文改革成果为主,又称"散文八大家“。</div><div>"辞赋"从《诗经》《楚辞》始,一直流传至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代表作如屈原《离骚》、曹植《洛神赋》、司马相如《长门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等等。尽管师范院校类教材统一为韵文,但未引起广泛重视,仍在各唱各的调,一些网友找不着北也就情有可谅了。</div><div>言归正题,本文只举草根美友文章片断为例,谈谈感想,且不涉及具体名号(因是挂一漏万,无意厚此薄彼),本文需要摘引片断以佐证观点,请涉例诸君见谅,</div> <h3><br></h3><div><br></div><div>(1)小说</div><div><br></div><div>网络信息之前,读书人大都抱着本书看,古今名家名著、一般作家作品,一看就手不释卷。时代不同了,电子信息使人应接不暇,你的小说连载若没有相当的吸引眼球的能量,恐怕没多少人能读完的。有个美友的连载,是以北宋京城皇宫为题材,初读以为外传猎奇,好家伙,思维驰骋,信马由缰,(当今流行的"穿越小说)</div><div><br></div><div>时空穿透至唐朝、元明、乃至当今演艺界的若干明星大腕,令人啼笑皆非。这类作品让参加中高考的学生读了,如何答文史类试卷?包括当今一些胡乱改编名著为影视作品的人们,虽说文学作品的虚构不同于史学,但亦真亦假、扑朔迷离毕竟不是青少年群体的学习习惯。作者搞错了承受对象,他该去为游玩档写剧本。</div><div><br></div><div>a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情节、环境</div><div><br></div><div>有一篇被称为年度最佳的短篇小说《请客》,千字余,然情节一波三折,动人心魄。年终了,身为白领的章立想要感谢一下自己的两位顶头上司并附带请铁哥们作陪,电话一一请到,并告之已在最豪华的某大饭店订了包间。(这是一折,故事起因)</div><div>在包间,刚与服务生订了888元贵宾餐,突然两位上司分别电告缺席。</div><div><br></div><div><br></div><div>赶紧改订288元套餐,菜上了,哥们又告病缺席(这是二折,故事发展、铺垫)。</div><div>欲哭无泪之时,父母来电嗔怪长时间不回家,并要其第二天必回,妈给做好吃的。顺水推舟给自己下台阶,请父母打的过来吃饭…(三折,也是高潮)。</div><div>父母向邻里宣扬,孝顺儿子在豪华酒店请二老,并敬酒…泪奔(结局)。</div><div>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之间极其微妙复杂的关系,其中最长情的还是子女同父母的关系。我们绞尽脑汁经营的各种关系,稍微分点给自己的父母,那才是最靠谱的。</div><div><br></div><div>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小说。</div><div><br></div><div>b、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div><div><br></div><div>有位美友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肖像:</div><div><br></div><div>"麦前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敦厚老实、勤劳善良的人。长相酷似今天的著名影视演员王宝强”。</div><div><br></div><div>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div><div><br></div><div>烘托渲染人物形象</div><div><br></div><div>看另一美友是如何写人物的:</div><div>"就在那一刻,我猛然间抬头看见,从那巨大的桔红色的半个太阳中间,走出来一个瘦长的身影。只见那黑色的人形在光晕的包裹中波动着,健步而又沉着。顷刻间,天地为之变色,乾坤为之逆袭;《北斗神拳》的主题曲随即响起。健次郎总在最危难的时刻出现"。</div><div><br></div><div>这段描写,使我们联想到鲁迅小说《一件小事》写车夫,在光影的渲染烘托下,幻觉中仰视其高大的背影形象。</div><div><br></div><div>描写心理活动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div><div><br></div><div>"回想起那突如其来的电话,一切似在昨天,却又感觉非常遥远。一切都过去了,再浓再热的情,敌不过伦理,敌不过柴米油盐,敌不过时光的巨手。婚姻,家庭,儿女,都不属于自己,最终都会离你而去,只有自己是自个儿的。娟子悠悠的想着,再过几年,等老父故了,等女儿能自食其力了,娟子想过自己愿过的日子,跳出红尘,愿做佛前那朵莲"。</div><div><br></div><div> 以上是描写娟子对待丈夫出轨的心理安慰。一个正确的抉择,避免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伤人害己直致家庭破败的悲剧。表现了主人公娟子理智而内心坚强的性格特征。</div><div><br></div><div>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div><div><br></div><div>&nbsp;&nbsp; 三儿刚带着参加作文竞赛的学生从城里回来。&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是他的母校,是他工作的地方,是他的家啊,不能不管。&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张书记,学校工作失误,孩子受委屈了,你看这样……”&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操,你他妈谁啊,欠揍是不?”&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你嘴巴吃屎了是不?!”三儿的血脉在升温。&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啪”一个耳光扇在三儿的脸上。&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打架是不,到外面街上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儿的眼睛可以放出血了。三儿一直坚信,当谦虚和礼貌一钱不值的时候,暴力,就是最高尚的文明!爹也教育他们哥仨,男人打架,打不过,也要打,不能输了人。&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街上好多人围观,村人,路人,老师,学生……&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儿不怕,10多年了,三儿最大的爱好就是诗歌和武术,爹想他做个文武双全的人,他更想做一个真正的武士。</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操你们祖宗”!</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儿抄起一把放在传达室门口的铁锨,风一般冲向那20多人。鸟兽散,是必须的。他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个瘦弱的老师,而是一个随时取人命的野兽。只有张家四个亲兄弟应战。棍来棍往,铁锨上下飞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结果,结果是……三已经看不清了,只记得他们四兄弟被自己放倒了三个,找第四个时,头就砰的一声,身子发软,使不上劲儿,倒地瞬间模糊看见爹和哥哥们来了……&nbsp;&nbsp;&nbsp;&nbsp; &nbsp;</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终结果是,三儿,重伤,肋骨被砸断三根,头骨骨裂,背上缝了40多针。张家人,三个重伤,一个轻伤。</div><div><br></div><div>一介文弱书生,竟然赢得拼命三郎的绰号,他不是为自己家人亲朋,而是为学校及师生,更不是江湖豪气。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凛然正气,没有这种人学校还怎么办?老师和学生还…当法律和正气受到亵渎时…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都是非常典型的,同时也有环境渲染、烘托,这些也是细节描写。</div><div><br></div><div>以上侧重地选择了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其实小说主要是写人的,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综合性的、立体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也是为写人物服务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成长经历等等都需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完成。</div> <h3>c、小说的情节</h3><div><br></div><div>小说的情节,指故事的起因、发展(铺垫)、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人物的性格必须在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而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例如前面分析的《请客》。</div><div>有位美友的小说,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校园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就以情节取胜。至少是三对以上的青春萌动者,多条线索并行发展,情节跌宕、悬念丛生。文章没有其它多余的渲染烘托铺垫,就凭丝丝入扣的人物故事交叉,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尽管也是几集连载,但在美篇加"精"后,点击量不足三小时就突破6ooo,让我们这些美友们自惭形秽,无地自容…</div><div>而另一位专业的作家美友,一篇反映部队机关生活的小说连载十几集,其艺术表现手法,诸如背景、情节、人物心理流程,各种人物关系等等应有尽有。出于礼节,我是花了几个时间点,耐着性子看完的,要找点毛病出来,真还无能,但总点击量也不高。至于一般的签约作者,直至爱好者,能有千二八百的点击就算不错。可怜,有的仅百二八十了。我琢磨着,为啥有的文章都"加精“了,点击量还是不高呢?不可能编辑误判吧!最大的可能就是,习惯了纸媒发表,等着别人"上钩"。亲爱的,美篇姐姐早就教过我们,要"礼尚往来","摆谱"是没人买账的。可见网络作品与纸媒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哦!好在许多美友和我的心态一样,在美篇玩,只是为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有人喜欢读就行,无须在乎"加精"否!</div><div><br></div><div>小说的情节,有许多时候是通过细节来完成的,看下面:</div><div><br></div><div>"夏季的傍晚,天气往往燥热难耐,麻雀们便溜出窝来,蹲在屋檐下觅食纳凉,这便是我和小伙伴们捉麻雀的绝好时候。我们紧握着老式的手电筒,猫着腰蹑手蹑脚地悄悄走近低矮的屋檐下,突然打亮手电,对准黑暗里的麻雀猛地一照,这时候麻雀会有短暂的眼盲,只能一动不动地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于是我们蜂拥而上,麻雀们就手到擒来了。运气好的话,个把小时我们就能抓到十几只麻雀"。</div><div><br></div><div>是不是有鲁迅小说里"我"和润土小时候玩耍的细节遗风呢!</div><div><br></div><div>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div><div><br></div><div>我们耳熟能详的契诃夫的《变色龙》就以警官奥楚蔑洛夫语言的多次变化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div><div><br></div><div>我们再看某美友的细节描写:</div><div><br></div><div>“有位隐士,洁身苦行,德高望重,远近几百里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临死时,因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没见过女人,辗转反侧,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等到妓女脱下裤子,隐士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一样的啊!’说完断了气。"</div><div><br></div><div>一说到涉黄,现在网络查禁严格,许多人不知如何掌握分寸,这个段子既讽刺了道貌岸然者,又不回避该写的段子,着实是一箭双雕又令人忍俊不禁。</div><div><br></div><div>说到细节描写最精彩的,大家可能不会忘记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吧!老葛朗台</div><div>“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老 头儿 身 子 一 纵,扑 上 梳妆 匣,好似一 头老 虎 扑 上 一 个 睡 着 的 婴儿."多 么 绝妙 的 细 节描 写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写那个老头临了总咽不下气,两根指头向上支着,众人不解,还是小妾懂他,对着耳朵说:"老爷是说脚后点着的长明灯多了一根灯草吧?"点头,…老头子终于咽了气,放下了手指。更加绝妙传神的细节描写。&nbsp;把这两个吝啬、贪婪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div><div><br></div><div>细节描写是小说的生命,谁掌握了这个要领,谁就是一个成功的写作者。</div><div><br></div><div>d、小说的环境描写</div><div><br></div><div>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又往往隐含着社会环境。</div><div><br></div><div>先看两位文友如何描写环境:</div><div><br></div><div>"洁白的梨花簇拥着新增的几条街道。艳版海报上手擎高脚杯的女子,像游荡在花海中的鱼。全身的鳞,贴成街的装璜。冒着泡的唇,水草装扮的裙带,在阳光下摇摆"。</div><div><br></div><div>这个环境描写也是极富时代特色的了,文笔也很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烘托渲染手法。如果是一般思维,就会写成街道两旁的梨花树上挂着…的广告。看看文笔有多大差异哟!</div><div><br></div><div>再看这段写农村小学的环境描写:“一抬头,那坟山便硬生生横在面前了,瞬间头发丝儿根根竖起来,脑子里回放着的,便是电影里那些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镜头了:</div><div><br></div><div>黑漆漆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月亮孤零零地盘旋在天空,光线暗淡,仿佛女人眼角的泪。下面的丛林、山岗和墓地,风凄厉,带着哨音刮过,卷起落叶残草。还有淅沥的雨,所有东西都很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然后幽灵便飘飘悠悠,在暗黑中晃来荡去……</div><div><br></div><div>看过《聊斋》的朋友都不会忘记那阴森恐怖的场面,这篇写农村学校就处在这种场景中,能不使人毛骨耸然吗?能不搬迁吗?</div><div><br></div><div>一文友是越战的幸存者,看他如何写战争场景吧:</div><div><br></div><div>“尸横遍野……” 在我们中间,阿六更象一位长者。 经历过恶战活下来的人们,生活高尚的人通常是不谈战争的,因为高尚的生活代替了战争,而卑微的人,却总要渲染战争的残酷。发兵同登,是在夺取探某主峰阵地之后的事,那日骄阳似火,沿途尸横遍野。“阵阵恶臭”,战场的残酷阿六不愿细说。战场的恶臭,不是单纯的气味,很多尸体发出联合恶味,人血流淌在土里,混着硝烟,也有一种辨别不出来的味道。人少的场合,我们偶然也会发出感慨,细细品味生死之间那飘渺的神秘。</div><div><br></div><div>一个越成老兵,一级战斗英雄的亲身经历,渲染战争的残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战争的真象,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厮杀,尤其是现代战争,几乎没有短兵相接,都是杀伤力很强的炮弹、导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决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认识战争的残酷就是要制止战争,所以"上兵伐谋“才是政治家、军事家的真正的智慧,人们必须懂得战争的目的是和平,</div><div>而不是长久的仇恨和反复的战争。这和那些极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们总是希望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论题,当然制止战争,并不是害怕战争,迫不得已的保家卫国战争是一定要打的。</div><div><br></div><div>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了几个方面: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div><div><br></div><div>E、小说的题材</div><div><br></div><div>说到小说的题材,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历史的、战争的、爱情的、家庭情感、都市白领、等等等等。</div><div><br></div><div>一般纪实性题材比较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比较容易为大群接受。影视剧也一样,如《芳华》据说第一天公映,票房就突破一个亿。那些高雅一些的,尤其是西方传入的如"意识流"文学就很难为大众接受。</div><div>诚然,纪实,是否一定就必须是完全的生活真实呢?文学作品不同于"正史",是虚构的艺术。它立足于某种历史事件和人物,即"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又不局限于特定的某人某事。所以鲁迅先生曾形象地</div><div>概括为艺术创造中“杂取各种人,合成一个“。</div><div><br></div><div>纵观我国小说的发展,必须以四大名著的历史影响来定位。</div><div>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一个全部是男人的世界,一个全部是女人的世界,一个神怪小说,一个是关于战争的三国间的争夺。它们从不同角度给不同时代的读者全新的审美视角及思考空间,开启了众学者在各自领域对于它们新的传承、研究和艺术再表现。它们在艺术上的影响,即使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标杆价值。</div><div>无数的文学前辈和后人都在仰望着标杆而奋勇攀登着。</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2)散文的阅读</div><div><br></div><div>散文是同 小说 、 诗歌 、 戏剧 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div><div>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故也有闲笔之称。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本文侧重分析散文的叙事和抒情性(有的是叙、议、情,以议论为主含有情感色彩)文体。</div><div><br></div><div><br></div><div>a、叙事散文</div><div><br></div><div>写人叙事为主:看美友的这段文字,“现在又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当我们再次回到老家,空寂的院子里,只看见那棵樱桃树依然矗立在那里,枝上挂满了熟透了的红樱桃,却不见了父亲的身影,想到景色虽然依旧,人却早已不在了,酸楚的心情不禁令我潸然泪下,父亲再也不能指挥我们摘樱桃了,我随便摘下颗樱桃放到嘴里,和着泪水咀嚼着咽下,却再也尝不出原来的樱桃那股香甜的味道了,我知道,因为再也见不到父亲,我婆娑的泪眼凝视着樱桃树许久许久……</div><div><br></div><div><br></div><div>忽然,父亲竟出现在眼前,他跟往常一样慈祥的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们,我紧跑两步想上前搀扶父亲,请他老人家快快坐下,抬起的手又慢慢放下,定睛看时,哪里有父亲的影子,只是个幻觉,唯有风吹的一树樱桃“刷刷刷”,我的泪水便止不住流下来了,父亲啊,您这时是否正在天堂看着我们呢?“</div><div><br></div><div>这是回忆性的文体,以情为线索,以树寓人,以人喻树,饱含着深深的怀念之情。文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div><div><br></div><div>散文常常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div><div>叙事散文要用线索贯穿,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div><div><br></div><div>b、侧重抒情的散文</div><div><br></div><div>某美友的这段文字:"秋总是出人意外地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挂在天地间并徐徐铺展开来,画卷上色彩斑斓,绿色的是溪水,红色的是如火的枫叶,蓝色的是天空,青青的是如黛的远山,是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的草原。薄薄的雾气缭绕在群山之中,山村在薄薄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像大师手里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样散落在苍茫大地。“</div><div><br></div><div>这分明就是一幅立体的秋意斕跚图!抒情散文区别于叙事散文的是它不需写人叙事的情节线索,信马由缰,兴之所至情之所至。给人的感觉就是图景、情怀。它和散文诗有太多相似点,但它不需要刻意创设音韵,以取悦读者的听觉感受。</div><div><br></div><div>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发作者的情感历程,表达心灵之声,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div><div><br></div><div>c、议论性的抒情散文</div><div><br></div><div>在电影《芳华》的影评中,有美友对刘峰和何小萍被人恶意伤害的文字:"人性在阴暗心理的作用下演绎出戕害善良的丑剧,世界上本来就有那样一种人,不愿意看见别人的成功,哪怕是幸福,哪怕是快乐,哪怕是一点点优于他们的地方,他们的心里就不舒服,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倒霉上,他们会在别人的失败、出丑、痛苦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快感。 现实中这种人的存在,骚扰了别人的人生自由,一面又把自己置于阴暗的旮叴里舐舔戗害的伤口,一面又随时窥探着即将攻击的目标的出现…“</div><div>这种带议论的抒情,通常是见物、见人、见事后进行,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成分,同时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因素。</div><div><br></div><div>散文,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亲身见闻和感受,绝不能随意捏造、凭空想象,它不同于小说可以虚构情节,制造悬念,吸引读者。</div><div>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烘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联想想象、夸张渲染等。(具体的分析就不在一一赘述)</div><div>还有散文的结构分析等,是常识小儿科就忽略不谈。</div><div><br></div><div>其它文学、或文体,本文的读感也不涉及了。</div><div><br></div><div>后记:在“个人化”写作蔚成风气并被广为推崇的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形式的写作似乎都具有一种天然存在的合理性,都可</div><div>以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以展示自己的风姿。</div><div>有一天读了网友壹学者的小说,突然悟到小说也可用散文语言,散文的随意流动的思路。文章风格别具,睿智的叙事中常令读者动情而致泪奔…</div><div>于是就有尝试用散文语言写短篇小说的冲动,即使写人物生平传记,也千万别弄成长篇连载,在网络平台,人们都是免费阅读,不像纸媒,花钱买来扔掉是不可能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散文

小说

描写

美友

情节

文章

人物

线索

战争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