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手记 余晓华

余晓华

<h3><font color="#010101"> 过去扶贫喊在口里,后来印在纸上,今天行在路上。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周末,海鸿、罗少和我去枫港乡下村扶贫。那天阳光翩然,惠风和畅。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颠簸着快到第一站时,海鸿说我受不了,要下车。车没停稳,他蹿了出去,先干咳了几下,然后昏天黑地吐了起来。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于是他在原地休整,我们驱车去卢家村。98年那场大水,很多村子都从低洼的地方搬了出来。卢家村就属于移民建镇的产物。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穿过干净整洁的马路,经过了好多幢风格几乎统一的小洋房,几经周折来到杨雅萍家。迎接我们的是她外婆〈父亲早逝,爷爷奶奶也不在,母亲在外打工苦苦支撑这个家〉,她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坐下,然后叫出了文静的雅萍。没有了被生活折磨的痕迹,她和外婆显得平和而沉静。在接受200元扶贫助学金的时候,老人有点感动,女孩则显出羞涩的样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虽说是本乡本土,但鸭嘴山几乎没去过。</h3><h3> 路上海鸿不再晕车,罗少则因车子低盘被剐唉声叹气。没有插曲,车子弯过几个巷子后停在一幢三层楼前。房子没有简单的粉刷,红砖以本来面目显现出来。</h3><h3> 建档户学生江志鹏不在家,院子里只有两个衣冠不整的小孩在玩耍。海鸿说志鹏是德子外甥,孩子他爸前几年在外出车祸亡故。</h3> <h3>  走进堂前,凌乱迎面而至。北面墙上的十字架图画极惹眼,左下的两张奖状显得很无助。等了一段时间,小孩才把两位老人叫了回来。</h3><h3> 老人苍老而拘谨,而主人公志鹏一直没露面,倒是一只土狗好奇而友善地盯着我们,围着打转。婉拒了好客的老人,我们顺原路出村。路上几乎没有碰到一个壮年人,这里的上午静悄悄——突然想起我去年写过的一句话:故土被假面繁华强行搜身,变味的宁静让人揪心……</h3> <h3> 接近中午时我们去郭坪村李淑凤家。</h3><h3> 由于事先打好了电话,女孩骑了个破车来村口马路上迎我们。进村没有水泥路,我们便弃车走着进村。在交谈中,我们得知:她有四兄妹,自已排行老二,父母年纪超过五十了……</h3> <h3>  踩着草屑,迎着暖阳,越过树丛,我们走进李淑凤同学家。这一幢木瓦房至少有四十年了,破旧而简陋,墙板仿佛老人沧桑的脸。</h3><h3> 映入眼帘的是 走廊饭桌上摆满的学习资料,厅堂左边架着的老式水车,还有正中贴着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画像。淑凤拿出一盘桔子,她母亲闻讯从厨中过来用饭碗给我们倒开水。她手指皴裂,皱纹里叠着笑。</h3><h3> 不忍拂东家好意,我尝了个桔子:在学子甜甜的笑意里,在穿堂风的冷吹中,我感到了酸甜交加的苦涩。</h3><h3> 无疑这是最贫苦的一家,至少看得见的是这样。 </h3><h3> 我们走出老远时,她父亲跑着追了过来,分了烟,还要留我们吃饭。等出了村,我们走到车旁,还见李父还在向我们挥手。真挚朴实的父亲和勇敢乐观的女儿!</h3><h3> 路上罗少幽幽地说了一句:这女孩成绩很好,又乖,就是家太穷……</h3><h3> </h3> <h3>  我们这组共有九家建档立卡户,确实都很苦,并没有传说中的家装大铜门或因打麻将不理人的情况。</h3><h3> 此次我校耗资5万余元,派出20多个小组50余人对257户贫困家庭进行亲情慰问,做了件温暖而又接地气的实在事。</h3><h3> 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普通人做着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文明并没有那么容易散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