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者阴报》</h3><div>时间:1987年1月3日</div><div>地点:云南 麻栗坡 者阴山</div><div><br></div><div>在者阴山主峰,我遇到了三个战士报人。他们在炮火硝烟的者阴山前线,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把一份小小的《者阴报》办成了前线官兵最喜欢的读物。这让我非常感动。我在他们的简易房里,认认真真翻看了最近出版的几期《者阴报》,听他们讲述了办报的点点滴滴。</div><div><br></div><div>站在我面前的三位战士报人是:杨叙正,19岁,党员,班长,高中,来自四川重庆山城,中等个头,清秀腼腆,内秀;刀承贤,21岁,党员,班长,高中,来自云南德宏州大盈江畔的傣族,个不高,清瘦,精干,性格内向;辛福民,22岁,党员,班长,来自陕西商州地区,是三人中个子最高的,敦厚实在,话少。他们都是1984年1月入伍的同年兵。三个人都是军事骨干。</div><div><br></div><div>1986年4月的一天,部队领导把他们三个叫到一起,告诉他们:为了解决阵地上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以及订阅的报刊送到阵地的周期太长等问题,决定让他们在原来《阵地简讯》的基础上创办一份报纸,具体由副指导员陈俊负责。报纸的宗旨就是围绕部队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官兵在戍边御敌中涌现的先进事迹,达到活跃文化生活,鼓舞官兵士气的目的。</div><div><br></div><div>受领任务之后,三个人立即着手开展工作。确定了报名:《者阴报》。购买了油印机、钢板、蜡纸、刻笔、纸张等。部队为他们腾出了一间屋子作为报社办公用房。开始是在一个猫耳洞里,后来部队搬进了临时修建的简易房,报社的办公条件也随之有了改善。</div><div><br></div><div>领导支持,让他们三人倍感肩上责任重大。刀承贤题写了《者阴报》的报名,并拆掉一块空炮弹箱的木板,刻了报头。为办好第一期,他们三人利用业余时间,分头采访连队熟悉的人和事,一起研究稿件内容,反复进行修改,认真设计版面。刚刻蜡版没有经验,他们就反复摸索,先刻一张印了看看,不行再刻,直到满意为止。当第一期300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者阴报》在三个人手中诞生时,他们心里乐滋滋的,者阴山前线从此有了自己的报纸。三个人怀揣喜悦的心情,分头把一份份《者阴报》,送到坚守在每一个前沿哨所、阵地和猫耳洞的官兵手中。从此,十天半月,就会有一期《者阴报》面世。从1986年5月1日出版第一期到现在,《者阴报》已经出版了27期。</div><div><br></div><div>由于《者阴报》刊登的都是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人和事,印发后很受大家的喜欢。为了配合部队的学习、教育、训练以及新兵入伍、老兵退伍,《者阴报》都会定期、不定期地印发专刊进行宣传。有些老兵退伍,一定要带上几份《者阴报》回去。还有些战士把刊登了自己事迹的报纸寄一份回家,向父母亲大人报告喜讯。</div><div><br></div><div>《者阴报》还建立了自己的通讯员队伍,鼓励官兵积极为报纸投稿。1986年11月,报社为了鼓励通讯员,设立了“优秀通讯员奖”,首次给积极投稿的25名通讯员分别颁发了一、二、三等奖。连队文书杨宗义在积极为《者阴报》写稿的同时,还把在《者阴报》刊登的稿件寄给成都军区的《战旗报》,并有两篇稿件被报社刊登,不仅鼓舞了他自己,也鼓舞部队官兵。</div><div><br></div><div>(图文系作者原创,原创不易,请勿侵权哟!喜欢就关注评论转发。)</div><div><br></div><div>图一、战士们办的者阴报</div> <h3>图二、战士们办的者阴报</h3> <h3>图三、这一期者阴报的报名是原总政付主任周克玉视察者阴山时题写的</h3> <h3>图四、原总政付主任周克玉在者阴山为战士们题写报名</h3> <h3>图五、杨叙正在阵地上采访</h3> <h3>图六、傣族战士刀承贤(左)和杨叙正在印报</h3> <h3>图七、战士们在看者阴报</h3> <h3>图八、坚守阵地</h3> <h3>图九、战士们在训练之余</h3> <h3>图十、百倍警惕坚守在岗位</h3> <h3>图十一、战士们在阵地上学习</h3> <h3>图十二、战士们在阵地上娱乐</h3> <h3><font color="#010101">图十三、听说跑到雷区的鸡带回来十几只小鸡时,战士们喜形于色</font></h3> <h3>图十四、战士们往阵地上搬运战备物资</h3> <h3>图十五、战士们往阵地上搬运战备物资</h3> <h3>图十六、百倍警惕守卫在者阴山上</h3> <h3>图十七、者阴山的云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