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隔壁的李伯伯属于40后,从退休到2017年,刚好是人生的第六个十二年。40后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经历三年自然災害。小高炉土法炼钢铁,办公社吃大锅饭,物资用票证,宣扬大跃进,经历文化大革命。在退休前的数年内,企业转制下岗,感慨生活的艰辛。</h3> <h3>退休前子女结婚,有了外孙女和孙子,当外婆当爷爷需要伸出援助之手,退休前为社会作貢献,退休后还有余热,就给他(她)们当参谋作后勤,为家庭出一份力,不是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h3> <h3>儿子在大城市读书就业,娶妻生子,家中后继有人,含孙弄饴,邦敎养护,不遗余力。</h3> <h3>人口的增加,小房子就显得拥挤,暂时挤两年还可以,必须置房以改善租住条件。看地段、看楼盘、搞装修、搬新居。</h3> <h3>四年的托幼班,六年的小学,其间风雨接送。孙辈眼窜着一天天长大,从幼儿变成了少年。这中间倾注了父母、老師和奶奶爷爷的多少心血和操劳。</h3> <h3>事物总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青少年在变化中要教育他上进,要引领他学会做人的道理。</h3> <h3>对老年人是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既照顾子女又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参加社交党组活动,加入体协,结识新朋友,学拳健身,合理安排。</h3> <h3>年轻人在大城市拼博,工作是比较艰辛,下班摸黑才能归家。</h3> <h3>没有父母照料,手脚勤快,对生活会合理安排的子女会好一点。而对不会自理的人来说,就会手忙脚乱、互向埋怨。</h3> <h3>有的父母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带病坚持,服务于子女,目的是希望小家庭和睦相处。</h3> <h3>作为父母身体健康的,是应该多邦邦子女,使他们后顾无忧,全心工作。成千上万父母作了“随子女家属"奔赴各个城市,成了保育员、采購员、炊事员、保洁员。</h3> <h3>随着年岁增长子女已经在体谅父母的困难。凡自己可以安排做好的事情,尽量多动手,逐渐减轻父母负担。现在不像是十多年之前的父母了。</h3><h3><br></h3> <h3>父母在这十数年里,从一个"准老头"已经变成一个真老头。从头发花白,到滿头银丝。</h3> <h3>从无病少病到多种疾病缠身,吃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医疗费逐年上升,身体大不如前。</h3> <h3>中青代压力是比较大,教育子女责无旁贷,望子成龙既要经济又要精力。希望子女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又要在众多学科中掌握知识。</h3> <h3>让我们携起手来,尊老爱幼。为了美好的生活,各尽所能,筑起一座美丽幸福的家园</h3> <h3>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h3><h3>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h3><h3>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h3> <h3>2017年12月2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