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芳华一一

张菂

<h3>昨天傍晚,我和莫老师一起走进影院,观看了时下最火爆的影片《芳华》。</h3><h3>《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h3><h3>电影结束,「送别」的旋律一起,掌声就不约而同地响起来。说真的,在我为数不多的观影体验中,这还是很少见的。提到「芳华」所在的那个年代,一瞬间便能想到那个年代的社会境况,那么个年头的人和事,一切是那么纯粹而自然,就像电影展示给我们的那样。我在想,我虽然也出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但是庆幸自己没有影片讲述的那么几个主角命运之不幸,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时至今日,可每个人的都的的确确会有那么一段日后回想起来忍不住暗自发笑的岁月,我们称之为芳华。我一直认为「青春」不应该是一个有着鲜明节点的过程,而是一种状态。所以当我看完电影回到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仍是影片中的一个个人与事的情节。最佩服的是终于有一部电影能把中越战争这件事搬到银幕上了,感谢《芳华》。</h3><h3>其实呢,当我看完电影久久不能平复,心里也特别沉重啊。有人说没太看懂电影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我仍然有太多的感动,我觉得,青春和岁月这种东西啊,本来也说不太清的。然而呢,只要有岁月可回首,不管它是怎样的,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愿得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h3><h3>看了冯导的《芳华》,我昨晚上至今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想想,不只是那即将逝去芳华的那一代,不止是那个已然陌生的文工团,每一个有过成长的青春,都会从其中找到影子!曾几何时,也曾象片中的刘峰,努力做个品学兼优的好人,曾几何时,也同何小萍一样,有过青年时代的被欺负的际遇而想重新找回尊严,又曾几时一一</h3><h3>芳华这是一部厚重的电影,看完芳华,心中满是叹息,久久难以自拔一一仿佛自己也成了剧中人,又因为是曾经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直沉浸在了那段岁月中。芳华之时,我们有着无限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幻想与期待。我们都在努力争取着自己所自信认为是"正确"的目标,却往往忽视了她人的善良与心意。而当我们走到最后,回首满是遗憾,而人生芳华已逝。青春是一首壮歌,因为那是我们最好的时光;青春同时也是一曲悲歌,曾经的遗憾难以弥补却又难以割舍,不得不背负着继续前行。</h3> <h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葱岁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芬芳年华。"我的年龄恰如《芳华》电影里面的人是同一代人,五十年代的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正是我们的青春期,我们的青春年华正值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巨大变化之中,我们同样经历了一九七六年的中国领导人三棵大树倒下即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相继逝世,以及同年的唐山大地震和粉碎"四人帮",七七年的恢复高考,七九年末至八〇年初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等等重大事件的发生。</h3><h3>而我本人一九七六年三月下乡插队,我的知青岁月有别于《芳华》电影里的这一拨人,我七六年知青下乡务农去,而他们却走进部队文工团生活。所以说,我的青葱岁月正好赶上国家之承上启下、之巨变年代。我的芳华,正值影片中所讲述的那个年代。</h3><h3>芳华一一我的芳华。</h3> <h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也已经是快到花甲的人了,岁月如歌,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了,存下一些过去的影像了,更要珍藏好我的芳华影像与记忆。</h3><h3>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套哲学,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境,构成整个人生多彩多姿的心路历程。</h3><h3>生活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想抒写幸福快乐,为幸福奔波,为快乐努力。而多变的风尘常常把我们推向漩涡,很多时候更是身不由己,随风尘辗转 。</h3><h3>时至今日,所有的美好成了回忆,清晰的画面只有在梦里出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不曾遗忘,也不愿提及,随岁月的流失散落在风尘的一角,成为一种忧伤或暖心的过去。有苦有甜,亦喜亦悲,笑对人生,活得坦然,且行且珍惜。</h3><h3>我的芳华,我的青葱岁月之影像,我的青春年华之心路历程,特汇集了我的芳华之照片,并编写此美篇,以作纪念。</h3><h3>谨以此美篇记录我的自己的芳华一一17岁至35岁,并与之大家一起分享。</h3> <h3>1976年1月,中学毕业号称"五兄弟"留影。</h3> <h3>这是我的当年下乡插队通知书。</h3> <h3>1976年,17岁的我,知青下乡第一年的我。</h3> <h3>这张照片是我1976.3-1980.8,四年半时间在庄行东风三大队知青下乡插队,与大队民兵营长及大队会计三人在庄行英雄烈士纪念碑前留影。(拍摄时间是1977年4月清明扫墓后的留影,当时我年仅18岁,这一张照片也是我在知青下乡插队期间留下的唯一影像。)</h3> <h3>1978年,这是在苏州古城游玩时的照片。</h3> <h3>这左面二张照片是我当年在水利局工作时的同事。</h3> <h3>这是我当年带领部分水利局团员去上海体育馆观看比赛及活动时的留影。</h3> <h3>这一张张发黄了的老照片,是我高中毕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十七岁至三十五岁期间的老照片。一张张照片的故事,今日梳理一下抒发一下情感的寄托,往事随风飘散,但照片依旧留存着故事的痕迹,我的芳华依旧印记在我的影像之中。</h3> <h3>1982-1983我借调在奉贤公安局治安科工作时的留影。我曾径当了一年半的警察叔叔。</h3> <h3>1981-1987,我在奉贤水利局机关工作。</h3> <h3>1981年,在局机关宿舍里留影。</h3> <h3>1980年春节期间,得到消息当年七八月开始知青要全部离开农村上调单位去工作了,我趁知青上调前夕即春节起一个半月去走亲戚,一路上去了铜陵过春节,节后又去了黄山、芜湖、马鞍山、南京、苏州等地。这张照片是我与当时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作的姨夫,一起从他家马鞍山出来到南京游玩二天时,在南京长江大桥的留影。</h3> <h3>1981-1987在奉贤水利局政工科工作,我和局党委副书记老张以及党委委员局政工科科长老顾在一起研讨工作时的留影(照片为82年拍摄于我的办公室)</h3> <h3>我82和83借调在区公安局工作时与治安科警察们一起留影。</h3> <h3>1983年兼任局劳动安全干部时参加区劳动局举办的局级安全干部培训班留影。</h3> <h3>1984年我参加区总工会代表大会时的留影。</h3> <h3>1985参加上海市人事局组织的机关干部赴杭州屏风山干部疗养院疗养时的留影。</h3> <h3>1985年五四青年节,我带队一部分共青团员30多人,组织他们去无锡游玩活动。那一年那五四节那一次旅游活动,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令人难忘的一次挺有意义的活动。</h3><h3>我当年在水利局任团委书记(81年~87年整整7年在局机关从事团工作),在当时条件下团员青年要外出活动且要去外省市组织活动,难度很大而我要化极大的精力并要得到局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方才能成行,而这一次终于成行无锡五四节活动,据此,说这一次是难忘的有意义的活动豪不夸张。</h3> <h3>1985年我和一部分局基层单位团支部书记无锡锡惠公园留影。</h3> <h3>1985年我在任局工会副主席时跟随奉贤区总工会代表团去浙江温州考察活动中留影。</h3> <h3>1985年,我参加称英同学婚礼时与同学们的留影。</h3> <h3>1986年"五一劳动节",我结婚那天与部分同学留影。</h3> <h3>1986年7月,我和一部分局基层单位团支部书记及局党委俞副书记(中间一位)在上海金山海滩活动留影。</h3> <h3>我与部分团员青年一起外出活动留影。</h3> <h3>1982-1990我兼职任奉贤水利局工会副主席期间组织每年一届的局级象期比赛时的留影。</h3> <h3>1987年跟随局组织的赴北京参加全国农展会时的留影。</h3> <h3>1988年我在水利工程总公司与科队长以上中层干部一起留影。</h3> <h3>1988年4月,"十一帮"电大毕业论文考察行,留影于贵州黄果树瀑布。1988,黔渝川陕考察行,一共11人,8男3女,历时17天,从祖国的西南至西北,横跨四省市,重点考察了四大省会,14个历史、人文旅游景点。</h3> <h3>1985-1988三年在上海电大奉贤分校半脱产学习,党政班同学留影。</h3> <h3>1988年参加局党政领导学习班赴浙江嘉兴南湖时的留影。</h3> <h3>1991年局里新组建一个水利建设总公司,我参与筹建并被局党委任命新公司党支书记,老姚被任命总经理,这是我与他俩在区党校参加培训班时的留影。</h3> <h3>1990年随局云南旅游团一起去了西双版纳旅游胜地民族村留影。</h3> <h3>1991年随着局赴缅䓒考察旅游时的留影。</h3> <h3>1992年二度去云南昆明大理丽江旅游,我和少数民族小女孩们一起玩耍留影。</h3> <h3>1993年我随局赴广西北海考察旅游时与随行人员的留影。</h3> <h3>1998年我和我公司的同事在深圳旅游时的留影。</h3> <h3>在江苏无锡锡惠公园。</h3> <h3>在苏州虎丘塔留影。</h3> <h3>在苏州狮子林公园。</h3> <h3>1987-1989我在奉贤水利工程公司任职工会主席时的留影。</h3> <h3>在江苏常州沙家浜风景区。</h3> <h3>在扬州瘦西湖游船上。</h3> <h3>在北京䢻和园公园。</h3> <h3>在北京亚运村广场。</h3> <h3>在上海松江方塔。</h3> <h3>在浙江嘉兴南湖。</h3> <h3>在江苏扬州瘦西湖。</h3> <h3>在浙江绍兴咸亨酒店。</h3> <h3>在江苏苏州虎丘山。</h3> <h3>在江苏宜兴水帘山洞。</h3> <h3>在浙江杭州灵隐寺。</h3> <h3>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h3> <h3>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h3> <h3>在重庆八路军驻扎纪念会址。</h3> <h3>在重庆渣子洞历史陈列展览馆。</h3> <h3>在贵州贵阳黄果树瀑布景区。</h3> <h3>在珠海参加展览会。</h3> <h3>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h3> <h3>在海南琼海、万宁、三亚旅游。</h3> <h3>在广西北海旅游。</h3> <h3>在云南昆明旅游。</h3> <h3>在上海人民广场。</h3> <h3>在浙江绍兴。</h3> <h3>1983-1990我曾随任职的水利局考察团先后三次去北京农展馆参加展览活动。</h3> <h3>一九八五年八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入党宣誓仪式留影。</h3> <h3>在七一建党节活动中。</h3> <h3>芳华之岁月影像一一我和莫老师。</h3><h3>1982年9月12日,我恋爱了,我恋上了莫老师。那年我24岁,她21岁,那年九月新学期开学了,莫老师刚刚从上海幼儿师范毕业分配到奉贤解放路幼儿园上班当幼儿园教师,我母亲托这个幼儿园园长施老师帮助牵线,就这样吧,在施老师的引导和我父母的主张促成了我和莫老师的约会恋爱婚姻。</h3> <h3>这张照片是我跟莫老师初次见面后的第一张照片留影,从此二人便定格在一起,影形相随。</h3> <h3>这张照片是我跟莫老师初次见面后的第三天我去幼儿园约会她,在她的班级里谈恋爱时的留影。</h3> <h3>这张照片是我和莫老师一起去闵行老公园约会谈朋友时的留影。闵行老公园即叫红园,这里也就从此成了我们的恋爱常去的地方。</h3> <h3>因为那几年我爸妈家住在西渡,与老闵行一江之隔,每到礼拜天了逢休息日了或者是寒暑假了,我和莫老师便会相约一起去老闵行逛街游园。(直至我与莫老师结婚后。我爸妈才搬家去老闵行一号路新村居住)</h3> <h3>这是我和莫老师在谈朋友时,在我爸妈家留影。</h3> <h3>这是我们二人一起去上海体育馆观看女排大奖赛时在广场上的留影。</h3> <h3>我结婚了!</h3> <h3>198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我和莫老师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我和她经过了四年的恋爱,终于开花结果啦么么哒,五月一日为我们的结婚日。</h3> <h3>这一天,幸福的时刻来了到了,父母极尽所能也为我们的婚事操心了尽力了,在我工作单位的水利局食堂及大会议室大办了25桌酒席,这在当时来说也是比较有一点规模了,那年代时兴借单位食堂办酒席,因那个时候大酒店很少很少。</h3> <h3>婚后第三天我俩一起去上海市里兜兜逛逛,拍拍照片。说起来呢,我和莫老师当时或者至今都没有去照相馆拍过正式的结婚照或是婚纱照之类的,风景照片到是拍摄了一些,留作纪念。</h3> <h3>1987年8月9日,我有儿子啦,我当上爸爸了!</h3> <h3>父子俩在公园</h3> <h3>父子俩在国旗下留影</h3> <h3>一家人参加表妹的婚礼</h3> <h3>一家人在闵行公园</h3> <h3>父子俩在上海外滩</h3> <h3>这是我和莫老师在儿子十岁那年即1997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北京七天跟团旅游。</h3> <h3>儿子十岁,我们一家三口去北京跟团旅游七天。</h3> <h3>六一儿童节,我们一家子三人参加儿童节亲子活动,苏州乐园和无锡影视城二地二日游。</h3> <h3>一家人带着干女儿一起在周庄古镇</h3> <h3>一家三口行走在家门边上的古华公园。</h3><h3><br /></h3><h3>世上有朵美丽的花</h3><h3>那是青春吐芳华</h3><h3>铮铮硬骨绽花开</h3><h3>漓漓鲜血染红它</h3><h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影片《芳华》主题曲仍然回荡在我的耳边。</h3><h3>岁月悠悠,芳华永驻。</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