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原创《论从众》

张华

<h3>  论从众</h3> <h3>  </h3><div> 从众是社会学概念,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行为等方面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当个体接受一个社会角色或屈服于一种社会规范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从众于社会期望,从众于社会规范化的影响力。</div><div> </div> <h3><br></h3><div> </div><div> 从众, 不论从法、从德、从规则,从的都是社会规范化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个体希望被接纳、被支持。在群居社会中,个体需要以从众方式来适应未来的世界,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民俗、统一的信仰等,便于群体交流与互动。无论真从众、假从众亦或权宜从众,都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让社会有序化,进而达成一致性、共同性发展。</div><div> </div> <h3><br></h3><div> </div><div> 从众,不论顺从、服从,还是屈从,均来自外在力量的奖励或惩罚,由此可见,从众源自外在力量的影响,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是自身观点,而是文化创造权威性的社会规范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价值观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群体对个体从众的影响力是贯穿个体的整个人生。</div><div> </div> <h3><br></h3><div> 从众,有利于建立同一文化的价值观,对所属群体培养认同感,使群体成为个体行为的参照系,并内化于心。</div><div> </div> <h3><br></h3><div> 从众,有利于寻找榜样,便于模仿、复制,从而校正偏离,进而不站错队。偏离群体便会被排斥,缺乏安全感。任何群体均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及对偏离的惩罚机制,偏离的高昂代价会迫使人们支持不喜欢的事物,压制自己反对性意见。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波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犹太人达600万之多,如此血腥并不能说明所有参与大屠杀的士兵都缺乏人性,而是被迫从众所造成的集体盲思与集体极化。</div><div> </div> <h3><br></h3><div> 从众,有利于凝聚集体,个体在群居社会中既有责权又有义务,个体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职责与义务的自我要求, 如自觉纳税、自愿入伍等。</div><div> </div> <h3><br></h3><div> 在群居社会中,为达成社会的有序化,制度化是集体从众的模式,少数服从多数为民主,多数服从少数是强权政治,是从众的众从模式,不论从法从德从规则,都是遵从自己所处的社会规范,从众于主流社会的影响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