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了 我没变

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我变了 我没变</font></b></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div><div>&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b04fbb">---谈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给我带来的改变</font></div><div><font color="#b04fbb">&nbsp;</font></div><div><br></div> <h3>  我挺认同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通过参加张文质先生、黄爱华老师主办的2017年第一届“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指导师的培训,使我不仅收获了好导师,同时也收获了好同伴,我感觉无比幸运!张文质教授对生命化教育的解读、黄爱华老师对大问题教学的指导,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伴们的共同探讨与交流,无不给我带来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我想用六个字来谈谈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我变了,我没变! </h3> <h3><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一篇:我变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 <h3>&nbsp;</h3><div><b>一、教育思想更清晰——教育是对生命的成全</b></div><div>&nbsp; 张文质先生在题为《寻找教育变革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十五年》的讲座中指出:“教育是对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是‘人’的教育”,言简意赅却直指教育本质。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教育是人的教育,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最核心的东西。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虽然问题也很多,但大多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学生看似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堂看着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却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学生就这样被老师牵着鼻子一步一步地走,孩子们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意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想这也是教育的失败!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呢?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明白了——他一定是一位能在课堂上刺激学生多层次多维度思考,背后的目标不是得到答案,而是启迪思维的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沷沷的生命,所以我们需要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去完成成全生命这一使命。</div><div><br></div> <h3>&nbsp;</h3><div>&nbsp;</div><div><b>二、教学思路更清晰——问题让学习发生</b></div><div>&nbsp;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大问题”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让课堂成为学习共同体,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生命获得成长的教学模式,我如获至宝。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大问题教学呢?通过培训,使我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关键是要做到“三看一测”。</div><div>1、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路径</div><div> 每一节课它都有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要把这些问题清晰地拎出来,教师就必须认真的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导出学生问题的问题,并让有问题的孩子始终保持有问题”。这个核心是“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名导演,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学生渐入佳境,甚至误导学生掉入陷阱”,然后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提出自己的思考。</div><div>2、看有效思维的时间长度</div><div>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和深度,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产生思维的持续力,不能将学生带入思维的深水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因此,当问题提出以后,我们并不需要事事都为学生准备周全,让孩子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动手实践学习,而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给出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猜想、研究、验证、反思等有序思维,自主得出数学知识的结论,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生命自觉的方式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始终高涨,也只有只有的教学活动才能着力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课堂变成学生有效思维的天堂,让课堂不断爆发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弥漫着有效思维的文化氛围。</div><div>3、看师生深度对话的效度</div><div>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而对话是互动的载体。而在我们的课堂中,类似于“对不对?”“懂了吗?”......这样肤浅的、无效的问题已十分泛滥,学生对这样的物体无需思考就能作答。那什么样的对话才是深度对话呢?我想,有深度的对话一定是直指师生情感,并且关乎学科本质,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对话。师生深度对话应建立在教师“用心倾听、换位思考、及时判断、主动回应”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俯下身子与孩子进行深度对话。</div><div>4、检测课堂核心问题解决的情况</div><div> 学习问题的解决情况是检测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标准,问题是否解决?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练习题进行检测,并在有需要时指导学生“回头看”,即是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结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从新的角度、更深层次、更全面地思考各自的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div><div><br></div> <h3><b>三、教学准备更具体——“三画一微”备好课</b></h3><div> 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问题的设置,都要求教师在课前,深钻教材,吃透文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此次培训中,黄爱华老师提出了教师在课前要做到“三画一微”, “三画”指“画课堂教学知识结构图、画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画课堂板书”,“一微”指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做微格研修。黄老师手把手地教老师们画图、做微格研修,每一次都是以先讲解示范再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导老师们在思考与行动中先学后做,带领大家在实际操作中习得了带的走的能力。这些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准备工作提供了能量宝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二篇:我没变</b></div> <h3>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见......”正如歌里所唱,我做了那么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不变的是对教育的初心----孩子的幸福成长。</h3><div> 求变可能是一个漫长的,甚至带有痛楚的过程,但我坚信自己的求变的动力就是那颗对教育始终不变的初心!</div><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