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西关

过客

2004年,复建于老城区西门口街的丽景门全面竣工,投入使用,虽说商业味浓了些,到也气势磅礴,巍峨雄壮,自成景观。此后,丽景门成洛阳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到洛阳城”之说。<br><br>  丽景门,乃老洛阳城西门,初称丽京门,原为唐西苑西门名,被明清洛阳城西门沿用,几经毁建重修,不同时期别称很多,于2007年11月14日规范定名丽景门,意日光明丽之门。丽景门景区包括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基本因袭旧制,在今金业路以东、西大街以西,北接中州路,南连马市街。老西门口街遂不存在。<br><br> 新丽景城门楼分四层,内设天后宫、九龙殿、贤良庙、观音阁、城隍庙等,青砖灰瓦、古朴厚重,对河洛文化、洛阳历史多有展示。楼门最高层有十三根描金龙柱,象征建都洛阳的十三个王朝。登斯楼,高处极目,南远望龙门山色,近看洛浦秋风,北眺邙山霞光,东俯视仿古街,古城风貌一览无余,抚今悼昔,悠哉美哉。 <h3>  资料显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洛阳其他城门陆续被破,唯西门迭攻不克,最后所以失守和被解放,前因守军突围撤离,后因蒋军被围自动投降,城西门之坚固由此可见。1945年,日寇投降仪式由城西门见证,荣光占尽。</h3><br> 今丽景桥,古为吊桥,原址有著名的桥上桥。志载,明洪武六年,安远将军陆龄见西门外城壕上的三孔桥年久淤塞,不堪使用,即在桥上复建新桥,是为“桥上桥”。后此桥屡经修葺,解放后尚能通汽车,1950年改建,1964年扩建,1981年维修,一直称西关桥,2002年复建丽景门再修时改名。护城河本系人工掘壕,引水覆之,今顺借中州渠也顺理成章。<br><br><h3> 丽景门外西至定鼎路,南达滨河北路,北延道南路,另加煤土坑,该区域为西关。解放前,西关域内一片农田,荒漠一片,解放后工厂店铺林立,旧貌换了新颜。解放初,洛阳市政府所辖的西关或单独为六区,或与南关一起分别为三区、五区,1958年8月22日,老城区人民公社化,西关为下辖的三个分社之一,地位一直相当重要。 </h3> <h3> 西关过去作为洛阳的建筑材料市场, 名闻遐迩,并成就了许多商家,其中梁家是大富豪,代表人物梁鸿涛,生财有道,人送雅号梁财神,有西关第一富商之称。其时,梁家在西大街有杂货庄,南大街有 “松盛恒”百货店等,后来梁家在桑园街广置房产,楼院豪华,几占街半,目前梁家后人仍有在桑园街居住。</h3><div><br></div><h3> 解放前后,西关又长期作为洛阳的交运枢纽,显赫一时。除了历史形成,更赖于解放后洛阳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市内公交站均始建西关。2011年7月,在西关的洛阳一运、二运和洛阳市运三家骨干运输企业,强强联合,整合为洛阳交运集团,实力大增。其实,西关的街道也十分悠久,来历颇多。</h3><div><br></div><h3> 盐店口街,东邻马市街,西至豫通街,原长约225米,宽约5米 ,因修金业路,被一分为二,东边仅剩跨中州渠的盐店口桥及桥东桥西两边很短一部分 ,原为城西的大土沟,因交易食盐得名。</h3> 明清时,此沟多设盐店,盐商也多来自山陕两省,并逐渐形成批发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一时商户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运繁忙兴旺。后有人迁居在此,就势于土沟两边耕种,土沟也渐渐成了街道,盐店口街的叫法便应运而生。<div><br></div><div><h3> 民国初年,洛潼铁路建成通车,部分盐号迁往洛阳火车站(今洛阳东站),盐市地位仍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食盐专营,盐店口的食盐市场才完成历史使命。</h3><br><h3> 由于盐店口街出自大土沟,沟两边的房屋自然高于沟底的街道,最大落差1米多,暴雨每每变沟成河,虽多次整修,却屡被冲毁,街上泥泞经年累月,人们穿胶鞋成习惯是常态,苦不堪言。2002年,该街被彻底修垫平整后,街上百姓兴高采烈,如过节样。过去盐店口桥东有大坑, 是西门口街物资回收公司的仓库,绝对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单位,却被老百姓唤作"破烂业",似有轻意,可知道青年宫对面曾经鼎鼎大名的寄卖店也是其旗下单位呢。</h3></div> 豫通街,旧称官天大道,因有洛阳县城隍庙,又叫县城隍庙街, 1931年改名,也分作豫通西街、豫通东街。街上的县城隍庙日军侵占时被作特务机关,如今为豫通街小学,殿宇虽已损毁,但也物尽其用。<br><br>  豫通街东接盐店口街,西连五贤街,长600米,宽5米 ,系新生村委所在地。豫通街北,东连黄梅路部分的,曾称豫通新街,又叫豫通北街,长240米,均宽3.5米 ,系居民区。豫通街南,东通盐店口街,南临中州渠,西接五贤街,为豫通南街,长640余米,宽3余米 ,亦系居民区。<br><br>  豫通街上多小商小贩小店和外来务工人员,网上风传为艳遇之街,倒也未必见真,解放前有我党活动倒是千真万确。1930年春,中共洛阳县委曾于该街12号、党员王宏道家设油印机,印刷文件和宣传品,号召宣传革命。 五贤街,清代有五夫子祠堂,而夫子多贤达,故名。1927年,该街曾改名五权街,后复归原名,多居民区,东连豫通街,西至定鼎南路,长394米,宽5米 ,街名有推崇先贤圣哲之意。<div><br></div><div><h3> 五贤者,人说是宋代大儒周敦颐、邵雍、二程、范仲淹和明代学者尤西川,也有说是邵雍、程颢、程颐、朱熹、尤西川。</h3><h3><br></h3><h3> 五贤祠后来被毁,但横架在中州渠上的五贤桥却在,街上还有周公庙。</h3></div> <h3></h3><h3> 洛阳周公庙,与陕西岐山、山东曲阜周公庙并列国内三大,始自隋未唐初,系王世充为纪念周公姬旦,于公元617年9月在应天门东设建,唐明清多修葺,旧貌基本保持。</h3><h3><br></h3><h3> 1916年8月,省立河洛师范学校、翌年改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设周公庙10余年,后四处迁移,逐渐演变为今洛阳师范学院。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曾修,并将考试院设庙里。是年,孟津名士郭芳五、尤士奇创办的洛阳孤儿院移周公庙,改名行都慈幼院,并编有雕刻、制椅、制毯、印刷、纺织等各种生产技能组,先后收容流浪孤儿数百名,以半工半读形式培养了大量人才。</h3><br><h3> 1934年秋,国民党将周公庙西辟为洛京公园,并在庙里成立“中原社会民众教育馆"开展反共宣传。</h3><div><h3></h3></div> <h3>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芳五又与辛亥元老张钫等人利用行都慈幼院印刷厂,创办《行都日报》,后中共党员李续刚、周肇湖分任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其时,中共豫西特委、洛阳县委负责同志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鼓舞士气,扩大党的影响。</h3><h3><br></h3><h3> 日本投降后,蒋军洛阳警备司令部设周公庙。</h3><h3><br></h3><h3> 洛阳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6月修缮了周公庙。1950年12月,市文教局对周公庙碑林普查编号。1955年,市政府拨专款再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周公庙坐北面南,正门对五贤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先祖堂及东、西廊房,凡664平方米,浓墨重彩地讴歌了周公辅成王、营洛邑和制礼作乐等丰功伟绩。<br><br>  1956年,周公庙被辟为洛阳青少年宫,里边的游泳池是少时除河滩外最高级的游泳地方,记忆也最深。1972年以来,市电台、电视台、广播局先后设于庙内。现在周公庙多用于寻根问祖、祭祀朝圣庆典。 <br><br>  盐店口街与豫通街、五贤街自东向西直线连起,计长1219米,前身是著名的洛潼公路起始部分,曾经是西出洛阳城往现在的西工、涧西去的唯一官道。古时,东起洛阳西至潼关,蜿蜒数百里的险峻路段,称崤函古道,曾经名扬四海。 <h3>  潼关设于东汉末,隋唐曾南移北迁,明清民国后因袭,名称有异行制不变,因处黄河渡口,居晋陕豫三省要冲,号三秦之钥,直扼长安至洛阳驿道,成关以来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而洛阳又是天下之中,南来北往东进西去的客商多会于此,因九省通衢闻名,地位非常重要。</h3><div><div><br></div><h3> 据考证,洛潼公路成形于明代,时有简易石拱桥一座,在今中州桥南50米处,名七里桥,桥长126.8米。1955年12月25日,中州桥建成通车后,下游的七里桥仍然沿用,后拆除。</h3><div><br></div><h3> 所谓七里者,一说洛阳城西距此七里,另说曹魏时把涧河引向东,穿瀍河至汉魏金墉城,隋杨素营洛,将涧河从今之西小屯一带改道向南直接入洛河,此段人工河共七里,谓之“七里河"。附近有村因河名。</h3></div> 过去,洛阳西去的所有客商自盐店口穿五贤街,经今凯旋路不远,再折北向西,跨七里桥过涧河,沿与今中州西路大致平行的路线到谷水,经新安走潼关去西安。<div><br></div><div><h3> 1901年10月27日,在避过八国联军之乱,从西安返京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沿洛潼公路进洛阳入住,兴师动众前后八天,耗银3万余两。也许印象太深刻,后来慈禧还动过迁都洛阳的心思呢。</h3><br><h3> 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水后,逃荒要饭的、躲难的,"跑老日”的各色人等拖家带口,成群结队沿此路过洛阳向西、络绎不绝。后来通了中州路,310国道也全线贯通,洛潼公路遂成历史名词。</h3></div> <h3>  民国时,尚有一条南线的洛潼公路,由于存在时间短,可能不为众人知。南洛潼公路建于1934年8月,自洛阳经宜阳、洛宁,翻卢氏、越铁岭,经杜关、官道口,过南天门抵灵宝,西达潼关。该路由于等级甚低,中间还需涉水,不久即废。</h3><h3><br></h3><h3> 周公路,东起黄梅路,西至定鼎南路,长632米,宽8.5米 ,因南有周公庙而名,解放前系城外主道,1956年随周公庙改洛阳青少年宫,也叫青少年宫路,1958年大跃进时代曾命名新马路,1967年更名为岳阳路,1981年7月定名周公路。</h3><div><br></div><h3> 1985年4月13日,周公路自西向东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4米的全封闭农贸市场 ,主营农副产品,兼有饮食、手工、服务等。时因伊川、嵩县、汝阳等郊县南入洛阳市区必经,一时商户、顾客纷至沓来,生意大火。后根据城建需要,农贸市场已移至临近黄梅路的三角地带,规模小了些,但一直与原爱心量贩现大张超市比邻,商品互补,反也相得益彰。</h3> 周公路上较大单位时有市豫剧团、曲剧团、文管会、科考所洛阳工作站、市运公司、市汽车修配厂等,颇具影响。其中市运公司始建于1961年,是一家国有专业运输企业,主营货物运输,兼营客运出租等。文管会、科考站,望名知意,行业令人肃然起敬。<br><br> 市豫剧团,前身是商丘专区豫剧一团,1956年迁洛,后为洛阳豫剧一团,1965年合并了洛阳豫剧二团、青豫团改现名,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1958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闻名全国。市曲剧团,解放初称农民曲剧社,1956年命名,主要剧目有《洛阳桥》等。<br><br>  周公路与火锅店颇有渊源,先有“顺天肥牛"、后有“宽窄巷子"、"丰盛斋”,相比前两个外阜品牌,后一个本地特色涮羊肉定位准确,口味大众,生意要好得多,提前预定、翻台是惯例。 <h3>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定鼎路,修于1956年,因东有周公庙,取大殿“定鼎堂”之名,1966年“文革”期间,改叫联盟路,1976年恢复原名。定鼎路与市区主干“中州路”交汇地方被定为“洛阳零公里处”,是各高速公路到洛阳的中心坐标点。中州路南的叫定鼎南路,北的曰定鼎北路。</span></h3><div><br></div><h3> 定鼎南路,北起中州中路,南至洛阳桥头,全长1429米,与九都路交汇地方有1995年建成的定鼎立交桥。定鼎北路,南连中州中路,北至道南路,原长851米,宽12米。区划后,定鼎北路继续往北延,自2006年建的定鼎大桥过道南路、跨陇海铁路、春都路,穿状元红路、魏紫路,隔310国道与洛吉快速通道对望。</h3><h3><br></h3><h3> 以定鼎路中心线为界,西属西工,东属老城西关。</h3> 定鼎南路12号原有隶属市饮食公司的洛浦酒楼,计划经济时风光一时。<br><br>  1990年代中期,洛浦酒楼最早引入郑州“合记烩面",时称天下第一面,颇聚人气。该烩面汤鲜味美,特点是一碗一根面,一次因与人分食一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是算领教。<br><br>  洛浦酒楼东北角开窗经营的“李记卤肉",滋味纯正,肥而不腻,夹馍最好,下酒总咸了些。洛浦酒楼消失后,"李记卤肉”在西门口出过推车,后不久在金业路先东后西开店经营,万安街也有分店,生意一直不错。<br> <div><br><h3>  因赞助过“梨园春"、"河洛戏苑",定鼎南路周公路口的李刚"鼎大西服"也让人注目。</h3></div><div><br></div><div><h3> 定鼎南路五贤街南,原有金泰成灯饰广场,是知名的专业灯具批发兼零售市场,因修定鼎广场搬离。再往南是钢材市场,规模很大,曾经是辐射周边的行业巨无霸,有稳固的客户群体,似乎坚守了老西关建材市场的名分。目前,钢材市场已整体搬310国道后洞村附近,周边多建高楼,有“一起捞”和大融合酒店,大体归入中档消费。</h3><br><h3> 定鼎北路时有市果品批发站,市百货批发站、市五金交电批发站,是洛阳人过事儿常去的地方,尤其是逢年过节,买烟酒买饮料买糖果买罐头等等,人山人海,经久不散。目前该路有洛阳名吃马杰山牛肉汤分店,虽可满足西边食客少跑路,滋味却差强人意。</h3></div> <h3>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史载大禹治水为王,分天下为九州,再铸九鼎,视为国宝。商灭夏,迁九鼎至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周武王复灭商,欲将九鼎经洛阳回运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但大鼎到洛后生根不动,想方设法西移不成,以为神,乃有定鼎洛阳之意。未及实施,武王病故,其子成王继位,在叔父周公辅助下,营洛邑,告天下,定鼎郏鄏,是为成周,镐京为宗周。后此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象征、国家存亡的标志。</span></h3><div><br></div><h3> 因洛阳处九州之中,地理优越,土地肥沃,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遂成各诸侯争夺目标,取天下、争霸主,先要问鼎中原,由此也衍生了楚庄王问鼎、齐宣王求鼎、秦武王举鼎、秦昭王迁鼎等一系列“鼎”故事,进而延伸出“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语。但遗憾的是周被秦灭,夏鼎自秦始皇后下落不明。</h3><div><br></div><h3> 1994年4月,洛阳在西关花坛新修33米高九龙鼎,分别代表建都洛邑的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9朝。该鼎由汉白玉护栏围起,护栏两侧分别镶嵌着太极河图,主体为花岗岩雕塑,有九龙盘旋于岩体,端顶置1:1比例仿制的西周兽面纹方鼎,俗称“洛阳鼎”。该原鼎高36cm,长33cm,口宽25cm, 1977年洛阳北窑出土,现珍藏于洛阳博物馆。</h3> <h3>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延修九都东路时,已考证洛阳还有夏、商、西周、武周都洛,实乃十三朝古都,当时媒体也发起九都路如何改名的群体讨论,街谈巷论热议一时,最后权威一句九乃最大数,有象征意义,不改作罢。</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如今,西关九龙鼎已成为洛阳的地标之一。</span></h3><h3><br></h3><h3> 中州中路,1955年开始分段整修,于1957年基本定型,西起七里河中州桥,东达西关花坛,全长5000米,宽26米,中间快车道宽14米,两侧慢车道各宽6米,其中西关段至定鼎路长1039米。为联通主干道,1957年还在西关花坛东中州渠上,建桥一座,是为新西关桥,1985年又维修重建,长16米,宽40米,分快慢车道和人行道,翌年竣工后更名“丽景桥”,2002年复建丽景门时,让名于丽景门前桥,复为西关桥。</h3><h3><br></h3><h3> 中州中路上密集分布了市一运公司、洛阳建筑机械厂、洛阳市东声广播器材厂、洛阳市呢绒服装厂、洛阳市风动工具厂、洛阳市印刷厂、洛阳市公交总公司等大单位。</h3> 洛阳建机厂,1904年始建于上海,1954年内迁洛阳,临近今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地下文物颇多,1962年冬厂门口基建还挖出隋石狮一件。<h3><br></h3><h3> 建机厂的“洛阳”牌压路机质量过硬,非常抢手,过去有谁整一台批条,净得佣金一万的传闻,当不是空穴来风。“洛阳”牌压路机至今不仅覆盖全国各地,已行销107个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h3><div><br></div><h3> 建机厂并入第一拖拉机厂后,称一拖(洛阳)建筑机械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国机(洛阳)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搬进洛阳产业园。</h3> <h3>  原建机厂址拟计划利用旧厂区厂房作为文化元素符号,开发建设集综合文化艺术广场、文化主题酒店、婚礼文化主题公园等服务区为一体的大规模集群化文化产业园。</h3><div><div><br></div><h3> 洛阳市风动工具厂,前身是1956年由三个铁业社合并组成的“洛阳市铁工生产合作社”,1961年9月改现名,是原机械工业部、煤炭部指定的内燃凿岩机等机电设备生产企业,其“龙门牌”落地电扇1983年被评为部优产品,是老洛阳人居家过日子的家庭必备,感情颇深。</h3><div><br></div><h3> 洛阳市印刷厂,前身是新洛阳印刷厂,后改为报社印刷厂,1955年,与由汴迁洛的省第一印刷厂合并,曾经是同行业的龙头企业。</h3></div> <h3>  洛阳市呢绒服装厂,建于1954年,一直在国营集体之间徘徊,主打军干服、中山装,后也涉足西服,以“华羽牌”闻名。1980年代,西服逐渐开始流行,初为外事活动阶层专用,后也常被赶时髦者用作婚礼服,该厂时在靠近今金业路路口有门店,曰“出国人西服”店,名噪一时。</h3><br> 市一运公司,也称地运公司,创建于1948年,为国营单位,前身为"豫西支前司令部洛阳运输站"。另外,洛阳市东声广播器材厂也是建于1951年的老厂。<h3><br></h3><h3> 市公交总公司,前身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站,1954年12月14日成立时只有一台车,三名职工,开辟了洛阳第一条公交线,发自西关,引人注目。后公交总公司翻修时的一次偶然发现,再次惊艳亮眼。</h3> <h3>  中州中路临近定鼎路交叉口北,原为洛阳隋、唐、五代和北宋都城核心区,有唐朝赫赫有名的明堂、天堂遗址,系1986年修建市公交总公司办公大楼时发现,后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于2005年列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包括唐明堂、天堂和宋太极殿等重要建筑遗址,其中复建的天堂、明堂先后于2015年花会前完工、对外开放。</h3><div><br></div><h3>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为举行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的重要场所。明堂古已有之,文字记载为周公在洛邑始建,后各朝多营建,形制与规模有异,是为“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h3><div><br></div><h3> 史载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号“圣神皇帝”,同时改东都为神都、长安为西京,并迁十万户入洛。高宗后期、武周时期,持续加大对洛阳隋都的扩建和增容,并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重要地标,命名为“七天”,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隋唐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突显、更加辉煌壮丽。</h3> 中轴线上“七天”示意图<br><br><h3>  公元688年,武皇一改周礼明堂建在城南的传统,毁隋乾元殿,于旧址筑明堂,也很惊世骇俗。</h3><br><h3> 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明堂高约89米,基底正方约90米X90米。凡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中层十二面寓一天之十二个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为二十四边形法二十四节气,亦为圆盖,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 “万象神宫”。公元696年,明堂被毁后重建,曰“通天宫”。</h3><br><h3> 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开由方到圆的先河,为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李白曾作《明堂赋》,礼赞其美盛至极。</h3> 史料记载,该明堂四次被毁,四次重修,先后九次改名,经安史之乱,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其中薛怀义争宠纵火的一次十分著名。<br><br>  明堂建成后,又北造天堂,安奉大佛,作礼佛堂,又曰通天浮屠,高约120米左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br><br>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又载,“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br> 由于太高,天堂成不久,巨风毁之。后武则天又令复建,“日役万人,采木江陵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那大佛像也大得惊人,小指头能容下数十人。<br><br>  今新天堂,采用覆土保护方式,对遗址进行“还原”,外五层、内九层,寓“九五之尊”,高端大气,重现了昔日洛阳作为华夏帝都、世界之城的恢宏盛景。<br><br>  在天堂、明堂对应的轴线上,有“应天门”,为宫城正门,简称天门,遗址位于今定鼎立交桥北、中州渠周公庙桥上。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应天门,隋、唐初时称“则天门”,睿宗李旦因避母讳而改名,晚唐五代时称“五凤楼”,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李世民取东都时因太奢华而焚,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重建。 </span><br></h3><h3><br> 考古发掘证实,“应天门”形制为北京故宫宫城正门“午门”之最初原型。</h3><h3><br></h3><h3> 1959年修“中州渠”时,应天门主体被破坏,破四旧中,应天门被彻底摧毁。过去在周公庙西北角有应天门部分平面展示,另附文字说明。</h3> <h3>已竣工的应天门主体夜景</h3><h3><br></h3><h3> 如今周公庙西围墙东移甚多,在定鼎路中间,由省六建公司承建的“应天门”遗址展示工程正紧锣密鼓,有望不久重现昔日国门光采。</h3><h3><br></h3><h3> 其实在轴线上,还有一处遗迹,位置在今洛阳桥近侧,名天津桥,现仅剩一孔桥眼,是洛阳著名的八大景之天津晓月的出处。</h3><h3><br></h3><h3> 宋代著名洛阳词人朱敦儒南渡后,曾作鹧鸪天,以天津桥为切入点,怀念家乡。词云:极目江湖水浸云。不堪回首洛阳春。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h3> 黄梅路,北起中州中路,南达豫通街,原长615米,宽6米。该街的原市43中先改洛阳教育学院,后并入洛阳师范学院,目前也仅作家属院。<h3><br></h3><h3> 区划后,黄梅路穿豫通街、原新生村的渠北渠南街、永兴街通到九都路。</h3><div><br></div><h3> 滨河北路修通后,曼哈顿广场和水岸国际南从滨河北路北到九都路有夹巷,也入黄梅路。该路有大单位市二运公司、市审计局及洛阳神都大厦、炖之源酒店、老城区检察院和区税务局(原国税局)等。</h3> 市二运公司,俗称搬运公司,成立于1950年,为集体单位,经历了从架子车、大板车、手摇简易车(以车声为名,俗叫“嗵嗵嗵”)、“南京嘎斯”等发展过程。<div><br></div><h3> 炖之源酒店以“百味炖为先,至纯浓为本”为经营理念,倡导家常炖品特色,独树一帜。洛阳神都大厦隶属洛阳市审计局,是三星级涉外酒店。</h3><div><br></div><h3> 万安街,西起黄梅路,东接西环巷,长380米,宽5米。清康熙六十一年,知府刘天爵、知县鲁汝为建洛阳西城门楼,额曰“万安”。因该街临近西城门,是以为名,有“万福金安”之意。</h3> 万安街原有四龙庙,大殿五间、戏台一座,内敬四海龙王,每年农历六月十二为会,后被毁。该街之南的居民区,又衍生为万安后街,东起西环巷,西连新民街,长195米,宽3米。<div><br></div><h3> 现万安街汇集海派川菜各地小吃众多,尤以匡家驴肉汤有名,堪为饮食一条街。匡家驴肉汤本为洛阳四大名驴汤,遗憾的是,有人造白血,虽然添加自愿,似怕因小失大。</h3><div><br></div><h3> 西环巷,因环老城西而名,清时曾名城壕堰街,北接万安街,南连盐店口街,长570米,宽5米 ,巷内时有老城防疫站、老城妇幼保健院、区环卫站、盐店口粮店等单位。因修金业路被整体兼并,不复存在。</h3> 新建街,呈“丁”字形,1956年形成,有市运管公司家属院,以新建居民区命名,西起黄梅路,北接万安街,南连新民街,长467米,均宽3.5米。<br><br>  新民街,汉时有锁匠铺,生意兴隆,名锁市街,后战乱仅剩三户人家,改三民街,解放后居民日增定现名,北起新建街,南至盐店口街,长320米,宽4米。<br><br>  精华街,旧时街东有水坑,曰水坑沿街,后因居民多从事编荆笆的小手工业,俗称荆笆街,历几百年口语演化为精华街,西起黄梅路,东接柴市街,原全长330米,宽5米。现该街东部被金业家具世界等所占甚多,街道大幅缩水。 目前街口有创于2011年的艾拉婚纱影楼比较著名,洛阳业界排名前十,公交三公司的公交车有10余条线路通遍全市。<div><br></div><h3> 2001年,公交三公司门面有“湘巴佬”饭店,湘菜很正宗,饭店西有“联科网吧”,现名“旅游百事通”。</h3><div><br></div><h3> 柴市街,由旧时柴禾交易市场派生的历史名街,南起马路街,北至西关花坛,长190米,宽6米,因修金业路被整体接纳,街名无存。</h3> 马路街,1933年修成,名新马路,时官办洛阳长途汽车站,元兴、宁洛、大昌等私营长途汽车公司均设此,被誉为“汽车街”,系号称过去较繁华之城中车马大道的“九街”之一。<div><br></div><h3> 1933年,街上设“洛阳驿运站”,开辟了今洛阳东站至西工,十字街至东关,洛阳至叶县三条马车客运线路,颇受欢迎。解放后改现名,东起柴市街,西至黄梅路,全长330米,宽5米,时有市淀粉厂、宜洛煤矿住洛办事处、市第二家具厂、西关办事处、大众旅社和西关百货店等。</h3><div><br></div><h3> 1971年12月27日,西关办事处花圈组4名工人在自由市场购买面粉40斤,因含有农药成分,食物中毒17人,幸而抢救脱险,堪为当年有影响的大事件。现西关办事处仍在,因附近有金业家具世界之故,街上家具店铺也甚多,称家具街不为过。</h3> <h3><font color="#010101"> 马路街上也有风味,其中四毛石磨手擀面现场擀面,吸人眼球,旁边家常菜馆把老油条入菜,让人想起了老油条剁碎充肉入馅的陈年往事,对面红菜馆派头十足,颇多情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朋友“玉弟”说,其实马路街最著名的莫过于曾经的西关饭店了,计划经济时名气很大,有三,四个门市,经营的臭(稠)杂肝一臭二三里,老远都闻到味道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一块老大的粗布盖着发绿毛的杂肝,汤的颜色黑紅色的,两毛钱康稠一碗。该店就在街西路南,快到黄梅路口,和新生水暖厂对门,最后一任掌勺的姓金,是刘师傅的得意弟子,后来公家饭店破产自己单干。</font></h3> <h3>  过去的老汤馆 </h3><div><br></div><h3> 过去,马路街有民国时从伊川沙园迁来的杨氏沙园膏药店,系国家非遗产品。该膏药创于清顺治年,具有活血化淤、拔毒生肌,消肿止痛和祛风通络的功效,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洛阳话读zhacai)、风湿关节痛、疮、疖等症时,擅用贴膏药的方法内病外治,疗效显著,扬名于世。</h3><div><br></div><h3> 民间有“杨氏膏药有奇效,拔毒不用刀”之说,不少老洛阳对杨氏沙园膏药情有独钟。金业路修好后,杨家又移店金业路靠近中州路口。</h3><div><br></div><h3> 目前,马路街仍有1960年安家落户的毛氏膏药,虽不及沙园膏药名气大,也是新安县人创于清末的老字号。擅长外用膏、丹,内服丸、散,祛风寒、通经舒络、补阳益气、活血化瘀、调整气血、消肿定痛,对症乳腺炎、急性腮腺炎、骨结核等疾患。</h3> 金业路,由柴市街、西环巷、带锯厂、新生大队猪场等部分整合组成,北起九龙鼎,南至九都路,全长800米。滨河北路修好后,金业路也穿九都路顺延至此,由于金业家具世界太有名,路名也取金业。<br><br>  官网发布,洛阳金业家具世界始建于1995年,是洛阳著名的家具专业商场,汇聚了全国各地近百家厂商,千余款各种品牌家具,并且辐射周边,在附近形成了家具系列店商,极大地满足了洛阳人对家具需求。<div><br></div><h3> “玉弟”回忆,金业家具设立时间应还早一些,1992年或1993年,老城区政府以糖烟酒市场立项,但因故流产,后引入偃师人老庞,经营家具,规模大了后始称金业家具世界。金业路约修成于1997年。</h3> 金业路成路前,一下雨,临近九都东路的地方总是一片汪洋,水可没膝,真苦了行人。一次开车途径,硬着头皮加油门一档哄着走,原指望一直不停能冲出,结果偶遇路人分神,车仍被淹死推出,费尽周折。该处后经多次整修,此景遂不再。<br><br>  金业路有始建于1958年洛阳市交通医院,原位于南大街与九都东路交汇处,后搬来,是一所涵盖多科室的综合医院,隶属现在的交运集团。<br><br> 金业路上的建坤水席宫是吃水席的不错选择,还有韩城羊肉汤,雍记、百年、陈记三家豆腐汤丸子汤,极大地满足了附近群众早中晚餐之需,其中盐店口街口南的西关陈记豆腐汤,系西门口街搬来,特点是叶子菜直接随锅煮,去年上过河南台香香美食栏目,借主持人“小飞”嘴说,这一碗太诱人,声名远播。 <h3>  金业路靠近九都路口有(盛世王城)“欣源国际酒店”,设施齐全、客房豪华,设计十三层,似对应洛阳十三朝古都之意,其旗下的柴火酒店,雅致的环境是宴客的首选。</h3><h3><br></h3><h3> 往西是集客房、洗浴、餐饮、棋牌为一体的文博大酒店,号称平价消费,星级服务,其前身运通大厦有两道大菜、即深海鱼头108元,扒猪脸78元,对外宣传曰“有头有脸”,就餐必点,很有面子。</h3><h3><br></h3><h3> 顺九都东路再西,临近今黄梅路原是金屏大酒店,后为南昌路迁来的新海酒店,卤面非常好。新海酒店旁边一楼是李记红焖羊肉,在同业纷纷撤离后,能够独自坚守至今,也确属奇迹。和李记联合的“甜妹耙泥鳅”,算是正宗川味,也风光一时。<br></h3> 唐宫东路,清时是农田和阡陌小路,吴佩孚主洛时,整修该小路定名塘沽路,1954年扩建更名塘沽东路,1981年地名普查因路经唐代宫城之东,重新命名为唐宫东路,西起定鼎北路,东至今环城西路,本长962米,宽13米,现该路穿环城西路东延一直修至新街的部分,也叫唐宫东路。街上时有市铸造厂、洛阳起重机厂、看守所。<br><br> 洛阳起重机厂比较牛,有专用铁路线,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省公安厅劳改局,曾经五易厂名,1964年开始生产起重设备,1968年定为现名,是原机械部定点生产起重机的重点国有企业,2012年起涉足进出口外贸业务。<div><br></div><h3> 市铸造厂历史更悠久,由个体铁匠炉到铁工厂再到公私合营翻砂厂,1956年9月吸纳了两家上海内迁同类企业,1964年正式定现名,是专业铸铁件工厂,产品采暖炉、液化气灶具是老洛阳生活的记忆点。</h3> <h3>  看守所是看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现为龙跃保安公司。1920年,这里是南关人石昆的“大有火柴公司”,主要生产红头火柴,因产品滞销,受潮报废亏损,于1932年倒闭。</h3><h3><br></h3><h3> 值得一提的是,我党团组织在火柴公司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活动非常活跃。1927年2月,中共洛阳县委的前身中共洛阳特支成立,火柴公司是其辖下的六个支部之一,7月,共青团洛阳区委成立,13名成员全部来自火柴公司,8月,火柴公司工人反对资本家无故开除工人举行罢工,迫使公司临时关闭。</h3><h3><br></h3><h3> 该路上的唐宫市场也非常有名,包括家电、毛线、糖酒、玻璃加工、装饰材料和茶叶市场几部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承受了太多记忆。</h3> 成立于1984年的市五金交电公司,1988年发生了一桩丑闻,该公司党办副主任李某因敲诈转业军人王某,导致后者跳楼身亡被判刑,均令人惋惜。<br><br>  该路上小饭店较多,其中“乃仓阁“是特色,面条风味独到,酱牛肉卖相上好,口感太硬,牙口不好者奉劝三思。<br><br>  三通巷,修于1982年,南起中州中路,北连唐宫东路,全长315米,宽8米,因东西两侧和北头有市一运公司、建机厂、起重机厂三个单位得名,过去曾经有经销电子元器件和维修门店。 <h3>  环城西路,因环老城西侧故名,北连环城北路与道南路交叉口,南至今九龙鼎,原名坛角东街,1975年正式更现名,全长607米,宽14米,系西关电子电器市场,经销批发电子元器件、五金水暖等,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深受消费者欢迎。</h3><h3><br></h3><h3> 街口东的新华书店规模较大,青少年时经常光顾,街口西有红卫饭店,名字记不太确切了,与红卫旅社一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亮点,现在是傻子张大盘鸡。</h3><h3><br></h3><h3> 街上的坛角小学始建于1948年,已经70岁了。1985年10月26日,坛角小学师生作为代表,受到来洛考察的时任总书记胡耀邦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人民日报》等报刊以题为“总书记和少先队员在一起”刊发,全国扬名。</h3> 小西关,位于城西门北,旧有天坛、三清庙、刘健祠等,是洛阳荆笆、手编市场,有早集。<br><br>  古代官家筑高台祭天,称天坛。刘健,字希贤,洛阳人,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被史学界称为“明朝第一弄臣”,史称明代良相,是河洛的骄傲。<div><br></div><h3> 过去,在坛东北角形成了村落,名坛角村,解放后分改为坛角东街、坛角北街、坛角南街、坛角中街四条街,紧邻的还有花坛胡同(又称花坛街)均因今环城西路后来居上,或被并或被挤入居民楼家属区偏僻角落,寻常不见。</h3> 志载此天坛约建于明初,与洛阳诗人刘禹锡礼赞的天坛有明显的代差,定不是一物。刘诗“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非常著名,莫非另有指?<br><br> 天总是要祭的,刘同时代的天坛应是有的,只是已不可考。此天坛遗址今为坛角小学,原建筑仅一口水井留存。<div><br></div><h3> 三清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三清庙遗址也在今坛角小学。</h3> 道南路,原名金鼎路,因位于陇海铁路南而名,东起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西到洛阳火车站,全长2950米,宽14米,西关区域长1300米,路上有烟酒和副食品市场,著名的零担货场、铁路口岸大厦。零担货场和铁路口岸大厦均系铁路单位,红火一时。<div><br></div><div><h3> 凡能称的上大院的,来历与规模肯定没得说。老城有九个主要大院,名头很响,均在西关。</h3><div><br></div><h3> 陶光院,因在唐代宫城区之陶光院内得名。利通院,系市汽车修配厂职工宿舍区。专运院,系洛阳运输公司宿舍。其他的诸如起重院、建机一院、建机二院、洛印一院、洛印二院都与所在工厂有关。洛印院有洛印餐馆,主打家常菜,烧皮肚和夹沙芋头是绝活。</h3></div> 煤土坑院,也叫煤土坑街,顾名思义久挖煤土成坑后形成的街道也。过去烧煤时代,烧的煤中需配一定比例的黄土,所配的黄土,简称煤土,要到郊区野外挖取,煤土坑之偏僻由此可见。<div><br></div><h3> 后来有逃荒的要饭的来此居住,尤其修陇海铁路来了大量民工,也有就此安家落户的,此地才渐有人烟。因为附近人太穷,解放前常有富人在此设摊舍饭,缓解饥荒。煤土坑街夹于两条铁路之间,东起铁路车辆段,西至地区外贸仓库,街形高低不平,建筑不成规则,系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现多铁路职工家属居住。</h3><div><br></div><h3> 由于煤土坑的地域特点,注定鱼龙混杂,后被日本间谍佐藤看中,自称老杨长期潜伏,以卖豆腐丝为幌子收集情报。</h3> 1930年冬,中革军委派史惠丰自江西瑞金来洛传达贯彻“立三路线”。12月,中共豫西特委召集党、团、互济会及宜阳、新安、孟津、济源、洛宁、巩县、郑州等地党组织代表在煤土炕开会,决定动员各方面力量,搜集武器建立武装,准备暴动。后由于叛徒告密,敌我形势发生变化,暴动终止。<div><div><h3><br></h3><h3> 豫西暴动虽没成功,却拉开了共产党人在洛阳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历史影响深远。</h3><h3><br></h3><h3> 逝者如斯夫,温故可知新,是以为记。</h3></div><div><br></div><div><br></div><h3> 图片:网络</h3><h3> 文字:过客</h3></div>

洛阳

定鼎

西关

周公庙

明堂

盐店

中州

黄梅

洛阳市

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