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记忆 20

九 妮

<h3>  《血色记忆》下部</h3><h3><br></h3><h3>编辑 九妮</h3> <h3>  20、难忘的岁月</h3><h3><br></h3><h3>经历过战争的人,无论过多少年,他可能会忘记昨天的事,但战场上的往事,他忘不了,直到死去的那一天。</h3> <h3>原炮十六团保密员 黄 伟</h3><h3><br></h3><h3>我是黄伟,战前任炮十六团保密员,参战预先号令是我1984年6月19日晚饭后亲手接的。</h3><h3>签收后我立即跑步送到王纪庚团长家,到他家看到团长坐在落地扇下吹凉,当他命我念军委绝密文件时一下子愣住了,但很快反应过来,命令我马上通知团值班室,通知团常委及全体党委委员到团小会议室开会。不一会,师政委胡德才也赶来了。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统一对部队的口径。经研究决定,向部队暂时声称做好准备,参加实弹演习。</h3> <h3>王纪庚团长(右)在会议室 1984</h3><h3><br></h3><h3>1984年6月19日晚7时,炮十六团司、政、后、各营主要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命令所有探家人员,在外学习的、包括在搁湖农场参加劳动的,必须立即归队!战车、火炮、武器装备立即全面检查、检修,干部家属限期离队,全团进入战前准备,战备等级一级。参战命令暂时保密。</h3> <h3>图片是吴克贤政委(左)和徐小丹</h3><h3><br></h3><h3>1984年6月20日,全团在大礼堂召开动员大会,团长、政委发表讲话,要求全团官兵立即行动起来,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做好实弹演习的各项准备工作。散会后各营又作动员,二营营长王玉江说,要作好五天五夜不睡觉吃大苦的思想准备。</h3> <h3>1984年6月22日,师长袁兴华、师政委胡德才、师参谋长等领导到十六团蹲点,师团首长连续在姚湾团训练场实地兵棋推演,做战前指挥员应急演练。</h3> <h3>炮十六团姚湾营区一角 1984</h3><h3><br></h3><h3></h3><h3>部队要去打仗的风声越传越紧,老兵们私下议论各种听到的小道消息,无锡市邮局暂停义务兵信函发出,各连发布命令,任何人离开营区必须有连长、指导员双批准。各连队开始卖猪杀猪,一个不留。</h3> <h3>三连指导员董成辉 1984</h3><h3><br></h3><h3>★三连指导员董成辉,爱人刚生完孩子动了手术,又患肠炎,接到加急电报,知道军情紧急,日夜兼程,火速归队。</h3><h3><br></h3><h3>★已经办理完转业手续的原二营营长姚启栋,得知部队参战消息后决定推迟转业,要求参战,姚启栋的爱人阎献英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支持俺家老姚上前线。</h3><h3><br></h3><h3>★汽车连指导员顾开朗刚刚在老家医院做完手术,接到部队的“十万火急”电报,在医生的陪护下,于6月21日赶到部队报到,伤口尚未愈合,就投入到部队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中。</h3> <h3>★最忙的要数后勤处处长蔡昱文</h3><h3><br></h3><h3>全团那么多大红岩,老解放,大炮、武器装备,修理所的兵恨不得长三头六臂。时间紧,工作量大,上级从兵工厂调来了专业师傅,汽车制造厂也抽出技术骨干全力支援部队战备。应了那句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h3> <h3>★1984年6月25日,从各部队抽调补充来的188名干部战士,全部分配到各连。</h3><h3>回去探家、参加文化学习、搁湖农场劳动的45名干部战士全部齐员归队。</h3> <h3>★1984年6月26日,全团千余名将士在部队礼堂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南京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宣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的作战命令。</h3><div>命令 :</div><div>炮兵第十六团 ,命你部立即开赴云南前线,执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任务,严惩越南小霸。</div><div> 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div><h3> 1984年6月19日</h3><h3><br></h3><h3>★炮十六团政委吴克贤领誓,全团将士宣誓,那是多么悲壮的时刻,官兵们热血沸腾,气壮山河,将士们就要离开营区,告别爹娘,告别妻儿远征了!</h3> <h3>军长傅全有(中) 1984</h3><h3><br></h3><h3>★傅全有军长为二营官兵出征送行,军长说,同志们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希望同志们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狠揍越南小霸!</h3><h3><br></h3><h3>★副军长冯金茂为一营官兵出征送行。</h3> <h3>★1984年6月27日,各连队作战斗动员,要求每人写请战书、血书、遗书、决心书。</h3><h3>全团38名思想落后战士进步明显,纷纷向连队递交请战书,是英雄,是好汉,战场上比比看!平时作风稀拉,战场上决不掉链子!</h3><h3>全团收到1043份决心书、请战书,其中血书238份。入党申请书205份,入团申请书99份。</h3> <h3>★南京军区司令部电令沿途各省军分区、各兵站,加强铁路桥梁、遂道、轨道、站点安全警卫,确保部队安全顺利通行。</h3> <h3>★1984年6月28日,各单位上报干部、战士思想动态,三营营长谭月贵感慨的说,现在的情况是,上前线的不用做工作,情绪高涨,留守的难缠,吵闹着要上前线。</h3><h3>留守人员写请战书、血书要求上前线杀敌立功的21人。28户随军家属,12户驻部队附近家属伸明大义,坚决支持丈夫上前线!送家属回老家16人,战争,让女人走开!</h3> <h3>1984年6月29日,第一梯队在无锡蹬上南行军列 。晚上八点,司令部、指挥连参战人员在团长王纪庚、政委吴克贤率领下,在无锡南门站蹬上军列,做为全团第一梯队向前线开进。</h3> <h3>我是张正江,八连驾驶班的,从十四团调入,我车是随团部走的,第一梯队,郑胜利付指导员带车。列车前面有二三节客车车厢,还有几节闷罐车厢,汽车装在平板车上,我一直在驾驶室内。记得是29日下午从营房出发,晚上六七点钟列车从无锡出发,到上海真如或是南翔火车站半夜11点左右,在那军供站吃的第一餐饭,停了很久,换列车头,经过嘉兴海宁我的家乡是凌晨五点左右,我一晚没睡,要看家乡最后一眼。六点左右到了杭州火车站,在那吃的早餐,火车又停了很久有一个多小时,这二餐是在军供站吃的,在金华好象吃了一餐不确定,后来在江西鹰潭火车站站台上吃的饭,是部队的车送上来的,印像非常深刻。还有在贵阳那边站台上吃的一餐,大伙抢面条吃,我们老郑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抢~,后来到昆明开大会,被团参谋长不点名批评。</h3> <h3>★五连炊事班长柴国来,接到“父病故速归”电报,把电报纸悄悄揣进怀里,含泪随大部队踏上征程。</h3> <h3>★侦察排长杜文华的回忆</h3><h3><br></h3><h3>军令如山倒 保家卫和平</h3><h3>当兵吃皇粮 打仗份内事</h3><h3>1984年5月21日,一场6.2级小地震结束了军嶂山指挥分队的小拉练。按照常规部队返回营房,准备进入连、营教练。6月下旬,突然接到军委下达的炮十六团参加云南前线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命令。</h3><h3>这个命令不是假想的军事演习,全团军人大会传达军委作战命令后,部队立刻被大战前的紧张气氛所笼罩。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的面孔都失去了平日笑意。</h3><h3>全团上下都在投入参战前的准备工作,三营营部也不例外。指导员孙耀春早不探亲,晚不探亲,偏偏这个时候回山东探亲去了。营部支部书记胡必祥副营长分管营部工作,但是进营时间不长,情况不是十分了解。通信排长章顺雨(咱老乡)201团刚刚加强过来。其他大都是业务干部,平时是不管部队的。</h3><h3>营部的战前准备工作无疑主要落在了我的肩上。军旅生涯9年(3年士兵3个月班长6年排长)的我算得上是一个老军棍了,没有丝毫的惊慌。也许兄弟们不相信,咱自小就读了不少兵书,知道当兵打仗天经地义的道理,懂得大战前夕将帅当面无惧于色才能稳定军心。战前的细致拿捏是取胜的关键。</h3><h3>营部的支委会、连务会、军人大会、班务会逐级召开。政治鼓动,人员分工,后勤保障有条不紊。</h3><h3>抓紧时间检查各类武器装备,所有照明器材的电瓶都充满电,及时领取上级配发的各类补给,处理一切能够处理的物资,包括猪圈里几头不大的猪变卖成钱带上。</h3><h3>战前准备我最注重的是士兵的情绪,虽没有学过相面术,但是我能捕捉到每一个人脸上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情况,打通思想,千万不能出现一个逃兵或者怕死不愿意上战场的情况发生。值得欣慰的是咱们三营部没有一个孬种,姚海康就是三营部的样板。</h3><h3>最让我感动的是,本该留守的饲养员姚海康,在我面前哭着坚决要求上战场。拗不过只好找了一个老实巴交的李传善,下命令让他留守,他虽然12分不愿意,但老实的说不出话。</h3><h3>下达作战命令这几天一刻也没离开部队,心里念叨孙指导员怎么还没归队。离开拔的前一天下午营长谭月贵、教导员纪志永,特批我回无锡看看老婆和我刚刚出生两个的月的儿子。部队准备打仗一直也没告诉家人,免得哭哭啼啼来部队影响兄弟们情绪。</h3><h3>6月29号上午去无锡湖光照相馆,和老婆孩子一起拍一张照片,折腾一个多小时,儿子始终不能静下来,哇哇大哭,结果留下了这么一张全家福。</h3> <h3>炮十六团一营火车输送途中 1984</h3> <h3>一营专列 1984</h3><h3><br></h3><h3>★1984年6月30日凌晨四点半,一营从营区出发,中午十点半在无锡火车站南门站登上军列,在营长陈海卫、教导员汪汉碧率领下,做为全团第二梯队,向前线开进!</h3><h3>★6月30日下午二点三十分,二营由营长王玉江、教导员谈学华率领,从姚湾营区出发,下午四点三十分在无锡火车南门站踏上南行的军列,做为全团第三梯队,向云南前线开进!</h3> <h3>图中 二连指导员韩守华</h3><h3><br></h3><h3>烽火战场环境,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场境,也是人的特殊思维场和特殊行为场。在战场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会发生各式各样巧合,也会做出平常不会做的特别行为举动,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巧合及行为,与残酷的生命环镜和特殊的使命密不可分,也可以说那就是战场的一部分。当我们回忆当年烽火中的残酷与英勇时,也不要忘了那些并不经典的也很小却又有趣的轶事,那的确是战火的一部分,至少在回忆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3><h3>老山之战快三十年了,那些事一直在记忆里,只是时间及细节可能有些不确切,我想把它作为散忆集纳起来,与战友们分享。</h3><h3><br></h3><h3>★营长的弹弓</h3><h3><br></h3><h3>1984年6月30日,我部奉命从无锡出发,奔赴老山前线。行程5天,坐的是火车闷罐,途中战士们偶尔会把头伸到小窗外或探出用绳索封栏车门外,这当然很不安全,除要求同车厢的连队干部把关外,我们的营长陈海卫还想出了一个办法,发现有人不听话,便用我们儿时常玩的弹弓射击黄豆以示警告,因为列车在行进中噪音很大,喝斥也听不到,一粒黄豆从前面或后面车厢射来,那就很有效了。营长是南京军区一位首长的儿子,英俊又儒雅,打仗时鬼点子特多,有点像李云龙。只是不知他是怎么想到这鬼点子的,这弹弓是他自己做的还是别人帮他做、在什么时间做的,反正在营房从未见过他玩这玩意。不管怎么说,从这件小事可看出他的战前准备是何等周密,谋事是何等机巧。在老山之战中,有这样机巧精明的营长指挥,我们一营取得辉煌战绩当然是自然的事啦。</h3> <h3>三营九连徐贤海铁路输送日记:</h3><h3><br></h3><h3>1984年7月1日,凌晨3点起床,5点离开营房,到无锡火车南站,上午10点50分发车,晚上11点到达杭州站。龚玉生看护炮车,吴妙扣警戒,全班同志在闷罐车内。</h3><h3><br></h3><h3>7月2日,凌晨2点到达萧山站,上午9点到达金华站,下午5点到达江西上饶站,晚上9:35分到达鹰潭。吴妙扣看护炮车。</h3><h3><br></h3><h3>7月3日,6点30分到达昌傅,9点到新余,下午1点半到萍乡,晚上6点到达湖南株洲(北站)。</h3><h3><br></h3><h3>7月4日,10点半到抵庄,下午4点20分到达怀化,6点30分到达贵州省大龙,晚上8点到达玉屏站。</h3><h3><br></h3><h3>7月5日,上午8点30分到贵阳南站,傍晚6点半到达水城西站。</h3><h3><br></h3><h3>7月6日,上午9点30分到达昆明,在炮四师五团九连营房休息,晚上昆明军区给我们看电影。</h3><h3>铁路输送完毕。</h3> <h3>三营营长 谭月贵 (右)、教导员纪志勇(左)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1日凌晨三点,三营各连几乎同时吹响起床哨,打背包、洗涮准备开饭,5点10分装车完毕从姚湾营区出发,起得早的姚湾群众向车队挥手致意。沿途有警车开道,路口有交警执勤,一切地方车辆靠边暂停给车队让路。三营200多名官兵在营长谭月贵、教导员纪志勇的率领下,车队直奔无锡南门车站,上午十点五十分全部登上军列,做为全团第四梯队,向云南前线挺进!</h3> <h3>战车、大炮开上火车平板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1日上午九时,后勤处、汽车连、修理所在副参谋长姚启栋、后勤处长蔡昱文的率领下,车队驶出姚湾营区,师长袁兴华携妻儿在无锡体育广场为后勤处官兵送行。中午十二点,车队在火车南门站蹬上军列,做为全团第五梯队,向云南前线挺进!</h3> <h3>★火车输送途中,各单位在闷罐车厢内自行组织战场包扎自救训练,越语口语练习,战场突发事件讨论。</h3> <h3>部队安全抵达昆明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4日至6日,全团五个专列,经杭州、金华、南昌、鹰潭、怀化、贵阳,第一梯队于七月四日抵达昆明。第二、三、四梯队分别于七月五日上午九时、下午二时、晚上八时先后抵达昆明。第五梯队于七月六曰上午抵达昆明,火车输送任务顺利完成。</h3> <h3>★部队一下火车,站台上有红色横幅标语,热烈欢迎35316老大哥部队的到来!部队落地,归昆明军区指挥,代号35316,番号14军(甲)。站台上有昆明军区的女兵,列队欢迎远道而来的南京军区参战先头部队。</h3> <h3>★原计划,五个梯队到齐后,一起向前线开进。昆明军区前指命令到一个梯队,走一个梯队。战况紧急,马不停蹄。</h3> <h3>★炮五团在前线作战,营房只有少量留守人员。炮十六团各到达的梯队,对号入住营区。六连入住炮五团六连宿含。</h3> <h3>★1984年7月6日,司令部、指挥连、一营、二营先期到达的部队开始剃光头,分批次去炮四师师部洗热水澡。下午领取钢盔、弹药、伪装网、账蓬、攀山链、药品、急救包等战备物资。晚上电影《皇亲国戚》、《英雄儿女》,放映前昆明军区领导发表欢迎词。《皇亲国戚》这部电影与打仗不沾边儿,喑喻南京军区高干子弟多,希望像《英雄儿女》王成那样勇敢战斗!</h3> <h3>政治部干事江明德回忆</h3><h3><br></h3><h3>记得在赴老山前夕,连长动员让每个战士都要理光头。</h3><h3>有的问:不理行不行?</h3><h3>连长放声说:你小子不怕死,命想活长一点的就得给我理。</h3><h3>无奈之下,全连每个战士都情愿或不情愿的被嚓嚓理了个净光,有的还干脆用剃刀反复刮了个亮,只有个别的除外。原先被黑发包的严严的现都露了馅:有的象鹅蛋,有的象鸭蛋,还有的近似象橄榄,清一色的光头,像武僧,更象那横扫千军无敌手的钢铁巨人。</h3> <h3>摩托化行军中的一营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7日,各连队宣布战场纪律,军官全部荷枪实弹。五杀令让人胆寒: </h3><h3>贪生怕死者,杀!</h3><h3>违抗命令者,杀!</h3><h3>叛国投敌者,杀!</h3><h3>临阵脱逃者,杀!</h3><h3>畏缩不前者,杀!</h3><h3>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摩托化行军,开始向前线机动!</h3> <h3>六连交通事故现场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8日,二营五连在云南省弥勒县境内出了车祸,躲避一客车时,炮车翻进稻田地,侦察班夏斌重伤。</h3><h3>半个小后,距五连事故现场三公里,六连一炮车躲避小马车时,炮身贯性侧翻,炮车玻璃碰碎,车长副连长刘玉芹手被割伤,鲜血直流。</h3> <h3>★1984年7月9日,二营在14军40师炮团住地做短暂休整,以稳定驾驶员紧张情绪。这里的营房是红砖红瓦小排房,和炮十六团的青砖灰瓦苏式设计的楼房没法比,该团正在前方作战,营房空空。</h3> <h3>★1984年7月10日,第一梯队团司令部、指挥连抵达西畴县马关区新坪坝待命。</h3><h3>第二梯队一营抵达麻栗坡县豆鼓店待命。</h3><h3>第三梯队二营抵达麻栗坡县落水洞待命。</h3><h3>第四梯队三营抵达西畴县马关区新街待命。</h3><h3>第五梯队后勤处于夜间抵达麻栗坡县坪寨待命。</h3> <h3>战炮分队向前线开进 1984</h3> <h3>一、二营紧急开赴前沿挖工事 1984年7月11日晚18时</h3> <h3>★1984年7月11日,全团按计划到达前线集结地,进入临战状态。</h3><h3>炮十六团发布战场第一份通报</h3><h3>1.防止越南特工队袭击</h3><h3>案例,14军某部一老兵夜间站岗时,敌特向他射了一排子弹,使用的无声枪,老兵倒地,警惕注视着周围情况,三个小时后,敌特确定士兵已死,走近察看,被这位老兵一枪毙命。</h3><h3>2.边境以少数民族为主,搞好军民关系,乱搞男女关系将严惩。</h3><h3>案例: 14军40师一个干部,和房东女人发生不正关系,该干部已被执行战场纪律。40师领导,按当地风俗,摆了街宴,请全村人吃酒席并赔礼道歉。</h3><h3><br></h3><h3>★晚上六点,一营、二营接到紧急命令,冒雨往一线挖炮工事。三营奉前指命令作战斗动员,各连派干部去夭六炮阵地熟悉地形。</h3><h3><br></h3><h3>★汽车连开始运送炮弹,卫生队搭起野战救护所,修理所开始设点,为战区车辆提供修理、充气、加油等保障服务。</h3><h3><br></h3><h3>★战争就此拉开序幕。炮十六团参战人员配发战场”长胫鹿”识别标记,“长胫鹿”徽章佩在胸前做为暗记,有这个徽章就是自己人。</h3><h3><br></h3><h3>★炮兵第十六团,克服了长途行军带来的疲劳,直接投入战斗。在长达十年的中越战争中,是唯一没有进行战前适应性训练,直接投入战斗的炮兵团!胡耀邦总书记视察云南前线,在文山州召开前线作战部队师级以上干部会议时,深为炮十六团的军人素质和战斗精神所感动,破例让炮十六团军政领导列席会议!</h3> <h3>★7月11日,昆明军区前指紧急命令炮十六团抽出一个营占领炮阵地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团党委研究,派三营上,三营长谭月贵、七连长张一都打过仗。</h3><div>下午五时,副团长王维强带队,同行的有七连付连长陈庆松,八连付连长周进,九连付连长陈键,派三营部小车驾驶员谢德宏开吉普车前往夭六村察看地形。</div><div>夭六阵地是原炮四师炮兵五团的炮阵地,因太暴露,七月份在这里阵亡8人,伤十几人,现已放弃。</div> <h3>九连炮班长 徐贤海</h3><h3><br></h3><h3>★83431-参战群聊天记录</h3><h3>2017.11.23 18:55</h3><h3>徐贤海: 老领导,你还记得九连的炮阵地吗?咱连7月12号晚上进的阵地。</h3> <h3>陈健: 你好贤海,记得,九连四门炮位置印象特别深,永远都不会忘。特别是当天占领阵地后,完成射击准备,我又到每门炮看看,你们班位置在路边,都是石头,右驾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h3> <h3>83431-参战群聊天记录</h3><div>2018.3.20.23:00</div><div><br></div><div>七连连长 陈键</div><h3>三营占领阵地后出现两个错误,一是阵地座标被八连侦察班弄错。在连测中计算出问题。二是全营统一射向错,由于三个连队阵地不通视,营部利用方向盘驾三个点给三个连队统一,而不是用一个点通过单边导向给三个连队统一射向,手法操作误差未排除。发现后又重新统一射向。</h3> <h3>2018.3.20 23:20</h3><h3>一营部侦察排长蒋佑生</h3><h3>第一次堪察观察所,一营是我和营长陈海卫去的,二、三营营长带谁是去记不住了。小车开至茨竹坝后步行3公里多到达,有昆明军区侦察参谋陪同,第二天冒雨占领观察所,完成连测战斗队形。</h3> <h3>三营率先和敌人交火 1984年7月12日晚。</h3> <h3>★1984年7月12日凌晨2点,越军出动五个团的兵力对老山我军阵地进行反扑。</h3><h3>一营、二营正在挖炮工事,越军的弹群铺天盖地飞来,满天红彤彤的弹丸飞啸而至,到处都在爆炸,身在硝烟中,TNT气味刺鼻。都没有打过仗,首次经历这战争场面,来得太突然,官兵们四散奔跑,乱成一团。炮击一停,副团长王维强喊,抓紧干活了,跑进橡胶林、趴在草丛、石头旁的人们陆续回拢。刚开始干活,黑夜中,一声长长的炮弹飞来声音传来,扑嗵全趴下了。一营长陈海卫马上反应过来,举着手枪大骂,妈的,是谁?!刚才是谁吹的口哨,老子枪毙了他!起来,起来,起来抓紧干活!这时,越南方向,突然半边天都红了,炮弹照亮山头峡谷,从天际飞来。谁喊也不顶用了,一场逃命竟赛在黑夜中上演。惊恐声、脚步声、摔倒叫喊声、炮弹爆炸声,乱糟糟的,好像世界未日来临。有人嚎叫着哭喊,爆炸声一浪高过一浪,是谁受伤了,在喊妈呀,快救救我!接着传来喊骂声,卫生员死哪去了?!有人炸伤了,卫生员,卫生员!!操你妈!人都死哪去了?!!</h3><h3><br></h3><h3>★中午,前线战报:</h3><h3>今天凌晨,越军发动师级规模进攻,我军步炮协同,展开反击,歼敌1500余人,敌人团级以下军官25人失踪,战斗仍在进行中。</h3><h3><br></h3><h3>★三营部侦察分队夜间前往芭蕉坪开设观察所,行驶途中,团长小车追上,嘱附侦察排长杜文华注意安全,都是有家有小的人了。30多年后,杜文华想起团长当年的话,仍很感动。</h3><h3><br></h3><h3>★12日下午五点,三营战炮分队向前线机动,当时越军炮火打的太猛,一直等到夜里九点以后分批进入阵地。</h3> <h3>★七连炮二排排长黄伟回忆1984</h3><h3>七连进入阵地,是7月12日晚饭后,我们三营的车队在距交扯城约五公里处集结待命。九点左右突然接到开进命令,部队开进到暴露路段时命令车队闭灯行驶,全体带车人员下车着白衬衣,手电简包手帕在车前引导指挥车辆行进。阵地道路十分险要,一边靠山一边靠悬崖,一不小心就车毁人亡。三营是仓促占领阵地,兄弟一、二营11号夜间为我们修筑的火炮工事,12号白天又对工事进行完善。记得火炮刚放置好,准备射击诸元,那拉方向天空升起三发红色的信号弹,老山保卫战就打响了。整个前线,像放电影一样大小炮齐鸣,一片火海,火光冲天尤如白昼。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工程兵部队运来水泥防炮工事,因太阳反光引起越南小青山炮兵观察所警觉,误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立即实施炮击。八连阵地遭到炮击严重,炮班战士正在休整突遭炮击当时四名战土负伤,阵地上一阵搔乱,哭喊声糁人,紧接着绿色救护车就来了。</h3> <h3>战斗中三营阵地遭炮袭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13日下午13时,三营阵地遭敌炮袭,当场有四名战士负伤,其中八连炮二班战士刘新才左腿被炸断,一级战残,二等功臣,八四年兵,江苏铜山县人。</h3> <h3>徐小丹在老山主峰 1984</h3> <h3>★已闻到战争的血腥味,感觉死亡正在悄悄降临,六连不少士兵,把衣服、鞋袜、日常用品送给房东,做好轻装上阵准备。落水洞的老百姓太穷了,十几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家家靠玉米粑粑和野菜充饥,战士们紧张的心情,经过七一二战斗场面,更加沉重,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h3><h3><br></h3><h3>★14日上午二营侦察分队荷枪实弹由吴英来带队上大山上校正方向盘磁偏。下午全部开拨,抵达茨竹坝。</h3><h3><br></h3><h3>★侦察股长徐小丹奉命前往老山主峰为观察所选址并察看地形,途中遭敌炮击。</h3> <h3>★1984年7月14,中国军队连续向越军阵地开炮打传单,要求越军在白天打白旗每次不超过50人过来收尸,天气太热,漫山遍野的越军尸体开始发臭,我军前沿士兵顶不着气味开始戴防毒面具。</h3><h3><br></h3><h3>★1984年7月16日起,前沿阵地越军尸体开始高度腐烂,越军拒绝收尸,双方互有黙契的开始往那拉口一带尸体多的地方连续炮击,双方猛烈的炮火把尸体撒碎,炸起的土石将尸体掩埋,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残忍的炮火葬,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到处是地雷。</h3><h3><br></h3><h3>★叶剑英元帅在中南海看完战场录相后称,继淮海战役之后,还没见过这么多的尸体。</h3> <h3>茨竹坝2040高地雷达站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15日,二营侦察分队由营长王玉江率领登上茨竹坝2040高地开设观察所。</h3><h3><br></h3><h3>★雨过天晴,五连侦察班长张广根观察到越军雷达站。2040高地一个边防团雷达兵说,我们知道越军那个雷达站,七九年我们派侦察兵过去把它炸了,没多久,他们也派特工队把咱们这个雷达站也炸了,双方互有死伤。后来达成协议,谁也不炸谁,减少损失。</h3> <h3>1984牟7月16日,六连侦察班长汪如申(左一)到昆明年区第一侦察大队报到,一同前往的还有一营部侦察排长马弦,侦察员吴玉才。</h3> <h3>★汪如申把一块手表和一封写好的遗书交给六连指导员黄健新,一旦回不来,望能转交给老母亲。然后,向指导员敬了个军礼,背上背包,提上冲锋枪头也不回,前往侦察大队集结地走去。</h3> <h3>★1984年7月17日,六连侦察员姚万富、王国良下山前往第一侦察大队营地为班长汪如申送行。</h3> <h3>★炮十六团恢复战场通信。</h3><h3>六连的通信地址为: 云南老山前线35316部队58号信箱</h3><h3><br></h3><h3>★无锡市邮电局当初扣押的义务兵信件正式解禁,恢复正常邮寄,炮十六团参战的消息已不用保密。</h3><h3><br></h3><h3>★部队出征前,宝应县一个老兵把手表、衣服、遗书寄回老家,造成亲人极度悲伤,误以为已经牺牲。</h3> <h3>★1984年7月18日,团司令部由团长王纪庚率领,在曼棍设立指挥部,指挥连各执勤点战斗队形全面展开。</h3> <h3>1984年7月19日,一营、二营夜间占领交址城炮阵地,并做好战斗准备。</h3> <h3>为观察所选址是一项重要工作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19日,边防连哨兵夜间被杀,搜查队全副武装搜山,和下山背水的六连报话班长朱电虎、侦察员姚万富发生武装对持,大雾之中险些造成误伤,问询后发现是误会。</h3><h3><br></h3><h3>★7月19日,一连侦察分队由连长张维春率领,于夜间占领老山主峰观察所。</h3><h3><br></h3><h3>★7月19日,五连侦察分队由连长宋健率领,占领偏马观察所。</h3><h3><br></h3><h3>★7月19日,二营副营长吴英来、六连连长许正楼、侦察员姚志杰前往1175.4高地为观察所选址,双方交战正激烈,一直在炮火中穿行。</h3> <h3>六连侦察分队前观10人战斗小组</h3><h3><br></h3><h3>★7月20日,敌后侦察人员完成任务回国归队。</h3><h3>★1984年7月20日夜间八点,六连侦察分队在连长许正楼带领下首次穿过三转弯炮火封锁线,到达那马村宿营地。</h3><h3><br></h3><h3>★二营前沿指挥所在营长王玉江带领下抵达偏马。</h3><h3>★二营炮兵分队占领交址城炮阵地,四连在前,五连居中,六连断后,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h3><h3>★二营部、五连联合观察所在五连连长宋健率领下,在1175.4高地山陵线延伸部展开。</h3><h3><br></h3><h3>★一营部观察所在甘田展开。</h3> <h3>他们至今仍为没能参战而遗憾</h3><h3><br></h3><h3>★热血青春,炮十六团那些兵 </h3><h3><br></h3><h3>炮16团参战期间,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从各单位抽调到师司训队学习的30名战士。部队参战时司训队正在浙江安吉野训,1984年7月19日,炮3团、炮14团、师部接到参战命令后师司训队解散,兄弟部队的战士各自调回,教练班长和司训队领导调往师部。解散的当天,整个管家湾营区只留下这孤零零的30名战士,当天晚上所有人都激动地没有睡觉,因为接到的通知是第二天随师部一起出发,到云南后再回16团参加战斗。 </h3><h3> </h3><h3>第二天通知又改为,201团成立司训队继续训练,这样一来大家都泄气了,说好上前线的,怎么能说变就变呢?</h3><h3><br></h3><h3>汽车把战士们拉到201团,战士们都不愿下车,坚决要求回老部队参加战斗,带队干部做了很多工作让战士们先下车再向领导汇报。 </h3><h3>师部参战时拉物资的军车是从201团出发的,许多驾驶员是这批兵的教练班长。临行前,持枪的督查员检查车辆,十几个扛着背包偷偷上车的战士被搜查出来请下了车,驾驶员受到严厉批评。下车的战士群情激奋,坚决要求随部队回16团参战,以至影响了部队出发时间。后来首长发火了,下命令再闹就军法处置并调来201团一个连进行劝阻。</h3><h3><br></h3><h3>部队出发了,被迫强留下来的战士嚎啕大哭,当时天上下着雨,泪水雨水打湿了战士们的军衣和背包。 </h3><h3><br></h3><h3>16团撤回营区一星期,这批战士才被调回全部补充到汽车连,回到老部队的怀抱。后来知道,这批战士的编制一直在16团,老部队并没有抛弃他们。这批战士也成为部队司训史上训练时间最长,经历两度训练的驾驶员,成为86年以后16团的驾驶骨干。</h3> <h3>★1984年7月25日,陆军第14军40师炮团指挥连完成作战任务,646高地观察所正式由炮十六团六连侦察班交接,四十师炮团指挥连付连长余振和六连连长许正楼握手道别,六连侦察分队欢送友军,并祝老大哥部队战友们一路顺风!</h3> <h3>许松元烈士 1984</h3><h3><br></h3><h3>★1984年7月28日凌晨,在夭六电话唯护哨,一营三连电话班长许松元遭敌特工队袭击,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当晚与敌交火的还有电话班付班长孙永明、电话员曲良军、杨维明三人。团前指派副参谋长姚启栋查看现场,许松元头部正面中弹,孙永明左前胸中弹。</h3><h3>孙永明在自述中说,初到战场,大家都立功心切,部队规定伤敌一人立三等功,毙敌一人立二等功,俘敌一人立一等功。只想着立功,忘记了危险也同时存在。夜间天黑雾大,山陡林密,地形复杂,遇敌情当以静制动,我们犯了主动出击,暴露了目标,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反被袭击后,敌人安然撤退。</h3><h3>许松元,江苏兴化县陶庄乡仲村人,1961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3入党,1984年7月28日牺牲,被团党委追记二等功,追授为革命烈士。</h3> <h3>三连电话兵杨维明和小编的微信聊天记录(2018.11.5.21:10): </h3><h3><br></h3><h3>杨维明: 那时真的没有立功心切的想法,其实唯一的就是能够活着。</h3><h3><br></h3><h3>小编: 可能每个人当时的想法不同。</h3><h3><br></h3><h3>杨维明: 谢谢老战友能把这段血色记忆整理出来。</h3><h3><br></h3><h3>小编: 应该的,咱们共同参与了这场战争。刚到战场那会儿,我当时也没有立功的想法,最大的愿望只是希望活着回来。死倒不担心,最怕伤残。</h3><h3><br></h3><h3>杨维明: 是的。</h3><h3><br></h3><h3>小编: 我有想法,如果炸掉腿,我一定会开枪自杀。</h3><h3><br></h3><h3>杨维明: 后期我们一直和连长姚永根一起,1175.4上甘岭高地。因为没有水,菜、粮食、弹药等给养都要从山下背上来,离越军大概1800米,16倍炮队镜可以清楚看到敌人。</h3><h3><br></h3><h3>小编: 那个山危险,主峰经常挨炮,我们在那马观察所看1175.4近在咫尺。</h3><h3><br></h3><h3>杨维明: 越军的炮弾少,主要还是自己的炮弹落点近,活着回来确实不易。</h3><h3>我们班曲良军是你老乡,早些年他到诸暨来过。河南省唐河县张店镇马坡村委剧湾村3组59号。</h3> <h3>三连电话班杨维明回忆:</h3><h3>班长牺牲后,孙永明,付桂明,还有一个朱福建,是付指导员带队,天保、三转弯这段线路由他们负责维护。</h3><h3><br></h3><h3>曲良军一直和我一起,还有一个侦察班的妙跃军配合我们,三人战斗小组由我负责。维护哨转移至偏马、天保,甘田、八里河东山等最前沿线路,一直到1175.4前观执行保障通信线路任务,连长姚永根在前观。盘龙江至甘田,小东山至芭蕉坪,曼棍观察所也在我们的任务范围。其中,我在电话线的快速查巡上想了特别有效的方法,用针穿电话线使线路没有损伤又快速有效,后期整个战区都有使用这个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战区的通信保障能力。</h3> <h3>★1984年7月30日,陆军第14军40步兵师、第41步兵师,陆军第11军31步兵师完成中央军委下达的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任务,全部有序撤离战区,抵达砚上地区休整并担任战略预备队。</h3> <h3>11军32步兵师接防 1984</h3><h3><br></h3><h3>★1984年8月1日,陆军第11军32步兵师接防老山防线,94团负责老山主峰方向防御作战,96团负责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东山方向防御作战,95团作预备队。8月4日零时起,老山战区防御作战指挥权正式移交32步兵师。即日起,炮兵第五团,炮兵第十六团配属32步兵师作战,归11军炮兵群、32师炮兵群指挥。同时组建94、95、96团炮兵群。</h3> <h3>1984年8月1日,指挥连电话班战士刘晓在偏马守机值班时遭敌炮击牺牲,时年21岁,追记二等功。</h3> <h3>五连驾驶员吴念平说,1984年8月5日往炮阵地送饭时遭敌炮击,当时炮火很猛烈,我放下饭菜担子,飞奔跑进防空洞,敌人的炮弹在洞口爆炸,弹片飞入洞内八米将我炸伤。当时老战友夏其春用急救包将我伤口简单包扎,我很感激他。在那次战斗中,边防连有八人负伤,当场一人牺牲,还有一人在运往野战医院途中牺牲。手术做了一整夜,在野战医院昏迷四天,第八天从前线野战医院送上直升飞机转入昆明军区四十三医院治疗。</h3> <h3>在昆明军区总医院治疗时,有单位、学校师生及军、师首长去医院慰问,电影演员方舒和李木然带一部名叫《相遇在凤尾竹下》的影片到医院放映。解放军三总部和解放军報社一同前去总医院看望伤员。后来我转入无锡101师部医院治疗,左腿没有知觉,二等甲级战残军人,现在定残疾五级,战时荣立三等战功。</h3> <h3>部分图片有战友提供,有图络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作者删除。</h3> <h3>编辑简介</h3><h3><br></h3><h3>九妮,本名姚万富,又名小九。男,汉族,1965年11月生,高中文化,河南省唐河县人。1983年10月参军,原南京军区陆军第一军炮九师十六团二营六连侦察班长,参加过中越战争。无党派爱国人士,自由职业者,当过工人、农民、士兵、商人。喜欢旅游、摄影、看书、睡觉,偶尔写点文章。为人随和、乐观,不喜应酬,不善烟酒,性情中人。</h3>

年月日

梯队

三营

前线

全团

部队

营长

阵地

侦察

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