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过湘西凤凰旅游的人大都看过情景剧《边城》,知道沈从文的小说和“翠翠、爷爷 、傩送和天保”,也知道那一句荡气回肠的“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只和你。也许等你的故事就这样老去,我在意,我愿意”。</h3> <h3>卢奥(LUAU),是安哥拉东部与刚果(金)交界的一座边境小城,人口不过一万,市内有三条长长的街道,散落着稀疏的房屋,更多的是荒草丛生的空地,城外不规则的简易铁皮房则野蛮生长。</h3> <h3>“爷爷”陪伴着“翠翠”,每周仅迎来两次汽笛的长鸣</h3> <h3>新建成不久的火车站象“翠翠”一样孤寂地等待着</h3> <h3>“傩送”和“天保”象一种奢望,没有什么可以带走,也没有什么愿意留下,这是一座平淡无奇的边城。每天至少一场雨,每天只有7小时供电,而柴油只能从黑市上居民的家中花高价才能一小塑料桶一小塑料桶地买。</h3> <h3>孤寂的卢奥火车站</h3> <h3>因为卢奥一卡宗博边境公路项目经营工作需要,2017年12月18日中铁四局安哥拉分公司组织项目考察团,到沿线开展实地调查。12月20考察团经过三天1240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边城卢奥。贫穷落后的安哥拉外省,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考察团的越野车平均每小时也只能跑40一50公里,而沿途除省会城市外更没有吃饭、住宿的地方,考察团只好自带电饭锅和大米,在省会宾馆住宿时自己煮饭或吃方便面,就着咸菜解决吃饭问题,中午吃冷饭,晚上饭热一点。到达卢奥时,考察团已经十分疲惫。</h3> <h3>晚餐</h3> <h3>卢奥一卡宗博全程264公里,但主要的一条土路基本完全损毁,加上雨季满是泥泞和一个接一个一米多深的大水坑,道路仅能通行伐木机械和进、排气口顶置的陆地巡洋舰。考察组经过初步调查后,决定弃用自带的越野车,高价租用黑人的陆地巡洋舰。</h3> <h3>原定21日上午9点出发,22日返回,正常行驶速度要12个小时。21日考察团做好了出发准备,黑人司机和车辆迟迟未到,打电话询问说在保养车辆,半小时就好。结果就这样很多个半小时等过去了,到下午两点车还没到,为安全起见,考察团遂先用自己的车考察了路况较好的K0一K83段。</h3> <h3>第一天的考察比较轻松,还遇到了彩虹</h3> <h3>22日凌晨四点多,考察团早早起床,黑人司机也准时到了,带上头天晚上煮好的米饭(晚上12点以后就没电了)和咸菜(找遍卢奥所有商店,只买到8个鸡蛋),考察团五点从卢奥出发。</h3> <h3>车子顺着边境线行驶,很快到了项目起点处K83。</h3> <h3>黑人司机为了赶时间,车子开得比平时快一倍,满是坑洼的道路,基本不减速就冲过去,这让坐在车厢的考察团成员受满惊吓和更多的颠簸,整个人经常被颠飞起来。</h3> <h3>而路况也越来越差</h3> <h3>齐腰深的水坑不计其数,水底情况不明,黑人司机仗着大胆,总是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经常水没过引擎盖,还有时车身侧翻处于倾覆的边缘。</h3> <h3>从K204开始,离卡宗博还有60公里,道路象被密集的炮弹炸过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深浅不一的水坑。车辆不是行驶,而是象通过炸弹横飞的战场。考察团带的食品纸箱也全颠烂了,咸菜瓶颠破,电饭锅全部变形、底座脱落。</h3> <h3>K204</h3> <h3>考察团不忘工作,每到一处重要地点都下车认真调查、测量</h3> <h3>钢木便桥,很多木头已经腐烂</h3> <h3>赞比西大桥,断桥侧畔新桥过</h3> <h3>断桥侧畔</h3> <h3>22日下午1点,考察团到达终点卡宗博。</h3> <h3>卡宗博</h3> <h3>卡宗博市政府</h3> <h3>就着咸菜冷饭,考察团连续这样第五天了,每人狼吞虎咽能吃两大碗。吃完饭考察团抓紧调查属地材料情况,而黑人司机不同意在卡宗博住宿第二天再返回,坚持马上往回赶在下雨之前到达路况较好的起点路段。</h3> <h3>再次经过60公里炮弹坑路段,就有一种九死一生的感觉。来,照张相纪念一下</h3> <h3>夜幕降临,汽车就着微弱的灯光赶路,考察团忘记了饥饿,希望在下雨之前走出泥泞坑洼路段</h3> <h3>在K103,由于黑人司机疲劳加上视线原因,汽车一头扎进一个大水坑爬不出来了。黑人司机用尽各种办法,车头牵引钢丝绳也用上了,牵引电机烧坏了也没弄出来。我正在用我的机械专业知识帮司机想办法脱困,焦总担忧地打电话过来我才知道有团员借着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把消息发到了群里。在非洲安哥拉的边界,出现这样的困境,领导知道了也只能干着急。还好我的专业知识发挥了作用,我指挥司机在考察团合力推动协助下,车子脱险爬出来了。</h3> <h3><font color="#010101">行驶到了K94,车子再一次陷入大水坑,左侧不远就是路基边的大水渠,车身向右倾斜底盘整个被架空,车轮只能在水中空转。大家只好再次下车,就着微弱的手机灯光四处找石头、木材、树枝垫高车轮。而黑人司机不愿意听我们的意见坚信他自己有办法,用千斤顶在左侧把车子顶到右侧更深的坑里(他本意是想把车子顶高,但他侧顶轮胎),最后多次尝试没有奏效。经他同意我开车试了一下,心里发凉:离合器片基本磨光发臭了,发动机动力无法传递到轮胎,靠自身车子已无法脱困</font></h3> <h3>时间已到23日凌晨凌点40分,大家饥困交加,有的团员开始蹲在地上想睡觉。突然陈绍涛部长的手机出现一点微弱信号,收到一条QQ短信(有必要为华为Mate10作一下广告),很快我们靠他的手机靠这个微弱信号给自己在卢奥等待的杨国斌发出救援信息。但是21日下午的调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越野车只能到K83,还有11公里的距离存在各种变数。大家商量决定步行前往起点K83。</h3> <h3>23日凌晨50分,考察团安抚好黑人司机,说服随行保卫我们的军人与我们一起步行前往K83。于是在非洲的边界大地暗黑的星空(可以看到星星,光太弱)下,考察团就着手机光、背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我一边给大家拍视频鼓舞士气,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关注随行的安哥拉军人,他荷枪实弹,不说一句话,走在队伍的最后头,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押送。我考虑再三,为了确保安全,我让考察团4个人走在前面,我与何礼明经理与军人并行走一排在后面,至于原因,我还不能告诉大家。</h3> <h3>值得庆幸的是,K83一K94路段22日下午没有下雨,我们走起来没有特别费劲,而自己的救援车辆也一直往前搜寻,没有停在k83等待。靠着灯光指引,最后大家与救援车辆终于相遇,我们再回头找到黑人司机,帮他把陆地巡拖出来。回到卢奥已是凌晨3点二十分了,城里也没有电、水,考察团饥困交加,只好和衣而卧。我用微信留言给领导汇报了情况,凌晨5点左右,窗外雷声隆隆、大雨倾盆</h3> <p class="ql-block">团员们都说,这次考察经历是上班以来最艰辛的工作,尤其是近二十小时的高强度颠簸,为了一个不确定的项目如此认真辛苦地调查在我们中铁四局可能前无古人了吧。我深有同感,每一名团员都非常优秀,沉着、镇定,毫无怨言地搬石头、垫车轮、推车…团员当中不乏家境优越的人士,不只是为了微薄的薪水而努力工作着。我被大家感动,想起湘西凤凰那次观看的演出,“翠翠”执着的等待,正如我们众多无名的四局人:等一城项目,只为你;做一世工程,只和你。也许工程的人生就这样老去,我在意,我愿意。</p><p class="ql-block">献给卢奥卡宗博考察团团员和所有四局各工程战线的同事们!2017年12月24日中午于绍里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