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人达斡尔房达斡尔人生产生活方式图集

牧羊人

<h3>本美篇的部分图片来自微信及网络。</h3> <h3>达斡尔族</h3><div>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 塔城、 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 外贝加尔一带。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 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达斡尔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div> <h3>达斡尔族分敖拉、鄂嫩、孟尔登、郭贝勒、讷迪、沃热、吴然、乌力斯、德都勒、索多尔、金奇里、苏都尔、阿尔丹、胡尔拉斯、何音、毕力扬、陶木、何斯尔、鄂尔特、卜克图(以上均为译音)20个哈拉(即氏族)。上述各种哈拉分别汉译为敖、鄂、孟、莫、郭、讷、沃、吴、德、索、金、苏、安、胡、康、何、扬、陶、于、杜、卜、乔、单、张、王、李、赵、陈、刘、梁、白、徐、田等姓。每个哈拉分化为若干莫昆(即新氏族)。莫昆有共同的族谱,每隔数年,全莫昆的成年男子即集会缮修族谱。他们选举年高望重者为莫昆达,管理莫昆事务,其内部重大事件需由莫昆会议议决处理。莫昆有育林山、柳条林、草场等公共土地。每年春秋季聚族众斡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牲畜兴旺,并举行赛马、射箭、摔跤、赛曲棍球等体育活动,路日格勒、乌春、扎恩达勒等文体活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莫昆达逐渐成为氏族贵族,氏族民主制度不复存在,莫昆组织成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h3> <h3>此人物是革命前辈王海山老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博物馆展览的图片。王海山 1912---2002 达斡尔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莽格吐人。1936年毕业于王爷庙陆军军官学校,194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任兴安陆军学校教官。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组织“8.11"武装起义。1946年任东蒙人民自治军骑兵一师师长,平息过索伦叛乱,清剿过国民党军及土匪武装,1947年带领内蒙古骑兵一师参加辽沈战役,并配合友军为解放洮南、白城等地做出了贡献。</h3> <h3>达斡尔族人敬重长辈是历史以来的最传统民族礼仪,每当新春佳节、婚礼等时节都行跪拜礼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达斡尔族婚礼 行跪拜天地和父母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达斡尔族人村落居住的村庄(莫旗奎力浅村)</h3> <h3> 土墙草房,墙上挂着几串红红的辣椒,乡土而艳丽。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内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案,大方雅观。房间内看结构,那是真正的“土木工程”,屋顶木条被烟熏黑了。</h3><div><br></div><div>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所以,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另外,家家户户还会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div><div><br></div><div>  一般而言,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div><div><br></div><div>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未出嫁的女儿睡在南炕的西端,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div><div><br></div><div>  炕沿和地板都是用木头做成,显得浑然一体,十分和谐。炕沿下还有向内凹陷的小槽,可以把鞋子放在里面。南北炕上放有高大的炕柜,可以装被褥和衣服。</div><div><br></div><div>  据介绍,有的人家还摆有炕琴,是炕柜的一种变体,长方形外形,比一般的炕柜矮,但开有很多道小门,面上隔成很多小格子,雕刻着铜钱、五角星、灯笼和一些几何图案,色彩鲜艳,造型古朴,气韵端正。直到今天,很多人家的炕柜上还放着大小依次递减的三四个红木箱子,包括梳妆盒、帽盒、首饰盒等,是结婚的时候女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最长的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此外,老人坑头的柜子里还放着药,酒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以便老人随时取用。</div><div><br></div><div>  这座老民居里,西屋装有三根东西向的木横梁,中间较粗的一根叫“肖洛布”,可以用来挂婴儿的“悠车”(摇篮),在坑沿上端细的两根叫“齐仁”,用来挂一些衣服、毛巾之类的东西。</div><div><br></div><div>  屋子内的门都是用木头做成,并且装门的那面墙整一面都是用木头做成,称为“隔扇”。隔扇上面雕刻着极为精美的植物、动物图案,门头上还刻着篆体字,有“福禄寿喜”或“福禄寿喜财”等圆形字样,雕刻得非常精美,富有装饰性效果。</div><div><br></div><div>  窗子也是传统房屋一个有特色的部分。达斡尔族人讲究多开窗,开西窗。一般来说,南面墙壁的上半部就是一扇大窗子,西墙也有窗口。西窗外面挖一个两米见方的花池,种上各种花卉。窗子为木制,分上下两扇,上半部分可以用撑杆支起,下半部分也能抽出取下。窗扇有相距约10厘米的窗棂纵横交错组成,窗子外面糊窗纸,喷上豆油,防水耐用且透光性能好。</div><div><br></div><div>  以前的人家,一般都在西窗上面放着用木板做成的盒子,用红布帘子遮着,里面供着各种神。平时也不特别讲究上供,就是吃好东西了要供点。过年过节要上香、上供品,供的主要就是过年猪,先给神供一段时间然后家里人才能吃。现在这样的神龛在很多人家还能见到。</div><div><br></div><div>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砖瓦房正日益增多,不过,使用火炕等起居习俗仍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div><div><br></div><div>  作者:陈统奎</div> <h3>达斡尔族民居独具特色。是坐北朝南的“介”字形草房,冬暖夏凉。内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案,木质雕刻门窗精致美观,家家户户的院墙围绕着用红柳条编织、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日居住的最古老传统房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前主要生产方式冬季打场(用磙子碾压及扬场)</h3> <h3>身着皮袍衣(狍子皮制作)的二位打场的社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普遍种植谷物类农作物</h3> <h3>达斡尔族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时期,农业就相当发达。除大田种植燕麦﹑荞麦﹑大麦﹑糜子﹑苏子﹑云豆﹑豌豆﹑线麻﹑青麻等农作物外,园田里还栽培叶烟﹑豆角﹑茄子﹑辣椒﹑黄瓜﹑香瓜﹑西瓜﹑土豆﹑白菜﹑萝卜等,甚至掌握了栽培苹果﹑梨﹑胡桃等果树的技术。</h3><div>有人看到这些发出奇怪的问号:是不是这些外国人给记错或者写错了?周围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在从事纯渔猎,为什么达斡尔族唯独能从事这样先进的农业?其实用不着奇怪。达斡尔族远在辽亡北迁黑龙江北岸之前,就已经“讷耶”﹑“尼耶”了二百一十八年,就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从事农业历史,能对农业不精通点吗?</div> <h3>柳蒿芽</h3><div> 柳蒿芽(水蒿、白蒿)属于被子植物门、菊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其嫩茎叶可食用。柳蒿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生长在河岸湿地、沼泽等地。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生毛发的功效。</div> <h3>  达斡尔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达斡尔人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迁徙至黑龙江北岸时,已具备了成熟的农业文化,聪慧达斡尔族使农业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别于周围游猎民族的生活方式,早先达斡尔族是唯一定居务农的民族。</h3><div> 达斡尔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以米、面、肉制品及鱼肉为主,各种蔬菜和采集野菜为辅。达斡尔人注重蔬菜以及山野菜,每年春季妇女们都要相约到河套及山边上,大量采集山野菜“库米勒”(柳蒿芽)、“满给思”(山韭菜)、“阿恩郭里”(山芥菜)等晒干储存。山野菜中“库米勒”是达斡尔人的最爱,传统的做法是先用开水焯一遍,用凉水冲洗挤干,剁碎后再放进煮好芸豆的锅里,再放进切好的猪肉。过去这样的菜肴只有在节庆和招待贵宾时食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柳蒿芽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健脾去火的药膳功效,逐渐成为了莫力达瓦人餐桌上的家常菜。</div><div> 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柳蒿芽是达斡尔族饮食标志性菜肴,它与达斡尔族文化息息相关。相传生活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在危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柳蒿芽可以食用,并依靠它顺利渡过了困境,因此人们也称柳蒿芽为达斡尔人的“救命菜”。时过境迁,达斡尔人仍在延续着传统的饮食文化,每年春季,就可以看见在嫩江沿岸的草地上,会有三三两两的达斡尔妇女哼唱着山歌“扎恩达勒”,采集者悠悠鲜嫩的柳蒿芽。</div> <h3>  苏子是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植物,分布于东南亚、中国江西、铁岭、台湾、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h3><div>中文名</div><div>苏子</div><div>外文名</div><div>Perilla</div><div>别名</div><div>紫苏子、黑苏子、蓝苏子</div><div>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200cm,茎直立,叶对生,被长节毛,叶下面有细油腺点,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花萼钟状,花冠唇形,果萼较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白苏既可食用也可榨油,目前以白苏种植为多。</div><div>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div><div>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div> <h3>达斡尔族饮食文化和饮食生活中不缺少的苏子</h3> <h3>  手抓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抓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抓肉多指手抓羊肉而言。 手抓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抓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抓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抓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工粮食使用的石碾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现在使用打场方式(半机械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达斡尔族人非常普遍生产方式流放木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养殖牛马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撒网打鱼</h3> <h3>用柳树条制作用罩鱼工具来罩鱼也是一种猎鱼手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山守猎</h3> <h3>这是在家比较近的地方狩猎方法 打个兔子、野鸡类的猎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猎鹰狩猎者</h3> <h3>冬季穿的皮腰靴。子达斡尔族语说(奇卡米)靴筒是用狍子小腿部分的皮子揉熟软以后缝制而成。靴子底部是牛或罕达犴脖颈部皮子揉熟软以后缝制而做。</h3> <h3>达斡尔族年龄比较大男士随身携带的烟袋,这样的烟袋是用夏季狩猎的狍子小腿部分皮子熟化后手工制作而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工制作大轮车也就是以前在呼伦贝尔草原随处可见的勒勒车</h3> <h3>这是在大轱辘上随车带着油壶,油壶里的油是是用润滑车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照片中看到的是完整的大轮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达斡尔族人长期以来传统种植烟草及收藏方式之一(穿烟叶)</h3> <h3>骑马奔腾也我们达斡尔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生活娱乐和主要交通方式</h3> <h3>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方式颈力比赛</h3> <h3>  咯咕……咯咕……一群身着粉色衣裙、梳着长辫的姑娘们模仿着布谷鸟的声音,舞歌和呼号、音乐融合在一起,姑娘们在尽情地载歌载舞。 这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鲁日格勒”,它因地域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勒格”等几种叫法。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鲁日格勒舞》在单项节目中获优秀节目奖。 历史上,达斡尔族主要是以狩猎为主,兼营畜牧业、农业。几百年前,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以狩猎为生,并季节性地从事林、牧、渔业等,妇女们在家种田、栽烟叶、挤牛奶及采摘柳蒿芽、野果等。她们闲暇时聚在一起跳鲁日格勒舞,鲁日格勒舞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鲁日格勒’其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之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舞以群舞为主,上身和手臂的动作丰富,脚下的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的舞歌,随着歌声舞者轻柔地舞动起来,此时,旁观者可以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交叉交换位置,所有舞者齐呼‘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的节拍,舞蹈达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种自然、古朴和永恒的特征。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人民欢乐吉祥的缩影,它是达斡尔族聚居区的优秀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是古老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遗存,在中国其他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然而民间艺术的生命又是脆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达斡尔族文化日益淡化;这个紧紧附着在人身上的遗产,随着人的生存而生存,随着人的离开而消亡;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追求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也得以提高,对跳“鲁日格勒”民间舞蹈的兴趣淡漠,这个民间舞蹈正逐渐失去它原生态的味道。</h3> <h3>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或达旗)被称为“曲棍球之乡”,曲棍球运动在这里已开展了近千年,已成为达斡尔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在这里,小到几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挥起球杆一显身手。曲棍球这个接力棒始终代代相传,热爱曲棍球事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h3> <h3>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达语称作“贝阔他日克贝”,其中的“贝阔”系指球棍,达斡尔球棍选择根部弯曲、枝干挺直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语中球被称为“朴列”,其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三种,偶尔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柞树根削磨制成;毛球用畜、兽毛搓制而成;火球主要用于夜间运动,它以桦树上长出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壳硬内空,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后烟火不熄。</h3><div><br></div><div>中文名称</div><div>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div><div>批准时间</div><div>2006年</div><div>非遗级别</div><div>国家级</div><div>申报地区</div><div>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div><div>遗产类别</div><div>杂技</div> <h3>摇篮,达斡尔语称“达日德”(dard),用于三岁以前的婴孩。一般在“莫昆”(mokon,即氏族)和“宝依贡”(cboigong,即户、家庭内)多代相传自用,从不轻易外借。</h3><div>达斡尔族制作摇篮的用材,大都是把少枝叉的“毛恩斯”(mons,即稠李树)破成板子,然后把选出的花色好的、纹理强、无疤节的板材刨光,所用板子厚度0.5——0.7公分,宽10公分。接着,把所用刨光的薄板用微火一边熏烤,一边弯成U字形,作为摇篮的周沿,加上底板就成为摇篮的初型。</div><div>制作摇篮的规格,周长七尺,其中用在头部的U字形板周长三尺,用在肢体部的U字形板周长四尺;周沿高四指,摇篮横向直径宽约一尺。在摇篮的两个不等周长的U字形板衔接处钻孔,用搓成细绳的兽筋系牢固定,头部U字形板与摇篮身段底部板连接后,要翘25度。其形酷似傍水待发的一只小扁舟。在U字形板内外两面不但刷上桐油,而且在其外面还要彩绘各种图案,以求光滑、隔潮和美观。</div> <h3>达斡尔族人祖先开始就启用这种摇篮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制小三轮童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期达斡尔族人们相对传统比较使用院落结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炕 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室内摆设的炕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季玉米成熟期简单食用方式火烧、烤玉米棒子</h3> <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人的打猎出发以前的准备表演:应该知道野营出发的时候应该先背什么物品!穿衣,穿鞋,背枪,后戴狍皮帽子,背锅后不能把皮张挂在上面那不是都染黑了吗[敲打]</p> <h3> 我是达斡尔族!</h3><div>我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达斡尔语!</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达斡尔族!</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歌:赞达勒!</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舞蹈:鲁日格勒!</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说唱:乌春!</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琴:木库莲!</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运动:摔跤 射箭 骑马曲棍球!</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嫩江两岸的山川草原、美丽的诺敏两岸山川草原、伊敏河两岸的草原、塔城阿尔西的山山水水!</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家:达斡尔房!</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车:勒勒车!</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酒:巴特罕酒等等!</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食品:手把肉 奶面片苏子山丁子饼、柳花芽菜!</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斡包会!</div><div>我有属于自己的恋情:何日再相会!</div><div> 我从小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着牛马羊长大的……</div><div> 我喜欢吃奶皮山丁子臭里子榛子,我喜欢喝牛奶,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我喜欢打曲棍球。我更喜欢看着蓝天躺在绿草上听阿察讲故事。我更喜欢对着星星对着月亮唱情歌诉说对那达斡尔汉子的情感。</div><div> 我骄傲!因为我是达斡尔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庆幸!因为我生长在这美丽的草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达斡尔人对月份的称谓</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一月是阿涅萨日</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二月是卓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三月是亚冷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四月是都因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五月是孙扎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六月是宁公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七月是那松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八月是扎肯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九月是乌音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十月是专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十一月是斡信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是卓日公别</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希望达斡尔人收藏!</font></h3> <h3>&nbsp;达斡尔语知识课堂 &nbsp; &nbsp; &nbsp; 达斡尔族有语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皆依靠一代代的口耳相传,达斡尔语的传承与你我息息相关,赶快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巩固吧~本期达斡尔语课堂:基本词汇认知。 一、家族亲属称谓 &nbsp; &nbsp; &nbsp;父系堂亲称为“乌耶勒”,姑表亲称为“塔热”,姨表亲称为“布勒”。同类同辈亲属(主要指姻亲)间亦有概括性表述的称谓,如连襟音互称“巴扎力”,妯娌间互称“华雅丽”,男性亲家称为“华德”,女性亲家称为“霍都胡”。 莫日登哈拉父亲嫡亲中,从兄弟姊妹称“图如松·乌耶勒”,再从兄弟姊妹“乌耶勒”,三从兄弟姊妹称“卡牙勒”,四从兄弟姊妹称“哈音奇”。至此,除本人和亲兄弟姊妹之外&nbsp;,堂亲正好到第五代。第六代之后的兄弟均称“爱勒阿合斗”,姊妹称“哈勒额克斗”。 &nbsp; &nbsp; &nbsp;对长辈的称谓: 父亲(阿查) 母亲(额沃) 伯父(喜卡查) 伯母(喜克沃) 父之姊——大姑(耐讷沃) 父之姊夫——大姑夫(耐讷查) 父之弟——叔叔(额什克) 婶娘(乌莫) 父之妹(姑姑) 你之妹夫(姑爷) 父之表兄(欧克) 父之表嫂(阿什卡) &nbsp; &nbsp; &nbsp;对祖辈的称谓: 祖父(爷爷) 祖母(太替) 祖父之兄(喜格爷爷) 祖父之嫂(喜格太替) 祖父之弟(乌其肯爷爷) 祖父之弟妻(乌其肯太替) 祖父之姊(姑太替) 祖父之姊夫(姑爷爷) 祖父之妹(乌其肯姑太替) 祖父之妹夫(乌其肯姑爷爷) &nbsp; &nbsp; &nbsp;对同辈的称谓: 兄(阿卡) 嫂(波日很) 姐(额克) 姐夫(奥谢) 弟(斗) 弟妹(斗波日) 妹(乌音斗) 妹夫(斗呼日洪) &nbsp; &nbsp; &nbsp;对晚辈的称谓: 儿子(克库) 女儿(乌音) 孙(奥木勒) 孙女(奥木勒乌音) 曾孙(道木勒) 曾孙女(道木勒乌音) 兄、弟之子(居或居克库) 兄、弟之女儿(居或居乌音) 姊、妹之子(哲或哲克库) 姊、妹之女儿(哲或哲乌音) &nbsp; &nbsp; &nbsp;娘亲的称谓: 外祖父(纳吉勒·爷爷) 外祖母(纳吉勒·太替) 母之兄(纳吉勒·喜卡查) 母之嫂(纳吉勒·阿什卡) 母之姊(耐讷沃) 母之姊夫(耐讷查) 母之弟(闹绰) 母之弟妻(额莫洪·闹绰) 母之妹(乌音·闹绰) 母之妹夫(额日洪·闹绰) &nbsp; &nbsp; &nbsp;姻亲称谓: 丈夫(额日洪或欧肯) 妻子(额莫合或努古日) 岳父(哈德莫·阿查) 岳母(哈德莫·额沃) 妻之兄(哈德莫·阿卡) 妻之姊(阿吉·额克) 妻之弟(诺恩·波纳日) 妻之妹(乌音·波纳日) 妻侄(哈德莫·居) 妻侄女(哈德莫·居乌音) 女婿(呼日洪) 儿媳(波日) 女婿之父、儿媳之父(华德) 女婿之母、儿媳之母(霍都胡) 女婿之兄弟、儿媳之兄弟(华德·克库) 女婿之姊妹、儿媳之姊妹(霍都胡·乌音) &nbsp; &nbsp; &nbsp;姑姨表亲的称谓: 姑表兄(塔日·阿卡) 姑表弟(塔日·斗) 姑表姐(塔日·额克) 姑表妹(塔日·乌音斗) 姨表兄(布勒·阿卡) 姨表弟(布勒·斗) 姨表姐(布勒·额克) 姨表妹(布勒·乌音斗)<br></h3> <p>达斡尔妇女采野菜野果</p><p>1木耳(巴克日特.卖钱)</p><p>2蘑菇(蘑格.卖钱)</p><p>3榛子(楚初.卖钱)</p><p>4都柿(讷日.卖钱)</p><p>5山丁子(胡列日.卖钱)</p><p>6稠李子(梅依洛.卖钱)</p><p>7刺玫果(扎莫.卖钱)</p><p>8老山芹(昂古勒.自己吃)</p><p>9柳蒿芽(昆米勒.卖钱)</p><p>10山里混(莽格斯.自己吃)</p><p>11野韭菜(卡列日.自己吃)</p><p>12野葱(洪格日.自己吃)</p><p>13小根蒜(满齐.卖钱)</p><p>14明叶菜(朱日其克.卖钱)</p><p>15黄花菜(给罗其.卖钱)</p><p>16汉名?(嘎坤库.自己吃</p><p>17汉名?(呼库如播日.自己吃)</p><p>18猫爪菜(可克kin米其)</p><p>19野鸡尾(霍日果勒嗖列.自己吃)</p><p>20车前草(特日给库日斯.自己吃)</p><p>21野百合根(呼兰给罗其霍卓日)</p><p>22橡子(嘎斯.卖钱)</p><p>23野山楂(混普日.卖钱)</p><p>24山杏(归乐思)</p><p>25猴头(竹日西阿)</p><p>26灯笼果(欧楞库)</p><p>27一把抓(吉咧日)</p><p>28刺菜(呼库如播日)</p><p>29线菜(麻斯欧斯)</p><p>30桔梗(托克依勒嘎霍昨日)</p><p>31山梨(阿力么)</p><p>32酸么浆(句孙讷)</p><p>33山李红(胡拉尼)</p><p>34野草莓果(骨珍讷)</p><p>35橡籽果(嘎思)</p><p>36松籽(绰热斡卡阿)?</p><p>37马齿笕(塔日棍嘎依欧斯)</p><p>38蕨菜()达语</p><p>39.韭菜花(索日斯)</p><p>40.婆婆丁(鸭鸭噻日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