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香八拉之五:从植物园到慈善寺穿越见闻

Gao Ping

<h1>京西地处皇家禁苑,杨柳依依,桃花,杏花及丁香花满山遍野相继怒放,红墙黄瓦点缀期间。我们始于海淀植物园,终于石景山慈善寺,全程大约19公里。</h1> <h1>植物园乃隶属中国科学院,这里有许多名贵植物,只要是研究机构,观赏价值不高。其中木槿树是1955年朝鲜总理崔某代表国家赠送的,现在反思当年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付出数十万将士生命代价,为啥板门店谈判后撤军的?我们对手美国现在依旧驻扎韩国,如果不撤军,世界格局将是另外一种样子。<br>在植物园树立郭沫若题词的石碑,当时郭氏是中国科学院院长,我阅读过其大作「女神」和「奴隶制社会」,特别是小学拜读其作「李白与杜甫」,这是一个马屁之作,如果翻开郭沫若早期著作,他特别推崇杜甫,赞扬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来发现毛主席喜欢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结果郭氏马上写了这部扬李贬杜的著作。郭氏解放后很跟风,一切按照旨意办事,官运亨通。<br>还有现在社会推崇冯友兰先生,但文革中他晚节不保,跟随江青大写反孔文章,现在出版社干嘛不出版这些大字报式文章让后人拜读一下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放</h1> <h1>大门外有两段「皇木」,大概是楠木,当初修筑宫殿剩下的,这些皇木来源云贵地区,从河水漂流而来,经京杭大运河到北京,最后在冬季地面泼水结冰,一点点运来,可见十分难得,价值连城。</h1> <h1>然后步行到演武城,我见过其身影无数次,记得小时候从香山回东城路过此处,那时城池已经损坏,部分塌陷,当然现在维修焕然一新。</h1><h1>它居红旗村北侧,背倚西山群峰,东对玉泉塔,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然气势不减。是现今北京仅存的将城池、殿宇、亭台、教场、碉楼等建筑形式融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团城演武厅。我们从城西门而入,高11米,毛石垒砌,是指挥官指挥军队用途。</h1> <h1>注意所有台阶只有这一层有石刻花纹,不知是否有其他讲究?</h1> <h1>香山演武厅是乾隆当年为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训练巴图鲁攀援而建,大小金川就在云贵苗族居住地方,由于满族善于骑射,但不会攀岩,所以香山一带雕楼特别多,训练士兵之用。平定大小金川后乾隆也是常来此观看健锐云梯营演练。<br>当年演武厅除了建有团城演武厅等建筑外,在演武厅东南侧不远还建有「健锐营八旗教场」,也称之为「放马黄城」,现在门头村一代还流传当年八旗骑兵「放马观山门」的传说。<br>其实清代最强盛的是康熙大帝,征服东亚所有版图,西到现在哈萨克,东到朝鲜附属国,北至流放苏武的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越南)附属国,唯有准葛尔民族不服,勾结俄罗斯人,其结果灭族,百万人无一生存,仅剩下地名。<br>想去过去,真让人叹息,中国历史最强大的三个朝代,汉,唐,清,我们今天的版图比明代大得多,比清代小的多,现在中华民族又赶上盛世,我相信有生之年能看见台湾回归祖国,收复钓鱼岛,解放南海诸岛。</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实胜寺碑亭,即乾隆十四年为了纪念征讨金川的胜绩而修建的纪念性的庙宇,今寺已不存,只余碑亭。内有满、汉、蒙、藏四体文刻写的清乾隆帝「御制实胜寺碑记」,方形,高丈余,四面镌文,记述平定金川的经过及实胜寺沿革,汉文也是乾隆御制并正书。可惜果园铁门紧锁不得而入,只能远眺一番。</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爱新觉罗.毓喦题词,他是道光皇帝第五子的曾孙,末代皇帝溥仪曾将其立为嗣子。</h1> <h1>这是一张团城的老照片,遂查看有关资料,初步断定就是早已消失的「放马黄城」。<br>「日下旧闻考」记载:“健鋭营衙门在静宜园东南围墙四角有碉楼四座共房二十二楹,皇上阅兵演武厅一座,后有看城及东西朝房、放马黄城。健鋭营册臣等谨按演武厅乾隆十四年奉勅建立,为健鋭云梯营肄武之地,厅内恭悬御书聨曰:选士励无前远宣伟绩 ,练军垂有久永视成规,圆城南门石额曰威宣壁垒,北门石额曰志喻金汤,皆御书。北楼上及厅南碑亭皆恭勒乾隆十四年御制实胜寺记......。土城门五、内设碉楼七处,西城楼门一“。<br>从文献可知演武厅后面是团城,两侧是朝房,前面是「放马黄城」,有五个门,有碉楼七座。再看老照片,城圈子有碉楼数座(数量难以看清,但起码可见5座),城门也可以看到几处。</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光绪年「五园三山图」清楚的绘制着「放马黄城」,不仅有城墙也有碉楼,只是称之为「健锐营八旗教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演武城老照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武城方位示意图</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兵器馆</h1> <h1>城池中间空旷异常,东、西两面各有一条马道可以通达城顶,为当时阅兵的重要场所。南北城门上端玉石门额,分别阴刻乾隆御笔「威宣壁垒」、「志喻金汤」。站在城中央,向上环望四周森然屹立的古老城墙,感受着周围静谧的空气,不由自主就有豪情壮志。</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砖和旧砖渭径分明</h1> <h1>红旗、白旗、蓝旗营盔甲,这让我想起1976年我在故宫学工劳动,当时党委决定将禁卫军正黄旗盔甲全部折价分给职工,每人2套,1元,所有职工将衣服上镀金扣子砸掉,当废铜卖掉,保留盔甲里的丝棉回家做棉袄,无知的年代做出无知的事情,如果有一个职工私藏下来,现在市价最少1000万。</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背后团城是皇帝检阅军队地方,可以想象当年士兵跑马黄城,杀声振天,高呼万岁万万岁,此时的皇帝眼光恐怕放到国土之外新的疆域,这是中华民族又一个强盛时期,可惜到了乾隆孙子道光皇帝开始割让领土,到了末代皇帝连男人都无法做了,阳痿者统治中国能发展吗?</h1> <h1>出门南行,来到西山森林公园,这原来是农场一部分,植树造林,绿树成荫,后来修建亭阁及蓄水池,逐渐演变成现在公园模样。</h1><h1>我们开始爬山,目标点是「鬼笑石」,台阶1800个,连续蹬台阶实在不舒服,而且公园里人很多,没有爬野山有趣味。</h1> <h1>部队大院里藏着景泰陵,在一片苍郁的密林中。这便是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朱祁镇之弟朱祁珏的陵寝。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瓦剌,土木堡一役大败被俘。其弟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军民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后英宗送回复辟,朱祁珏被废,不久死去,英宗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以亲王礼葬于京西金山口,而这里本是明代亲王和妃傧的墓园,先后葬王、公主、妃、嫔等一百多人。英宗朱祁镇死后,宪宗朱见琛即位,为于谦平了反,追复了景泰年号,并将原诚王墓扩建为皇陵。建有享殿、神库、神橱、宰牲厅、内宫房等。明嘉靖时,又改建了陵体,并将绿琉璃瓦换成黄色,使之符合帝陵的规制,只是整个陵寝的规模要小得多了。</h1> <h1>雕楼,清代士兵为了征服大小金川所修筑,他们只善于骑射,不善于攀岩,所以根据大小金川地形修建,训练之用,400年过去了,它依旧巍然屹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怎么像日本鸟居?有点不伦不类了</h1> <h1>在公园外侧,修缮北法海寺,据驴友介绍,前几年这里是废墟,没有任何整体建筑,只剩下石基和古树。</h1> <h1>春天终于来了,到处是生机,到处是鲜花烂漫,一股芳香扑鼻而来,人不醉而自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阶</h1> <h1>终于爬到「鬼笑石」,与香山「鬼见愁」对应而生。</h1> <h1>然后我们集合,来到快活林休息片刻,下一个目标就是南马场水库和双泉寺,我们沿着一侧山路行进,这里比爬石台阶舒服多了,穿行在无人的密林中,沿驴友留下的小路,望着附近山峦和脚下的断崖,还要躲避野荊条枝,但速度不减,很快就绕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拦路小树怎么呈直角,怪怪的</h1> <h1>我们绕过南马场水库,继续前行,来到万善桥,桥弧形像一道彩虹,马鞍形的背脊异常优美,线条柔和,拱券高大,结构独特,被誉为「北京最美的古桥」。桥栏板外侧青石上刻「万善桥」字样,拱券最高处刻有镇水石兽头。</h1><h1>始建于金代,为木桥,称「双泉桥」,专供金章宗皇帝来双泉寺避暑而修建的,木桥规模不大。到了清光绪年间重修,并易名「万善桥」,这里是由翠微山去天泰山「慈善寺」进香的必经之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善桥旧照</h1> <h1>岁月悠悠,桥面石板依旧坚固如初,两侧石板刻画深棱,防止人跌倒,路中央比较平滑,可以通行车马。</h1> <h1>该桥北侧还有一石龛, 掩映在两株古柏之间,龛内供奉石佛一尊,即接引佛,内刻有「双泉寺僧人圆喜,发心造接引佛一尊。万历十一年(1583)十一月初一」诸字。</h1><h1>古代,每年的三月十五到十七是进香和赶庙会的日子。每到这时香客云集天泰山,高跷会、狮子会、秧歌会、纷纷上山,一时间山前山后热闹非凡。古道在山间起伏蜿蜓而过,经门头村到陈沟,翻南大山坡过万善桥,拜桥头接引佛,经双泉寺至天泰山。</h1> <h1>过了接引佛,我们来的「双泉寺」,古代这里丛林茂盛,有两股山泉从山中涌出,一为阳泉,一为阴泉,泉水飞泻直下,常年流水不断,泉到山沟中段二泉合一。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皇上御旨在二泉汇合处选址建寺庙,以便于皇帝夏季来此避暑,因此地有双泉流淌故名双泉寺,又名双水院,是金代金章宗时期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其他遗迹在阳台山和凤凰岭可以找到。</h1> <h1>慈善寺旧照。据北京市石景山区地名志介绍,到了1980年,这里:「双泉寺原有正殿、配殿、厢房及泥佛、铜佛、铁钟、黑龙壁画等文物,现均倾毁无存。双泉寺内今有石碑三座:一座为明正统元年(1436)弘善妙智国师塔铭,嵌于墙上;另一座字迹剥落,无法辨认。」</h1> <h1>寺外墙壁镶嵌古碑一通,明代正统年代,阅读碑文,与双泉寺无关,大约表彰某烈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门</h1> <h1>清光绪年间又一次大规模修缮,立「重修翠微山双泉寺记」,字体清晰,碑体完好,记述双泉寺延续历史。</h1><h1>碑文如下:「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逦而来,二千余里,层峦叠嶂,于翠雾苍烟中,奇踪巨丽,甲于天下。释刹道观,往往各得其胜,有山名翠微者,左岗右泉,曲回旁峙,云岚飞动,土脉丰腴。以地有双泉,故又名双泉山,寺称双泉寺。山之西,旧有香盘寺。明成化间建二碑,尚屹立庙址,久圮,双泉在其左。为嘉靖元年太监冯重修,阅四百余年,虽屡有增葺,而梩桷倾欹,门径萧索,经函尘合,斋鱼不闻,过者增太息焉。福慧寺住持刘诚印、张诚善、张诚五者,系龙门邱祖岔支,霍山派第一代张真人名宗璿字耕云老律师门下高弟,立愿重建,鸠工庀材,经始于光绪癸未三月初三日,落成于光绪甲申九月十九日。旧有大殿三间,焕然一新。顺大殿左右复增葺正客堂各三,又增东西客堂各三,耳室各一,二门罩壁颇壮观。瞻其外院,亦东西葺客堂各三楹,抱厦一,山门一,角门旗杆各二,缭以周垣,饰以金碧。寺之东添建过涧石桥一座,名曰万善。并舁香盘二碑于寺院,观者骇叹,而住持之心亦良苦矣。尝考西山各刹,多属明代司礼监所修,其豪横可以想见。我朝纲纪整肃,家法綦严,总管各处诸君率皆乐善好施,无熏灼气焰。余于兹寺之告成,既叹住持志愿之诚,尤喜众善士之勇于辅助,有仍旧更新之美,而无僭侈逾制之嫌也。爰乐而为之记。赐进士出身记名御史翰林院编修加三级谢祖源撰,梁耀枢书。」</h1> <h1>西侧金代石碑「敕赐香盘禅寺报恩碑」,字迹已经无法识别,碑体风化厉害。</h1> <h1>驮碑龟依旧完好,也称为龟趺,即赑屃。</h1> <h1>小院特别幽静,参天大树遮日,里面凉爽,大雄宝殿居中,左侧为地藏殿,右侧为财神殿,背山面水,风景极佳,我可以想象当年金代皇帝茗茶作诗,梵钟悠扬,极雅也。</h1> <h1>原民居改为「五观堂」,供僧人起居使用,现在和尚真可谓花和尚,很少有真正弘扬佛教的执着者,许多寺庙摆起算命摊,简直就是胡闹。更可甚的是左拥右抱,天天沉醉在温暖之乡,前几天我看一段视频,五台山某尼姑结婚,群尼袒胸裸背,穿金戴银,群魔乱舞,我以为掉进白骨精洞窟里,实在让人恶心。</h1> <h1>村以寺为名,双泉位于双泉寺西墙外。资料记载:「平均流量21.6立方米/日,矿化度为0.19克/升,水质良好,甘爽可口。泉水经石雕螭口流出注入蓄水池。1958年,东泉枯竭,西泉至今长流不息」。</h1> <h1>从双泉寺后面小路穿越到慈善寺前面公路,这就是石景山区的天台山,它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是北京地区香火最旺盛寺庙,每到开庙头三日,善男信女就会蜂拥而至,皇亲国戚更是选择到此求神拜佛。</h1><h1>这里历史悠久而又神秘,查阅资料得知:</h1><h1>「</h1><h1>1.清朝顺治皇帝 ,在其年富力强的23岁时突然撒手人寰,成为清朝十大奇案之首。也有传闻顺治皇帝并非暴毙,其身后事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一是看空尘世,一个人悄悄地离开皇宫,来此慈善寺隐居;二是出家并圆寂于五台山。</h1><h1>2.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三次隐居慈善寺。</h1><h1>3. 慈善寺是我国很少的见的释道合一、兼有民间诸位神灵的寺院。</h1> <h1>从慈善寺介绍得知:创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四周群山环抱,气势壮观,景色秀丽。<br>这个寺庙的建筑布局也很独特,不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寺庙是那种几进几出的大院落,而是按照北斗星的形状,将各座殿宇依山而建,整个寺庙的入口处就是北斗星形的勺子把。<br>最大特点就是设置了24座神殿,分别供奉着佛教、道教和民间诸神。各神分居一殿,分别享受善男信女的香火,相安无事数百年。</h1> <h1>在进入山门不远地方沿山路来到将军厅,纪念冯玉祥将军,左侧有几处冯玉祥亲手所刻「勤俭为宝」书法。</h1> <h1>真吃苦。这些自己都是冯将军隐居时亲自所刻,真迹。</h1> <h1>再向上就是罗汉崖。每个罗汉一米见方,姿态各异,神采飞扬。</h1> <h1>接着上山,有一座大佛头甚为醒目壮观,近距离一看原来是石头雕刻而成。据说是由万斤整块巨石雕刻而成,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头。</h1> <h1>「小财神庙」,有点怪怪的,这个石刻是这里原来仅存的神像,据说这个很灵的。在慈善寺还有好几个财神殿,除了「正财神爷」外,还有「偏财神爷」五显财神爷、「文财神爷」财帛星君和「武财神爷」关圣帝君的殿堂,这是财神爷大汇集。</h1> <h1>原蓟县,来到石景山,出生平民的王三奶奶因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也被供奉起来。这里真是亲民,赶明儿也将雷锋叔叔也供奉上。</h1> <h1>弥勒佛殿,此为复制品,其真身供奉在法海寺大雄宝殿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王庙</h1> <h1>「圣水井」,水质极佳,相传顺治皇帝出家后经常饮此井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娘娘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神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祖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王庙。三只眼的马王爷也在此供奉</h1> <h1>慈善寺是佛道合一的寺院,主要包括正院(佛)、东跨院(道)和院外(神仙)三大部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僧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皇殿,供奉中华民族始祖</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悲坛,供奉千手观音</h1> <h1>伏魔殿,因传说清朝顺治皇帝在此出家,殿中和尚塑像就是顺治,此乃本寺最大看点,过去香火鼎盛,就是缘于此说。二层是过去僧人藏经之所。</h1> <h1>殿前的对联点明了顺治在此出家隐居的历史。不知当时这里有何种超乎寻常的吸引力,使顺治皇帝在二十三岁盛年之时,却四大皆空,一个人悄悄地离开皇宫,来此隐居,法名「行痴」,民间称其「魔王和尚」。</h1> <h1>后壁是顺治帝所做的七言308句,抄录其中的「归山诗」:「朕乃山河大地主,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天去,管他千秋与万秋。」不知是否真是顺治所作,但其中看空尘世的意思十分明显。</h1> <h1>伏魔殿的西耳房是茶社,环境极为幽静,是修身养性之处,老板也是驴友,非常热情地款待我们,能在这里喝杯热茶真是一种享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构件</h1> <h1>大悲坛对面就是山门,匾额为康熙皇帝亲自手书的「古刹慈善寺」,乾隆御笔到处都是,但康熙御笔很少,能为这里题词,肯定有其玄妙之处。也佐证了慈善寺当年的辉煌,同时也给顺治皇帝在此隐居的传言提供了依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匾额</h1> <h1>拐弯就是石碑集中存放的地方,大多数与慈善寺有关,也有功德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额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额之二</h1> <h1>我们来到最后面,就是冯玉祥将军住所。据资料所记:冯玉祥1912年驻军京西三家店,多次到天泰山散步,认为这一带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就移居此地。1917年冯玉祥受段祺瑞排挤,称病来此修养、读书,后张勋复辟冯玉祥下山讨伐;在「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通电下野,上天泰山隐居以示「消极」。先后居住三次,与将军有缘。</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玉祥画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玉祥与张学良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卧室</h1> <h1>委任状,落款是蒋中正,当初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拜把兄弟,冯为老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玉祥塑像</h1> <h1>合影。感谢山后老刘和轮哥及所有同行驴友,大家不管来自何方,聚集在一起,无忧无虑,畅所欲言,户外一家人,所有烦恼一扫而空。</h1> <h1>轨迹图,全程19公里,上升不高,大约500米。</h1> <h1>始于植物园,终于黑石头村,拜访众多古迹,得到精神上愉悦,丰富自己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我的目的能够达到,一定能达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