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妈进城看到市场里补鞋子的生意好,也想干。可别人说干这行得先当徒弟,至少得跟师一年。她一天也不愿意跟,说:“那还用学吗?看一看就会了呗!”于是她跑到乌鲁木齐把补鞋的全套工具搬回了家,往那儿一放就是一整个冬天,没法启动——她嫌人家鞋子臭。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是我叔叔厉害,他不怕臭,而且他才是真正的无师自通。我叔叔在把我们全家人的每一双鞋子都钉上鞋掌后,就自认实践到位、功夫到家了,张罗张罗便领了执照开了张。可怜的喀吾图老乡们不明真相,看他头发那么白,以为是老师傅,信任得不得了,纷纷把鞋子送来供他练习。看他煞有介事、叮叮当当地又敲又砸,一点儿都不敢怀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么着混了一个多月,零花钱赚了几个不说,对补鞋,叔叔还真摸索出了那么一套经验来。于是我妈又踌躇满志准备再去一趟乌鲁木齐,再买一批皮渣、鞋跟、鞋底、鞋掌、麻线、拉链等回来,要像模像样大干一场。她想让我去提这批货,我才不干呢!一个女孩,背上扛个破麻袋,左手拎一串鞋底子,脖子上还挂几卷麻线,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未免有些……反正我一开始就反对补鞋子,嫌丢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我叔叔,最丢人的事莫过于别人把补好的鞋子又拿回来返修。好在村子小,人情浓,就算干得不令人满意,大家也不好意思说,照样付了钱,谢了又谢,悄悄拿回家自己想法子修改。哪怕是连我叔叔自己都看不过去的某些作品,也能被面不改色地穿走。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第二丢人的,则是手脚太慢——这个也不知被我妈唠叨过多少遍了,可我叔叔就是没法提速。要知道我和我妈都是急性子,眼瞅着他老人家左手捏着鞋子,右手持着锥子,抖啊抖啊抖啊,瞄半天终于瞄准了,修表似的将锥子一点一点小心翼翼扎进皮子,在皮子另一面摸索半天才准确地套上底线……把面线抖啊抖啊抖啊地套上,再抖啊抖啊抖啊拉进底线线圈……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了,索性抢过鞋子,三下五除二就缝上了一针,干净利索地做了个示范,然后又快快地扔了鞋子跑去洗手。老实说,她要是干这一行,保准是个人才。 </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娟,1979年7月21日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籍贯四川乐至,中国当代作家。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开设专栏。 2003年1月,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与《羊道》系列散文。 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