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埭陈家桥朱家浜

难看吴头

<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吴家有个有趣的现象,父亲这辈往上推香火不太兴旺,连续两代单传女儿,为了赓续吴氐,传宗接代,按习俗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上门女婿。上期我聊到曾祖出自张家门,今天我来说说朱家浜朱氏后人。</p> <p class="ql-block">  在桥埭(现七星镇)陈家桥附近有条小河浜叫朱家浜,那边生活着几户朱姓人家,他们从何迁徙而来,祖先又是谁,出于哪门,属于哪支,因无留存史料,故现已难以追根溯源,但与我有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那是肯定无异的。</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我朱家浜的曾祖家境一般,除了种田之外,空闲时间会帮桥埭潘姓人家(住上海,有产业)代收租田,拿些佣金补贴家用。曾祖育有二男二女四子女,我的祖父排名老三。</p> <p class="ql-block">  祖父的大姐(方言,父亲尊称她“大孃孃”)嫁给桥埭镇边谢家浜谢姓人家,我脑子里对这个大孃孃婆婆的印象是一片空白,只知道她育有三男二女,记忆中仅见过谢家浜有个叫金勇的后代,以及大孃孃婆婆住桥埭附近钱家汇的女婿和他的儿子福根。大孃孃婆婆一门如今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  与大孃孃婆婆不同,小孃孃婆婆我则是有过很多的接触,她老人家也是我父辈们十分敬重的长者。旧时父亲兄弟俩常受小孃孃婆婆朱四宝的接济,她会做几双鞋,拿点吃的来照顾父辈两兄弟。我大伯的美好姻缘也是小孃孃婆婆亲自牵的线。至今吴家子孙还时时惦记着她老人家的种种恩惠。</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常见小孃孃婆婆头缠毛巾,脚穿着草鞋,篮里放几个鸡蛋,拎包大头菜之类来我家走动作客。大约在七十年中期,小孃孃婆婆因病医治无效而亡,记得是我赶到父亲单位告诉噩耗,当晚父亲就与大伯沿铁路步行走到七星,去告别慈祥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小孃孃婆婆有一养女,女婿是个手艺人,姓李,我叫他水坤阿夫,在陈家桥旁开了个小剃头铺。水坤阿夫育有三子,即我的雪红、培红与月红表哥,他们这一支在改革开放后,生意做的早,加上经营有方,事业顺风顺水,属于先奔小康“实现小目标”的群体。</p> <p class="ql-block">  祖父的弟弟叫阿龙,是个裁缝师傅。阿龙大嗲去世早,我未有记忆。对他老人家的了解,也是通过长辈们的口述略知一、二,阿龙大嗲娶了妻子叫龙宝,依嘉兴土话称呼我叫她老人家为親妈。親妈瘦高个,身体结实,是个十分勤劳,又非常节俭的老人。80多岁还时常外出劳作,甚至到河浜里耥螺蛳来换零钱。老人家高寿,前几年才终老,享年九十有二。</p> <p class="ql-block">  阿龙大嗲与親妈育二女一男,即杏引、美仁阿伯和根金阿叔,现均居于七星农民新村,这门朱家后人特别聪明能干,秀才多,早期出了几个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在七星一带属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其中以兴娜、群英两位妹妹较为出名,兴娜如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事教书育人职业,十分了不起,年纪轻轻就</span>晋升为大学教授行列。而群英妹妹则985大学毕业后,远嫁厦门同学,生活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  从朱家浜来到了乌桥港的祖父,则改名为吴仁福。听七星长辈说,祖父是被媒婆忽悠来到贫穷的吴家。与祖母结婚育有三子,伯父,父亲和叔叔。</p> <p class="ql-block">  在我父亲7岁时祖父因患“阑尾炎”无钱医治而去世,结束了他年轻又短暂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有关朱家浜到乌桥港的一支的后人家史故事,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详细记录与叙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