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石门乡恶石坞游记

黄庆华

<p class="ql-block">  摄影:孙兆国 黄庆华</p><p class="ql-block"> 文字:黄庆华</p> 初秋,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山东建设兵团战友一行四人,应山里五星红旗人家孙兆国,刘淑惠的邀请来到大山里。 坐车经历九曲十八湾颠簸的山路,一下车,眼前一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碧空,耀眼夺目,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我们兵团走出来的一对神仙眷侣的家。 他们的家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门镇下恶石坞一处山崖边,墙基全部用整齐的石头砌成。 这个村庄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里,只能仰首看天。 恶石坞的村名不太好,听上去似乎是什么凶险之地。村落分上恶石坞、下恶石坞两个村子,村子座落在山谷里,两边山崖峭壁,乱石林立。我觉得,过去这个地方一定有石头山崩地裂之祸,不然不会有如此凶险的名字。而且,因为山村地质环境险恶,上世纪末已经对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取消了下恶石坞的行政区划。更说明村庄居住条件存在问题。 据该村民国十七年(1928年)所立《刘氏墓碑》载:“清处士刘公讳松、林、德,分配徐、韩、王氏。”以下记各属子孙之名,以至后世“仍孙” (即第八世孙,也称“耳孙”)为止。据传,建国初,村中尚有明万历年问《观音庙碑》一幢,后拆除。据此,明万历之前,此处已有村落。清乾隆八年(1743年)《续修淄川县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该村名为“恶石坞”。因该村位于上恶石坞村之下,故名为“下恶石坞”,简称“下恶”。(摘自百度) 根据这段文字可猜测,这个地方曾出过一位名人,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修筑这样一座精致的乡村小城。 2003年,淄博市石门景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山东省的古村落,和淄博市的后花园。恶石坞村是其中最美,而且古建筑最有特点的一个小山村。 为此,世界著名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题词表示赞扬。 为免去人们对村名的恐惧,人们把这改名为“阿石坞"。 来到这里,令人惊诧是水。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里的水真是非常的多。 这里是博山石臼河的发源地,水特别清沏,今年雨水又盛,河水盛大 。 河水从村庄中穿过,使村庄更有了几分灵性。 河水到了村边,形成一个个天然小瀑布,水声弘大,旁边是村民建起的“农家乐",提供食宿方便,来的人们可以脱下鞋子,快乐地从水上走过。 甚至有的人坐在河道中的石头上,任溪水从脚上流过,享受着清凉,说着闺中蜜语,久久不愿离去。 山谷中的溪流是从一个叫"老洞"的地方发源,穿过下恶石坞村走下去的,小溪上有许多桥。 这些桥,有的用两根木头搭成,不知道什么人敢从上面走过 有的是水泥板桥。 也有的是石质拱桥。 河道不知道是否经过前人的整理,很窄,街巷有一段是依山傍水,河边人家出门先过桥,然后才到街上。岸边有小路铺到溪水边,当初一定是为了方便村民汲水而建。 掬一掌溪水,洗去燥热,换来一季清凉。 我们从山上游玩回来,战友宋淑华拿起碗连喝三碗直接从自来水管接的凉水,连呼"痛快,痛快,太甜啦"。 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想这位军旅诗人在塞外大漠想念的一定是这种青山秀水的山居生活。 村落依山而建,那是墙壁样陡峭的山崖,看上去象是悬在房顶。 村里全部是石质建筑,历经400余年,屹今非常结实,耐看。 房屋依山而建,高低不同,因地势关系,极少有朝向一致的房屋,从高处看上去,却有一种错落之美。 先人们在山涧中修筑房屋,用得是靠山吃山的方法,用石头一垒到顶,房间下面的小屋可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地下室,用来储存东西。 陡峭的山崖上也可以修筑起坚固的民居。从石头抹缝的情况看,这里是新修的。 老的建筑,房屋山墙上面的石头好像经过石匠精心打造过了,下面就是天然的石头依据形状咬合而成,看到这,你不得不佩服古代能工巧匠设计之精巧。 房屋的木门斑驳陆离,有着沉重苍桑的历史感。 乡里民风淳厚,门上没有锁,真让人有种推门一探的冲动。突然想起唐代崔护的诗歌: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这门中是否也有如花的姑娘待字闺中? 这大概就算得上当时村里的高门大户了。台阶宽阔,正对沿溪小路。 这是当年的村民委员会的房子,位于村子中心位置,设计豪华,有着拱形门窗,建筑质量一流,一定是当时村里最有权势人家的私宅。 由于村子在山谷里建成,村里的街道很窄,如果遇到对面来人,往往要侧身相让,这是最平坦的路,路旁就是深深的山涧小溪。 如果村人回家,不但要穿过小溪,也要爬这样陡峭的山路。 这里的道路还宽些,但仍然需要爬上爬下。 村里有条路居然可以通汽车,不过道路很窄,不允许会车,山民们写出了外来车辆,禁止入内的警示。据说是因为周六,周日游人太多之故。 傍晚,小村燃起炊烟,不由想起刘沧《晚归山居》中的诗句:"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写得大概就是这样的意境吧。山一点点暗下来,乱云飞渡,水声潺潺,山里人家的饭香诱人,寺庙的钟声,伴着饥肠辘辘游客孤独的脚步,在细细的山野小径上由远及近…。 战友夫妇用了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家修成了居住方便的山间别墅。因为妻子属龙,丈夫特意请书法家写下"龙"字,刻在院中央墙壁上。 你看,他们夫妻相随,多愜意。 门前的蝉一粘就是一只。 院子墙上用小西红柿织成了篱笆,既好看又方便食用 院子里的石磨不经常用,上面放满各种盆栽蔬菜。 别墅里,再险的山崖都可以变身美丽的小景。 我们在主人家的瓜架下摆拍,充满丰收的喜悦。 门前的小路上也来一张。 拉上一面红旗,品味一下过去的连队生活。 在门前小路上来段东北秧歌,又回到了兵团文艺宣传的岁月。 大红帐篷下,主人为我们备下自己种的各种蔬菜,并熬制了用山中10种野果合成的饮料。山泉水泡制的茶清香逼人,真的喝不够。 这顿饭我们吃得异常香甜,有他们自己种的玉米,有用山里的野地瓜叶(吃起来象木耳)、山民自己养的猪肉和现割韭菜包的蒸饺,有自己种的各种蔬菜。这些菜没用农药、化肥,用手捉虫,用黄豆、麻骨酱和农家肥施肥,吃起来特别可口,我们大快朵颐,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一桌子菜。饭后直咋唬撑得胃疼。 吃过饭仍然在瓜架下流连。有没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典雅雍容? 一招一式带着喜悦,是不是用心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享受这份寂静和大自然音乐的我也要来一张,留下永久的记忆。 夜幕降临了,烟雾迷漫,山居小屋尤如仙境。一阵凉意袭来,今天天气预报山外36度,这里却要穿两层夹衣了。山里无比的静寂,草窠里一阵阵促织的鸣叫。想起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里没有梧桐,庭院里的大柿树有几百年历史,山坡上树影婆娑,秋风送爽,院子里的孤灯一明一灭,战友们还在叙说离情,哪怕夜已深沉…。一时兴起,和为:飒飒山林送清风,溪边远客小径行。蝉声已歇响促织,夜深尤叙别离情。 本文首稿发出后,很多人咨询如何到这儿去玩,现告知。 自驾游走309国道转张博附线到万杰下来,用导航,目的地:博山石门乡上恶石坞。住宿就在万杰国际大酒店,离山内10公里。 坐车可到济南火车站对面长途汽车站,坐济南至博山的车,早7点首班车。到博山后可打车,30元到山里。 注:山里有农家乐可提供吃饭,但没有住宿。 唯一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人管理旅游,游客来了,有的野营,有的野餐,美丽的山涧边扔了许多啤酒瓶和塑料袋,有点煞风景了

石坞

博山

下恶

山里

石头

恶石坞

山崖

淄博市

村庄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