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记者/ 汪惠根/ 跨洋/ 报道:“ 纸 上 乐 园小幅纸本作品邀请展 2023年11月18日/12月10日开幕时间”

记者、编辑《上海人在纽约》

<p class="ql-block">热烈鼓掌/ 祝贺……………。致谢刘比华老师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快讯 】记者/ 汪惠根/ 跨洋/ 报道:“ 纸&nbsp;上&nbsp;乐&nbsp;园小幅纸本作品邀请展&nbsp;展期:2023年11月18日——12月10日开幕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下午4时悦艺美术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路一号南海天安数码城五栋B座708-709单元Paradise on PaperSmall Work on Paper Invitation Exhibition&nbsp;&nbsp;November 18th—December 10th&nbsp;2023&nbsp;Opening ReceptionSaturday, November 18th&nbsp;2023, 4:00 pm&nbsp;Yue Yi&nbsp;Museum of Art&nbsp;Room 708-709, Flat B, 5th&nbsp;Block, Nanhai Tian’an Digital CityGuicheng,&nbsp;Foshan,&nbsp;China主办单位悦艺美术馆&nbsp;协办单位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南海区美术家协会禅城区美术家协会南海画院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佛山美术馆联盟[参展艺术家]&nbsp;钟耕略&nbsp;陈文怡&nbsp;龚焯莹&nbsp;贺晓春&nbsp;靳杰强&nbsp;廖学军&nbsp;林慈美&nbsp;林&nbsp;淼&nbsp;刘比华&nbsp;罗春萍&nbsp;莫玉瑜&nbsp;孙&nbsp;珊&nbsp;孙一耘&nbsp;陶晓燕&nbsp;王东彪&nbsp;王岳盛&nbsp;肖&nbsp;旭&nbsp;颜小英&nbsp;杨&nbsp;舟&nbsp;杨得聆&nbsp;叶&nbsp;紫&nbsp;余远权&nbsp;钟建军&nbsp;钟少梅</p> <p class="ql-block">【 快讯 】记者/ 汪惠根/ 跨洋/ 报道——</p><p class="ql-block"> 序&nbsp;&nbsp;言&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纸上乐园:小幅纸本作品邀请展》是由钟耕略艺术研究室策划的“独具慧眼”系列的第二回联展。2018年,“独具慧眼”的第一回联展是在纽约市法拉盛市政厅画廊、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美京艺廊和广州市萝岗兰亭书画社举办的。第二回的联展《纸上乐园》原计划在2020年10月在悦艺美术馆开幕的,但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而按下了暂停键。在这艰难的三年里,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艺术家们在这逆境中大体上都能毫不松懈地坚持艺术创作,并能通过画笔来抒发其感情,倾诉其心声,这就是艺术家有异于常人之处。《纸上乐园》所展出的小幅作品,无论是严谨的描绘抑或是信笔写来,都能折射出一种宏大的格局,这都是作者们平素的修养和功力的结晶。参展的艺术家来自南北东西多个不同的地域和城市,他们其中有资深年长的专职艺术家,有执掌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有年青新锐的美术院校教师,也有近年才投身艺术创作的新秀,所以这是一个饶有意义的打破地域、年龄和资历等边界限制的交流展。&nbsp;&nbsp;&nbsp;&nbsp;这个邀请展以“纸上乐园”来命名,一方面是因它聚焦于纸上作品形式的展示;另方面又象征了参展艺术家尽情地欢快地创作的状态,而展厅就是各种不同风格作品汇聚的乐园。纸上作品是一个十分宽广的创作领域,它涵盖了素描、水彩、水墨、丙烯、版画、纸塑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只就素描一项而论,已有铅笔、木炭、色粉、彩铅、钢笔、墨笔、圆珠笔、拓印或综合媒材等多种的使用材料。由于纸媒的使用方便,艺术家时常利用它来速写眼前所见的事物、及时捕捉心中的意象、演绎绘画的观念,以及探索新的创作方向。亦由于纸的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承载力和吸附力,不同的材料画在上面就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纸上作品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就更加具有挑战性了。&nbsp;&nbsp;&nbsp;&nbsp;东西方在纸本创作的历史上有着不同的经历。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领域里,虽有纸本和绢本之分,但自元、明之后,宣纸的使用已日益占据主流;近代以降,更少绢本作品,故无需有一个纸上作品的项目。固然,宣纸有生熟或半生熟之分,亦有各种不同的品类;不过处于今天的时空,如果要丰富宣纸上墨彩和线条的肌理效果,恐怕要多做些纸张的前奏加工和处理的试验工作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轫于海外的现代水墨运动以来,已有不少艺术家做过多种有意义的尝试。西方绘画虽然以木板或画布为承载描绘物象的方式为主流,但纸上作品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素描、水彩和版画的制作都离不开纸质的承载物料。以纸上作品为焦点的展览不但经常见于画廊和美术馆,而且已经进入了专题的艺术博览会。那些聚焦于展示和收藏纸上作品的画廊、美术馆和收藏家,正是促成纸上作品创作日益风行的不可或缺的动力。&nbsp;&nbsp;&nbsp;&nbsp;我们试图以《纸上乐园》邀请展向观众展示纸上作品的魅力。它的多元性、活泼性、即兴性、实验性、精致性和随意性,将一一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展,可以搭建一座沟通各地艺术家的桥梁。艺术的领域是宽广的,艺术家的个人天地是专注的。如何分享个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以及提供机会鼓励后进的艺术家努力探索,画展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和交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nbsp;钟耕略&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艺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艺术家,广州市黄埔区政协书画室艺术顾问。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七年制;1991—1999年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曾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武汉江汉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广州《画廊》杂志特约撰稿人、广州《品尚》杂志“寰宇拾艺”专栏撰稿人。1996-2012年为中央美院《美术研究》期刊连续每期撰写艺评文章。曾举办个展四十余次,展出遍及中国(含港、台)、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作品为中外各大美术馆、商业机构和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钟耕略&nbsp;《乡情之一·古荔流丹》&nbsp;2022 彩色铅笔 / 纸&nbsp;48 X 34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三年的疫情把钟耕略困在纽约,自然让他萌生怀乡之情。一个日夜思归的海外游子,不但眷念着乡亲挚友,而且不忘他十多年来所专注地描绘的岭南风物。这里他參展的以“乡情”为主题的两幅彩色铅笔作品——荔枝和香蕉,正好映照出他的故园情结,以及见证了彩色铅笔是他在疫情期间的日夕良伴。无论中外艺术家,都甚少以彩色铅笔作为创作的媒介,钟耕略的创作主力虽然在油画,但他对彩色铅笔的钟情亦不亚于油画,而且他突破了这种媒介性能的局限,其画面效果不但有素描线条的灵动,又有水彩流走的轻盈,更有油画色彩的厚度,它融合了中西绘画的特色,有西方的理性剖析,也有东方的逸趣与诗情,诚为难能可贵。他笔下的岭南佳果,似乎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晶莹欲滴,充盈着乡土的情怀,令人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nbsp;陈文怡&nbsp;&nbsp;&nbsp;2004年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并于2014&nbsp;年在“表现性油画方向”研究上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主要参展有2019年的《形形色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绘画工作室纸本作品展》,巡展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美术学院,河南省美术馆;2012年北京红子兰画廊的《表现的维度,当代表现性艺术家联展》;2011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形形色色:表现性油画师生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陈文怡&nbsp;《右卫城郊之一》&nbsp;2022 水彩 碳铅笔 油画棒 / 纸&nbsp;21 X 29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看着陈文怡的作品《右卫城郊》之一和之二,不由得想起过去流行的一首经典歌曲:“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虽然画面的小路并不十分弯曲,但那迷蒙虚幻的感觉犹如梦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它究竟通往何方?其中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形中折射出画家在艺术探索过程中“上下以求索”的一种心境。纸本作品本来就具有即兴性、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优势,陈文怡一向多以纸质媒材作为承载体来创作,体现出她一贯以观念性的构思和表现性的手法来演绎心中意象的特色。艺术本无坦途,而成功往往建立在不断的实验之中。正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但那正是提供给勇于探险的艺术家的一个未知数。陈文怡在艺途上的不倦探索,不时会带给观众一种蓦然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nbsp;龚焯莹&nbsp;&nbsp;&nbsp;1997年出生于广州。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本科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于2021年获学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nbsp;龚焯莹&nbsp;《昼》&nbsp;2020 水彩 / 纸&nbsp;26 X 36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昼”与“夜”,是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题材。中国古代先贤所创立的阴阳宇宙观,对世间万物发展中的对立与转化规律的认识,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文化、艺术、医学、天文、地理、人伦等各种学术领域。龚焯莹的作品《昼》与《夜》,巧妙地利用了这阴阳转换的自然规律的学说,把不变隐喻于变化之中。窗外的阳光和月亮表明了日夜的更替,但室内酣睡的猫咪却磐然不动地日夜享受着美梦,而且睡姿都不曾改变,在写实笔法的描绘中隐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意涵,亦可见她的水彩技法深受安德鲁·怀斯的影响。过去养猫是为了捕捉老鼠,曾几何时猫竟变成了人们的宠物,可以养尊处优了,龚焯莹以此为描绘的题材,不无一点讽喻的意味。&nbsp;</p> <p class="ql-block">&nbsp;贺晓春&nbsp;&nbsp;&nbsp;&nbsp;生于湖南。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讲师。2016年艺术驻留法国。作品以油画及综合材料为主,并涉及装置、影像。近年作品多关注社会和探索生命的话题。曾多次赴法、美、意大利等国展出。作品获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主要奖项有“第六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学术奖”;“传承文化,翰墨中国——五省市青年书画作品巡展最佳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贺晓春&nbsp;《花园》&nbsp;2021 水彩 / 纸&nbsp;35 X 22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贺晓春是一个既感性又具思辨逻辑的艺术家。她虽然致力于装置艺术的探索,但在平面绘画上同样有出色的表现。其绘画的观念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正好与装置作品相互辉映。她的纸本作品的用笔,在率性随心中却有适度的約制。对于运用水分让色彩互渗,抑或以水渍边限营造图案样的龟裂空间,正是放纵有法度,行止有分寸,画来得心应手,显见是画家个人艺术理念的演绎。在有音乐节律的抒情画面背后,又似乎隐藏着一些有寓意性的故事,正待观者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靳杰强&nbsp;&nbsp;&nbsp;1943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随名师习中国画和书法。曾举办个展四十多次,参加双人展和联展一百多次。早期以传统笔墨写郊野山水,继而渐入简化抽象,而再演化为写实。近年个展有广州萝岗兰亭书画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思廷书院、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美京艺廊。联展则包括瑞典科佩卢佐斯家族艺术馆《盖艺创作计划》、美国华盛顿华裔博物馆《字的反思:当代书法四人展》、荷兰阿姆斯丹视觉艺术中心《线条的邂逅》等。</p> <p class="ql-block">&nbsp;靳杰强&nbsp;《瀑流-116》之一 2023&nbsp;水墨 水彩 / 宣紙&nbsp;67.3 cm x 43.7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靳杰强钟情于描绘瀑流不觉已二十余年,他对飞瀑和流水做专注的研究与描绘,深入揣摩其动态、肌理、气氛、境界,乃至抽象的神韵,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足见其异于常人的恒心和定力。参展的新作,已然进入了一种似有若无的形而上的虚无境界。靳杰强对瀑流的偏爱,一方面源于他专攻流体力学的物理学博士背景;另方面或有感于居处附近的波多马克河的湍急水流和乱石峥嵘的喷瀑;加上尼加拉大瀑布如千军万马般飞泻奔腾的水势,这都成了为他提供创作资源的契机。靳杰强的水墨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别开生面,有切合时代的崭新视角,是中国传统绘画力求创新中的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廖学军&nbsp;&nbsp;&nbsp;1966年生,广东中山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现供职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任中山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廖学军&nbsp;《滇藏行·夏季雪山》&nbsp;2022 水彩 / 纸&nbsp;20 x 54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多年来,廖学军一直在“意会山川”这个主题上探索,把大山大水的磅礴气象,浓缩为一种游离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意象式风景。他舍弃了对景象细节的具体描绘,以概略的写意手法、浓重的色彩,以及在幽暗深沉中所绽放出的光芒,来表述他对自然山川观察的印象;与其说是印象,不如说是心象,那是他多年来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内省。这里参展的作品,是他年前滇藏行的感怀记录。画面深蓝色的调子烘托出一座座巍巍的白雪山,可见他乍见这雄伟胜景时的惊诧情状;于是疾笔纪怀,以速写般的笔法,捕捉他心中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nbsp;林慈美&nbsp;&nbsp;&nbsp;&nbsp;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设计课程。先后得启蒙老师毕子融先生及钟耕略老师指导创作。1982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利用公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和创作,作品以彩色铅笔描绘为主。1985年加入香港视觉艺术协会,并任常务秘书。多次参加海内外重要展览,并曾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联展。1997年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收藏有香港艺术馆及众多私人收藏。&nbsp;</p> <p class="ql-block">林慈美&nbsp;《勋章菊》&nbsp;2023 彩色铅笔 / 纸&nbsp;42 X 29.5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彩色铅笔这一绘画媒介不易掌控,已是业界的普遍认知。因为受彩色铅笔的色相所限,不像油彩和水彩那样可以随意调配颜色。用彩色铅笔着色时,要利用不同颜色的影线相互覆盖,来达至心中设想的色彩。再者,彩铅的颜色不易用橡皮擦掉,故此更考验画家在描绘时的细心、耐性和准确性。林慈美自踏入艺坛以来,一直钟情于使用彩色铅笔这一媒介来创作,不断有出色的表现,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心得。参展作品对花卉的描绘,绕开了常规的视角,以正面近镜放大取景。她笔下的花卉并非以摇曳的风姿动人,而更像是一组由色彩构成的平面图案。从林慈美参展的两幅新作中,可见她从风景的直接描绘中寻求新的突破,努力地在艺途上踏上一个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nbsp;林淼&nbsp;&nbsp;&nbsp;1981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国家三级美术师、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和签约画家、广东画院广东青年画院签约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一画空间”艺术总监。主要个展有北京颂雅风画廊《精神的原野:林淼城市山水作品展》;广东画院《青年状态:林淼·心灵的风景展》。主要参展有《第四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银奖);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西江灵性:广东省山水画作品展》(银奖);广东省美协《广东省第五届中国画艺术大展》(学术奖)。</p> <p class="ql-block">&nbsp;林淼&nbsp;《亭亭山上松》&nbsp;2019 墨彩 / 宣纸&nbsp;33 X 33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中国画的当代性早在三、四十年前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艺术的当代性并不等同于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在习惯的认知上已然成为了一种模式,那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但艺术的当代性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是面对的问题,那是艺术家面对其生存时代的一种感知和与时俱进的表述语言。林淼生在广东,求学于杭州,深得江浙一带文人画风的熏陶和影响。她学成后却返回广东开展艺术事业,在广东率先对外开放风气的孕育之下,开创出一条个性鲜明的艺术道路。她的画风秉承了传统文人绘画的气质,然而有独特的现代视角;她的笔墨有传统训练的功底,但又展现了当代人的表述方式。她借鉴传统却不泥于传统,她力求展现时代性但又坚守传统的精粹。在中国画如何走进现代时空的探索领域中,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和肯定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nbsp;刘比华&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1980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美术系,后到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继续深造。1984年自费赴美留学,1990年获纽约市立大学美术硕士学位。1998年在纽约创办首家华人专业美术学校——纽约皇后画院,至今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流彩绘画”的材料和技法,历年参加中美各大城市艺术博览会均获最高奖项,并获中国“春晖杯”一等奬。</p> <p class="ql-block">刘比华&nbsp;《青山流彩之一》&nbsp;2019 流彩 / 纸&nbsp;58.5 X 43.2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刘比华参展的《青山流彩》作品,展现给观众一种抽象的图形,它们好像是从太空俯瞰地球时的景观,隐约可见山川河流的形貌,然而更像一泓随意流走的颜料,在斑驳的痕迹之中显现了一种自由生成的韵律,令人想起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遗风。当观众面对抽象作品的反应时,往往是根据各人的生活经历和对艺术的认知深浅来解读。东西方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理解颇有不同,西方的抽象作品,多构建在哲学、心理学和几何学的逻辑之上;而东方艺术家则深受传统的阴阳转换与天人相应的宇宙观的影响,故许多作品都聚焦于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上。刘比华数十年来一直锲而不舍地研究和实验他的“流彩绘画”,对于一种技法和材料的钻研和开发,倾注了教学之外的全部精力,个中毅力与甘苦,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nbsp;罗春萍&nbsp;&nbsp;&nbsp;1978年生于广东梅州,毕业于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工作三年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全日制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独立艺术家,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作品《活着》于2009年获广西艺术学院第四届学生素描大赛优秀奖;作品《无题之一》于2010&nbsp;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博硕组三等奖;主要参展有2018&nbsp;年的《独具慧眼——钟耕略和追随者绘画艺术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nbsp;罗春萍&nbsp;《不屈》&nbsp;2023 水彩 / 纸&nbsp;26 X 26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不容易,做一个纯粹的女艺术家更难。除了工作和創作之外,还要身兼母职和照顾家庭,精神和心理的压力可以想见。罗春萍能在这重重压力之下不忘初衷,利用点滴时间坚持寻找其艺术感觉。她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虽然屡感挫折,但亦时有意外的惊喜。春萍的水彩作品多取材自花草植物,但把具体的形象幻化为半抽象的图形,在随意挥写的笔触中让水和色自然地互渗混合,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的虚幻感。其实,那是她在忙累紧张的生活中所寻求的精神压力的释放。艺术创作需要动力,而压力就是动力。罗春萍的水彩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坦然的释怀、一种淡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莫玉瑜&nbsp;&nbsp;&nbsp;&nbsp;现居广东东莞,任职于东莞市文化馆。现为东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东莞市海外联谊会书画院副院长,岭南画院签约画家,省美协会员,澳门艺术家协会顾问。曾在东莞、珠海、澳门、香港,以及日本、韩国、德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地举办个展和参加联展。艺术衍生品入编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广东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选粹》,并在省博物馆展出。出版个人画册有《意象悠悠:莫玉瑜绘画作品》、《莫玉瑜新工笔绘画》。</p> <p class="ql-block">&nbsp;莫玉瑜&nbsp;《夏花之一》&nbsp;2023 墨彩 / 宣纸&nbsp;70 X 70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传统工笔绘画如何步入现代的视觉领域,许多画家都曾付出过不少努力,莫玉瑜当然也不例外,她的“丑小鸭系列”和代表作“故园月色”都曾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之后,她努力从复合色彩、画面构成、勾勒和没骨法的融合,以及加强装饰效果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参展的两幅近作《夏花》,显见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莫玉瑜以正面近镜头的构成和细腻的刻画晕染,呈现了一个更为现代视角的画面,在柔美之中给观者一种有力的冲击和压迫感;然而,其柔和而亮丽的色调和含蓄微妙的肌理变化,又显现了一种温文典雅的古朴之风,正是她力求自我超越的恰切见证。</p> <p class="ql-block">&nbsp;孙珊&nbsp;&nbsp;&nbsp;&nbsp;1981年生,长沙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并取得硕士学位。师从周彦生教授。现就职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专业方向为中国画及工艺美术品设计。现为九三学社广东省书画院副秘书长、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论文:“情感行为变化视角下的工笔花鸟画教学特点——以周彥生花鸟画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为例”发表于SCI期刊《国际神经精神药理学杂志》第25卷,2022年7月。&nbsp;</p> <p class="ql-block">&nbsp;孙珊&nbsp;《醉清风——之清》&nbsp;2019 水墨 / 金潜卡扇面&nbsp;27 X 50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孙珊的作品《醉清风之清》及《醉清风之醉》,给人一丝夏日熏风的感觉。她以传统的扇面形式和通俗的荷花题材入画,但展现出其个人的独特视角。画面看似平淡,然平淡中有如山间的甘泉,可令人细细回味。首先她的布局和描绘的技法都不落俗套,她不尚甜美,也不慕险奇,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细诉心曲。她巧妙地融合了西方素描的线条交织法和传统水墨的积墨法,以细碎的笔触来轻轻点擦肌理;又将勾勒法和没骨法掺和融合在一起,她不彰显勾勒的线条而见线条效果的流动走势,可见藏线法的特色。荷花是深受群众喜爱但对画家来说又是十分危险的题材,因其太过通俗而又易流于甜美之故。从孙珊这两件作品,可窥见她努力地规避容易掉落的陷阱,而寻找个人的视角来描绘她的心象。</p> <p class="ql-block">&nbsp;孙一耘&nbsp;&nbsp;&nbsp;&nbsp;生于北京。199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2011年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取得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主要參展有中国国家画院《不忘初心,艺路前行: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及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树美术馆《红:当代油画女性艺术家作品展》:意大利米兰国际艺术中心《游:当代中国绘画展》;东京世田谷美术馆《现代中国艺术东京展》。</p> <p class="ql-block">&nbsp;孙一耘&nbsp;《一本万殊系列之35》&nbsp;2023 丙烯 / 纸&nbsp;54 X 38 cm【作品欣赏】&nbsp;在孙一耘参展的“一本万殊系列”作品里,可以看到一种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中所触发的奇异想象。透过这种时空交错、古今中外文化的掺和,我们或可窥见作者内心的文化情结,那是一直贯穿在一耘作品中的情思主轴。她借用可口可乐这种代表着美国当代饮食文化先驱的元素,与中式传统书房的物品并置,又借用南宋梁楷画中诗仙李白的形象,虚构了一个李白手持可乐瓶的诙谐画面,折射出一种文化上的调侃讽喻意味。一耘画中常见的道具如文房四宝、古琴、书籍、瓶花、茶具等等,充分地揭示了她日常生活的爱好。中国传统绘画中有源远流长的文人画,展现了古代文人一种淡泊孤高的逸兴。一耘的情怀自然与古人不同,但她画中所蕴含的文化情结,以及那种冥思净虑的孤寂感,或许与古人有一丝遥相呼应的关联吧。</p> <p class="ql-block">&nbsp;陶晓燕&nbsp;独立艺术家,安徽皋城人,少年时跟随方涛,余洋(现任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两位启蒙老师学画。2000年南下岭南,从事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和橱窗设计等工作。但不忘初心,工作之余,坚持绘画、读书和音乐欣赏,努力追寻心中的理 想国度。2009年,遇见了钟耕略先生,在钟先生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继续奋力前行,开拓新境。</p> <p class="ql-block">晓燕&nbsp;《梦之二》&nbsp;2019&nbsp;水彩 / 纸&nbsp;27 X 38.5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母爱之伟大,不仅体现在含辛茹苦的养育操劳,更体现在经年累月地关注婴儿在成长中的变化,即使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声不安的哭啼,都牵动着母爱的慈心。陶晓燕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不断地以素描和水彩的媒介记录下婴孩的状态,尤其聚焦于他熟睡的姿势和表情,因为这时候是他最为安静而又最惹人怜爱的一刻。陶晓燕参展的两幅《梦》之作,以具象描绘的笔法把观众带入一个超现实的梦境。那蓝天白云、红房小屋,以及绿茵如织的山坡,衬托着婴孩甜睡的脸庞和身姿,就像一个通晓孩儿的慈母,在解说他的甜美梦境,这就是作品的精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nbsp;王东彪1963年生于辽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协会会员、广州画院签约画家、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渤海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个展有中山美术馆《八年:王东彪油画展》;中山小榄艺术中心《王东彪油画巡展》。主要參展有《亚洲艺术巨匠展》;《法国大皇宫艺术沙龙展》;《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年度展》;《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主要奖项有《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王东彪&nbsp;《吾家之老窗》系列之一&nbsp;2021&nbsp;签字笔 水彩 丙烯 / 纸&nbsp;32 X 24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怀旧是人之常情,但对故土和故宅的眷恋则因人而异。能够令人难以忘怀而魂牵梦萦的,必定是那地方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非凡的人物、特殊的出产,或是动人的故事。王东彪的主力创作在于油画,功力和修养固不待言。此外,他的纸本作品多有怀旧之作,两幅参展作品《吾家之老窗》足见他的情怀。而且,他常常把目光投注在一些微不足道,但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瓜菜蔬果的题材之上,可见他不求孤高慕远而热爱生活和眷恋乡土之情。王东彪的纸本水彩作品,形式和技法都自成一格,它质朴无华,看似一页页的记事图像;然而图像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无言的信息,可以触发观者更多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nbsp;王岳盛&nbsp;&nbsp;&nbsp;&nbsp;福建省霞浦县人。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现为岭南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南联络部艺术顾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美术联盟主席。主要个展有2017年在广东省图书馆举行《守望者:王岳盛绘画艺术展》。主要参展有《独具慧眼:钟耕略和他的追随者绘画艺术作品展》;《田园诗趣——钟耕略与王岳盛绘画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展奖);《第二届中国漆画展》(优秀奖);《中国漆画展》(铜奖)。</p> <p class="ql-block">王岳盛&nbsp;《收割后的麦田之二》&nbsp;2023 水彩 / 纸&nbsp;18.5 X 27.5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王岳盛二十多年来专注于描绘稻田和麦田的题材,而且一直以来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耐心,一笔一笔地倾注他对田园的热忱和关爱,俨然以一个田园守望者的角色,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对收割后的稻田、草垛和麦穗的不厌其详的精致描绘,表达了他对农人勤恳耕作的敬意,以及对默默无声地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稻谷和土地的礼赞。王岳盛的作品乍看之下显得肌理繁复,然而经过他有秩序的安排,由近及远地渐次铺排伸展至远方,却展现了一个广袤旷阔的虚化空间,把他的作品融入到一种极简理念的范畴;同时把观者的思绪带进了一种宁静、旷远的冥想境界,体验到那质朴无华的泥土气息和田园诗趣。</p> <p class="ql-block">&nbsp;肖旭&nbsp;&nbsp;&nbsp;&nbsp;1981年生于广东潮州市。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艺术方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参展有《学院·传承: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邀请展》;《时代印迹: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广州画院三十周年系列画展》;《广东省首届高校油画作品学院展》(获金奖);《庆祝建国60周年:广东美术作品展》(获银奖);《2008广东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优秀獎)。</p> <p class="ql-block">&nbsp;肖旭&nbsp;《芊芊之一》&nbsp;2023 油画棒 / 纸&nbsp;37 X 25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肖旭参展的两幅彩色素描,以娴熟自由的笔法捕捉一个小女孩生活中的瞬间。那有如梦幻般的游荡身影,又有如丰富幻想中的期待,正是他对画中人物“芊芊”的细心关注。肖旭运用油画棒和彩色铅笔所营造的绚丽色效和灵动的线条,从他早年作风严谨的黑白铅笔素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他的纸本作品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率意描绘,与其技法严谨、虛構情節、意在調侃現實生活中各种現象的油画作风,形成一张一弛的呼应。素描作品最能体现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活泼性和探索性,即便是大不盈尺的作品,都可能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肖旭的纸本作品容或是一面镜子,返照出这样一种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nbsp;颜小英&nbsp;&nbsp;&nbsp;&nbsp;&nbsp;199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国艺专委会常务理事、广东狮子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2015-2016年度)、广州市黄埔区作协会员。自2008年始,一直学习艺术及从事艺术策展活动。主要参展有《大朴同真:当代岭南国画书法作品展》;《首届广州工艺美术行业书画作品展》;《回归二十载,艺聚耀濠江:大湾区书画名家暨智障人士书画作品巡回展》。主要策展有明德至善馆的《邂逅·遐想:钟耕略、何天泉、冯伟作品展》、《岁月静好:旅法艺术家梁彤秀艺术沙龙》等。</p> <p class="ql-block">&nbsp;颜小英&nbsp;《佛眼系列之一》&nbsp;2019 色粉笔 / 纸&nbsp;28 X 42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佛眼”是颜小英近年聚焦探索的绘画题材。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一双慈悲的佛眼时刻注视着人间。无论这是一种信仰抑或是信念,都揭示了人们对上苍的敬畏之心。颜小英一直以来投身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可见她具有慈善博爱的心怀,自然也反映到她的绘画作品之中。她虽然早年攻读英语语言文学,但更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佛理;尤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以传统绘画的审美准则来引导自己的表现方向。她参展的作品体现了她所追求的虚幻、缥缈,以及一种游离于画面的捉摸不定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nbsp;杨舟&nbsp;&nbsp;内蒙古人,艺术家,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古琴研习者。主要个展有北京尚八艺术小区《呼吸·芥子园:杨舟油画展》、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行意:杨舟油画邀请展》、北京李可染基金会可创铭佳艺苑《意向·易向:杨舟油画展》。主要参展有《包头首届素描艺术展》、《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北京国际当代艺展》、《第116回太平洋画会国际美术大展》、《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主要奖项有“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奖”之年度美术家提名奖。</p> <p class="ql-block">杨舟&nbsp;《祭》&nbsp;2019 水彩 / 绵纸&nbsp;15 X 21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杨舟是一位中西文化兼修的艺术家。他成长于四壁书香的家庭,在古本线装书丛中长大,耳濡目染,自小便陶冶出一种孤高淡泊的心性,书法、篆刻、古琴都是他借以抒怀的传统艺术途径。然而,他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广泛关注和了解,又促使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擦出奇妙的火花。他参展的两件作品,带给观者一种奇异的幻境。作品《祭》,虽然以热烈浓重的色调来描绘,但掩盖不住一种苍凉悲歌般的气氛,恍如电影中的一个配以沉重哀伤音乐的出祭画面。作品《梦游者》所呈现的虚妄幻象,隐现了一种童真般的奇妙幻想,梦游人伴随着飞奔的马匹自由地飞行,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的向往。这种倾向于超现实和表现主义的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在杨舟的纸本作品中屡见不鲜,与他中国传统文化修为的背景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nbsp;杨得聆&nbsp;&nbsp;&nbsp;&nbsp;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油画艺委会委员、广东女画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主要个展有广州富隆艺术酒窖《宁静的力量:杨得聆水彩作品展》、广州兰亭书画社和红砖厂渡空间《真实与虚渺之间:杨得聆水彩作品展》、广州彩虹会《岁月静好:杨得聆水彩作品展》。主要参展有《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广东美术大展》(金奖)、《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作品展》(银奖)、《广东青年美术大展》(优秀奖)、《亚洲美术双年展》(优秀奖)。作品为众多艺术机构收藏。</p> <p class="ql-block">杨得聆&nbsp;《共生》No.2 2022&nbsp;水彩 / 纸&nbsp;38 X 28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楊得聆参展的两幅“共生”系列作品,描绘了吴哥窟的古树强壮有力的树根,缠绕和紧抱着古迹石块的状态,犹如吴哥窟的守护神一样,与这圣地遗迹相守数百年;而另一面亦隐喻了人伦社会间的真诚互信和契约相守的精神。楊得聆的水彩不但技法精湛娴熟,而且近年每个系列都蕴含着她对人生的不同感悟,而每个系列的描绘,都有其特别的视角和思考。她对流走的水性颜色掌控得随心所欲,收放自如。放纵之处,有大笔挥洒的豪宕气象;精微之处,有敛神聚焦的变化巧妙,而且彰显了一种透明的大气感,令人观之心旷神怡。然而,技法只是画家表述语言的手法,以及个人修辞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什么促使画家运用其特长的语言来阐述和演绎其观念。这不只是内容与技法的直接关系,更涉及到被描绘的物象如何触动画家的神经,以及画家对之敏感的反应。故此,“应物象形”并非只是直接的忠实写照,其精华在于画者在描绘过程中,揭示其对物象的感受和个人的解读方式。所以,无论绘画、音乐和文学的佳妙作品,往往都是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nbsp;叶紫&nbsp;&nbsp;200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其后,多年在服装行业工作。因喜爱艺术,五年前开始跟随钟耕略老师学习彩色铅笔素描至今。</p> <p class="ql-block">&nbsp;叶紫&nbsp;《兔与蝶》&nbsp;2023 彩色铅笔 / 纸&nbsp;21 X 30 cm&nbsp;【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动物与昆虫是叶紫情有独钟的绘画题材,通过收集各种动物和昆虫的素材,她留心观察它们的动静和神态,以及它们之间偶然相遇的关系。她似乎体察到它们之间交流的语言,在她的画笔之下,展现了一种自然生趣的温馨感觉。叶紫学习彩色铅笔绘画前后不过五年,从临摹到创作,对彩色铅笔性能的细心揣摩,近年进步尤为显著,参展的两幅作品,正体现了她对这些小生命的怜爱之心。</p> <p class="ql-block">&nbsp;余远权&nbsp;&nbsp;&nbsp;1972年出生于广东澄海。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研究生,水彩艺术创作专业,师从龙虎教授。现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写生中国广东水彩分会学术委员、广东青年美协理事、广东水彩画研究会会员、广州市青年美协水彩艺委会主任、广东青年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美协水彩艺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nbsp;余远权&nbsp;《田园之一》&nbsp;2023 水彩 / 纸&nbsp;35 X 50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水彩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始,即已逐步本地化了。其变革主要体现在用笔用水的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结合,相当于俗称的湿画法,比较偏于写意式的表达。早期对中国水彩画最有影响的,当数广东鹤山籍留美画家李铁夫莫属;而其后留欧的一些画家所作的水彩,亦都不离此一路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干画法才广为流行,其专注于结构性和精致性的描绘,让中国的水彩领域日趋多元化。然而,如何认真地从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营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象,仍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领域。余远权近年的努力尝试,展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他以干画法的程序,借鉴芥子园画谱和古代木刻插图的特色,融合现代素描法来描绘田园山野的景色,结构严谨,肌理茂密,显现了一种在清澈新颖描绘中娓娓细诉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钟建军&nbsp;&nbsp;&nbsp;&nbsp;1968年生于广州市萝岗。自幼酷爱绘画,师从何炽佳、钟耕略、卢延光老师。一直从事室内设计及主持兰亭书画社的工作。现任广州青年美协组联部副部长、广州市香雪书画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兰亭书画社社长、广州黄埔区政协书画室成员。主要参展有《香雪书画会作品展》(获二等奖)、《广州黄埔区政协书画室作品展》、《丽江花园书画展》(获优秀奖)、《深圳金威啤酒公司首届书画展》(获一等奖)。主要收藏有广东省委组织部;商业机构及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nbsp;钟建军&nbsp;《罗峰七横梯》&nbsp;2023 水墨 / 宣纸卡纸板&nbsp;33.5 X 45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nbsp;钟建军自青少年时即迷恋绘画艺术,虽曾经有过不同的师承,但主要靠其天资与悟性自学。他一直以来专注于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寻求创作资源,揣摩前人的笔墨技法,近年进步尤为显著。而如何运用从前人作品学来的技法,描绘现实的生活和环境,即是他近几年来努力的方向,且显见成果。从他参展的作品中,可明显地感觉到其中透射出一种清雅的气质和自然的野趣,以及一种淡泊人生的逸兴追求。</p> <p class="ql-block">&nbsp;钟少梅&nbsp;&nbsp;&nbsp;&nbsp;&nbsp;毕业于广州华南艺术学院;少年时代师从名师学画,专攻水彩,版画及油画,从事绘画创作与广告设计多年。现为独立艺术家、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美东水彩画院理事和全球艺术家联盟会员。多次在纽约及新泽西举办个人画展,曾连续五年作品入选默瑟郡艺术馆的年度艺术展;近年亦活跃于多个画会的年度展,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nbsp;钟少梅&nbsp;《此岸》&nbsp;2023 水彩 / 纸&nbsp;25.4 X 38.1 cm【作品欣赏】&nbsp;&nbsp;&nbsp;&nbsp;钟少梅参展的作品《此岸》《彼岸》显然暗示了一种积极的自我救赎的意义。人生免不了经常遭遇困境,从失败到胜利,从贫穷到富足,从忧愁到欢乐,从困惑到解脱,都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勇气去超越。但于佛家而言,“此岸即彼岸,红尘即净土。”无需过于执着,只需立地修行,亦可成正果;若从西方的哲学而论,此岸为现实的可知世界,彼岸为未知的理想世界,两者虽有着原则上的界限,但从已知的现实往未知的世界探索,就是一种勇于超越的开创精神。钟少梅笃信佛理,创作中自然微妙地融入一些与佛家有关的元素。她擅长于水彩,尤其大笔写意的淋漓挥洒,色彩明快,是她追求自由心性的恰切表达。作品《此岸》画面中一条横陈于海滩上的小船,没有人的踪迹,为是否准备渡海假设了一种悬疑;而《彼岸》的远方却隐约地出现了一个梵文的符号,那是象征着佛国的领域,一个理想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报道完毕/ 欢迎阅读/ 欣赏/ 赞美。</p> <p class="ql-block">《美国华尔街卫视》《上海人在纽约》联合报道</p><p class="ql-block">本期编辑推荐/ 心木水</p><p class="ql-block">《雨中琴声》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