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讲课笔记)

毛歌

<p class="ql-block">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生于1802年,1882年去世。美国独立的那一年是1776年,将近30年后,爱默生诞生。这个时间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阅读研究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有影响的人物,一定要注意他们出生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有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这个有影响的人物的思想,或者说他的思想变化。我们读《道德经》,就要看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充满了动乱,到处都是野心的凄厉叫声,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读《道德经》就有了一种深刻领会的机缘。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契机。我们今天读鲁迅的作品,读许地山的作品,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读巴金的《家》《春》《秋》,都要先解读时代背景。法国有个文艺哲学家叫做丹纳,写过一本《艺术哲学》,提出来种族、环境和时代的力量,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上也是这样。法国艺术家高更,后来去了大溪地,也死在大溪地。他的绘画作品其实就是两个系列,或者两个期。前期是在巴黎的创造,后期是在大溪地的创造。毕加索有一幅反战的作品,画了一只大公鸡,他后来还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发言。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地方。不能光讲艺术,光讲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默生有很多称号:</p><p class="ql-block">“美国的孔子”,</p><p class="ql-block">“美国文艺复兴领袖”,</p><p class="ql-block">“美国文明之父”,</p><p class="ql-block">“美国思想的独立宣言”(1837年,发表《美国学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都是让人高山仰止的称号。在整个美国文化思想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的影响可以和爱默生相比。所以,我一直讲,了解爱默生,就是了解美国,了解爱默生的思想,就是了解美国的思想。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关系,讲美国思想就是空空的,没有来源,干巴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的孔子”,这个尤其要引起重视。孔子和中国人生文化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林肯说爱默生是美国的孔子,这个就是地位就是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同学们现在努力,能不能在几十年后成为“澳大利亚的孔子”“新西兰的孔子”“英国的孔子”“新加坡的孔子”,这是值得期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默生写了很多文章,是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作家、演说家。蒲隆先生翻译的《爱默生随笔全集》上下两卷,著名诗人玛丽-奥利弗写“序言”的《爱默生文章精选》(The Essential Writings Of Ralph Waldo Emerson)800多页,密密麻麻的字。要完全读完读懂爱默生的文章和思想,是很大的工程,非常艰难。这和他的基督信仰有关系,也和他主张并且由梭罗彻底实践的“超验主义”有关系。我后来和很多人说过这样一个意思:要读懂《瓦尔登湖》,就要明白梭罗和爱默生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爱默生当年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不是用文字写文字,而是他内在的热烈的火一样的生命状态在推动这些文字和思想的诞生。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首先是要求自己还原到爱默生的生命状态。这和我们读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一样,或者读青年毛泽东的《心之力》一样。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那不是文章,而是思想的嘶吼,不是感情,而是生命的烈焰。新旧交替,时代陡变,酝酿之际,内心澎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要和同学们分享的地方是,你要写出来大文章,好文章,就必须要有大感情,要有深刻的感情,要有一种被自己的思想追着跑的感觉,好像大火燃烧一样。尤其是大时代变迁之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默生有三篇文章,最值得阅读,而且是可以纳入终身阅读计划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6年的《论自然》,</p><p class="ql-block">1837年《美国学者》,</p><p class="ql-block">1841年的《论自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三篇文章,代表了或者说浓缩了爱默生的思想,一脉相承,充分展示了爱默生伟大的思想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刚才讲到时代大背景。爱默生诞生的时候,距离美国独立日还不到30年,整个美国依然在英国殖民者的雾霾中。我用“雾霾”这个词,大家就会比较生动形象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就是美国虽然独立,实际上,社会文化,尤其是思想领域依然没有独立可言。没有独立自主性,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灾难,对于民族来说是灾难,对于个人来说是灾难,对于思想文化来说是灾难。所以,独立、自主、自觉、自立、自强、自信、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活跃、和造物主在一起的无线潜能、英雄品质的塑造、理想主义的追求、热烈憧憬未来等等就成为了冲破丧失独立性囚笼的巨大力量,是引发的力量,引爆的力量,是革命的力量,是前瞻的力量,是否定过去的力量,是摆脱束缚的力量。读爱默生的文章和他的思想,处处可以读到这种激情澎湃的革命性的能量。摆脱英国的统治地位,创造思想和灵魂的独立,这是爱默生和他同时代人物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论自然》《美国学者》《论自助》,多读几次,就会发现有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热情、共同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讲美国人有独立的创造性的精神,不是今天就有这个精神的,而是爱默生他们整整一代人的革命性的努力,奠定了这样的基础。“美国思想的独立宣言”这个评语来评价《美国学者》,有其伟大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作为用心深思者的学者,其职责也许全都包含在自我信赖里。他们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事实,从而鼓励、唤起和引导人们。他努力从事着耗时费事的、不受人尊敬的、没有报酬的观察工作。他必须摒弃自我炫耀和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由于他的准备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他必然常常会暴露出对流行艺术的不了解和无能为力,因而遭到这方面的能人的轻视和排挤。更糟的是,他必须忍受贫穷和孤独。他似乎同社会,尤其是同受过教育的阶层成了对立面。有什么可以补偿这一切损失和所受到的藐视呢?他可以在执行人类本性的最高职能方面找到安慰。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使自己摆脱了个人的考虑,把公众的、杰出的思想作为自己呼吸和生活的源泉。他是世界的眼睛,他是世界的心脏。他必须保存和传播英勇的情操、高尚的传记、音节铿锵的诗篇和历史的结论,并以此来抵抗那种庸俗低劣的,每况愈下地退化到野蛮状态的繁荣现象。这些既然是他的职责,他就应当完全相信自己,绝不能屈从于世俗的舆论和风尚。他必须沉默、坚定和完全置身于事外,从而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要不断地进行观察,耐心忍受人们的忽视,忍受人们的责难,并且等待自己的时机--只要他能够自己感到满足,认为他在这一天确实看到了某些东西,那他就相当快乐了。一切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赖之中。学者应该是自由的--自由和勇敢的。即使在给自由下定义时,学者也应该是自由的。勇敢,正是学者本身的职责要求把恐惧丢在脑后。恐惧永远来源于愚昧无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爱默生在《美国学者》里面的一段话。一个学者应该是“世界的眼睛,世界的心脏”,这是一个很高很高的要求,那么怎样实现这个要求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高尚情操,</p><p class="ql-block">第二,抵御庸俗,</p><p class="ql-block">第三,自我信赖,</p><p class="ql-block">第四,自由勇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再引述几段爱默生的话,有个条件 我们要把这些话放在美国独立不久之后的大时代环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必须成为我自己。</p><p class="ql-block">——爱默生《论自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这就是天才。</p><p class="ql-block">——爱默生《论自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希望现在我们已经是最后一次听到顺从和墨守成规。从此就让这两个词宣布作废,并变得荒诞无稽。让我们听到的不是开饭的锣声,而是一声斯巴达横笛的吹奏。</p><p class="ql-block">——爱默生《论自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使我惭愧的是,我们如此易于成为招牌、名份的俘虏,成为庞大的社团和毫无生气的习俗的俘虏。</p><p class="ql-block">——爱默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人置身于空旷的田野或森林深处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那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么的神秘。在那里,人并不感到孤独,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在与人交谈,都在向人致意。自然界里的所有物体对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生疏,既亲热又遥远的。这时候,可以肯定,令人快乐的力量并不在于自然的魔力,也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p><p class="ql-block">——爱默生</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稍微讲一下爱默生对后世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其中一段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宝贵,所以不要浪费时间,过你不想要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不要被世人的喧嚣掩盖了你的心声。还有最重要的,要有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知道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有个很了不得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他的内心会存在着潜在的信心,认定自己就是迎战生活的值得信赖的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露易丝-海,她有很多经典作品,代表作是《You can heal your life》《The power is withi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及雪莉-桑德伯格的代表作《lean i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影响的线路,这样来看,就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尤其是需要独立人格魅力的四射光芒,和自由、自我信任的内在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