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元宝”阔字篆书小平钱品鉴和它的铸造材质研究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距今近900多年前,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25年期间改元六次,铸钱七种,存世有“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年号钱币钱,币质有铜、铁、金、银多种。 </p><p class="ql-block"> 元宝仅见小平铜钱,钱文篆、隶成对。</p><p class="ql-block"> 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及小平、折二铁钱,分篆、隶、真三书体。大皆篆、隶成对或有特殊版篆,隶,楷合体。“其中尤以小平版式繁丰,书意多变”。(华光谱语)。 </p><p class="ql-block"> 徽宗是个昏庸的君主,用人不当,重用高俅、童贯等人造成社会动荡,国家不安。但在艺术造诣上,却不失为古代帝王之第一人,无出其右者。 </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在诗书画印方面有很高的造脂和成就,更是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书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传为御书。 </p><p class="ql-block"> “宣和元宝”是北宋宣和年问(公元1119-1125年)铸造的年号钱。据有关资料介绍,北宋时期的货币是以铜、铁铸钱为主。“宣和元宝”是宋徽宗赵佶执政时铸造的最后一枚行用钱。但该钱仅见小平铜钱纪念币,钱文篆、隶成对。</p><p class="ql-block"> 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宣和元宝大铁钱,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宣和元宝”大铁钱,铸造精良,品相完好,宽缘、广穿、长冠“宝”,篆书旋读,大字大样,富有神韵。此钱千不见一。 此钱径45毫米,广穿口12毫米,厚4毫米,重36克,为当拾“宣和元宝”大铁钱。此钱铸于宣和元年(1119年),当时铸有“宣和通宝”,互称对钱。</p><p class="ql-block"> 大观年号后,政和、重和、宣和铸钱不再以瘦金体为主,而多以楷书、篆书为主。 其 “宣和元宝”和“宣和通宝”小平则是以钱文为隶、篆对钱的精美之作!版式艳丽多姿,久为世人所重。 华光谱搜录的宣和通宝图从存世量看,“宣和元宝”最为少见,因其稀少久为世人所重。真品价值不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朽有一旧藏篆体“宣和元宝” 小平极美品。2021年9月15日曾在百度以文《北宋“宣和元宝”阔字篆书鎏金小平》发表。当时它的面貌髦耋老道,满布苍殇。</p> <p class="ql-block">  实测直径24mm,厚1.4mm。阔穿孔径6mm,细廓1.0mm,重3.86g。</p><p class="ql-block"> 篆字右旋读,字口清晰、笔画深坠。内穿精修。表面鎏金,包浆老道厚实,自然天成。露铜处金光闪闪,认为是鎏金层。在地章上还可见水银沁。</p><p class="ql-block"> 币体书体美观,铸工精湛。光背,光边,是极少见的阔宣珍稀版。 </p><p class="ql-block"> 这种钱币2012年日本平尾家族藏有一枚,拍卖成交价达9250元。 </p><p class="ql-block"> 2016-11-30华夏古泉竞卖“宣和元宝”篆书 (编号:885628) 成交价格达RMB 16200元。 </p><p class="ql-block"> “古币价格网”载有一枚“北宋宣和元宝”小平阔字篆书 (华夏 古 XF80),陈光扬旧藏(华夏评级-80),直径25.7mm*1.4mm ,是极少见的珍稀版别,估价:50000元以上,起拍价:20000元,藏品成交价格:35595元 。</p> <p class="ql-block">  从图片对比,此物品相显然远不及我所藏。</p><p class="ql-block"> 另外,民国大收藏家戴葆庭在他的《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精品》第549载(图183)也有“宣和元宝”长宣一品,被评为一级,标价高达150000元。 </p><p class="ql-block"> “宣和通宝”小平书体秀丽、制作精美,久为集藏者注重,各谱所载版式不下百余种。</p><p class="ql-block"> 目前,“宣和元宝”等“御书钱”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近期钱币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宣和元宝”存世量较少,现已经成为泉学界收藏与研究的主要珍稀品。至今,“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钱的价值又有涨幅,可见其确是值得继续珍藏之品。 </p><p class="ql-block">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出铜币外,传说还有金质钱币,难得一见,是无价钱币。</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互联网上报道过纯金质的“宣和元宝”直径2.2厘米,重2.8克。楷书旋读,“宣和元宝”四字为宋徽宗赵佶御书。</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在“宣和”年号(1119年-1126年)内,铸有流通货币“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均为铜制。但又特制有纯金质“宣和元宝”。</p><p class="ql-block"> 有关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金质钱的铸造背景。目前可见的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b>说法一(未查见史料记录)。</b></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赏赐给皇室子女或宫中后妃的玩物,数量极少,及其珍贵。其钱文由徽宗赵佶亲笔题字发行,铸给他的皇子们做纪念用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徽宗一共有31位皇子,他也就只打造了31枚这种金币给他们佩戴,那是皇家权力的象征。目前已知存世仅两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说法二,有文献史料记载信息。</b></p><p class="ql-block"> 说唐宋是中国使用金银钱最多的时期,钱币史中前人早有论述“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钱有金质钱,且日本学者还有过专题研究。</p><p class="ql-block"> 宋代金银钱均以年号为主流,徽宗朝尤甚,南宋则多有寿庆宫钱和吉语钱。从文献看,关于金银钱的记载屡见不鲜,多用于宫中。</p><p class="ql-block"> 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转引《宣和录》载靖康二年二月丙子金人索取汴京内库之宝货条。“上皇阁分金钱四十贯,银钱八十贯;皇帝阁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阁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钱,云云” ④。</p><p class="ql-block"> 此例中金人共分得金钱七十一贯,银钱一百四十二贯,但与铜钱相比,仍然是稀若星凤。</p><p class="ql-block"> 两宋时期沿用金银钱为赏赐、庆典、祝寿等用途,已经成为一种制度,颇见史书和时人笔记。</p><p class="ql-block"> 宋人张知甫《张氏可书》记载徽宗禅位之后,微服出汴京城外,见卖蒸饼者,“于箧中取金钱十文,市一枚以食”之事。</p><p class="ql-block"> 《武林旧事》载孝宗在西湖游玩时,尝以“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赏宋嫂所献鱼羹。</p><p class="ql-block"> 此二例说明金银钱可充皇家购物、赏赉之用。金银钱甚至一度被刘光世用来招诱金兵为降服信号。</p><p class="ql-block"> 另外,金银钱还用于宋皇室的陪葬,数量巨大。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载至元二十二年乙酉,杨琏真伽发掘宋诸帝陵之事,云“金钱以万计,皆为尸气所蚀,如铜铁。以故诸凶弃而不取。往往为村民所得”。被盗宋陵中金银钱数量与汴京内库诸阁中被金兵抢掠的金银钱数量,均以万计,可知有宋一代,金银钱存世甚多,并不神秘。</p><p class="ql-block"> 另外,除太平、淳化、宣和、政和等年号外,大观也有金银钱存世。据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所述“从遗留下来的实物看,宋朝的金银钱,以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铸得最多。</p><p class="ql-block"> 这些史料信息为“宣和元宝”篆书金币展示出另一个光景。而这种光景预示着“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金质钱币绝非仅铸造有31枚,存世也不可能仅有两枚!</p><p class="ql-block"> 我对自己的藏品上的鎏金痕迹和它仅是鎏金小平钱一直心意不决。因遍查网络,未发现除我的藏品有鎏金的情况,未发现之二。也就是说“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不不存在鎏金钱。要吗是铜钱,要吗是金钱!</p><p class="ql-block"> 研究到此,我对自己的藏品突生再深入研究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1,再次测量和计算它的铸造材质比重,确定它的铸造金属属性。</p><p class="ql-block"> 藏钱直径2.38cm,厚1.3-1.4mm,重3.86g(远较互联网报道的那一枚直径2.2厘米重2.8克的纯金质“宣和元宝”楷书币重), 币文和背外缘离地章高0.5mm。</p><p class="ql-block"> 币文仅有“宣和元宝”四篆字,笔画之间有空隙无金属,字体笔画加上钱币外缘肉在内估计占全币重量的30%。币背为光背。穿口5.8mm如按用金质材料铸造所占重量约0.85g。于是,按金属圆柱体体积和假定铸造材质为纯金时(比重19.32g/cm³),计算结果乘70%(为了除去字体笔画加上钱币外缘肉在内估计占全币重量的30%的重量),可得到钱币用纯金铸造时的重量4.73g,再减去穿口重量0.85g,得到钱币计算重量为3.88g。这个计算结果与实测藏品重量3.86g已经是99%接近。</p><p class="ql-block"> 当用同样的计算公式,选择铜比重(8.9g/cm³)和银比重(10.5g/cm³)去计算钱币重量时,均不能得到与藏品实测接近的结果。因此,我判断此藏品的铸造材质就是纯金,而且是含比非常高的纯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计算结果与我的判断相符,更激发了我要进一步探索钱币铸材真相的热情。在不吝啬原物包浆的勇气激发下,我对钱币进行果断清洗。</p> <p class="ql-block">  清洗结果如我所愿,一枚金光灿烂的金质钱币呈现在我眼前。比原来的状态漂亮了数倍。</p><p class="ql-block"> 您看看,它的铸造工艺,币文字口,外缘内廓规整,地章平整表面的金色金属颗粒,穿廓肉和内穿壁精修(修痕肉眼可见,还有鱼脊梁),面穿口大于背穿口(易于脱模),面穿阔肉细与背穿廓,币背地章平整光洁,有金质币颗粒残留的未清洗干净滴黑褐色,绿色锈迹是铸材中有铜,铁成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收藏四十多年了,我已记不清楚这一枚“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钱币的来源。不外乎从东北,成都古物交易市场获得。也不知道它是否与1966年在应县木塔发现的“宣和元宝”金币(现均藏于山西博物院)和1996年4月27日在阿城南城村冯姓村民淘沙时筛出了一枚“宣和元宝”金质篆书小平钱(现藏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相同。但看见它这样美不胜收,辛苦一辈子的收藏也是足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7日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