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姚园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从古都洛阳往南,过龙门往东几里处便是万安聚贤的地方,这里钟灵毓秀,气象万干,安葬唐朝名相姚崇的姚园便在于此。每年春节过后至清明之间,总有慕名者从四面八方而来。凭吊“救时宰相”,感受“崇文尚武”。</p><p class="ql-block"> 虎去兔归,春天又临。惠风和畅之时,请和我一起再次走近——“姚园”,走近姚崇。</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姚园分广场和陵园两部分,每年的庆祝活动都在广场进行。陵园前半部分是唐式建筑姚公祠,里边有姚祟的塑像和记载姚崇事迹的彩画。后半部分是姚祟墓冢及好大的石碑。整个陵园树木参天,环境清幽。2008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姚园正式成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姚园长眠的姚崇(651—721)系名符其实的唐代明相。他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史称“救时宰相” ,他的“十事要说”是唐玄宗时期治国安邦十条政治纲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他的唯物主义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姚崇画像</p> <p class="ql-block">历史中姚崇有许多载入干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治国十策“朕能行之”悉数采纳。</p><p class="ql-block"> 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出京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和渭滨狩猎。当时,姚崇担任同州刺史,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唐玄宗密召姚崇前来问政。姚崇到达后,与唐玄宗纵论天下大事,侃侃而谈,不知疲倦,句句都说到玄宗心坎中了。</p><p class="ql-block"> 为此,唐玄宗有意任命姚崇为宰相。姚崇却没急于答应,而是趁机提出十条政纲,如果玄宗答应能够做到,他才肯担任宰相,否则只有抗命不尊。姚崇提出的治国十策是:</p><p class="ql-block"> (1)、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今后能否施行仁政; </p><p class="ql-block"> (2)、唐高宗时,朝廷丧师青海,今后能否不再贪图边功;</p><p class="ql-block"> (3)、今后能否依法行政,对宠爱的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 </p><p class="ql-block"> (4)、今后能否不让宦官参政; </p><p class="ql-block"> (5)、今后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接受大臣公卿的礼物; </p><p class="ql-block"> (6)、今后皇亲国戚能否不担任国家要职; </p><p class="ql-block"> (7)、今后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 </p><p class="ql-block"> (8)、今后能否接受大臣们批评,允许“批逆鳞,犯忌讳”; </p><p class="ql-block"> (9)、今后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 </p><p class="ql-block"> (10)、今后能否接受汉朝以来外戚干政祸乱天下的教训,禁止外戚专权。</p><p class="ql-block">2、问道紫微舍人“救时宰相”PK管仲晏婴。</p><p class="ql-block"> 姚崇子丧,请假处理后事。同为宰相的卢怀慎处理不了公务,案牍积累高高一摞急需处理的公文,姚崇回来不一会就把公文处理完毕。姚崇有些意满,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p><p class="ql-block">3、千秋同心,伟人毛泽东称赞姚崇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批注四条,极力推崇。</p> <p class="ql-block">姚崇文化学术研讨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修姚崇墓园记实:</p><p class="ql-block"> 原姚崇陵墓高大,历经1200余年,一直保存到20世纪70年代,可惜平整土地时被毁。为弘扬姚崇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遗迹,由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首倡,洛阳市伊川县政府决定重修姚崇墓园,并先后争取到了河南省政府两次共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伊川县人民政府投资20余万元,姚氏宗亲集资20余万元。2006年,伊川县文化旅游局开始具体规划设计。2007年11月动工修建,2008年4月,墓冢重起,丰碑重树。墓碑高4.18米,碑座高80厘米,碑宽1.4米,由伊川县人民政府重树。碑之阳面正中书“唐中书令梁国公姚崇墓”;碑阴刻“重修姚崇墓园碑记”。由姚学谋、李耀曾、姚六喜等撰文,刘聚森书丹。墓冢周长50余米,高约6米。第一期工程初告落成,墓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以圈起围墙。第二期工程又修建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姚公祠、碑林。姚公祠匾由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如学题字。两边对联为:“一身正气三朝辅相铸盛世;十卷文章千年遗教泽国人”,由唐史学者姚学谋撰文,王清现题写。祠堂内有姚崇公石雕像一尊,还有张森创作的描绘姚崇一生10个故事的大型壁画。2008年6月,姚崇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为继续完善配套设施,适应日益增多的旅游观光和海内外姚裔宗亲寻根问祖的需要,伊川县政府又投资4万元,姚氏宗亲捐资1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姚公祠大殿、祭祀场地及墓园围墙亦整修一新。墓园内广植松柏花木,苍翠繁茂,环境宜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