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课堂反思: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小核桃课堂

本课是“沉和浮”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本身之间的关系。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教科书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种液体”;第三部分“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第四部分“阅读资料”。<br><br>爱牛材料:滴管、钢勺、盐、糖 自备材料1:【教师演示】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马铃薯、酒精灯、火柴(清水和浓盐水的体积相同) 自备材料2:【学生实验】 一杯清水、盐、马铃薯、塑料棒、勺子 注:学生实验使用的勺子来源于爱牛三年级材料(一平勺为2g食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聚焦</b></h3>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看到同一个马铃薯在水中和在不知名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聚焦问题: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水中沉,在另一杯不知名液体中却浮呢?学生试着作出解释,有学生会提到不知名液体中可能加入了其它物质。<br>反思:教师在演示时,注意操作的细节。如:马铃薯从水中拿出后,用布<font color="#ed2308">擦干</font>,再<font color="#ed2308">轻轻</font>放入不知名液体中。促进学生在模仿中<font color="#ed2308">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探索</b></h3> 1.活动一: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究竟不知名液体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演示用“液滴加热”的方法比较两种液体的区别,观察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清水变干后无痕迹;不知名液体变干后留下白色颗粒物,说明不知名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物质。<br>反思:演示实验可以请学生上台操作,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教材上“<font color="#ed2308">试管夹夹住铁片</font>”的操作相比,<font color="#ed2308">使用钢勺</font>更方便,液滴更不容易洒出。 2.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它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了?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合作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录单</h3> 反思:<br>1.教师购买马铃薯时挑选个头稍小的,因为太大无法放入烧杯中。<br>2.考虑到马铃薯的大小,将教材中100毫升的水量改成150毫升,马铃薯沉在杯底时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br>3.为提高实验的效率,教师要做好下水实验,每次加3平勺(即6g)食盐。<br>4.每次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次。<br>5.加盐和搅拌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不将马铃薯从液体中取出,注意搅拌时的力度,不能破坏马铃薯;另一种是将马铃薯从液体中取出,但要注意尽可能不带液体出烧杯。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案开展实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研讨和拓展</b></h3> 从课堂上的实验现象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死海咸水湖,学生先讨论后阅读,明白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起来的原因。最后,请学生回家试试,马铃薯在糖水中能否上浮。<br>反思:课后的拓展可通过<font color="#ed2308">奖励</font>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实践。 上课照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平勺,要刮得准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倒盐,你搅拌,配合默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哇~马铃薯终于浮起来了!</h3> 教学中所用的实验材料,除部分自备材料之外,其他全部来自爱牛科学配套材料箱,非常实用,特此推荐!<br><br>

马铃薯

液体

学生

沉浮

实验

一杯

知名

演示

教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