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寻秦记》里,秦始皇赢政认识赵高时,他才刚从赵国回来,还只是个王子,而这时的赵高还是个俏皮的,没有背景的小可爱。</p><p><br></p><p>但其实呢,历史上赵高的身世非常不简单!要不然,秦法那么严苛,赵高为什么敢那么大胆扣押并篡改秦始皇的诏书呢?</p> <p>赵高也是赢姓赵氏,是赵国贵族后代,他的父亲和赵国君主是远房本家,作为贵族后代,他受过很好的教育,精通律法,后来因为犯了罪,才被施了宫刑。</p><p><br></p><p>秦灭掉赵国后,赵高因为是太监,就被掳往秦国,继续当太监服侍别人。后来,秦始皇听说他力气大,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作中车府令,管理皇帝的车舆。</p><p><br></p><p>赵高是个聪明人,很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慢慢地,秦始皇越来越喜欢他,后来就让他当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律法和判案断狱。</p><p>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很喜欢出巡并示威天下,在他最后一次出巡时,少子胡亥很贪玩,也想跟着一起去,秦始皇也答应带上他。</p><p><br></p><p><br></p> <p>在巡游的过程中,秦始皇生病了,没过多久,秦始皇也觉得时日不多了,于是,他让赵高写了诏书,让公子扶苏回咸阳料理后事,也就是说,他立扶苏为接班人。写完诏书后,秦始皇让赵高赶紧送给扶苏。</p><p><br></p><p>赵高犹豫了,他暗中却扣压了诏书。赵高在赵秦两国宫廷任事多年,十分了解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p><p><br></p><p>秦始皇的这道诏书,对赵高极其不利,因为上位的是扶苏,自己必受冷落,日后地位无法保证,生死难博。而胡亥对自己言听计从,若是胡亥上位,日后地位大有保障,还有可能节节高升。</p><p><br></p> <p>于是,赵高决定搏一搏,首先,他带着扣压的遗诏去见胡亥,劝他取代扶苏做皇帝。胡亥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只不过,他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皇位可以说是跟他不沾边的,但是现在呢,有个机会摆在眼前了,他心动了。</p><p><br></p><p>于是,赵高与胡亥经过商议,最重要的是要搞定丞相李斯。赵高不仅能察言观色,逢迎献媚,还能把别人的心思都拿捏得死死的。</p><p><br></p><p><br></p> <p>李斯的痛点在哪里,赵高很清楚。</p><p>李斯本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卑贱贫苦的生活,后来,效命于秦始皇,并为秦始皇统一天下与治理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目前,李斯已官至丞相之位,在朝中声望很高。</p><p><br></p><p>赵高找到李斯后,就同他说了另立胡亥为皇帝的想法。然而,李斯很是反对,他义正词严地说:“你怎么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李斯本来出身低微,有幸得到皇上的提拔,才有了今天。皇上现在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我们怎么能够辜负他呢!”</p><p><br></p><p>赵高笑笑,话锋一转,他说:“蒙恬将军是扶苏的心腹,论才能,论谋略,论信任度,你能赢蒙恬吗?”</p><p>李斯分析一番后,自认不如!</p><p><br></p><p><br></p> <p>赵高又同李斯说:“大公子扶苏一旦即位,那丞相位置未必还是你坐哦。公子胡亥憨厚老实,讲究礼仪仁孝,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如果改立成功,你可是功臣啊,怎么可能不器重您呢?希望丞相好好考虑考虑。”</p><p><br></p><p>赵高句句说到李斯的痛点上,李斯只是刚开始只是一个平民,能爬到今天这一步,实属不易,一旦失宠,后果也是不堪想像,还是多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吧。于是,李斯也加入了赵高的阵营。</p><p><br></p><p>最后,诏书被篡改,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p><p>胡亥称帝后,赵高成了他最信任的决策者。这对暴君奸臣在一起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惨剧,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p><p><br></p><p>赵高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的这一招,叫做“偷梁换柱”,这是《三十六计》里的第25计,意思是: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p><p><br></p><p>每一个计谋的成功实施,都需要一个具有极高智慧与能耐的操纵者,别看人家赵高只是一个太监,但这计谋,这心思,这手段,真的异常厉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