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第三次爬莎斯塔山。第一次是2013年10月初,当年夏天去Oregon俄勒冈州火山口湖(Crater Lake NP)国家公园,回来的路上在97号高速公路上远远看见拨地而起的戴着白帽子的雪山,就如下面这样,立马被吸引。草在心中种下,念想什么时候可以爬爬。<br>网络照片。</h3> <h3>到家后立即上网查寻研究。爬莎斯塔山有五条路线,其中三条是专业人士爬山路线。普通登山爱好者可以选择另外两条线路登山,就是下图中左下方和右下方的两条。其中左下方的线路要踏雪登山,也是最热门的线路,需要登山工具Crampons(冰爪)和Ice Axe(冰镐);右下方的如果头年冬天降雪量少,可以在不踏一片雪地的情况下直达山顶,也是技术含量最低坡度相对最缓的一条登山线路,我的三次登山都是沿着这条路线。<br>网络照片。</h3> <h3>当年10月初的时候朋友参加的一个湾区爬山俱乐部刚好组织爬莎斯塔山,我俩一拍即合,立刻决定加入。虽然报名人数不少,但出发前听说那里己经开始下雪后都纷纷打了退堂鼓,组织者也由于有事最终没能成行,实际成行只有3人,我和朋友自嘲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当时我们开始爬山只有一两年的时间。</h3> <h3>三人拼车2013/10/11周五出发,另外一人我俩都不认识,先到与莎斯塔山同名的小镇租冰爪和冰镐,然后开到步道入口处的露营地露营,第二天早晨4点出发,不到一万英尺时山上己有积雪,需穿冰爪,但不需冰镐。爬到一万二千八百英尺处,天空开始飘起雪花,记得当时是中午12:30左右,要登顶还需爬高一千六百英尺,最后果断放弃,开始下山,虽有遗憾,但是明智决定。那位同伴与我们同行至海拔八九千英尺处出现高反,渐渐落队,最终没到一万英尺就开始返回了。</h3> <h3>有了上次的经验,加上当年冬天雪下的少,第二年也就是2014的9月初劳工节我与朋友加另一同事再次出发,挑战萨斯塔山。同一条路线,没有租冰爪和冰镐,这次凌晨两点出发,一路艰苦跋涉。先是同事小腿抽筋;我高反导致昏昏欲睡,在海拨一万二千英尺左右的一块石板上等同事的时候迷糊了二三十分钟;朋友一马当先,但衣服穿的少,在就剩百八英尺,山顶似乎触手可及时由于凛冽的寒风,最终放弃登顶。我与同事衣服穿的稍微多些,顶着寒风、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到达山顶。</h3> <h3>沙斯塔山位于加州北部,是Cascade喀斯喀特山脉南端的一座潜在的活火山,海拔14179英尺(4322m),是喀斯喀特山脉第二高的峰,仅次于位于华盛顿州14411英尺的Mt Rainier雷尼尔山;是加州第五高的峰,仅比美国本土大陆最高峰14505英尺的Mt Whitney惠特尼峰低约330英尺。<br><br>这座山峰由四个重叠的休眠火山锥组成,包括主峰和圆锥形最明显的海拨12,330英尺(3,760 m)的姐妹峰Shastina莎斯提娜峰。1976年12月Shasta山被授予National Nature Landmark 国家自然地标。关于莎斯塔山,还有很多传说,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精神追求者来这里或为了精神成长或为了康复或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弄清自己的生活目的或只是为了感受一下传说中的来自上天赐予它的能量。<br><br>莎斯塔山的四季(网络照片)<br></h3> <h3>春</h3> <h3>夏</h3> <h3>秋</h3> <h3>冬</h3> <h3>莎斯塔山的四面(网络照片)</h3> <h3>东</h3> <h3>南。我们的爬山路线大致是从21到18和19中间再到13和14中间然后右转至峰顶。</h3> <h3>还是南,近景。</h3> <h3>西</h3> <h3>北。14是莎斯塔峰的姐妹峰莎斯提娜Shastina, 高拨1万2千3百多英尺,火山锥比主峰明显。这个峰从东面和南面看不见。</h3> <h3>北。右边的莎斯提娜火山锥体更加明显。</h3> <h3>自从12年开始徒步,越走越喜欢。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愉悦;那种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任思绪飞扬所带来的满足感;那种心灵的自由和身体的放松,是徒步中最宝贵的收获。徒步还教会你怎么与孤独相处,怎么与自己的内心融洽。徒步就是这样,越前行,越热爱;越热爱,越自由。</h3> <h3>徒步这一爱好还助我渡过今年初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虽然居家隔离好多地方都关门,但大多数公园仍然开放;那些关了门的公园,公园里的步道继续开放,因为徒步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也是由于疫情,远距离旅行已不可行,所以我们几人一拍即合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去爬莎斯塔山。离上次爬莎斯塔山已经6年了,心中常常感受它的召唤。敲定行程后,又恰逢加州山火肆虐,空气质量极差。出发前每天密切关注,不见改善。考虑目的地所在位置海拔高,空气应该不会比湾区差,大家一致同意按原计划进行!</h3> <h3>由于快到步道入口露营地的一段土路路况极差,有许多沙坑,一般车容易陷进去,我们决定租一辆四驱高底盘的越野车;加上四个小时的行程,为了舒服,决定车越大越好。最后租了一辆7人座的通用 GM Suburban.。后来证明这是英明选择。可能是受疫情影响,价格很便宜。不限里程,每天不到$50,如果当即付费,每天还减$10,但是不能取消。由于空气质量原因,不知最终能否成行,选择了取车当天付款可以随时取消的价格。</h3> <h3>网上订好车后才发现取车地不是我选的那个,而是在相邻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来受疫情影响,这个租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了,还关了我们所在地的店。虽然邻镇也不远,开车十几分钟的事,但刚好同行中的一位住那里,还有一位要顺路过那里,俩人帮忙取上车,挨家挨户接上我们另外仨人。9月10日下午1点我们一行5人离开东湾核桃溪市,向目的地Clear Creek Trailhead行进。路上在Reeding市的In N Out汉堡店吃了晚餐。到露营地前果然有许多沙坑,但租的车很给力,没受任务影响,6点钟顺利到达露营地。这里免费露营⛺️,海拨6千8百英尺。</h3> <h3>露营地条件不错,还有个厕所!</h3> <h3>步道入口处的信息栏。这里属于莎斯塔山荒野保护地,爬高超过海拨一万英尺,每人收费$25,6 年前是$20。左边布告栏上有付费用的信封,要求一人一个,正面写上名子进出日期,撕下背面折条随身携带做为付款证明。由于没有那么多信封,我们把5个人的钱放在一个信封里,注明了原因。爬高不超过一万英尺的要求在登记薄上登记注册。这里还要求徒步者将所有拉圾包括人的排泄物随身带出。公园提供装排泄物的袋子,就在中间铁箱中。</h3> <h3>虽然也带了帐蓬,但当其TA人决定不睡车里后,看到这么大的车不利用一下怪可惜的。我就决定睡在车上。把最后一排座椅放倒即使睡两人也宽宽松松!觉得比睡帐篷舒服。</h3> <h3>1点半起床,在吃早餐。由于山火肆虐,这里暂时不许用明火。</h3> <h3>把装钱的信封放入左边的园柱桶中后2点钟进入步道正式上路。</h3> <h3>开始的3英里步道在林中穿插,即缓又好。当然都是在黑夜中行进。下面四张照片都是回程的时候照的。</h3> <h3>这次爬山共5人,其余4位是山灵,杰森,文斌,尚晴。其中达人山灵和我一起爬过前两次,其TA仨人都是第一次爬莎斯塔山。上路后山灵在前领路,文斌殿后,中间依次是尚晴,我和杰森。我心中默默祈祷大家一路平安每位都能成功登顶。</h3> <h3>海拔稍高些后树林开始变得稀疏,灌木增多。步道两侧有许多凋谢的野花。</h3> <h3>走了约3.5英里后到达Clear Creek溪。这里海拨约8500英尺。</h3> <h3>过了小溪山坡马上变陡。顶着星星和月亮前行。</h3> <h3>现在是4点零五分,刚好走了两个小时,这是第一次休息。到了这里大家一直走在一起。离开这里后山灵与我们四人的距离开始拉大。</h3> <h3>现在是5点45分,天己蒙蒙亮。低海拨由山火导致的烟雾与高海拔清新空气形成清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又刚好被将要升起的太阳染红。</h3> <h3>六点半。又长又陡又无Z字型缓冲的似乎永无尽头的坡。</h3> <h3>由于都是松散的火山灰,加上陡陡的坡,迈一步退半步,步步难行……</h3> <h3>6点过三刻,日出。实际日出比这早,但被烟雾遮住了。</h3> <h3>拍日出。</h3> <h3>西边的清浊两重天。</h3> <h3>暖暖的阳光撒在山坡上。</h3> <h3>拍完日出后大家在这里第二次休息。这里海拨应该在11800英尺左右,已经有了高海拔的反应。杰森说肚子不舒服,有想呕吐的感觉。</h3> <h3>我也开始有点轻微高反,很是犯困,歪着脑袋瘫坐在那里。</h3> <h3>山灵早早到了这里,在上面等着我们,帮我们照相。这个时候离出发已经5个小时。</h3> <h3>7点钟又开始上路。</h3> <h3>还是又长又陡又无Z字型缓冲的似乎永无尽头的坡。</h3> <h3>下面这块红色蘑菇状的石头名叫UFO红石,由于周围全是火山灰,它非常显眼突出。它也是这条线路上的地标,看到它,至少说明到目前为止没有走错路。想像步道被雪覆盖的时候,它就非常有帮助。山灵早早到了这里,然后是尚晴和文斌,TA们在这里边等我们边拍照,我和杰森到达后稍休息一会儿,基本按早晨出发时的顺序,大家又一起上路。<br><br>这是第三次休息。这里海拔12800英尺,从出发到现在已经6个半小时。杰森的高反更强烈。在这里出发时是大约8点半。到顶峰虽只剩约一英里,但要爬高1600多英尺,知道不容易,但即使花三小时登顶也还不到12点,所以除了担心杰森外,对大家登顶信心满满。即使杰森,肚子痛,不是头疼,忍受一下,慢慢爬,应该也没有问题。</h3> <h3>从这里出发后不久,我感觉看到的与上次似乎不一样。岩墙出现的早也比上次高。也没多想,毕竟上次是6年前的事情,就随着山灵往前走。由于己经在乱石中,需要手脚并用,只顾低头爬山,没怎么注意前面的山灵和尚晴。突然,尚晴大喊一声,一抬头,只见两块石头,一个比二个蓝球大,一个至少也是蓝球大小的石头从上面快速滚动下来,我在下意识的躲闪中同时向我后面的文斌和杰森大喊,也许我们几人与山灵上下不在一条直线上,或石头滚动中改变方向,总之两块石头在我们一侧飞速滚过。以石头之大速度之快,如果在我们正上方,可能躲是来之不及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h3> <h3>当时大家所处的位置与下面这张照片很相似,前面一堵墙,下面是乱石堆,坡很陡。在这一惊吓中稍稍缓过神来,我想起上次是沿着一冰川边缘爬上去的。然后就沿着等高线手脚并用小心翼翼的慢慢东移。</h3> <h3>找到那片冰川后往上一看,与6年前大不一样。上面的坡更陡岩石墙更高,想爬过去是不可能的。原来6年过去,冰川己经消失一些,而我还在刻舟求剑。下图左边就是Wintum冰川。到达这边缘时是10:35分。被惊吓后,在我下面的文斌和杰森先下退到坡稍缓一些的地方然后也沿等高线在乱石中东移。冷静下来,我打开提前下载的别人登山路线,发现已大大偏离,需要往回走。稍等一会儿后,文斌也过来了,我俩上下距离应该有几十米,互相说话刚刚听的到。此时杰森与文斌在同一等高线但远远落在在后面。我把情况告诉文斌后他决定放弃登顶。我决定沿等高线方向往回走,希望找到步道和翻墙突破口。山灵和尚晴没有东移,而是在原地继续寻找机会攀越石墙。我们现在已经互相看不见彼此,估计TA们已翻过石墙。</h3> <h3>虽然为文斌的决定感到些许可惜但也非常理解。他做事总是做充分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大峡谷南缘至北缘再回到南缘的徒步,他出发前进行了摸拟实战训练,一天五达使命峰。我曾与他一起完成大峡谷南北缘往返45英里徒步和180英里的TRT步道背包越野。他是大神级的,是我的偶像。以他的实力,爬上爬下莎斯塔山两次我是不会惊奇的。如果我不是曾经来过,知道只要翻过石墙,一切都变得容易,遇此险情,一定也是心惊胆慑心有余悸,完全像他一样放弃登山,特别是不知前方的路又是如何的情况下。</h3> <h3>在快要找到步道时看到下面的杰森。告诉他文斌的决定,此时他的高反有些严重,也决定放弃登顶。与杰森别过后,很快找到步道。步道还是很清晰的,不知怎么当初就错过了!沿着步道爬行,很快就看到我熟悉的那面岩墙。就如下图。网络照片。</h3> <h3>下图绿点下面一点点就是UFO红石的位置;黑点下面那个口向右开的拐点就是落石突发的位置;黑点是走了一段弯路后又回到步道的位置。下山的时候在黑绿两点之间记录软件罢工了。试着回忆从UFO红石到落石发生地到底怎么走的,为什么会偏离步道,但是脑子断片,什么也记不起来了。</h3> <h3>通向石墙的步道。</h3> <h3>与6年前不一样的是,那次快到岩墙下面时步道消失,山灵曾花了大约半小时左右寻找哪里能够攀上去,最后我们仨人在不同位置攀上去的;这次沿着步道可以走到墙的一个缺口,攀上缺口就是下图这样。下山的时候照的。上山时只顾着赶路了。</h3> <h3>然后就是这样的,步道变的很容易走。这时想起文斌和杰森,想着如果不是受意外惊吓,如果我不一根筋地去找冰川边缘再次错过步道,如果他们能再坚持一会儿攀过石墙, 如果.....,就可以一起登顶了。这也是下山时照的。</h3> <h3>这时是11:40分,已经可以看到顶峰了。虽然感觉很近,但从这里到顶峰还是用了近50分钟。</h3> <h3>很快到达山脊。远处是长度第一,面积和容积第二大的Whitney惠特尼冰川。在这里右转一直走就是顶峰。</h3> <h3>冰川近景。裂缝清楚可见。</h3> <h3>东西方向的步道沿着山脊把我们带到惠特尼冰川的顶端。在踏上这片冰川前遇到下山的山灵和尚晴。</h3> <h3>从惠特尼冰川上穿过。</h3> <h3>说到冰川,莎斯塔山共有7个,前4名也位居加州所有冰川的前四名。</h3> <h3>过了惠特尼冰川看到的是一小块平地,南面就是萨斯塔峰,北面也有一凸起的小山峰。中间豁口通向东北坡的Bolam 冰川。</h3> <h3>平地上的Sulfur Spring/硫磺温泉。国家公园鼻祖约翰穆尔先去当年爬山遭遇暴风雪在这温泉里待了一晚而幸免于难。</h3> <h3>正中央是莎斯塔主峰。通向主峰的步道在左边。</h3> <h3>北面的小山峰。右边是Bolam冰川的顶端。</h3> <h3>也有很多登山者选择在这里住一晚。用石头圈垒起来的露营地清晰可见。</h3> <h3>12:25分,出发10个半小时后终于登上莎斯塔峰。</h3> <h3>莎斯塔峰。</h3> <h3>南边的Wintum冰川。</h3> <h3>西北边的惠特尼冰川。</h3> <h3>山顶上装着签名薄的铁皮箱。</h3> <h3>签了英文,中文,看到山灵和尚晴还签了网名,我有样学样的也照做了。TA们登顶刚好比我早一个小时。</h3> <h3>我不是自拍的粉,但怎么也得留一张吧……我努力了,但挤不出笑脸,困着呢。今天天公作美,不冷不热,又没有风。由于回去的路还很长,自拍完就开始下山了。在山顶共停留半小时。今天上山路上只看到3人。</h3> <h3>惠特尼冰川。</h3> <h3>走在冰川上,回头再看它一眼。</h3> <h3>惠特尼冰川顶端的宽景。</h3> <h3>过了冰川,步道先沿山脊缓缓而下。</h3> <h3>然后左拐下陡坡。回头再看它一眼。</h3> <h3>开始下岩墙。</h3> <h3>左边的山谷里是躺着Wintum冰川。山谷深,宽,长。</h3> <h3>远处的UFO红石非常清晰。</h3> <h3>又到红石边。现在是2点10分, 从顶峰到这里是一个半小时。早晨从这里到顶峰用了4小时。</h3> <h3>上山时是迈一步退半步;下山时是下一步滑半个,摔了好多次。</h3> <h3>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h3> <h3>下到稍低海拨后,也不犯困了,觉得还有很多力气。上山时爬到这里都是在黑夜中顶着星星和月亮行进的。</h3> <h3>这里应该是Watkins冰川。早晨路过这里时还是黑夜。</h3> <h3>估计不久这冰川就会消失。</h3> <h3>坡稍变缓,离Clear Creek小溪不远了。</h3> <h3>Clear Creek小溪。下到这里是4:47分。剩下的路程步道状况好,坡度也小,如果没有意外,安全回到营地已经没有什么问题。放松一下,脱下鞋子和袜子,泡泡脚,擦洗一下身体上的火山灰。因为这里有水源,很多人也选择在这附近露营🏕️一晚,顺便适应一下高海拨环境,第二天登顶。文斌和杰森在这休息时被山灵和尚晴赶上。下次如再来,可在这里过一夜。</h3> <h3>从小溪到顶峰爬山路线大致是这样的。从图上来看似乎也没那么陡。实际是长约3.5英里,升高约6千英尺,花了我们7/8个小时。</h3> <h3>离开这里一路快走加小跑,争取尽量早些回到营地,以防同伴担心。6点整,到达营地,此时,同伴已全部进入帐蓬,说9点以前不回来,就打急救电话!吃了一个牛油果外加一个苹果后,也早早钻进车里,不多时,进入梦乡!</h3> <h3>纪录显示往返共走13.5英里,爬升7730英尺。走了一点弯路,中间少记录一小段,实际距离八九不离十,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凌晨二点出发,晚上六点返回,总用时16小时。</h3> <h3>很感恩大家平安来平安回。文斌说没有登顶没有任何遗憾。杰森说再也不能“吹牛”说去过青藏高原肯定不会有高山反应……我心中有一点小遗憾是大家没能全部登顶。可是,不是有人说过,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吗。回来的路上许诺文斌和杰森什么时候想再来,我一定陪伴。前两次没留下什么文字,连照片都找不到。仅以此流水账留做纪念……谢谢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