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9-06)

铁甲骑兵

<h5><b>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九卷</b></h5><h5><b>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b></h5><h5><b>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上)</b></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h1><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8、平江起义暨红军第5军序列</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一)</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8年7月)</b></h5><h3><b><br></b></h3><h3><b>红军第5军</b></h3><h3>军委书记 邓 萍</h3><h3> 滕代远(后)</h3><h3>军长 彭德怀</h3><h3>党代表 滕代远</h3><h3>参谋长 邓 萍</h3><h3>政治部主任 滕代远(兼)</h3><h3>政治部副主任 张云生</h3><h5>(1928年7月22日,由平江起义部队组成,全军共二千余人)</h5><h3><b> 第13师</b></h3><h3> 师长 彭德怀(兼)</h3><h3> 党代表 滕代远(兼)</h3><h3><b> 第1团</b></h3><h3> 团长 雷振辉</h3><h3> 党代表 李 灿</h3><h3> 张云生(后)</h3><h3><b> 第4团</b></h3><h3> 团长 陈鹏飞</h3><h3> 党代表 黄公略</h3><h3><b> 第7团</b></h3><h3> 团长 黄纯一</h3><h3> 党代表 黄纯一(兼)</h3><h3> 贺团中(后)</h3><h3> 副团长 贺国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5军(转战湘赣边与湘鄂赣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列</b><b>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二)</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8年9—10月)</b></h5><h3><b><br></b></h3><h3><b>红军第5军</b></h3><h3>军委书记 滕代远</h3><h3>军长 彭德怀</h3><h3>党代表 滕代远</h3><h3>参谋长 邓 萍</h3><h3>政治部主任 滕代远(兼)</h3><h5>(全军七百余人,另说辖五个纵队)</h5><h3><b> 第1大队</b></h3><h3> 大队长 雷振辉</h3><h3> 李玉华(?)</h3><h3><b> 第2大队</b></h3><h3> 大队长 黄公略</h3><h3><b> 第3大队</b></h3><h3> 大队长 贺国中</h3><h3><b> 第4大队</b></h3><h3> 大队长 李玉华</h3><h3> 雷振辉(?)</h3><h3><b> 第5大队</b></h3><h3> 大队长 李 灿</h3><h3><b>湘鄂赣边红军支队</b></h3><h5>(1928年冬-1929年初)</h5><h3>支队司令 黄公略</h3><h3> (田 文)</h3><h5>(1928年11月,彭德怀率第5军第1、3纵队于12月到井冈山与红1军会师后,黄公略率红5军第2纵队留湘鄂赣组成,约八百人)</h5><h3><b> 第1纵队</b></h3><h3> 纵队长 孔荷宠</h3><h3><b> 第2纵队</b></h3><h3> 纵队长 李实行</h3><h3> (李石雄)</h3><h3><b> 第3纵队</b></h3><h3> 纵队长 吴溉之</h3><h3><b> 特务大队</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9、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时序列及</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8年底-1929年1月上旬)</b></h5><h3><b><br></b></h3><h3><b>红军第4军</b></h3><h3>前委书记 毛泽东</h3><h3>军委书记 朱 德</h3><h3>军长 朱 德</h3><h3>党代表 毛泽东</h3><h3>副军长 彭德怀</h3><h3>副党代表 代远远</h3><h3>政治部主任 陈 毅</h3><h3> 毛泽东(后兼)</h3><h3><b> 第28团</b></h3><h3> 团长 林 彪</h3><h3> 党代表 何挺颖</h3><h3><b> 第30团</b></h3><h5>(1928年12月初,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两个纵队,到井冈山后,编为红4军第30团,有材料讲编为第33团)</h5><h3> 团长 彭德怀(兼)</h3><h3> 党代表 滕代远(兼)</h3><h3><b> 第31团</b></h3><h3> 团长 朱云卿</h3><h3> 伍中豪(后)</h3><h3> 党代表 蔡协民</h3><h3><b> 第32团</b></h3><h3> 团长 袁文才</h3><h3> 党代表 何长工</h3><h3> 副团长 王 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红军第5军留守井冈山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1月)</b></h5><h3><b><br></b></h3><h3><b>红军第5军</b></h3><h5>(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第28、31团等部撤离井冈山后,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第30、32团留守井冈山,并将部队改编为第5军第1、2纵队)</h5><h3>军长 彭德怀</h3><h3>党代表 滕代远</h3><h3>参谋长 邓 萍</h3><h3> 张子清(?)</h3><h3>政治部主任 滕代远(兼)</h3><h3>副参谋长 陈毅安</h3><h3><b> 第1纵队</b></h3><h3> 纵队长 李 灿</h3><h3><b> 第2纵队</b></h3><h3> 纵队长 贺国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红军第5军在湘赣边时序列</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5月)</b></h5><h3><b><br></b></h3><h3><b>红军第5军</b></h3><h5>(5月湘赣边独立第1团编入红5军)</h5><h3>军长 彭德怀</h3><h3>党代表 滕代远</h3><h3>参谋长 袁文才</h3><h3> 刘志治(后)</h3><h3>政治部主任 滕代远(兼)</h3><h3><b> 政治保卫大队</b></h3><h3> 大队长 李寿轩</h3><h3> 党代表 郭一清</h3><h3><b> 第5纵队</b></h3><h5> (第6纵队纵队长贺国中牺牲后,将第5、6两纵队合编为第5纵队,王佐为纵队长,滕代远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支队,李灿、郭炳生分别为支队长,何长工、刘崇义为党代表)</h5><h3> 司令官 王 佐</h3><h3> 副司令官 李 灿</h3><h3> 政治部主任 何长工</h3><h3><b> 第6纵队</b></h3><h3> 司令官 贺国中</h3><h3> 郭炳生(后)</h3><h3> (郭秉生)</h3><h3> 张赤潮(后)</h3><h3> 政治部主任 曹 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红军第4军在福建长汀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3月)</b></h5><h3><b><br></b></h3><h3><b>红军第4军</b></h3><h3>前委书记 毛泽东</h3><h3>军长 朱 德</h3><h3>党代表 毛泽东</h3><h3>参谋长 袁文才</h3><h3> 朱云卿(后)</h3><h3>政治部主任 陈 毅</h3><h3><b> 随营学校</b></h3><h3><b> 第1纵队</b></h3><h5> (原第28团主力组成,各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令官)</h5><h3> 纵队长 林 彪</h3><h3> 党代表 陈 毅(兼)</h3><h3> 熊寿祺(后)</h3><h3> 政治部主任 熊寿褀(兼)</h3><h3><b> 第2纵队</b></h3><h5> (由原第28团一部和特务营、独立营组成)</h5><h3> 纵队长 胡少海</h3><h3> 党代表 谭震林</h3><h3> 政治部主任 谭震林(兼)</h3><h3><b> 第3纵队</b></h3><h5> (由原第31团改编)</h5><h3></h3><h3> 纵队长 伍中豪</h3><h3> 党代表 蔡协民</h3><h3> 政治部主任 蔡协民(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序列(一)</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6—7月)</b></h5><h3><b><br></b></h3><h3>红军第4军</h3><h3> 特务大队</h3><h3> 第1纵队(辖第1、2支队)</h3><h3> 第2纵队(辖第3、4支队)</h3><h3> 第3纵队(辖第5、6支队)</h3><h3> 第4纵队(辖第7、8支队)</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各级</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6—7月)</b></h5><h3><b><br></b></h3><h3>前委书记 陈 毅 </h3><h3> 朱 德(代)</h3><h3>军长 朱 德</h3><h3>党代表 毛泽东</h3><h3>政治部主任 陈 毅</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军共7千余人)</h5><h3><br></h3><h3><b>第1纵队</b></h3><h3>纵队长 林 彪</h3><h3>党代表 熊寿祺</h3><h3><b> 第1支队</b></h3><h3> 支队长 王 良</h3><h3> 党代表 李赐凡</h3><h3><b> 第2支队</b></h3><h3> 支队长 肖 克</h3><h3> 党代表 粟 裕</h3><h3><b>第2纵队</b></h3><h3>纵队长 刘安恭</h3><h3>党代表 谭震林</h3><h3> 张恨秋(后)</h3><h3><b>第3纵队</b></h3><h3>纵队长 伍中豪</h3><h3>党代表 蔡协民</h3><h3><b>第4纵队</b></h3><h5>(1929年6月,由傅柏翠、曾省吾、罗瑞卿领导的第59团和张鼎丞领导的永定地方武装等在连城组成)</h5><h3>纵队长 傅柏翠</h3><h3>党代表 李力一</h3><h3> 张鼎丞(后)</h3><h3>政治部主任 谭震林</h3><h3><b> 第7支队</b></h3><h3> 支队长 张鼎丞(兼)</h3><h3> 党代表 赖连璋</h3><h3><b> 第8支队</b></h3><h5>(由闽西地区游击武装组成)</h5><h3> 支队长 卢肇西</h3><h3> (卢兆西)</h3><h3> 党代表 丰小牛</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序列(二)</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9月)</b></h5><h3><b><br></b></h3><h3>红军第4军</h3><h3> 特务支队</h3><h3> 随营学校</h3><h3> 第1纵队(辖第1、2、3支队)</h3><h3> 第2纵队(辖第4、5、6支队)</h3><h3> 第3纵队(辖第7、8、9支队)</h3><h3> 第4纵队(辖第10、11、12支队)</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各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9月)</b></h5><h3><b><br></b></h3><h3>前委书记 朱 德</h3><h3>军长 朱 德</h3><h3>党代表 毛泽东</h3><h3>参谋长 朱云卿</h3><h3>政治部主任 张恨秋(代)</h3><h3>副官处处长 杨至诚</h3><h3><br></h3><h3><b> 随营学校</b></h3><h5> (红4军主力离开闽西向东行动时,随营学校留在闽西,由谭希林任总队长)</h5><h3> 总队长 石迟峰</h3><h3> 副总队长 谭希林</h3><h3> 党代表 邓子恢</h3><h3><b> 第1纵队</b></h3><h3> 纵队长 林 彪</h3><h3> 党代表 彭 祐</h3><h3> 熊寿祺(后)</h3><h3> 政治部主任 谢唯俊</h3><h3><b> 第1支队</b></h3><h3> 支队长 王 良</h3><h3> 党代表 李赐凡</h3><h3><b> 第2支队</b></h3><h3> 支队长 肖 克</h3><h3> 党代表 粟 裕</h3><h3><b> 第2纵队</b></h3><h3> 纵队长 刘安恭</h3><h3> 党代表 张恨秋</h3><h3><b> 第4支队</b></h3><h3> 支队长 毕占云</h3><h3><b> 第5支队</b></h3><h3> 支队长 耿 凯</h3><h3><b> 第3纵队</b></h3><h3> 纵队长 伍中豪</h3><h3> 党代表 蔡协民</h3><h3><b> 第9支队</b></h3><h3> 支队长 张宗逊</h3><h3> 党代表 罗荣桓</h3><h3><b> 第4纵队</b></h3><h3> 纵队长 胡少海</h3><h3> 党代表 张鼎丞</h3><h3> 傅柏翠(后)<br></h3><h3> 参谋长 罗瑞卿</h3><h3> 政治部主任 谭震林</h3><h3><b> 第10支队</b></h3><h3> 支队长 张鼎丞</h3><h3> 陈紫峰(后)</h3><h3> 党代表 赖连璋</h3><h3><b> 第11支队</b></h3><h3> 支队长 卢肇西</h3><h3> 党代表 丰小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红军第4军由东江返回闽西时序列</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11月-1930年2月)</b></h5><h3><b><br></b></h3><h3>红军第4军</h3><h3> 红军学校</h3><h3> 第1纵队(辖第1、2支队)</h3><h3> 第2纵队(辖第4、5支队)</h3><h3> 第3纵队(第第7、8、9支队)</h3><h3> 第4纵队(辖第10、11支队)</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4军由东江返回闽西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11月-1930年2月)</b></h5><h3><b><br></b></h3><h3>前委书记 毛泽东</h3><h3>军委书记 潘心源</h3><h3> 熊寿祺(代)</h3><h3>军长 朱 德</h3><h3>政治委员 潘心源(兼)</h3><h3>政治部主任 李任予</h3><h3><b> 红军学校</b></h3><h5>(1929年底,红4军随营学校改称为红军学校。1930年1月红4军主力离开闽西后,在闽西另组成闽西红军学校,校长谭希林,政治委员邓子恢)</h5><h3> 校长 陈东日</h3><h3> 毛泽东(兼)</h3><h3><b> 第1纵队</b></h3><h3> 纵队长 林 彪</h3><h3> 政治委员 熊寿祺</h3><h3> 参谋长 邓毅刚</h3><h3> 政治部主任 谢唯俊</h3><h3><b> 第1支队</b></h3><h3> 支队长 王 良</h3><h3> 政治委员 李赐凡</h3><h3><b> 第2支队 </b></h3><h3><b></b> 支队长 肖 克</h3><h3> 政治委员 粟 裕</h3><h3><b> 第2纵队</b></h3><h3> 纵队长 谭震林</h3><h3> 政治委员 张恨秋</h3><h3> 罗荣桓(后)</h3><h3> 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h3><h3><b> 第4支队</b></h3><h3> 支队长 毕占云</h3><h3><b> 第5支队</b></h3><h3> 支队长 耿 凯</h3><h3><b> 第3纵队</b></h3><h3> 纵队长 伍中豪</h3><h3> 政治委员 蔡协民</h3><h3><b> 第8支队</b></h3><h3> 政治委员 刘亚楼</h3><h3><b> 第4纵队</b></h3><h3> 纵队长 胡少海</h3><h3> 政治委员 傅柏翠</h3><h3> 政治部主任 谭震林</h3><h3> 卢肇西(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红军第5军在湘鄂赣边时序列</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9月-1930年5月)</b></h5><h3><b><br></b></h3><h3>红军第5军</h3><h3> 教导大队</h3><h3> 特务大队</h3><h3> 第1纵队(辖第1、2、3、4大队)</h3><h3> 第2纵队(辖第4、5、6大队,特务队)</h3><h3> 第3纵队</h3><h3> 第4纵队(辖第8、9、10、11大队,特务队)</h3><h3> 第5纵队(辖第1、2、3支队)</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第5军在湘鄂赣边时</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各级领导成员名录</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9月—1930年5月)</b></h5><h3><b><br></b></h3><h3>军委书记 滕代远 </h3><h3> 彭德怀(代)</h3><h3> 黄公略(代)</h3><h3>军长 彭德怀</h3><h3>政治委员 滕代远</h3><h3> 袁国平(代)</h3><h3> 邓乾元(代)</h3><h3>副军长 黄公略</h3><h3>参谋长 邓 萍</h3><h3>政治部主任 吴溉之</h3><h3> 袁国平(后)</h3><h5>(1929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第5、6纵队与湘鄂赣边红军支队会合,重新组成第5军,全军约五千人)</h5><h3></h3><h3><b> 教导大队</b></h3><h5> (1929年改称为随营学校)</h5><h3> 校长 邓 萍</h3><h3><b> 第1纵队</b></h3><h3> 纵队长 李 灿</h3><h3> 孔荷宠(后)</h3><h3> 政治委员 刘寄文</h3><h3> 政治部主任 刘寄文(兼)</h3><h3><b> 第1大队</b></h3><h3> 大队长 钟少秋</h3><h3> 邱训民(?)</h3><h3><b> 第2大队</b></h3><h3> 大队长 俞 庚</h3><h3><b> 第3大队</b></h3><h3> 大队长 俞 坚</h3><h3><b> 第4大队</b></h3><h3> 大队长 钟 彪</h3><h3><b> 第2纵队</b></h3><h3> 纵队长 黄公略(兼)</h3><h3> 李实行(后)</h3><h3> 政治委员 张启龙</h3><h3> 于兆龙(后)</h3><h3> 政治部主任 于兆龙</h3><h3><b> 第4大队</b></h3><h3> 大队长 龙昌汉</h3><h3> 政治委员 左 强</h3><h3><b> 第5大队</b></h3><h3> 大队长 王炳良</h3><h3> 政治委员 于化民</h3><h3><b> 第6大队</b></h3><h3> 大队长 周彩新</h3><h3> 政治委员 黄春圃</h3><h3> (江 华)</h3><h3><b> 特务大队</b></h3><h3> 队长 吴自立</h3><h3> 政治委员 于 鄂</h3><h3><b> 第3纵队</b></h3><h3> 纵队长 吴溉之(兼)</h3><h3> 政治委员 于定一<br></h3><h3> 政治部主任 于定一(兼)</h3><h3><b> 第4纵队</b><br></h3><h3> 纵队长 郭炳生</h3><h3> 政治委员 张纯清</h3><h3> 政治部主任 张纯清(兼)</h3><h3><b> 第8大队</b></h3><h5> (有说该大队属第3纵队)</h5><h3></h3><h3> 大队长 李寿轩</h3><h3> 政治委员 王如痴</h3><h3> 李修文(后)</h3><h3><b> 第9大队</b></h3><h3> 大队长 黄云桥</h3><h3> 政治委员 朱义敏</h3><h3><b> 第10大队</b></h3><h3> 大队长 吴桂桥</h3><h3><b> 第11大队</b></h3><h3> 大队长 龙 云</h3><h3><b> 特务队</b></h3><h3> 队长 叶长庚</h3><h3><b> 第5纵队</b></h3><h3> 纵队长 李 灿</h3><h3> 游雪程(代)</h3><h3> 政治委员 邓乾元</h3><h3> 何长工(后)</h3><h3> 卢匿才(后)</h3><h3> (卢义才)</h3><h3><b> 第1支队</b></h3><h3> 支队长 游雪程</h3><h3> 政治委员 郭一清</h3><h3><b> 第2支队</b></h3><h5> (1929年12月,程子华等领导大冶起义部队组成)</h5><h3> 支队长 程子华</h3><h3> 政治委员 陈 奇</h3><h3><b> 第3支队</b></h3><h3> 支队长 谢正云</h3><h3> 黄应龙(后)</h3><h3> 政治委员 李奚石</h3><h3> 游雪程(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赣西南红军各独立团领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成员名录(一)</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8年9月一1929年11月)</b></h5><h3><b><br></b></h3><h3><b> 独立第2团</b></h3><h5> (1928年9-12月) </h5><h3></h3><h3> 团长 李文林</h3><h3> 段起风(后)</h3><h3> (段月泉)</h3><h3> 党代表 李文林</h3><h3> (周郁文)</h3><h3> 参谋长 刘泽明</h3><h3> (黄志道)</h3><h3> 政治处主任 李文林</h3><h3> 曾炳春(后)</h3><h5>(1928年9月,由江西工农革命军第7、9两纵队组成,共四百余人)</h5><h3><b> 红军独立第4团</b></h3><h5> (1929年2-12月)</h5><h3></h3><h3> 团长 段起风<br></h3><h3> 党代表 金万邦</h3><h3> 参谋长 黄志道</h3><h3> 政治处主任 鄢日新</h3><h3> 军需处处长 李晓峰</h3><h5>(1929年2月,由工农革命军第15、16两纵队与兴国游击队一部分组成,共四百余人)</h5><h3><b> 独立第5团</b></h3><h5>(1929年5-11月)</h5><h3></h3><h3> 团长 陈 雷</h3><h3> 罗炳辉(后)</h3><h5>(1929年5月,由红5军留在永新的一部及游击队合编组成,11月罗炳辉领导吉安靖卫大队举行起义后,编入独立第5团)</h5><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赣西南红军各独立团</b><b>领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成员名录(二)</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29年底-1930年1月)</b></h5><h3><b><br></b></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b></h3><h3> 团长 李溜九</h3><h3> 政治委员 李文林</h3><h3> 参谋长 刘泽明</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3团</b></h3><h5>(1929年冬,由赣西吉安、延福地区第3纵队改编)</h5><h3></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4团</b></h3><h3> 团长 段起风</h3><h3> 政治委员 金万邦</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5团</b></h3><h3> 团长 罗炳辉</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7团</b></h3><h5> (1930年初组成)</h5><h3></h3><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8团</b></h3><h5> (1930年初组成)</h5><h3><b> 江西红军独立第9团</b></h3><h5> (1930年初组成)</h5><h3></h3><h3><b> 赣西南红军学校</b></h3><h5> (1930年初,由红军第3教导队改编)</h5><h3> 校长 李文林(兼)</h3><h3> 曾炳春(后)</h3><h3> 政治委员 金万邦(兼)</h3><h3> 教育长 陈奇涵</h3>